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质改良剂对犊牛饮水量及饮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旨在了解规模化奶牛场犊牛饮水量,分析水质改良剂对犊牛饮水量和饮水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犊牛分为3组,即对照组、碘制剂组、泡腾片组,测定各组犊牛日饮水量,并在更换饮水后0h、2h、4h、6h采集犊牛饮水桶中水样,测定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并分析24头40日龄犊牛3次饲喂期间饮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犊牛40日龄日平均饮水量为4.411±1.855L,犊牛饮水中添加碘制剂和泡腾片不影响犊牛饮水量,对照组饮水2h后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达到76448MPN/100mL,超出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规定犊牛饮水中大肠菌群数(<10MPN/100mL)的760倍,而添加水质改良剂的犊牛饮水中4h内未检出大肠杆菌,表明犊牛饲养管理中的犊牛用一个器具饲喂牛奶和饮水的方式需要引起关注,可通过饮水改良剂进行饮水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天津市   2009年7月30~8月3日,调研组对天津市北辰区、大港区、武清区的15家规模奶牛场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看,天津市奶牛养殖水平较高;原料奶收购价格正在逐步回升,奶业发展形势良好.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集约化肉牛养殖场的养殖投入品饲料和饮用水理化和卫生质量状况,比较南北疆肉牛养殖场的差异。对伊犁和阿克苏地区4个肉牛养殖场的主要饲料原料和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指标进行测定。分别采用《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中规定的方法对4个肉牛养殖场饲料亚硝酸盐含量、霉菌总数、饮用水大肠菌群数和硫酸盐等指标进行检测。干草、秸秆、青贮和精料4类饲料亚硝酸盐含量平均值在0.41~47.54 mg/kg,霉菌总数在0.077~35.58×10~3CFU/g。饮用水中p H、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氰化物、硬度、总碱度和总大肠菌群分别在6.97~8.72、240~1 560、0~0.98、9.123~1 149、120~0.032 4、10.27~194.03和10.47~38.32 mg/L及2~1 600 MPN/100 m L。其中,北疆地区饲料亚硝酸盐含量,饮用水p H、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含量和硬度均低于南疆地区,其他指标则相反。此次所检测的饲料和水的理化和卫生状况基本属安全范围,但阿克苏地区饲料的亚硝酸盐含量和饮用水硫酸盐含量,超出相关标准规定的含量上限,尚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研究为新疆肉牛养殖质量安全和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牛育种工作已成为奶牛场工作的核心,而受胎率偏低、产犊间隔过长一直是困扰奶牛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胎率是反映奶牛场繁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奶牛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是牛场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牛场的受胎率偏低、产犊间隔过长,这样既浪费饲料,又降低了后备母牛数的增长速度,增加了牛场的生产支出,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区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牛育种工作是奶牛场工作的核心,而受胎率偏低、产犊间隔过长一直是困扰奶牛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受胎率是反映奶牛场繁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奶牛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是牛场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牛场的受胎率偏低、产犊间隔过长.这样既浪费饲料又降低了后备母牛数的增长速度.