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ATPase活性的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7个不同甘蔗品种感染甘蔗花叶病毒株系A(SCMV-A)后叶片及其叶绿体中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闽糖70/611,F134,闽选703,福引79/8,福引79/9,NCo310和Co740等7个品种染病后,叶片中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健株;叶绿体中Mg~(2+)-ATPase活性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而Ca~(2+)-ATPase活性则差异不显著.然而病株叶片叶绿体之外部分的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健株.这表明SCMV—A对叶片、叶绿体及叶绿体以外部分的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幼苗在自然光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弱光下心叶弯曲,没有展开;而感病品种幼苗生长正常,没有出现弯曲现象.在自然光、弱光条件下,幼苗经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根线粒体ATPase活力下降,叶线粒体ATPase活力上升,抗、感品种之间呈有规律变化;在黑暗条件下,幼苗接种后,根、叶线粒体ATPase活力上升,病/健比值大于1,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以上结果表明,进行抗病性生理生化分析时要注意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幼苗在自然光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弱光下心叶弯曲,没有展开;而感病品种幼苗生长正常,没有出现弯曲现象。在自然光、弱光条件下,幼苗经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根线粒体ATPase活力下降,叶线粒体ATPase活力上升,抗、感品种之间呈有规律变化;在黑暗条件,幼苗接种后,根、叶线粒体ATPase活力上升,病/健比值大于1,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以上结果表明,进行抗病性生理生化分析时要注意光照的影  相似文献   

4.
硅对水稻生长、白叶枯病抗性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硅对水稻生长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硅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方法】以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L. cv. Nipponbare)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接种白叶枯病菌、施硅对水稻干物质累积的影响;接种病菌条件下,施硅与否对水稻叶片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结果】水稻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干物重均显著降低,但施硅处理,植株生物量及硅含量均显著升高。施硅处理水稻白叶枯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降低11.83%-52.12%,对白叶枯病的相对防御效果达16.55%-75.82%。叶片感染白叶枯病菌后,β-1, 3-葡聚糖酶活性和几丁质外切酶、内切酶活性均快速上升。β-1, 3-葡聚糖酶活性在感染白叶枯病菌的8 d内,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接种后第8天达到最大值。整个试验过程中,加硅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片中几丁质外切酶、内切酶活性明显增加。【结论】施硅能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病程相关蛋白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外切酶及内切酶的活性,降低病情指数,显著缓解白叶枯病的危害,达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抗性向日葵品种感染菌核病后,抗病品种叶片中PAL、POD、CAT、SOD等4种酶活性的增幅均大于感病品种,而抗、感品种PPO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但2个品种的PPO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甘薯蔓割病病原菌的侵染对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生理角度研究蔓割病病原菌侵染对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蔓割病病原菌后,感病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气孔导度及希尔反应活性下降,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上升.上述结果可作为种质筛选和抗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_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2005-2012年918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剪叶接种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系)占9.37%,感病的品种(系)占90.63%,感病品种(系)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的比例。区试对照材料感病率为95.33%,每年感病对照材料对白叶枯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白叶枯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活性氧对稻白叶枯病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寻水稻抗稻白叶枯病菌的机制,用稻白叶枯病黄单孢菌弱毒株75-1、特异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剂Paraquate和清除剂Tiron对水稻感病品种浙辐802进行诱导处理后,挑战接种稻白叶枯病黄孢菌强毒株76-25,被处理水稻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5-1和Paraquate均能诱导水稻产生抗性反应,出现的病斑缩小,说明75-1也和Paraquate一样能诱导O^-2的累积,并引发系统抗性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以长豇豆高抗锈病材料‘ZN016’和高感品种‘之豇282’为材料,通过基质栽培,研究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对长豇豆叶片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可显著提高豇豆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显著提高细胞质内的多酚含量和感病品种线粒体中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外源硅可显著降低感病品种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推测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可能通过提高豇豆叶片细胞质和叶绿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避免活性氧对细胞质膜和叶绿体膜系统的伤害,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白叶枯病原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感染稻苗后,诱导病株叶片PAL活力的增强,感病品种的酶活力上升更为显著.PAL和酯酶同工酶谱带和各谱带活力在感病后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AL同工酶谱在感病叶片中条数减少。部分酶带活力减弱,抗性强的品种尤为明显;酯酶同工酶谱,在感病后抗性强的品种,慢速区谱带增加1—2条,抗病和感病品种在该区酶活力均增加.相反,高抗品种在中速和高速区均表现酶活力降低.高抗品种只对强毒力菌株反应灵敏,感病品种被中毒力菌株感染后酶谱出现差异,而被高低毒两菌株感染后的酶谱则相似.  相似文献   

