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樟科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4属5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樟、浙江楠和月桂的花粉均为近球形,直径约20~32μm,表面遍布刺突纹饰,其中月桂花粉表面可观察到成对的小穿孔;山胡椒和香叶树的花粉极面观为三裂椭圆形,具有3个较深的萌发沟,沟长达两极,花粉大小分别为50×40和55×42μm,花粉表面密布明显的小孔穴。[结论]该研究可为樟科植物花粉的研究提供更多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勇  熊红红  胡生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80-6381
[目的]为鉴别芸香科吴茱萸[Fructus rutaecarpa(Juss.)Benth]及其变种石虎[E.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提供分类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吴茱萸及其变种石虎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吴茱萸和石虎花粉的形态结构、萌发沟数和表面纹饰基本一致,但萌发沟形态、外壁网眼的深度等有差异。[结论]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吴茱萸与石虎的孢粉学分类和品种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木犀科5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作者在已论述了4属25种植物花粉形态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着重阐述木犀属(Osmanthus)、李榄属(Linociera)、木犀榄属(Olea)、流苏树属(chionanthus)、胶核木属(Myxopyrum)、女贞属(Ligustrum)、茉莉属(Jasminum)和夜花属(Nyctanthus)共29种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3(拟)孔沟花粉是基本的、原始类型;4,5孔沟花粉是变异的、进化类型。在变异程度大、较进化的类群中,花粉性状具多样化发展趋势。本文同时讨论了李榄属与流苏树属的分并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12种柳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电镜扫描并比较分析.柳属植物花粉的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以多数椭圆形为主,萌发孔类型为三沟,极轴长的范围为(18.80±1.09)~(31.07±1.51)μm,赤道轴的范围为(11.20±1.16)~(16.93±0.47)μm.本研究分析了12种柳属植物的花粉形态,为柳属植物形态鉴定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为揭示柳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河北省坝上七星湖夏季9种湿生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意义。[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对七星湖9种湿生植物进行花粉形态观察和研究,记录其花粉的大小、形状、表面纹饰等形态特征。[结果]花粉粒呈球形、近球形或长球形;花粉的萌发孔主要有3沟、6沟、3-4沟、3孔沟、3~4孔沟等5种类型;其外壁纹饰主要包括网状、条纹状、具刺、颗粒状等4种类型。同时根据这些植物的生境、产地及分布,讨论了它们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结论]该研究为古环境、古植被、古气候研究提供了现代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荣林  王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54-16155
[目的]观察双荚决明(Cassia bicapsularis Linn.)花粉的超微结构,并首次对双荚决明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双荚决明正常的花粉形态为椭球形,极面观为钝的凸三角形,赤道面观为钝的截形菱形。花粉大小为21~23μm(极面),13~16μm(赤道面),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为1.44~1.54。花粉的萌发器官是其萌发孔,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属3沟孔的萌发孔类型,萌发沟在极面端不汇合,在赤道面处隆起,是花粉破裂花粉管萌发的位置。花粉具有穿孔状雕纹。[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双荚决明花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蛇含委陵菜与蔓委陵菜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辽宁省生长的蛇含委陵菜与蔓委陵菜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两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有较高的一致性,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呈长球形,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三裂圆形,三孔沟,沟条形,表面条状纹饰。通过花粉及其他性状的比较研究,对两种委陵菜属的植物分类鉴定和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芸香科药用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和优化芸香科药用植物的品种的ISSR反应体系,为芸香科药用植物的资源评价、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象头山芸香科植物柚、山油柑、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从DNA提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引物筛选等方面研究ISSR反应及优化条件。[结果]选用的20个引物中有3种引物扩增效果较好,以柚为代表的优化结果表明,引物826对芸香科植物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2.0℃,最佳循环次数为35个循环。[结论]ISSR适合于芸香科药用植物的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若干科观赏植物花粉形态电镜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 SEM技术 ,对植物不同科 (包括豆科、蔷薇科、鸢尾科、木犀科 )的几种植物花粉进行结构和形态分析 ,根据花粉的形态、大小及外壁纹饰等超微结构 ,鉴证花粉的类型。采用的 3种豆科植物 (紫荆、紫藤、刺槐 )的花粉几近球形 ,大小幅度在 2 9~ 3 3μm× 1 8~ 2 3μm之间 ,均具 3孔沟 ,桔皮状或浅网状纹饰 ,网眼小 ,不规则圆形。蔷薇科的 3种植物 (红碧桃、火棘、野蔷薇 )的扫描结果表明其花粉形态非常相似 :均为橄榄形 ,3孔沟 ,外壁为指纹型条纹状 ,条纹间有穿孔 ,但三者的平均花粉粒大小差别较大 (在 3 8~ 61μm× 3 3~ 1 9μm之间 )。以紫丁香为代表的木犀科 ,特征很典型 :花粉三裂圆球形 ,大小为 3 4 (± 0 .5) μm× 2 3 (±0 .5)μm,孔沟的宽度向两极渐宽 ,网状纹饰 ,网脊厚 ,网眼大 ,不规则多角形。鸢尾科的两种植物黄花鸢尾和蝴蝶花均具 1孔沟 ,大小在 54~ 1 0 5μm× 4 5~ 65μm之间 ,但在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和结构上有明显差别 ,蝴蝶花症状独特 :具网状纹饰 ,网脊厚 ,网眼特大 ,网眼中有白色颗粒状突起。对该 4科植物的演变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香花槐与刺槐花粉形态的电镜观察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EM技术,对香花槐的花粉形态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根据花粉的形态、大小及外壁纹饰等超微结构,鉴证花粉的类型.