增加了牛场的生产支出,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择河北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成母牛389头和月龄、体重适中的青年牛345头,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有青年牛173头、成母牛208头,对照组有青年牛172头、成母牛181头;分别采用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配种,配种后60d内检查其受胎率,产后统计其母犊率;同时收集奶牛场1~12月使用性控冻精配种的所有青年牛每月的受胎率,产母犊率,流产率等数据。结果表明,青年牛和成母牛的性控冻精受胎率分别较常规冻精低11.34%(P <0.05)、10.03%(P <0.05),同时青年牛的性控冻精受胎率较成母牛性控冻精受胎率高10.10%(P <0.05),青年牛和成母牛的性控母犊率分别较常规冻精高43.65%(P <0.01)、39.91%(P <0.01);通过对整个牛场青年牛4605头全年性控冻精受胎率观察,季节性对奶牛受胎率有一定影响,夏季7、8、9月份受胎率较低一些,但全年差异不显著,季节性对流产率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性控冻精用于奶牛繁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青年牛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受胎率和产母犊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添加无机硫酸盐形式和螯合形式的铜、锰及锌对产奶量、血浆和乳中矿物质浓度、嗜中性粒细胞活性以及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反应的影响。试验选择25头荷斯坦奶牛,从刚产犊到泌乳12周,完全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17头奶牛,泌乳天数较大(泌乳天数:试验开始时平均泌乳天数77d),第二组包括8头牛(试验开始时平均泌乳天数32d)。试验日粮设计按照NRC建议添加量的100%添加铜、锰和锌,通过无机硫酸盐添加形式(ITM)和蛋氨酸羟基螯合物形式(CTM),不考虑其他日粮成分提供的微量元素数量。每天记录采食量和产奶量。每周测定乳成分,乳中铜、锰及锌的含量在试验0、8周测定。血浆铜和锌浓度及嗜中性粒细胞活性在试验0、4、8及12周测定。嗜中性粒细胞活性通过体外方法测定趋药性、吞噬作用以及活性氧产量得到。试验第8周接种狂犬病疫苗,第12周时分别通过快速荧光焦点抑制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疫苗效价反应。检测得到无机和有机试验组日粮中铜分别为21mg/kg和23mg/kg,锰为42mg/kg和46mg/kg,锌为73mg/kg和94mg/kg。各处理组没有发现对产奶量、乳成分以及血浆矿物质含量产生影响。有机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少于无机试验组,但主要原因是因为两组牛体重的差异。乳中铜浓度,有机组高于无机组,对泌乳早期组奶牛的影响是有限的,对经产牛的影响显著高于初产牛。嗜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没有受到不同处理组的影响,只有在泌乳天数较大牛群中的有机螯合试验组增强了嗜中性粒细胞功能。狂犬病疫苗抗体滴度,通过ELISA反应得出结论,螯合处理组奶牛反应是无机处理组的2.9倍,RFFIT方法得出结论是有增强的趋势。补充螯合形式的铜、锰及锌,与无机盐相比,可能会增强泌乳早期奶牛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1食道沟的作用 反刍动物出生后即能摄取固体饲料、优质粗饲料、犊牛料和其他精料等。但实际上出生后30天内的犊牛主要靠牛乳和代乳品来补充和提供营养物质,这类液体饲料通过食道可直接进入第四胃,不经过反刍,形成了与单胃动物类似的营养摄取方式。试验证明,位于食道和第四胃之间的通道前部食道沟的收缩机制,是犊牛通过听觉与视觉识别牛乳或听到又看到饲养员操作的声音和动作所产生的条件反射。食管沟起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呈一中空半闭合或闭合的管子。犊牛在吮吸母牛乳头或用奶嘴吸吮液体物质时,能反射性地引起食管沟两侧的唇状肌肉收缩卷曲,使食管沟闭合成管状,形成食管沟闭合反射。只有当犊牛自愿地哺乳并处于哺乳期犊牛所特有的兴奋状态时,食道沟才能充分闭合。这种条件反射的发生(食道沟充分闭合,使牛奶或液体从口腔直接进入皱胃),与犊牛摄取液体的化学组成无关(水也可引起食道沟的闭合),也与犊牛的饮用方式无关,不论从乳头、奶桶或哺乳器饮用液体均可发生。另一方面,若强迫犊牛饮用液体,或其摄取液体是为了解渴,则其食道沟不闭合,摄入的液体进入瘤胃。在一般情况下,当犊牛用被饲喂的方式饮液(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的闭合逐渐加强。对某些品种的犊牛,当初用代替乳头的奶壶、桶或哺乳器饲喂,在停止几星期后再采用这样的饲喂方式时,犊牛仍能识别这样的喂奶用具,并表现出明显的兴奋,可有效地闭合食道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