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陇南市从2000年开始引进、示范推广大棚养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大棚养蚕使人蚕共居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有利于规模养蚕,节约投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功效,养蚕少并高产。不仅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而且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但是,不少地方反映,随着大棚养蚕的发展,几尽灭绝的家蚕白僵病又有所抬头,而且在个别地方造成的危害还相当严重。陇南市康县望关乡中庄村地处深沟半山区,这个村先后栽桑17.33hm^2,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康县桑园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了低质低效桑园的成因,如:基础设施与技术薄弱、树种配置单一、土壤肥力不足、管理粗放,并提出改造措施,包括:优化组合以增强单位面积产出、加强田间管理、建立多层次发展格局,以期为栽桑养蚕建设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东邻徽、成县,西接礼县,南与武都、康县接壤,南北长66km,东西宽47km,总土地面积1861km~2。西和县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高四周低。境内海拔968m~2543m,相对高差1575m,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  相似文献   

4.
利用陇南盆地的两当县、徽县、成县和康县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取统计分析和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徽成盆地适宜栽桑养蚕的优势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徽成盆地气候资源优势明显,极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和桑蚕的产业化养殖,是栽桑养蚕最适宜的气候区之一。温润的气候和较长的无霜期为多茬蚕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其他林果类经济树种,春季晚霜和春旱伏旱及秋季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对桑树的影响相对要小。  相似文献   

5.
推广优质专用品种 促进西和小麦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区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境内地形由西北向南倾斜,南部为土石质山原峡谷区,北部为沟壑梁峁区,平均海拔1692米。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9天至214天,日照时数1500小时~1800小时,年降水量451毫米~734.7毫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康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03m,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207d,日照时数1433.7h,年降水量770mm,甘肃省康县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污染,被称为"陇上江南",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良好区域。  相似文献   

7.
康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纯N 3.6 kg/667 m2、P2O510.8 kg/667 m2、K2O 1.6 kg/667 m2时,小麦产量最高(371.8 kg/667 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  相似文献   

8.
成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县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略阳毗邻,属西秦岭余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50~2377m,境内多高山峡谷,南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年均降雨量620.80mm左右,相对湿度75%。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大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康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养殖业既是该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康县养殖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予以探讨.为该县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康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较长,气候条件适合从事小麦生产。小麦是康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45%。就当地气候条件和水土条件而言,康县的小麦产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本文论述了康县小麦生产的现状,探讨了康县小麦增产栽培的技术。旨在为康县小麦高质高效的生产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康县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肃省康县1958~2015年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015年康县主要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康县平均气温11.7℃,较历年偏高0.7℃,其中冬、春、秋季偏高,夏季略偏低;年降水量为795.6 mm,与历年相比属正常,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其中冬季偏少近6成,春季偏多6成,夏季正常略偏少,秋季正常;年日照时数为1 610.5 h,较历年偏多9%;年内主要气象灾害特点为:多短时局地阵发性灾害天气,年内出现了局地冰雹、局地暴雨,冬季出现冬干现象,夏季康北旱象有所抬头,连阴雨天气少于往年;局地冰雹导致康县农作物和基础设施等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2.
康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较长,气候条件适合从事农业生产。小麦是康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45%。就当地气候条件和水土条件而言,康县的小麦产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本文论述了康县小麦生产的现状,探讨了康县小麦增产栽培的技术。旨在为康县小麦高质高效的生产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乡将老式的蚕架蚕簸养蚕、活动蚕台养蚕、三角架组合养蚕等改为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适合农村养蚕应用。1.养蚕优点。①空间利用率高: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蚕簸搭架养蚕只能养2~2.5张,用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可养3(6×3.3米)~4(5.2×3.8米)张,提高空间利用率50~60%。②投资少:用蚕簸养蚕,每张蚕种需蚕簸40~50个,按5~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康县气温、降水、日照等数据资料,分析了2017年康县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康县平均气温为11.5℃,与历年平均气温(11.0℃)相比偏高0.5℃;年降水量为858.5 mm,与历年平均降水量(750.8 mm)相比较偏多14%,属正常,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日照时数为1 663.8 h,与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 582.9 h)相比偏多80.9 h,属正常。2017年康县灾害性天气相继出现,分别为连阴雨、初夏旱、伏旱、高温、暴雨、局地大暴雨、大风、雷电等,灾害天气的种类和频次均多于历年,强度大于历年,暴雨、局地大暴雨引发的暴洪灾害和伏旱使康县成灾较重。  相似文献   

15.
作者简要介绍了康县茶树的生长环境,以及目前栽植的12个品种。并通过品种引进的原则和目标,总结出了适宜康县栽植的茶树品种,以及康县茶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09,26(3):117-117
<正>1建大棚地势选择搭建塑料大棚,一般选择南北方向,地势平坦,排水通畅、距桑园较近,远离稻田、茶地、果园、砖瓦窑等地方的地块。棚的四周应挖排水沟,以防积水。2养蚕大棚的建立养蚕大棚的建立,以跨度4 m,长度20 m为宜(本养蚕大棚设计为地面式加两层固定饲养,第1层距地面0.8 m,第2  相似文献   

17.
塑料大棚养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养蚕是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蚕农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有利规模经营发展。扩大蚕桑规模经营,养蚕用房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建造专用蚕室或扩大住房养蚕投资较大,而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解决养蚕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二是投资省、经济效益高。一般户有0.2—0.3hm^2桑园建1座240—300m^2的大棚,一次可养蚕5~7张蚕种,其投资一般为5000元左右,简易大棚仅需2000元左右。冬季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或养鸡等都可增加收入。三是节省劳力、工效高。大棚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采用条桑育,自动上蔟,大大提高了工效。四是人蚕分离,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9-31日,全省现代肉鸡生产技术培训班在陇南康县成功举办。培训班由甘肃省畜牧业协会和甘肃省农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陇南市畜牧兽医局和康县畜牧兽医局协办。陇南市畜牧兽医局、康县人民政府、康县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省畜牧业协会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这是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品牌协会授予康县的殊荣。“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人居环境优美。”这是康县的获奖评语。每逢节假日,康县生态文明新农村里就游人不断,这是对康县环境的又一种评价;陇南市委也曾发文号召全市学习康县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并把它作为一个标杆在全市树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省、市、区三级农技推广基金会的资助下,我们5个乡镇农技站,于2003~2004年实施了“大棚养蚕示范,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项目,并列入杭州市科技局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3年我们5个乡镇共建养蚕大棚88个、1.22万m^2,饲养蚕种813张。。据大棚养蚕与常规养蚕对比,平均蚕茧张产持平或略增,由于茧质提高,工本降低,综合利用,平均每只大棚节本增效2140元左右,两年即可收回大棚投入。在该项目带动下,2003年全市推广养蚕大棚335只,其中钢管大棚107只,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