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雏前要对育雏舍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冲洗与消毒,舍外四周可用2%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舍内经过清扫,冲刷到风干后,可用0.1%新洁尔灭等进行喷雾消毒。进雏前5~6天封闭舍内所有门窗、通风口,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后通风备用。进雏前1~2天鸡舍开始升温预热,并备齐育雏用具、饲料和药品。二提供良好的环境1温度盛夏中午气温都在30℃以上,但昼夜温差大,雏鸡体温调节能力极弱,因此夜间还需供温。下午气温最高时,要注意育雏舍内温度不超过35℃,若温度高时可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还可采用凉水喷…  相似文献   

2.
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八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做好育雏前消毒预温工作 进雏前先将雏鸡舍内所有用具清洗干净,用0.1%的高锰酸钾漂洗消毒后放入室内,然后每立方米空间用15%高锰酸钾加入40%的福尔马林30 mL熏蒸,消毒熏蒸前关好门窗,熏蒸24 h后打开,将剩余的甲醛气体排除干净即可,同时对舍外场地也要消毒,一般先用3%~5%烧碱喷洒消毒,然后用8%石灰乳消毒;并进行舍内预温,使温度达到25~27℃,饮水温度达18℃以上.  相似文献   

3.
1 温度 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d,冬季至少提前2d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①要测量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cm,为育雏室温度;②水温最好为26~27℃;③垫料温度最好为27~28℃.如温度适宜,鸡爪放在人的脖子上不觉得有凉感.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1温度 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d,冬季至少提前2d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育雏准备 一般在接雏前2周,应检修好育雏舍内的笼具、供温设施、喂料、饮水器具等,维修前应对舍内笼具进行彻底清扫、洗刷、晒干或晾干.然后对鸡舍,料槽,饮水器和育雏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百毒杀喷雾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备用.接雏前2d舍内温度应调至28~30℃,准备足量喂料盘、饮水器,备好饲料(全价饲料)和必需的药品等.  相似文献   

6.
1 控制好舍内温度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仔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4日龄为34℃;7日龄为30qC;8~14日龄为26℃~28℃.冬季产仔时.除迅速接产,擦干被毛外,还要保持舍内恒温.为此.要求猪舍冬暖夏凉、结构科学.产房里要有增温设备和换气设施.要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喂完猪以后把猪赶到舍外排泄,其余时间在舍内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舍内干燥,而且有利于维持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7.
封闭式断奶仔猪舍空气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观测封闭式断奶仔猪舍春、夏、冬季舍内空气温热及卫生状况的基础上,对其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观测结果该猪舍各观测期内的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均高于舍外的相应指标,尤其是冬季舍内平均温度可达到14.8℃,比舍外高出24.6℃,最低温度比舍外高出28.6℃,明显地改善了畜舍的温热状况.而且畜舍光照合理,有害气体浓度较低.是一种较好的畜舍形式.  相似文献   

8.
1.注意温度。育雏温度在30~32℃时较合适,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4℃。鸡舍保温性能要好,舍内温度不应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1 育雏前的准备11 消毒 入雏前用清水高压冲洗屋顶、地面、育雏架,清洗开食盘、饮水壶等育雏用具,把育雏工具全部放入育雏舍内,再用菌毒灵、拜洁等消毒剂喷雾舍内,待干后关闭门窗,环境用1%~2%NaOH或10%~20%石灰溶液喷雾或浸泡地面。舍内再用福尔马林15~40ml或75~20g高锰酸钾薰蒸12小时以上再打开门窗。12 调整供热系统 入雏前1天,应调整供热系统预热。笼养育雏在29~32℃,平养育雏鸡背温度32~35℃。可用红外线灯泡、电炉、木炭、蜂窝煤炉等提供热源。2 入雏饲养21 …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亚热带无隔热层钟楼式单层彩钢瓦屋面棚舍栓系饲养模式下的环境特征,在凤阳测定了肉牛舍的温度、湿度、气流、PM10、NH3等指标。结果:夏季,棚舍内外温湿度几乎相同,换气量超过了最大换气量,PM10优于卫生标准,温湿指数范围为78~87,肉牛处于热应激状态。考虑了气流影响的体感温度范围为25.1~32.2℃,气流显著地减少了高温的影响。晴天棚顶内外表面温度最大相差1.2℃,棚顶隔热能力差,棚顶内表面最高可达48.3℃,此时的舍内气温仅为33.1℃,棚舍自然换气调节是环境控制的主体,适当架高棚顶,开设钟楼换气口有利于畜舍通风换气。冬季,舍内温度范围为-1~7.5℃,舍外温度范围-3.3~5.5℃,温差仅2℃,舍内风速为0.2~0.4 m/s,舍外风速为1.01~2.53 m/s。舍内湿度高于舍外,超过了肉牛生长的适宜湿度范围,NH3浓度优于卫生标准,冬季棚舍四周围挡塑料薄膜,减少了换气量,保温作用弱,空气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1鸡舍内的环境控制1.1舍内适宜温℃1周龄34~32℃、2周龄32~30℃、3周龄30~28℃、4周龄28~26℃、5周龄26~24℃、6周龄24~22℃、7周龄22~20℃。温度每周降2℃。育雏室内昼夜温差控制在2~3℃;注意冷应激。温度的调整要根据要求和环境变化进行。温度计应放在舍内前、中、后、左、中、右、9个点,温度计离雏鸡头部2cm处。  相似文献   

