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冈山上两“奇树”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屋后有两棵“奇树”:一棵是海罗杉、一棵是凿树。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这两棵树和旧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第一个晚上就住在大井这栋叫“白屋”的房里。不久,...  相似文献   

2.
开山寺古榕     
广西柳城县凤山镇“开山寺”,是广西现存四大名寺之一,建于明代,风景宜人,环境清静。寺前为一弯月形水池,池畔植有18棵古榕树。这18棵古榕树是按一定的规则配植的,有孤植及三棵式、五棵式丛植。意含开山寺内“十八尊罗汉佛士”时刻守护着寺院。现有的这一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有17棵是后来种的。生长在网山悬崖峭壁上的一棵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淮安市是一代伟人周总理的故乡,也是著名的意杨之乡,在那里生长着许许多多“意杨王”。据调查,当今名符其实的“意杨王”就生长在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引河村10组农民——梁兆冲家里。2001年3月8日,笔者会同盱眙林业局局长蔡云河,淮安日报社记者李东平、沈根等人专程采访了栽种“意杨王”的梁兆冲一家。上午9时许,驱车来到梁兆冲家门前,老远就看到一棵粗壮、挺拔、特大的意杨树格外引人注目。与我们同行的鲍集镇两个镇干部兴奋地展开双臂,在共同拥抱这棵大树后,惊讶地说:“真没想到,我们两个大小伙子才能把这棵杨树搂得过来…  相似文献   

4.
雪后的徂徕山,在柔和的阳光里披上银色的外衣。远处,琼崖陡立,褐色的石壁上一棵棵黑松傲然注视着脚下的军营。蓝天白云映衬之下的济南军区72806部队一派“人工美景”,与青山比着秀美,又和青山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5.
陈兆先 《国土绿化》2007,(10):24-24,26
在湖南省隆回县.有一条绵延百里的长廊。过去,这里是光秃秃的石灰岩山,草木不生.人称“火焰山”。今天,“火焰山”上一片葱茏。棵棵松柏挺拔如箭,片片树林叶茂枝繁。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隆回县林业局退休干部张世模。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密云县云蒙山自然风景区有一棵大榆树。凡是来到这里游览过的人都要在这棵大榆树下集散,因为这棵大榆树有着特殊的功能。这棵大榆树生长在距云蒙山自然风景区管理处2.5公里,也就是曾经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的小自然村的街中心已有三百多年的树龄,不知何年与何人命名这棵大榆树为“娘娘榆”。如今“娘娘榆”己成为游览云蒙山大自然风景区的活动中心。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这棵“大榆树”说奇也不奇,说古也不古,但自从云蒙山森林辟为游览胜地以来,确有了它特殊的功能,所以凡来游览云蒙山的人,对这棵大榆树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摄下照片作…  相似文献   

7.
最古老的油松。在北海的团城承光殿东侧巍然屹立着一棵高大的油松,其高达20米,干周长达3.16米,是金代种植的,距今八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油松之最”。其松的巨冠伞盖遮天,绿荫浓郁.据说清乾隆皇帝经常来此树下乘凉,所以御封它为“遮荫候”。最古老的白皮松。在戒坛院山门前,高*着一棵硕大的白皮松。因其上部有九个大枝干犹如九条银龙腾空而起,向苍天扑展而去,故名:“九龙松”。它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18米,鳞片斑驳的白干周长达6.40米,是唐武德年间种植的,距今有1300多年,是北京的“古白皮松之最”。明清两代的文人墨客写了…  相似文献   

8.
位于海南岛南部的三亚市日前发现了一棵冠幅达33.4平方米的大铁树。据三亚市林业部门介绍 ,这棵铁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树围最大、直径最大、树龄最长的铁树 ,堪称中国“铁树王”。这棵大铁树“落户”于三亚市区西部的凤凰镇扎南新村 ,当地村民在该村附近一座海拔近千米的山上发现了它。“铁树王”生长在一块巨石旁边 ,它的枝叶宽长青绿 ,加上周围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 ,使得这片林子显得格外的宁静和凉爽。当地的黎族农民告诉记者 ,虽然有关现在才发现这棵“铁树王” ,但它却早已是当地人们的“好朋友”。由于此树形体高大 ,遮阴效果…  相似文献   

