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以平原地区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标准地里的62株标准木木数据,建立了毛白杨人工林单木生物量的预测模型,利用单木生物量模型来预测毛白杨人工林的生物量。结果表明:文研究中所建立的树干、全树重的模型精度都高于95%,误差很小,可以很好的用于预测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过熟杉木插条林的生物量特点,本文对广西苍梧县白南林场44年生杉木插条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上、下坡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130.146吨/公项和178.683吨/公顷,差异显著;从各生长级生物量的分配看,经济系数随生长级下降而递增,是这个杉木过熟林反映出的一个特点;立地条件较差的上坡样地,杉木干、叶比例明显失调,提出了年龄增长因立地不同对杉木生长发育影响的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3.
杉木木荷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和土壤肥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陈绍栓  陈淑容 《土壤学报》2002,39(4):599-603
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但杉木连栽会引起林地生产力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营造杉木混交林是防止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1~2]。许多学者对杉木的混交林进行了专项研究[3~4],但研究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性状的报道较少,本文重点介绍杉木木荷混交林25年生林分对土壤改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几个树种化感物质的初步分离与生物测定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对杉木、丝栗栲以及木荷叶片的化感物质进行初步分离,并用杉木种子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丝栗栲和木荷叶片经丙酮和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经乙醇提取的极性化感物质活性大于石油醚提以的弱极性化感物质活性,杉木叶片分别经丙酮和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经石油醚提取的弱极性化感物质活性大于乙醇提取的极性化感物质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断丝栗栲和木荷叶片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促进作用较强的是极性化感物质,杉木叶片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抑制作用较强的是弱极性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5.
氮、磷肥对杉木幼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 磷肥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供磷可促进杉木幼苗植株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增加,并影响叶、 茎、 根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氮、 磷处理幼苗叶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45% 以上, 施氮反而降低杉木叶、 茎、 根的生物量; 施氮显著增加根和叶的氮含量,而显著降低根和叶的磷含量,对茎的氮、 磷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施磷显著降低叶、 茎、 根的氮含量,叶、 茎、 根的磷含量随供磷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氮磷配施显著影响叶、 茎、 根的氮、 磷含量和氮、 磷累积量。叶片是主要的氮、 磷养分存储器官。氮(或磷)水平的增加可降低杉木幼苗的磷(或氮)利用效率,提高氮(或磷)的利用效率; 氮、 磷肥显著影响杉木幼苗叶、 茎、 根的N/P比。研究结果说明,氮、 磷肥增加了杉木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氮、 磷含量,影响了幼苗的养分分配和营养平衡。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的土壤深度测定5年生杉木人工林碳氮储量,发现土层0~20 cm的土壤碳氮储量均比土层20~40 cm的土壤碳氮储量大。碳储量与杉木树叶、树干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较大,增加土壤中的碳元素能增加杉木树叶的生物量。土壤氮储量与杉木枯枝、中根的相关性较大,且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增加土壤中的氮元素能增大杉木枯枝和中根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桂南地区收集的人工实生林分标准地材料和优势解析木杉木93株,马尾松162株,建立优势高生长Richards模型。用参数预估法编制桂南地区的杉木、马尾松实生林多形地位指数表。杉木、马尾松各指数级曲线拟合平均剩余标准差分别是0.2943m和0.2323m;经另外68株和52株优势解析木检验,预报误差分别为0.487m和0.506m,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剐调查了广西不同生态地理区域杉木近熟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根据调查数据,建立了不同区域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域,杉木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是宜山甘村>龙胜里骆>田林利周>岑溪七坪。生物量在群落中的分配是乔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灌木层。广西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着发展杉木的生产潜力,宜作为培养中径用材林基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生产力,我们对在龙胜县里骆林场所建立的三个定位观测样地,在进行了生长量和生物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定量研究的角度,探明该林区不同立地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差异程度以及其中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规律;同时,结合杉木生长与内外相关因子的分析,试图找出不同立地决定杉木速生丰产的内外因素,为林业集约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叶片是多数树木唯一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其生物量至关重要,为比较不同时空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差异性,以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田渠林路式新疆杨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实地调查20株各径级单木年均叶生物量并建模,并通过树干解析得出树龄及对应胸径代入年均叶生物量模型得出连年叶生物量并建模,进而得出林带林网...  相似文献   

11.