发现花粉粒呈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附近具萌发孔,外壁纹饰为桔皮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植物花粉数量大,形态特征具有遗传性.一般认为,同属的植物花粉,其形态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同一属的共同点.从花粉资料显示,香花槐和刺槐花粉在形态上有高度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属,这一论断有待于香花槐的细胞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结果]基本弄清了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结论]黔产凤尾蕨科植物共有33种,可作药用的植物18种,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黔产威灵仙类药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方法]产地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结果]贵州省有3个科的5种植物根及根茎以"威灵仙"之名入药,列出了黔产威灵仙类药材的分布、生境及药用情况,同时制定了植物检索表。[结论]有助于黔产威灵仙类药材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东莞市风水林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调查记载东莞市主要风水林的药用植物种类,探讨其药用价值,为风水林的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结合室内文献资料查阅和标本鉴定。[结果]东莞市风水林药用植物共185种,隶属于72科147属;活血化瘀药种类最多,有105种;以叶入药的种类最多,有103种;21种是外来植物;13种是有毒植物。[结论]东莞市风水林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外来植物占有较大的比重,受到的人为干扰强烈;部分药用植物为有毒植物,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杨主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21-19324
[目的]调查广西越城岭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市场调研及标本鉴定,对广西越城岭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广西越城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201科752属1 424种。其中,蕨类植物36科61属106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5种,被子植物153科673属1 285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0种。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药用部位进行分类,将越城岭地区的药用植物分为8个类型;按用途进行分类,将越城岭地区的药用植物分为17个类型;其中10种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并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针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提出广西越城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广西越城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付国赞  张庆瑞  梁臣  程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82-15984
[目的]保证豫西黄土丘陵旱坡地仁用杏树优质高产,提高种植农户经济效益。[方法]用8种中药材与3种仁用杏设计立体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仁用杏树生长、开花结果、病虫害危害及中药材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同一仁用杏品种,中药材丹参、半夏对其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弱,王不留行、圆叶锦葵对其生长和发育胁迫明显。同一种中药材品种,对仁用杏超仁的生长胁迫效应较弱,对一窝蜂的生长胁迫较强,龙王帽居中;对一窝蜂的生育指标降低幅度较小,对龙王帽的生育指标降低幅度较大,超仁居中。立体种植模式的中药材随仁用杏园郁闭度增大,其植株重及药材产量逐渐下降,多数中药材品种在郁闭度0.5以下生长良好,半夏在郁闭度0.6以下生长和产量不受影响。[结论]仁用杏、中药材立体种植组合应选择长势较强的仁用杏品种和植株矮小的中药材品种进行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资源调查及分类学研究,确定贵州紫珠属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资料考证。[结果]通过研究,基本查清了贵州有紫珠属药用植物资源17种,其中黔西南州15种、黔南州15种、黔东南州12种、铜仁地区14种、毕节地区10种、遵义市13种、贵阳市10种、六盘水市8种、安顺市6种。[结论]该研究为贵州紫珠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程齐来  刘霞  张道英  彭金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15-1416,1418
[目的]对江西信丰金盆山林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市场调研及标本鉴定,对该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金盆山林场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该区有药用植物132种,隶属于62科,其中菊科、毛茛科和蔷薇科是当地的优势科属;针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提出了金盆山林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和保护金盆山林场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梁芳  曹岚  李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31-22334
[目的]研究江西东江源区药用蕨类植物的资源现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和标本鉴定等方法对药用蕨类植物的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江西东江源区药用蕨类植物为38科69属131种,其中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的共有119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90.9%;全草(株)入药的达85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64.9%;以根状茎入药的有34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26.0%;以叶入药有9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6.9%;以地上部分入药的只有2种,占区内药用蕨类资源的1.5%;以孢子入药的仅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1种。[结论]江西东江源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学军  徐文芬  何顺志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31-14333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搞清贵州百合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资料收集等方法。[结果]发现贵州现有百合科药用植物143种(含11变种、1变型),其中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5种,贵州药用新资源26种,贵州特有药用植物4种。[结论]贵州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部分种分布区域狭窄,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