12.
棉黄萎病对棉叶脯氨酸含量及光合蒸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品种陕1155、陕2059与感病品种泗棉2号、冀棉11号之间,经统计分析表明,病情指数差异显著(p<0.05).用磺基水扬酸法测定不同抗性棉花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接种后感病品种泗棉2号,冀棉11号含量显著高于抗病品种陕1155和陕2059(P<0.05).2个抗病品种之间和2个感病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测定不同发病程度棉苗的光合与蒸腾作用表明,接菌后的棉苗即使不表现症状,净光合率也显著下降(P<0.01),病棉苗比健棉苗净光合率下降90%~96%.病棉苗的气孔传导使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1),但发病程度与气孔传导和蒸腾速率之间无显著相关.叶片气孔阻力随棉苗的病情发展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逆境下光合器官的光合潜力,为提高全株光合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Pokkali(耐盐)、Peta(盐敏感)幼苗为材料,研究叶绿体光能转化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净光合速率、叶绿体放氧活性、ATP含量下降;100 mmol/L NaCl胁迫下,叶绿体ATP酶活性先上升后基本不变,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先上升后下降;200 mmol/L NaCl作用下,叶绿体ATP酶、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性一直下降;且耐盐品种Pokkali下降的程度明显小于盐敏感品种Peta。[结论]盐胁迫下耐盐品种叶绿体光能转化能力强于盐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试品种叶片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过氧化物同功酶、酯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同功酶活性高的品种抗性亦较好,但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受感染后,酶带颜色都有加深,且多一条RF值为0.74酯酶酶带;抗病品种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低于感病品种;品种病情严重度随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而加重;但同一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针刺和喷雾接种的结果表明,品种的抗侵入与抗扩展能力高度相关(Υ=0.838)。品种抗性与气孔密度、大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硅(Si)增强微咸水长期灌溉下库拉索芦荟(Aloe veraL.)耐盐性的机制,研究了盐(NaCl 100mmol.L-1)胁迫下加Si(2.0 mmol.L-1)处理30 d对库拉索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矿质离子分布、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腺苷三磷酸(ATP)酶活性的影响。X-射线能谱微域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加Si,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相对含量显著下降,伴随着钾离子(K )相对含量显著升高、钾钠比(K /Na )显著增大。同时,加Si利于保持芦荟叶绿体正常形态,保护光合层片精细结构,显著缓解盐胁迫对其光合细胞器的伤害。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首次表明,提高浇灌溶液中可溶性Si含量水平,明显增强盐胁迫下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胞间连丝、质膜和液泡膜ATP酶活性。外源Si增强盐胁迫下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ATP酶活性是其改善叶同化组织细胞中的离子分布、缓解芦荟盐胁迫伤害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多点随机区组设计,以黔东南低山丘陵区(中亚热带季风性暖湿气候)、黔中丘陵盆地区(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黔西北高原山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了贵州省不同气候下健康烟株和患青枯病烟株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差异,以及气候对此差异的影响,为从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方向探索青枯病害发生规律并进行病害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健康烟株相比,患病烟株根际土壤的pH值、有效磷和脲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4.66%、25.98%和21.92%;而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且升高趋势在高海拔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下更为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健康处理的受测指标间呈显著相关性的指标更多且相关性更强;因子分析表明,根际土壤pH值、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偏低及CEC、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偏高有可能使烟草更易患青枯病;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可知,由土壤pH值、CEC、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所构建的判别模型判别准确率达100%,可对未知植烟土壤上烟株是否易患青枯病进行预测预报。可见,烟草根际土壤C...  相似文献   

17.
甘蔗喷施适当浓度稀土,可提高根细胞线粒体膜结合 Na~+-K~+ATP 酶及叶肉细胞叶绿体膜结合 Ca~(2+)-ATP 酶和 Mg~(2+)-ATP 酶活性,并使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降低,根系活力加强,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茶树感染茶白星病对茶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以不同品种染病茶树健康叶片、感病叶片及未感病茶树叶片为试验材料,固样后测定叶片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染病茶树叶片相比,茶树病株的健叶、病叶茶多酚含量下降;病株健叶咖啡碱含量下降,病株病叶咖啡碱含量小幅上升;病株健叶的水浸出物趋势不明显;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所上升。茶树感染白星病会对茶叶品质成分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中玉4号为试验材料,以江苏南京、东台田间自然发生的玉米病株为接种毒源,分析了一种新的玉米矮花叶病抗病类型。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 ̄3叶龄期中玉4号和高感品种掖单13一致,发病率均为100%,随着叶龄的增大,中玉4号发病率显著下降。蚜虫传毒结果表明,当接种蚜量由5头增至30头时,掖单13的发病率从5%增至100%,而与此同时中玉4号的发病率为0%。自然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饲养在中玉4号和掖单13上玉米蚜的生活力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幼苗期中玉4号对SCMV-MDB表现为高度感病,6叶龄期后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性,对玉米蚜无抗生性,即中玉4号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表现为抗介体传毒过程而非抗病原病毒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