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经50、100、200、400 mg/kg Na 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和中肠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血液中,734添氟组酪氨酸酶活性是对照组的0.79~1.71倍,T6约是对照组的0.59~0.96倍。734对照组和2个低浓度添氟组(50、100 mg/kg Na F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2个高浓度添氟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T6对照组和最高浓度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在中肠中,734添氟组酪氨酸酶活性是对照组的0.60~1.16倍,T6约是对照组的1.23~1.62倍。734、T6对照组和最高浓度添氟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敏感家蚕酪氨酸酶活性因添食Na F浓度的高低表现出不同的活性,Na F对耐氟家蚕血液酪氨酸酶活性起抑制作用,而对中肠酪氨酸酶活性起促进作用。本试验表明,家蚕酪氨酸酶活性与蚕体的耐氟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对象,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中羧酸酯酶(CarE),全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734、T6添氟组的CarE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73%-88%和72%-81%,734两个低浓度添氟组的CarE活性与对照组和两个高浓度添氟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T6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734、T6添氟组的全酯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89%-97%和73%-92%,734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6对照组的全酯酶活性仅与最高浓度添氟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氟化物对家蚕血液CarE和全酯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氟化钠(NaF)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钠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 mg/kg经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中丙二醛(MDA)物质的量浓度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734添氟组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MDA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从2.81倍增加到4.80,T6从和2.24倍增加到2.95倍;734对照组,2个低质量浓度添氟组和2个高质量浓度添氟组,3组中任意2组的MDA物质的量浓度差异极显著,T6对照组的MDA物质的量浓度与各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734添氟组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CAT活性分别从1.70倍增加到9.44倍,T6从2.35倍增加到6.10倍;734对照组的CAT活性与最低质量浓度添氟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最高质量浓度氟组差异极显著,且2高质量浓度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T6对照组的CAT活性仅与最高质量浓度添氟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MDA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家蚕的耐氟性,CAT活性与家蚕的耐氟性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 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经200,400mg/kg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家蚕头、血液和中肠组织中酯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T6头部和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大于734,而且酶带数多于734.NaF会扰乱734血液酯酶同工酶系统.推测血液可能是酯酶同工酶和 NaF作用的主要组织,且酯酶同工酶与蚕体的耐氟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家蚕的耐氟性机制以及耐氟性在不同性别蚕体间的差异,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雌、雄喂食清水和经200mg/kg NaF浸泡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头部酶液中Na+-K+-ATPase的活性变化,研究发现:敏感品系734各组酶活随处理天数的不同而不同,对照组在第3天酶活达到最低,而添氟组酶活则在第2天出现最低值,从第3天开始添氟组酶活均高于对照组;雌、雄间酶活亦有差异,734雌蚕对照组各天的酶活均高于雄蚕对照组,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6倍,而添氟组雄蚕的Na+-K+-ATPase平均酶活为雌蚕的1.11倍.耐氟品种T6各组酶活及其随处理天数的变化趋势均与对照组较为一致;雌、雄间酶活都有差异,雌蚕对照组Na+-K+-ATPase平均酶活是雄蚕对照组的1.11倍,雌蚕添氟组Na+-K+-ATPase平均酶活是雄蚕添氟组的1.10倍.推测氟化物处理后耐氟家蚕品种仍然能够保持Na+-K+-ATPase活力水平,从而表现对氟化物的耐受性;添氟前后雌雄间的Na+-K+-ATPase活性差异在2个蚕品种间有所不同,可能暗示T6耐氟性的产生与雌蚕的解毒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家蚕耐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刚  陆健  姚勤  陈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90-10091
[目的]研究家蚕的耐氟机理。[方法]以耐氟家蚕品种T6和氟敏感家蚕品种733新为供试品种,采用酸浸提法测定蚕沙、饲料、全蚕体的氟含量。[结果]添氟和不添氟饲料的实测含氟量分别为413.3和56.5mg/kg。在添氟14d后,耐氟组家蚕品种T6个体粗大仍然健康;氟敏感家蚕品种733新个体很小,取食量显著下降,蚕沙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表现出明显的氟中毒症状。添氟初期和表现症状的后期,氟敏感家蚕的蚕沙氟含量有所波动。从第8天开始,耐氟家蚕品种的蚕沙氟含量显著下降。氟敏感品种733新的排泄能力高于耐氟品种T6。耐氟和氟敏感家蚕的蚕沙平均氟含量与全蚕体内氟含量的和相近。[结论]家蚕体内可能有某种(类)氟过氧化物酶,使游离氟失去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人工饲料中定量添加氟化物的方法,探讨了氟对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AKP)、血液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对家蚕中肠AKP、血液ACP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添氟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间隔添氟、停止添氟不能减轻这种抑制作用。添食石灰能减轻氟对中肠AKP、血液ACP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蚕中肠羧酸酯酶活力变化及羧酸酯酶基因表达差异与家蚕抗浓核病毒之间的关系,阐明其抗性的分子机理。