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解东北三省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应用血液压滴标本镜检法和PCR检测方法对东北三省部分地区600头份猪血液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血液压滴标本镜检法检测阳性率为87.3%(524/600),PCR检测方法检测阳性率为91.5%(549/600)。其中种母猪阳性率为87.2%(34/39),育肥猪阳性率为90.8%(347/382),断奶仔猪阳性率为92.9%(78/84),哺乳仔猪阳性率为94.7%(90/95);黑龙江省阳性率为93.5%(187/200),辽宁省阳性率为89.5%(179/200),吉林省阳性率为91.5%(183/200)。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2.
从2001年—2005年,连续5年对新疆昌吉市奶牛的结核病、布鲁氏菌病进行检疫监测。结果显示,用布鲁氏菌病凝集试验共检验奶牛13 814头,其中布鲁氏菌病血清阳性150头,平均阳性率为1.08%,最高阳性率为1.46%(122/8 326);用结核病PPD皮内变态反应共检验奶牛12 278头,其中结核病阳性356头,平均阳性率2.9%(356/12278),最高阳性率7.4%(98/1 323)。根据试验结果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青海省牛结核病流行情况及确保供应城镇奶源的安全,于2009—2014年对青海地区23个县的634 904头奶牛及牦牛进行了调查,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法监测牛175 707头,抽检率为27.67%,检出阳性牛106头,平均阳性率为0.06%。奶牛阳性率为0.06%(103/170 203),牦牛阳性率为0.05%(3/5 504)。采集了屠宰及病死牛、羊组织样品1 960份,使用PCR方法检测牛结核病抗原,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青海地区奶牛及牦牛结核病感染率低,2009—2014年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SMT法对某奶牛场505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的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2.38%(214/505),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为8.32%(42/505),乳区阳性率为22.02%(421/1912)。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绵羊巴贝斯虫的最佳PCR检测方法,分别设置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梯度,选取条带最亮且无杂带的温度和循环次数作为PCR检测方法的优化结果,并将新建的PCR法与传统的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6℃退火90 s,72℃延伸1 min,共循环39次;72℃延伸10 min,4℃保存。在5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中,PCR法检出的阳性样品有13份,阳性率为26%(13/50);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法检出的阳性样品有8份,阳性率为16%(8/50),由PCR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样品与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法检出的阳性样品符合率达100%。说明PCR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2003-2010年在浙江省瑞安市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连续8年累计对12245头(次)奶牛进行结核病感染情况的调查,期间共检出阳性奶牛893头,年均阳性率为7.29%。通过每年对阳性奶牛采取严格的处置和净化措施,使该市奶牛结核病的阳性率从2003年的14.99%(176/1174)逐年降低至2010年的1.40%(21/1496),年递减率为25.65%,流行趋势呈明显下降。同时,将2007-2010年间4个年度不同饲养规模奶牛场(户)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以开放式小规模奶牛场(存栏≤20头、场均10.3头)最高,平均7.28%(104/1429),但随着饲养规模的适度增加,阳性率有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并以较大规模奶牛场(存栏>150头、场均169头)最低,平均2.25%(19/845),两者相差2.24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血液涂片染色、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3种方法,对潍坊市104头奶牛血液样品进行了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检测。结果显示血液涂片染色阳性率为15.4%,血清阳性率为51.9%,PCR检测阳性率20.2%。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都可用于检测牛环形泰勒虫病。血液涂片染色法查找红细胞中的虫体,PCR检测的是虫体,反映奶牛当前感染情况;ELISA检测的是抗体水平,反映了近阶段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依据《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柳州市20日龄以上的存栏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2004~2013年累计检测奶牛养殖场431个(次),检测奶牛20223头,阳性牛105头,平均阳性率为0.52%。通过采取长期不间断的监测和淘汰阳性牛等措施,柳州市奶牛养殖场的牛结核病得到了稳定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病为重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之一,奶牛为重要的宿主之一,奶牛弓形虫病对人类公共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于2017—2018年应用IHA法对遂平县部分地区奶牛弓形虫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被检测的672份奶牛血清样品中共72份为弓形虫病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0.71%(72/672),2017年和2018年奶牛弓形虫病阳性率分别为12.59%和9.51%;不同规模奶牛场弓形虫病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散养户较规模奶牛场高,分别为15.03%和10.02%。此外,养猫的奶牛场弓形虫病阳性率较不养猫的奶牛场高,分别为13.87%和6.51%。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血液涂片检查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潍坊市104头奶牛血液样品进行了牛泰勒虫病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市泰勒虫血液涂片染色阳性率为15.4%,PCR检测瑟氏泰勒虫阳性率为8.7%,环形泰勒虫阳性率为20.2%,表明潍坊市牛泰勒虫病感染率较高。本研究为该地区牛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内蒙古东部地区旋毛虫病流行情况和寻找新虫株,采集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五个地区犬血清样品1 000份、膈肌样品1 000份和猪血清样品20 000份、膈肌样品20 000份,经ELISA法、压片法和集样消化法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五个地区犬血清总抗体阳性率为6.8%(68/1 000),最高的是兴安盟,为14.0%(28/200),最低的是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为2.5%(5/200),二者差异显著(P0.05);镜检在通辽市和兴安盟的犬膈肌样品中各检测到1份旋毛虫感染病料。五个地区屠宰猪血清总阳性率为0.500%(100/20 000),最高为兴安盟0.775%(31/4 000),最低为锡林郭勒盟0.275%(11/4 000),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镜检发现兴安盟的猪膈肌样品中有1份旋毛虫感染病料。