9.
还是那片山,还是那群人,曾经的“羊倌儿”放下羊鞭拿起了扑火的二号工具变成了“羊管儿”;曾经的“挖山人”放下矿镐带上了袖标成了“护山人”。从过去的靠山吃山到如今的养山就业,山里人角色的转变见证了北京山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带着一路的风尘,当我们的汽车抵达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沅水上游的洞口——这个“茶果之乡”的小县城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血红,气温依然灼人,只有穿城而过的平溪江吹来风,清凉如许。职业的敏感,记者意识到这是绿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在位于黄土坡上的岐山县境内刘家塬村,生长着一棵我国西周时期的“召伯甘棠树”,这棵甘棠树,迄今在中外古树名木大家族中堪称“长老”,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第一树”而倍受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看着你们砍倒这些树,我心里好痛呀!”8月1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东门镇邕楼村琴准屯的一片桉树林前,林木主人黄黎际的妻子如此对记者说。在我们的眼前,三把电锯正在伐倒棵棵直径已达六七厘米的一年生桉树。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曾经倍受长沙市民、新闻媒体关注的百年古樟树移栽工作有了下文。日前 ,古树移栽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省林科院邀请有关部门和记者前去考察已移栽古树的成活情况。两棵百年古树原长于岳麓山下 ,正处于长沙通程商业广场建筑规划区内 ,开发商在与有关部门协商后 ,选择了移栽古树。考察人员一行来到古树新家———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园 ,看到仍裹着护身“铠甲”的古樟已长出葱茏绿叶 ,在菁菁草木簇拥下迎风耸立。移栽技术负责人 ,湖南省林科院院长童新旺研究员介绍说 ,古樟历经炎炎夏日考验仍保持盎然生机 ,表明古樟移植成活 ,它创造了长沙…  相似文献   

14.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白居易诗中的江南,当然也包括藏春于山水的湖湘。得天独厚的丰富地貌,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斑斓多姿的风光,也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做客湖湘。【新化奉嘎山】登“始祖梯田”看“田园大片”在新化县奉家镇周边的雪峰山脉区域内,藏着一片世外桃源,宛如一部田园风光的纪录大片。这里有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紫鹊界梯田,有秦朝后裔避世的下团村,有黑茶渠江薄片的发源地渠江源。  相似文献   

15.
绿染圣山     
宝格都山———牧民心中的圣山,坐落在阿巴嘎旗西北部。为引“绿色”染黄沙,“五一”前夕,阿旗人武部组织“黑马连”民兵开始了治理宝格都山的行动。4月28日至30日,人武部政委丁起带领机关干部,组织“黑马连”民兵35人进驻宝格都山,出动车辆5台,挖树坑1700余个,栽杨树1700余棵,扦插黄柳2500余棵,栽植榆树3000余棵。同时,为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人武部成立了由“黑马连”连长任队长的10人浇水小分队,由人武部供给油料,苏木政府组织车辆,在雨季来临前,每周由小分队在圣山5公里外拉水对栽种的树苗进行一次浇灌,保证树苗不因缺水而枯死。人武部计划…  相似文献   

16.
植树葬     
戴善奎 《中国林业》1998,(10):37-37
我曾经有一个致富的点子———搞植树葬。只须买下一片荒山,待死者的骨灰入土后,即在上面植树一棵。这树当然选择死者生前喜爱的树种。彭德怀元帅临终前就说过:“埋了,头上种一棵苹果树。”树栽下了,青枝绿叶,年年生长,最宜怀人。好像先人的魂魄就附在树上,休养生...  相似文献   

17.
初春时节,位于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源头的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风景名胜区以及周边的三百山、镇岗等乡镇,座座山上人头涌动,人们趁着天气晴好,上山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种下一棵棵乐昌含笑、苦楝、红枫等幼树。近些年来,为给香港同胞送上一泓洁净的放心水,安远县群众矢志不渝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倾情呵护着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安远香港两地人民之间结下了难解的“绿缘”。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植树谚语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十分重视植树。在这些民族中,同时也流传着丰富多采的植树谚语。蒙古族有这样的谚语:“只要林子大,会有金凤凰”,强调了树林的重要。乌孜别克族有“一年种桑树,百年采珍珠”之说,道出了种桑树的重要性。还有“砍一棵老树,栽十棵...  相似文献   

19.
泪竹     
那块泪竹林确是很美。它位于九疑山三分石西南坡的三岔河、拦马源一带,仅存近千亩面积,外围公布着花竹、罗汉竹、方竹、紫竹、重巴竹等22个品种,不仅是一个地道的花种竹类“标本园”,还是一个竹的海洋,山风速处,涌过方项经波。我们曾经怀言一部仰慕的叫去攫访过泪竹林,它抗自一个众里独着,针尘不染的“深闺”少女,羞怯地注视问我们的到来。在经历了风尘无边的旧日与烦扰之后,我们真不进相吕,九技山向自这样一民人间至已至洁至美的天地。但E美的还是那段关于泪竹由来的传说,那段至会仍令条少人“田绝不胜愁”的传说。据说华五五…  相似文献   

20.
“为啥这里的农民都不种粮栽菜,反而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赖以为生的‘金土地’拨弄些花花草草,咋活哩?”车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这条独特的“花草道”上行驶了数公里路程,记者留意到,周边的农田几乎很少用来栽种粮食庄稼,而是整整齐齐地植上了一棵棵青翠的小松柏和一些记者叫不出名字来的奇花怪木。更甚者,车道旁的某棵参天古木也被其慧眼识宝,纳入了保护的行列,细心地用支架把它撑了起来,并在树根底部缠上了一圈圈草绳,助其耐寒。伴着一阵袭人的清香,满坡不畏严霜,含香怒放的腊梅映入记者的眼帘,凝神品香,不亦乐乎,然记者终究忍不住心中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