【方法】以易感浓核病毒中国株家蚕品系华八和完全抗性品系BC8(华八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用BIO-TEK SYNERGY测定经口接种病毒(以下简称接种)后12 h、36 h、72 h 2个品系中肠的羧酸酯酶活力,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接种后12 h、36 h、72 h中肠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接种后12 h中肠羧酸酯酶活力BC8接种组分别是BC8对照组、华八接种组和华八对照组的3.28倍、2.26倍和3.02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它时间段的供试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接种后12 h中肠羧酸酯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BC8接种组分别是华八接种组、华八对照组、BC8对照组的17.714倍、21.76倍和15.09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它时间段的供试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接种后12 h抗性品系BC8中肠羧酸酯酶活力升高及中肠羧酸酯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家蚕品系是否有抗性基因(nsd/nsd)有关,也与浓核病毒中国株的感染刺激有关;抗性品系BC8中肠羧酸酯酶活力升高的分子基础可能是羧酸酯酶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蚯蚓提取液对家蚕热激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家蚕5龄幼虫饲喂蚯蚓提取液(50、100和200倍原液稀释)处理的桑叶,饲喂6 d后解剖获取家蚕中肠及血淋巴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肠组织中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中肠和血淋巴中HSP70、HSP90、溶菌酶(lysozyme)和抗菌肽(attacin)的水平。结果表明:1/100和1/200稀释组家蚕中肠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97和1.86倍(P<0.05),1/100稀释组家蚕中肠组织中HSP90基因表达是对照组的2.2倍(P<0.05);1/50稀释组中肠HSP70和血淋巴抗菌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中肠和血淋巴中HSP90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桑叶中添食蚯蚓提取液可促进热激蛋白的表达,提高抗菌肽的水平,进而提高蚕体的抗性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家蚕对BmNPV抗病性与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6个现行家蚕品种中肠消化酶活性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比较与分析,以期寻找现行家蚕品种消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为辅助家蚕育种及品种推广奠定基础.以DNS法测定不同品种海藻糖酶活性,以Fo-lion-酚法测定不同品种蛋白酶活性.以及以铜皂法测定脂肪酶活性,同时对不同品种家蚕4龄起蚕经口添加BmN-PV病毒进行抗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酶活顺序为664×663较低,667×668相对较高,其他品种处于中间层次,对应抗性测定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活性越强抗性越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海藻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没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家蚕中肠消化液的蛋白酶、脂肪酶可能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木聚糖酶的生产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选用48头27~29日龄杜洛克×大约克×长白三元杂交断奶仔猪,研究小麦基础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代谢和血液中某些生理生化参数的影响.将供试仔猪分为玉米基础日粮组(Ⅰ)、小麦基础日粮组(Ⅱ)和小麦基础日粮添加0.02%木聚糖酶组(Ⅲ).预试期6d,试验期28d.结果表明,Ⅰ组较Ⅱ组仔猪日增重提高5.38%(p>0.05);Ⅲ组较Ⅱ组仔猪日增重提高8.52%(p<0.05),但对仔猪饲料转化率无明显影响;Ⅰ组与Ⅱ组相比,仔猪血液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胃泌素和T4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而Ⅲ组较Ⅱ组仔猪血液尿素氮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糖,T4,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T3含量有上升趋势,胰岛素(Ins)含量却略有下降.结果提示,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仔猪增重,甚至超过玉米日粮;木聚糖酶可以通过影响仔猪代谢和免疫而促进仔猪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喂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后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明确BmNPV侵染对家蚕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解析BmNPV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五龄家蚕为研究对象,经口喂食BmNPV,分别于添食后6、12、18、24、30、36、42和48 h采集家蚕的血淋巴和中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种抗氧化酶基因(Bmsod和Bmcat)的表达水平,同时以抗氧化酶活性测试盒测定SOD和CAT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BmNPV侵染五龄家蚕能引起典型的血液型脓病,主要表现为蚕体环节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体液呈乳白色等.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中Bmsod和Bmcat基因均在感染BmNPV中期开始上调表达,在感染后期呈下调表达趋势,其相对表达量也呈先增加后急剧减少的变化趋势.添食BmNPV后,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的SOD活性在感染18和24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添食等量灭菌水)家蚕(P<0.01,下同),但从感染30 h起SOD活性开始急剧下降,至感染48 h时降至最低值.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的CAT活性在感染早期(6 h)略有下降,从感染12 h起CAT活性开始呈上升趋势,血淋巴CAT活性在感染18~30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急剧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家蚕(P<0.05,下同);中肠组织CAT活性仅在感染18和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家蚕,从感染30 h起开始持续下降,至感染48 h时降至最低值,约为对照组家蚕的18%.[结论]BmNPV侵染能影响家蚕机体相关保护酶活性及其基因转录水平,SOD和C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中期增加,感染后期则急剧降低,提示抗氧化酶SOD和CAT在家蚕的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4龄期分别采用150、300、600、1 200、2 400mg/kgNaF的2倍稀释液对湖南省现行家蚕22个品种资源进行添毒试验,通过机率值法和最小二乘法,分别得出NaF对各品种的毒力回归方程和对家蚕品种资源的半致死量(LC50).