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霉素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四环素类抗菌素对于治疗黄化型萎缩病病桑有效,但还存在部分病树治疗复发问题。观察研究经土霉素治疗的病桑体内类菌原体的数量、形态等变化状况,将有助于提高病桑药疗效果和阐明复发原因。我们曾报道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的抽提。本文初步报道,用盐酸土霉素处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枝条时,对病原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芳  于淦军 《江苏蚕业》2009,31(1):19-20
江苏省桑树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重。2008年江苏省桑树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桑螟偏重发生,桑尺蠖中等发生,桑橙瘿蚊偏重发生,桑象虫中等发生,桑蓟马、红蜘蛛偏轻发生。局部地区发生了斜纹夜蛾、卷叶蛾、天牛类、小灰象虫、桑小蠹虫和桑虱等。桑树病害发生相对较轻,主要为桑疫病,局部地区黄化型萎缩病和拟干枯病等。  相似文献   

3.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我国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山东等省区.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给浙江、江苏等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江苏两省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推广系统联合攻关,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病害蔓延.北方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近来一些地区特别是山东等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严重.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没有特效的农药,但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地控制,选栽抗病桑品种是其中最经济、最易推广、最有效的方法.现将近十年来各地对现行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研究结果和新育成桑品种的特性及其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果桑丰产栽培技术及桑果的产业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桑是以生产桑果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桑树。作为果桑品种 ,应具备桑果产量高 ,果形大 ,口味好等特点。桑果是桑树所结的果实 ,又叫桑椹 ,是长椭圆形的聚合果。成熟的桑果分红、白两种 ,富含果汁 ,酸甜可口 ,是珍稀水果之一。我所是国内最早从事果桑品种选育研究和桑果开发利用的科教单位 ,多年来相继育成了系列果桑品种。农户栽培果桑优良品种 ,鲜桑果产量 1 0 0 0kg/亩 ,良果率 70 %以上 ;另可产桑叶 1 0 0 0kg/亩 ,养蚕 1 5张 ,产鲜茧 60kg。较西安市水果市场鲜桑果售价1 0元 /kg ,桑蚕鲜茧国家收购价 1 5元 /kg计算 ,经营者产值…  相似文献   

5.
果桑为桑品种选育过程中开发出的新品种,以采摘优质果为主,兼桑蚕饲养.桑果又名桑椹,桑椹是长椭圆形聚合果,紫黑色.成熟的桑椹不但营养丰富,甜美可口,风味独特,而且有补肝、养肾、补血、祛风、黑发乌须等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不仅可鲜食,还可加工成果罐头、果汁、椹膏、椹酒等各种保健饮料食品,果桑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当前蚕桑生产处于低谷的时候,开发利用桑果资源,对于巩固桑树面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汉中市城固县老庄镇、汉台区汉王镇的部分桑园发生黄化型萎缩病,给当地蚕茧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为了防止该病蔓延,我们结合汉中栽桑和桑园管理现状,对发病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为害症状及发病特点1.1为害症状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属全株性的病害。发病特征为:发病初期个别枝条顶端桑叶变小,叶缘稍向背卷缩,桑叶轻微黄化,随着病势加重,腋芽不断萌发,侧枝丛生,桑叶变黄脱落,全株发病2~3年内枯死。1.2发病特点调查表明:一是河滩沙地桑园发病率高于丘陵黄泥巴地桑园,城固县老庄镇吕王河村属河滩沙地桑园,黄化型萎缩病株发病率为43%,而汉台区汉王镇白庙村和七曲村的桑园属丘陵黄泥巴地,平均株发病率仅5.6%。二是桑园地势由低到高,病性由重到轻发生。白庙村丘陵梁顶上的桑园,桑树没有发病,丘陵中坡的桑园发病率为1.8%;丘陵沟底的桑园发病率为7.3%。三是该病流行快、为害重。七曲村5组王治贤1/15hm2桑园1998年发现有该病发生,由于不懂其为害特点和严重性,未采取防治措施,到2000年发病率达到60%以上,只好全部挖除。2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原因分析2.1引进的桑苗带病根据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章晔  许梅 《江苏蚕业》1997,(3):17-19
<正>为寻找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策略,经几年努力,开展全方位的桑树病虫害调查,现已发现,如皋市有桑树病害17种,害虫39种,天敌11种,并已初步弄清了其种群分布情况.1 种群分布全市主要桑树病害有黄花型萎缩病、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桑褐斑病、桑漆斑病.萎  相似文献   

8.
液体地膜在果桑栽培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桑葚菌核病、桑葚浆瘿蚊的传染体有在桑园地表土层中潜伏越冬的共性,通过不同覆盖处理方式对桑葚病虫害以及产量等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液体地膜在果桑栽培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液体地膜、固体地膜覆盖对桑葚菌核病、桑葚浆瘿蚊防治具有明显的效果,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桑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柏建余  仝德侠 《蚕业科学》1991,17(2):114-115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病害,近年来在睢宁县发生面积较大,危及养蚕生产。为控制黄化型萎缩病的蔓延,恢复桑树的生产能力,我们进行了压条法改造、康复黄化型萎缩病桑树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 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于1987年在桃园乡黄化型萎缩病严重的桑园进行。将发病株分为4级:有1—2根枝条发病的桑树为1级病株,3—4根病枝的桑树为2级病株,5—6根病枝的为3级病株,7  相似文献   