激光雷达是目前发展迅速的一种主动遥感技术,其发射的激光脉冲能穿透树林冠层,实现森林三维结构特征的获取。为验证机载激光扫描器提取森林单木参数的可行性,该研究以海南省博鳌机场周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使用机载激光扫描器Mapper5000(中国)获取的点云数据,探索对人工经济林单木参数估测的可行性。根据研究区的地形和林木结构特征,分别对槟榔和橡胶2个树种进行单木参数提取,使用K-means分层聚类对不同样地的林木进行单木分割,提取样地内单木树高、冠幅、胸径、材积和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2个树种的单木分割正检率均在85%以上,总体平均正检率在90%以上;单木树高、冠幅、胸径、材积、地上生物量估测结果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8以上,与同类的研究相比,估测精度较高,说明该点云数据对提高森林参数估测精度有积极作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精细调查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同时也可应用于相关果树生长情况监测,为数字果园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fluoride pollution on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 ofDiospyros melanoxylon,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ree, have been determin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Chlorophylla, chlorophyllb, total chlorophyll, individual leaf biomass and size were reduced in polluted plants compared to unpolluted ones. The rate of increase of chlorophyll content up to September was comparatively less in polluted plants. Reduction in individual leaf biomass and size was about 32.3 and 27%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人工刺槐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与称重法,设立标准地对10个不同密度人工刺槐林进行了生长与生物量调查,分析密度对单木和林分生物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8年刺槐林分的地上现存生物量与测树指标D2H和D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树干和叶的生物量与D2H关系密切,而枝条生物量与D关系密切。刺槐单木总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都是密度的幂函数,但是对林分而言,低密度林分和高密度林分的总生物量都比较高,而处于中间密度林分的生物量较低;林分现存总生物量也呈同一趋势。从总生物量来说,林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密度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其干材的水分生产效率是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的,反映出不同密度水分利用效率的经济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管道理论为基础,运用主轴切割的方法,论述不同年龄小钻杨树体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树干生物量增加与高度的降低呈线性关系;同一层次内的叶量和枝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关系的确定性不受分层方式的影响;树冠不同层次内的累积叶量与支持的枝干总质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同层次的总累积生物量与各层内的树干生物量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对不同层次累积树干生物量与各层树干生物量密度进行指数回归,系数介于1.1~1.3,指数介于1~2,表明二者的关系是处于线性和指数关系之间的一种形式;在胸高以上,树干边材断面积与侧枝基部断面积总和呈线性关系,胸高之下线性关系不存在。建立不同年龄小钻杨边材与所支持叶量的树体管道模型,同时测得胸径(D1.3)与心材直径(Dx)间的关系为Dx=0.522 exp(0.169 8D1.3),r=0.984 8。  相似文献   

15.
青冈栎混交林生物量及碳储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南永顺43年生青冈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层生物量,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测定样品碳素含量,对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栎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为320.03t/hm~2,各组分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分单位面积碳储量高达389.43t/hm~2,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分别为249.02,140.41t/hm~2。林分内青冈栎、栲树和杉木单株平均蓄积分别为0.156 1,0.2912,0.296 0m~3,单株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03.85,99.15,97.90kg。青冈栎属于生长速度较慢但木材密度大的树种,单株平均蓄积仅有栲树和杉木的单株平均蓄积的1/2左右,但其单株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却比栲树和杉木的单株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要高,表明树种碳汇能力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树种生长速度的快慢,这对今后生态公益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95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和枝解析生物量数据,研究不同大小树木因子与单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落叶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单木各部分生物量回归模型方程估测落叶松人工林各林分的总生物量,并分析了不同年龄及林分密度下林分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的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树干的生物量的比例是最大的,同时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的增长,而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的比例较小,林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区5种人工乔灌林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林,山杏(Prunus armeniaca)林,山桃(Prunus davidiana)林,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林,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5种人工乔灌林下共有37种草本植物,各人工林林下物种组成数量在17~25之间变化,其中以杏树林最多;5种人工林下草本层平均盖度、平均高度、平均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多样性指数相差不显著。总体来说,黄土丘陵区人工乔灌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较少,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结构参数较小,说明该地区人工林林下环境条件较差,严重影响草本植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综合分析表明,具有较低林分密度和林冠郁闭度的山杏林是恢复状况相对最好的人工林,揭示了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同时采取疏伐、修枝等管理措施是促进人工林生长发育以及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片层结构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to examine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pine seedlings and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n sandy oligotrophic pine barrens upland forest soils subjected to varying levels of prescribed fire severity. Pine seedling growth performance,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extractable soil nutrients and leaching loss from the soil were determined, throughout a single growing season following fire treatment. Replicate soil cores exposed to three levels of fire severity were maintained in a greenhouse with or without a pine seedling. Throughout the following growing season replicate cores from each treatment were harvested and analyzed monthly. The data allowed testing for two main effects: soil fire treatment and tree presence/absence. In no instance was a significant fire treatment X tree presence/absence interaction foun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iological activity strongly influences soil conditions. Reduced microbial activity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an individual pine seedling. Increased plant growth performance correlates with reduced soil miner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ed pH. At the levels of fire severity utilized in this experiment immobilization due to biological uptake and abiotic soil fixation prevented significant leaching losses above that of unburned control samples. In the oligotrophic, pine barrens soil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mineralized by fire are largely conserved by biological processes. Thes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plant growth is subject to limitation by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these soils.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短周期间伐与林分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短期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设置不同保留密度(450、600、750、900株/hm2)的间伐样地以及相应的对照样地,对间伐前后林分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量与计算。结果表明:不同保留密度下,各间伐样地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量均大于对照样地;由于保留密度的减小,各间伐样地蓄积量和生物量小于对照样地,各间伐样地生产力均小于对照样地(7 969 kg/(hm2.a));但是其生长率大于对照样地。抚育间伐改变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和生长环境,明显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增加了林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防护林在改善环境状况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生物量、凋落物量以及林下土壤养分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树木生长规律和树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了解。通过采用平均木法对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即木麻黄、台湾相思、黑松、湿地松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凋落物的收集和土壤养分的分析了解四树种的生长习性以及养分丰缺情况。结果表明:①生物量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湿地松(270.84t/hm2)>黑松(125.72t/hm2)>台湾相思(75.99t/hm2)>迹地更新不良木麻黄(56.02t/hm2)。②从凋落物的研究情况可知9月份是四树种共同的生长月,凋落物归还量很高,而对于木麻黄和台湾相思而言,另一个凋落物归还量的高峰期是5月份。③对于四种树种林下土壤养分的测定,可以看出台湾相思林下土壤养分相对丰富,而总体来说四种树种的林下土壤营养物质相对缺乏,影响到防护林的生物量进而影响其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