12.
正技术关键(一)温湿度控制温度湿度控制范围温度控制要点1.夜间温度应该比白天高1~2℃。2.天气骤变时,尤其秋冬季节寒流袭来时,应提高育雏舍温度。3.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舍温度。4.温度稳定管理方法育雏期间尽可能保持育雏舍温度变化在3℃以内,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对雏鸡造成应激。湿度控制要点当相对湿度低于40%时,在温度和通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对雏鸡造成较大的危害。特别是:14~60日龄是球虫病易发期,所以注意保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3.
<正> 商品蛋鸡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育雏期头3周要求育雏舍的温度较高,在30℃以上。刚孵出的小鸡,体温低于成年鸡31℃,而且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10天后才与成年鸡体温接近。雏鸡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舍内必须维持较高温度,这样便于雏鸡正常采食、活动。1~2日龄的雏鸡环境温度可达35℃,以后每周降低3℃,到5周龄舍内温度维持到20℃。  相似文献   

14.
1控制好舍内温度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仔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4日龄为34℃;7日龄为30℃:8~14日龄为26℃~28℃。冬季产仔时,除迅速接产,擦干被毛外,还要保持舍内恒温。为此,要求猪舍冬暖夏凉、结构科学。产房里要有增温设备和换气设施。要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喂完猪以后把猪赶到舍外排泄.其余时间在舍内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舍内干燥.而且有利于维持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一)育雏舍要求育雏室应选在向阳背风、地势高燥的地方,应保温良好、利于通风换气。育雏舍内可分成若干个单独的育雏间,也可用活动隔离栏栅分隔成若干单间,每小间的面积为25~30平方米,可容纳30日龄以下的雏鹅100只左右。舍内地面应比舍外高出20~30厘米,地面可用黏土或沙土铺平压实,或用水泥地面。鹅舍正前面应设料槽和戏水池。育雏室也可以用蔬菜大棚改建,6米或8米连栋大棚均可,棚内地面垫高20厘米,周围三面挖排水沟,一面通向活动场。棚顶先  相似文献   

16.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整修育雏舍,做到能保温、隔热,安装必要的设备;舍内、外清扫和冲洗,墙壁用10%~20%的石灰水刷白;地面、墙角、食槽、饮水器等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1小时后用清水冲净;封闭禽舍,舍内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和高锰酸钾14克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时舍内温度要求在15℃以上;育雏舍进、出口设消毒池,保持卫生,以消除疾病发生的条件.同时,应安排责任心较强、细心、善于观察和素质较高的饲养员负责育雏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封闭式断奶仔猪舍空气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观测封闭式断奶仔猪舍春、夏、冬季舍内空气温热及卫生状况的基础上,对其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观测结果:该猪舍各观测期内的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均高于舍外的相应指标,尤其是冬季舍内平均温度可达到14.8℃,比舍外高出24.6℃,最低温度比舍外高出28.6℃,明显地改善了畜舍的温热状况。而且畜舍光照合理,有害气体浓度较低。是一种较好的畜舍形式。  相似文献   

18.
冬季气候寒冷,光照减少,鸡产蛋量下降,效益降低。因此,要采取措施确保蛋鸡冬季高产。1合理安排产蛋高峰期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8~35周龄,此时产蛋率一般在85%以上。将产蛋高峰期安排在冬季,就要改早春育雏为5~6月份育雏,此时气温逐渐上升,育雏成活率高。2保持舍内适宜环境2.1温度: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8℃。一般在16℃~21℃蛋鸡有较高的产蛋率。当气温低于5℃,产蛋率下降,低于0℃时显著减少,低于-10℃时停产。温度过低,还会增加饲料的消耗量。保持舍内温度的办法有:墙壁、门窗、天棚要严实,北边的窗户订塑料布,防止贼风,也可在舍内…  相似文献   

19.
雏鸡的饲养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关系到将来的生产性能,所以育雏期是蛋鸡生产的关键时期,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雏鸡食欲旺盛,有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雏鸡1~3日龄采用32℃~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直到第五周达到18℃~21℃。笼养育雏因密度大,温度可稍低。温度的控制,要视雏鸡的表现和气温的变化而定,一般夜间比白天高1℃~2℃,防止温度忽高忽低。 2.相对湿度。育雏早期相对湿度应大些,以70%~80%为宜。10日龄后,雏鸡呼吸量与排粪量增加,舍内湿度…  相似文献   

20.
1.育雏期的准备工作:清洗并消毒育雏舍,铺上垫料,垫料厚度应以5~7厘米为宜,准备足够的槽具和饮水器具,一般以50只鸡准备1只料桶,饮水器具100~120只鸡共用1只为佳。在雏鸡到达之前,提前启动热源,使育雏舍内温度达到33~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