10.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尚耀 《蚕业科学》1989,15(2):110-111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全株性的传染病害,安徽省各蚕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休宁县是该病危害严重的地区。为了控制该病的蔓延,在安徽省农林厅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休宁县建立了桑树萎缩病综合防治研究小组,选点徽光乡、休宁县蚕桑场为综合防治区,渭桥乡叶村为无病育苗基地。从1985—1987年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试验,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桑树病虫害降低桑叶的产质量,甚至导致桑树的死亡,成为蚕茧生产上一项重要的自然灾害;桑树病害的病原物分属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和线虫,桑树虫害分属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瘿翅目、直翅目、株形纲及复足纲;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整个农业生产出发,在严格植物检疫的前提下及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为主,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使之互相协调,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把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笔者主要就病虫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浅见,期望能达到提高桑叶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组织中,提纯病原类菌原体(MLO),制备成功桑MLO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3.
黄兰彬 《广西蚕业》2019,56(2):62-64
通过分析百色地区栽植果桑的优势和品种选择,总结出在该地区种植果桑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种植鲜食果桑和酿酒用果桑为重点,总结了果桑的树型养成、水肥管理以及桑椹菌核病和桑天牛等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建议在栽培好果桑的同时,可以通过桑果采摘园、桑果酒以及桑果汁等的开发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4.
李明芝 《北方蚕业》2001,22(1):28-29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危害桑树最严重的一种病害。河南省重点蚕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危害情况表现为:受害严重的桑园株发病率在60%左右,高达90%;新植桑园年损失桑株4%左右;严重受害桑园在植桑后十年中与正常桑园比经济损失达80%,与正常农作物比经济损失40%,桑园生产年限缩短10年左右。这种病害对蚕桑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威协性很大,已引起国家农业部重视,决定在我国重点蚕区对该病实行联防联治。   1 黄化型萎缩病的识别   1.1 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识别。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在桑树生长期间,症状表现比较典型,在不同发病阶段,发病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病株一旦在田间出现,容易识别。该病的发生及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发病初期:一般从一根或2~3根枝条的顶端开始,表现出节间距离特短,叶片黄化、瘦小并稍向叶背卷缩;从整根枝条看,病、健叶大小十分悬殊,病小叶在健叶上方形成菊花状丛生。此期一般在5月中旬和8月下旬。   发病中期:随着病情发展,多数枝条乃至全株枝条表现症状,病势从枝条上部开始逐渐向下部蔓延,病叶更加黄化瘦小,明显向叶背卷缩,枝条中上部节间变短,腋芽早发,生长出较多的细小侧枝,但枝条中下部节间,叶片生长正常。此期症状一般在7~8月份表现集中。   发病后期:整株叶片黄化更甚,卷缩成猫耳朵状,靶条细弱,腋芽不断萌发,造成整株桑细枝丛生成簇,宛如扫帚状,2~3年内终致枯死。此期病状,在桑树夏伐后,表现突出,重病桑园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方法的改进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类菌原体是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病原。笔者曾报道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及其抗血清制备的初步研究结果。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菌原体抽提物的数量尚不多,并混有杂质,亦有个别破碎变形者。改进抽提方法,制备出数量较多,形态完整的类茵原体抽提物,对深入研究抽提物的活性至关重要。观察所得类菌原体抽提物在体外保存时的形态变化,有助于探索保存条件及可能维持活性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17.
果桑是果叶兼用的桑树,其叶可养蚕,其果桑椹已被列为第三代水果资源之一。桑果可加工成桑椹酒、桑椹干、桑椹果汁等各种营养保健食品,具有天然风味和滋补营养的功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九江综合试验站南昌示范点(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2009年2月从浙江省引进果桑新品种大十、  相似文献   

18.
关于某些桑品种具有某些抗病性能在品种性状的介绍中可经常看到 ,但对这些抗病品种间的能力差异情况报道甚少。这次 ,我们结合在松阳象溪镇南洲村开展的《桑树黄化型萎缩病防治研究与推广》课题研究工作 ,对目前生产上若干个正在推广的具有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能力的桑树新品种 ,集中进行了一次抗病力强弱的对比试验调查 ,为今后更好地在控制和防治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危害方面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病桑树品种提供一点参考意见。1 试验地点和时间1 1 试验地点  选择在松阳县象溪镇南洲村 1 997年夏伐后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严重危害的溪滩桑园…  相似文献   

19.
郭群英 《四川蚕业》2012,40(2):37-38
三烈乡近年来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对蚕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以期在蚕桑生产中起到减少损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黄化型萎缩病是宿迁桑树的最主要病害。据1986年普查,平均病株率为6.3%。为此,1987年开始设立“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综合防治”课题,经5年努力已基本控制了该病的蔓延和危害,病株率降至0.8%,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一、及时、彻底挖除病株,清除病源。针对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媒介昆虫菱纹叶蝉的生活习性,挖除病株的时间重点掌握在6、7、9三个月,从大面积应用情况看,效果明显,挖除病株后的桑园很少发病。二、防治菱纹叶蝉,切断传染途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