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湖南省森林经营区划布局与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森林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角度对湖南省森林经营进行了区划布局,将全省划分为湘中丘陵低山水土保持与木本粮油林经营亚区;环洞庭湖平原丘陵水土保持与农田林网防护林经营亚区;武陵—雪峰山地水土保持与大径材林经营亚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与用材林经营亚区;罗霄-幕阜山地水土保持与用材林经营亚区等5个森林经营亚区。根据各亚区不同的区位、类型和经营状况,提出符合各亚区实际情况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西安市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健康评价体系,划分森林健康培育类型,对主要森林类型的健康等级进行评价,探讨西安市森林健康经营模式,提出了西安市秦岭北麓中高山水源涵养林区、秦岭浅山丘陵台塬沟壑水土保持林区、平原农田防护林区和城市环境保护景观林区的森林健康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培育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供给能力,为全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该文主要从森林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角度对辽宁省森林进行了区划布局,即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和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辽东山地红松阔叶混交水源涵养林、辽西北阶丘平原松阔混交防风固沙林、辽西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河平原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凌河源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东湾西部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辽河平原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辽东半岛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各经营亚区按照生态区位、森林类型和经营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各亚区的经营策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4.
针对德阳市东山片区城市森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德阳市东山片区城市森林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阐述了东山片区"二网六区多核"的布局结构,并详细规划了生态休闲区、风景林区、宗教文化区、生态旅游区、水土保持林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庭院经济区、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5.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森林重要的公益功能。但是,人们常以为森林越茂密水土保持的效果就越好,其实不然,森林尤其是人工林随着郁闭度的提高,共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又随之减弱。间伐,是一项营林技术措施,目的是通过间伐一部分林木来调整林分的密度等结构,减少竞争对手,确保保留木对阳光、水分和营养的需求,从而提高林分生长量和林木质量。同时,间代还有提高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公益功能的作用。一、间找对水N变化的影响人工成片造林,林木生长到一定的时期,林分就会郁闭,随着时间的推移,都闭度也越来越高。降雨经过杯冠…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拥有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和内容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展现了最新的水土保持理念与技术,符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能够提供气象学、测量与遥感、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水土保持工程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水保经济林、灌溉与排水工程、水土保持植物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条件。因此,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省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的实施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我省开展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将全省划分为六个森林生态功能区,即沿淮、淮北平原农田防护林区,淮北残丘、石质山地水土保持林区,大别山区中低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区,江淮丘陵水土保持林区,沿江丘陵平原护堤护岸、水土保持林区和皖南中低山水源涵养、风景名胜林区。按照生态区位条件,又把全省422.92万hm^2的林业用地区划为生态公益林246万hm^2、商品林176.92万hm^2。其中重点公益林139.04万hm^2,省级公益林96.51万hm^2;公益林中,防护林230.93万hm^2,特种用途林15.07万hm^2,分别点93.9%和6.1%。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48.02万hm^2,经济林面积22.64万hm^2,薪炭林面积6.25万hm^2,分别占商品林面积的83.7%、12.8%和3.5%.  相似文献   

8.
生态林业工程水土保持效益计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因子的分析,确定出影响水土流失量的区域自变量和林分自变量,建立起森林水土保持效益的整体扩散模型。应用STATISTICA软件包对模型中参数进行求解,得到幂函数形式模型。采用对比法计算出森林的保土量。并且进一步核算出三个生态林业工程区内森林水土保持效益的经济价值,结果分别为:三北地区:1.134亿元,长江中上游地区:0.722亿元,沿海地区:0.2463亿元。  相似文献   

9.
森林公园往往都是重点防护林区和主要水源涵养地。对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动植物资源、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都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八达岭林场多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筛选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观赏游憩功能的评价因子,建立一套适合八达岭林场的森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专家打分确定不同的评价因子对小班功能的影响程度,制作林场森林功能区划图。结果表明:划分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小班呈面状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8%;划分到水土保持功能区的小班呈零星点状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6%;划分到观赏游憩功能区的小班主要沿道路线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6%。该研究可为八达岭林场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大量闽江流域气象、地质、土壤、水文、水系、森林资源和人类活动等资料 ,揭示了闽江流域洪灾的成因 :自然条件 (即异常气候和蒲扇形水系等 )是直接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河床抬高 ,流域蓄洪能力下降 ,特别是森林资源质量的下降 ,引起的保土蓄水和阻洪滞洪功能的严重削弱 ,是根本原因。同时也分析了森林与水文的关系 ,揭示了森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的28.29万hm2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74.85亿元/a;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占比重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森林防护、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森林水文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阐述了森林水文的研究动态,以及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研究进展和实际运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森林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森林的水文效应,为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森林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茶秆竹的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茶秆竹林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入渗性能等反映土壤水文效应的指标均高于杉木林和松杂林.土壤贮水量2 612.5 t/hm2,比杉木林、松杂林分别增加了55.3%和52.3%.福建茶秆竹既是优良的经济竹种,也是一种土壤水文效应良好的竹林.  相似文献   

15.
采用森林水文学研究方法,对九仙山小流域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贮存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具有显著提高林地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入渗速率的作用,其中麻栎林要好于侧柏林、刺槐林、杨树林,而枣树林最差;2)有林地的土壤入渗率明显高于荒草坡地,说明不同森林群落具有改善土壤入渗性能的作用。其中侧柏林提高土壤入渗速率的幅度最高,随后是麻栎林、刺槐林、杨树林,最差的是枣树林;3)Horton模型比较适用于模拟研究区的土壤入渗过程,但通用幂函数模型和Philip模型的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森林水文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述了森林水文学的一些概念,回顾了森林水文学研究的发展简史,概述了国内在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枯枝落叶层持水能力、林地土壤持水能力、林地蒸发散和森林对径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森林水文学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森林水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森林水文研究简史。通过对森林调节降水、森林涵养水源作用、森林调控洪枯流量、森林防止土壤侵蚀以及森林净化水质等多方面功能的现有研究资料的归纳分析 ,概述了国内外森林水文研究的现状、水平及部分成果。指出了我国森林水文研究的不足、差距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森林水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水文学是研究森林与水之间关系的学科,文中从单个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及水文效应这2个方面对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简单述评,介绍了截留、入渗、蒸散、径流及土壤水分运动等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及模型研究,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研究及模拟。  相似文献   

19.
王韧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14-218
详细阐述了太姥山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森林资源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概况。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用生态学原理、景观配置等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原则,对太姥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保护与抚育改造等措施,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与水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社会经济效用的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太姥山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太姥山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结合湖北林业资源特点,选取森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改善环境、改善小气候、堤岸防护、农田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休憩、湿地蓄水调洪、净化水质十大功能的15项指标,对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价值(2009年度)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718.68亿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为3476.51亿元,湿地生态效益价值为1242.17亿元。最后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相关说明与分析,提出了关于评估工作的完善措施和提高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