说明内蒙古东部区猪旋毛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犬旋毛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对从2007~2011年(2009年未统计)奉贤地区19家规模化奶牛场进行检疫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奉贤地区奶牛存栏数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奶牛检测数分别为17446头次、17884头次、18268头次、19420头次,阳性率分别为0.09%、0.15%、0.04%、0.10%,几年来共检测奶牛结核病73018头次,平均阳性率为0.09%。从检测总体情况分析,奶牛结核病呈波浪状,零星散发,几个牛场出现反复发病,表明我区奶牛结核病虽在可控范围内,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离2009~2015年奶牛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夏季,云南省大理州的部分奶牛场奶牛首次出现以发热、气喘、渐进性贫血和消瘦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整体发病率为3%,经对病牛血液进行染色镜检,初步诊断为疑似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目前,附红细胞体病染色镜检诊断法虽被基层技术人员普遍采用,但该方法的假阳性率较高,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发病情况,对该病的有效防控造成一定困扰。因此,笔者以该批患牛的保存血液为材料,建立了一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巢氏PCR检测方法,并将该检测结果与染色镜检结果进行比较,为该病的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掌握青海省海南州布鲁菌病的防控状况,通过血清学、细菌学等检测方法,对海南州人畜间布鲁菌病进行多年监测.结果表明,1958年-1983年,牛羊的平均阳性率为4.05%.1983年牛羊阳性率分别为5.77%、3.89%,1994年下降为0.45%、0.43%.1995年-2003年,用试管凝集试验抽检,牛的平均阳性率为0.065%(11/16 909),羊的平均阳性率为0.038%(12/31 744).2005年-2008年间,只有2007年共和县检出阳性羊1只(1/50),2008年,同德、贵南县分别检出阳性牛1头(1/50)(1/350),表明海南州布鲁菌病的防控质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011年对宁夏银川地区1867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检出阳性牛22头,阳性率1.17%,剖检后,对病料分别进行抗酸性染色,细菌培养及PCR检测,未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现状,本试验选择石河子地区148团某牛场(A牛场)、150团某牛场(B场)、133团某牛场(C牛场)、121团某牛场(D牛场)、石河子周边某牛场(E牛场)及136团某牛场(F牛场)六个规模化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CMT法对试验区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经过对480头奶牛、1 868个乳区的测定,共检出196头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乳区数为671,病牛阳性率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40.8%和35.9%。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5岁以上奶牛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最高(49.61%),3岁奶牛阳性率最低;5胎以上的阳性率最高(45.45%),阳性率最低的为2胎奶牛(31.25%);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产奶量在15kg/d以下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最高(89.13%),15~20kg/d的次之(58.33%),35kg/d以上的最低(14.81%)。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病检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昌吉养殖马区域马匹感染梨形虫病情况,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血液涂片镜检法相结合,对昌吉马匹随机抽样(n=78),进行马梨形虫病感染情况调查。血液涂片结果显示,马泰勒虫阳性率6.4%,驽巴贝斯虫阳性率为2.5%;PCR结果显示,马泰勒感染率为28.2%(22/78),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10.2%(8/78),混合感染率为10.2%(8/78)。通过对采自马的蜱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4种蜱。该次对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为该地区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笔者等在2008年6月~2010年7月期间,对民和县10308头奶牛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出阳性病牛54头,阳性率0.524%;采用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检测奶牛10308头,查处阳性血清23份,阳性率为0.223%;采用虎红平板法和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试验,检测黄牛1267头、绵羊2351只,结果全部为阴性;布病采用细菌学试验检测奶牛流产胎儿20头份、绵羊测流产胎儿20头份,全部为阴性。从监测调查来看民和县奶牛存在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本文就"两病"监测调查、存在的隐患、问题和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关中地区奶牛结核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对陕西关中部分地区(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奶牛结核病依据我国国家标准《GB/T118645-2002》"结核菌素试验"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2008年检测奶牛分别为6090头、5328头、4286头,阳性率分别为0.77%、1.05%、1.42%,陕西关中地区奶牛结核病阳性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地区的检测头数分别为4129头、4680头、3797头、3058头,阳性率分别为0.90%、0.80%、1.18%、1.43%,其中渭南地区的阳性率最高。从养殖规模上来看,10头以下养殖户奶牛结核阳性率最高为1.48%。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建立了绵羊梨型虫的检测方法,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梯度优化。选取条带最亮且无杂带的温度和循环次数作为PCR检测方法的优化结果,将新建的PCR方法与传统的吉姆萨染色法结果进行对比,将阳性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6℃退火90s,72℃延伸1min,共循环39次;72℃延伸10min,4℃保存;在5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中,PCR法检出的阳性样品有13份,阳性率为26%(13/50),吉姆萨染色发检出的阳性样品有8份,阳性率为16%(8/50),由PCR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样品与吉姆萨染色发检出的阳性样品符合率达100%。阳性PCR产物的测序结果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8%。本研究证实PCR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吉姆萨氏染色镜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