结果表明:湖南省现行家蚕品种间的LC50差异较大,抗性强品种1514、秋白B、853...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人工饲料和桑叶饲育对蚕体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自五龄起蚕开始用人工饲料和桑叶分组饲养家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家蚕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ALP)、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家蚕的血淋巴ALP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桑叶组血淋巴ALP活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60 h和72 h,桑叶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桑叶组和人工饲料组血淋巴CarE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其中人工饲料组CarE活性略高于桑叶组,但差异不显著。在12 h和24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略低于人工饲料组;在36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开始升高,并且在48、60、72 h持续高于人工饲料组,AchE活性分别是人工饲料组的1.52、1.64、1.71倍。桑叶组家蚕中肠ALP活性在36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高,在72 h,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酶活性为人工饲料组的2.13倍。人工饲料组中肠CarE活性在24 h开始显著高于桑叶组,在60 h达到最高值,为桑叶组的2.61倍;在72 h,CarE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培育适宜华南蚕区饲养的耐湿性蚕品种,通过历时4年的人工高湿逆境定向培育,对保存的4个日系品种研7、湘A、航7和丹的耐湿性进行改良。结果表明,经过8代的连续添湿,4个品种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均有所提高,将获得的4个累代添湿品系和对应的原母种同时置于高湿环境中饲育,4个品种的累代添湿品系的虫蛹率较原母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研7 的虫蛹率由38.60%提高到72.13%,提高幅度最大。将累代添湿品系组配成改良粤蚕6号一代杂交种,与原一代杂交种同时在高湿环境中饲育,改良粤蚕6号的生命力和经济性状均有极显著提高。表明累代添湿可以提高蚕品种对高湿环境的耐受性,定向培育耐湿家蚕育种新素材。  相似文献   

16.
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家蚕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Nosema bombycis感染家蚕后 ,家蚕中肠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下降 ,大量裂殖体的形成是其下降的重要原因 .血淋巴总糖和海藻糖等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物质的含量也明显下降 .感染后血淋巴海藻糖酶活性略有上升 ,但对血糖总量无明显影响 .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要滞后于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物质 ,其中贮存蛋白量的下降明显高于 30 K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在猪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90头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添加)、试验Ⅰ组(添加3%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试验Ⅱ组(添加6%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研究不同添加量的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添加3%和6%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均能提高断奶仔猪的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6%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减少腹泻率(P0.05)。添加6%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后断奶仔猪粗蛋白质和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个试验组粗脂肪、粗纤维等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仔猪粪样的pH极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减少和乳酸菌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Ⅱ组仔猪血清尿素氮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对仔猪血清IgG、总蛋白、白蛋白和葡萄糖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屎肠球菌T013复合制剂能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断奶仔猪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通过了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新蚕品种认证。"华康2号"是蚕业研究所以徐安英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在"十二五"期间针对养蚕生产中主要发生的病毒病——血液型脓病,育成的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该品种2013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参加了全国蚕品种审定。近两年来,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又在河南省鲁山县、伊川县等蚕区进行试养,在河南氟化物污染严重的地区,该品种表现出对氟化物高度耐受性和血液型脓病高度抵抗性的双重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9.
Nosema bombycis感染家蚕后,家蚕中肠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下降,大量裂殖体的形成是其下降的重要原因。血淋巴总糖和海藻糖等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物质的含量也明显下降。感染后血淋巴海藻糖酶活性略有上升,但对血糖总量无明显影响。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要滞后于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物质,其中贮存蛋白量的下降明显高于30 K蛋白。  相似文献   

20.
家蚕血液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品种间差异很大,最大开差可达2倍。蚕体合成丝素原料的丝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等4种氨基酸以及组氨酸、赖氨酸、胱氨酸在血液中含量较高。肠液中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血液中,两者最大差值达20倍,无相关性。品种间酯酶同工酶酶带的相似系数为0.67~1.00,说明在某些品种问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在另一些品种间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