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我国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与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其实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农民对报销情况的反映尤为强烈。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好补偿政策.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扩大群众受益面,成为当今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新制度,其目的是减轻农民看病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3年在全国部分县(市)开展以来,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玲霞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28-130,16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相对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而言的,他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个人和集体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认真研究解决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问题,对于保障农民的健康、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为改善农民健康保障、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大举措。本文以萝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现状为例,浅析新农合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田兰 《现代农业》2008,(1):77-7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新时期“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的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肥西县是2003年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批八个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一项民心工程,具有传统医疗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它的建立实施对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拥护,但由于农村合作医疗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二、为什么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是为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三、如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只要按照规定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费用,办理参合手续,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即可从下一年度开始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看病补助。四、困难群众如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愿意参…  相似文献   

9.
加强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为规范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引导、组织,农民自愿参与,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目的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京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长期以来,农民因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小病拖,大病扛"在农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就医难,自2003年北京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项制度建立运行三年多来,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增强了农民集体抗风险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尚红云 《河南农业》2008,(19):60-6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2003年开始在我国部分省市试点推出,到2007年国务院连续4次召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推进新农村合作制度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使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了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霞 《甘肃农业》2006,(12):22-2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促进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02年10月,《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这一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郑州市是较早施行这一制度的城市,其具体实施情况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中泰脑科医院的院长卞玉杰。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2年开始提出并试点运行,是我国现行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自其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的试点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现运用 SWOT 分析法,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科学的制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难难 《现代农业》2008,(11):77-78
在旧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改革开放大潮之下渐趋衰退的状况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低下,农民“看病难”“因病反贫,因病致贫”现象严重,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应此而生,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因推行时间不长,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几个角度解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时政小贴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南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沛)试点,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这可以看作是政府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集中体现.根据国家部署,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试点病种范围,完善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实施方案,加强费用控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它是结合国情,将要在农村长期实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保险性质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的目的在于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目前,医疗费用虚高仍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保障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解决群众民生的价格问题,有效缓解农民“看病贵”和“因病致病、因病返贫”问题,最近,屯留县物价局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家乡镇定点卫生院、242家村定点卫生所中普遍存在的超标准收费和药品价格过高等违规收费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实行了“统一审批、集中管理、亮证收费”,即医疗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根据医院资质等级标准严格按照《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批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