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根据棉盲蝽对棉株的为害特性,结合棉株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提出盲蝽对棉株的为害程度与棉株内含氮量成正相关,即含氮量愈高,为害愈重。而与棉株内的含糖量、含水量和 pH 值的变动无关。根据上述结果,为利用合理施肥、灌溉和及时进行棉田管理等一系列农业措施,提出可以控制棉盲蝽为害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定位寄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时利用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源,利用Y型昆虫嗅觉仪测定了红颈常室茧蜂雌雄成虫对绿盲蝽3龄若虫及其为害寄主植物棉株以及雌性红颈常室茧蜂成虫、绿盲蝽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棉花、蓖麻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与干净空气(空白对照)相比,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3龄若虫、健康棉株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差异,绿盲蝽3龄若虫为害的棉株对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但在为害后去虫和未去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雄性红颈常室茧蜂对各处理均无明显的选择行为。与健康或为害后去虫的苗期棉花相比,雌性绿盲蝽成虫显著趋向花期蓖麻;而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只趋向于为害后的花期蓖麻。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为害后去虫的花期棉花和花期蓖麻的选择行为显著高于相应的苗期植株。这表明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主要利用绿盲蝽若虫为害后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定位寄主绿盲蝽,且其对花期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与绿盲蝽成虫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棉盲蝽为害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新疆北部棉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重视不够,每年给棉花生产造成不小损失。为此,笔者通过田间定点调查,来了解并掌握棉盲蝽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以为防治提供依据,有效地防治棉盲蝽的为害,达到提高棉花产量的目的。1为害情况新疆北部棉盲蝽主要有牧草盲蝽(LyguspratensisL.)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lineolatusGoeze)2种。苜蓿盲蝽为优势种,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d左右。盲蝽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棉株嫩头幼芽生长点和幼嫩花蕾果实的汁…  相似文献   

4.
艾良中  徐伟  徐应诚  刘定忠  汤建国 《江西植保》2009,32(3):134-134,136
棉盲蝽是彭泽棉区棉花上一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的生长前期发生较重,随着抗虫棉的推广与普及,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明显上升,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5.
棉花不同生育期棉盲蝽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项研究以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 Dur)及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为对象。棉花从子叶、真叶、现蕾到结铃各个阶段都能遭受棉盲蝽的为害。由于盲蝽成、若虫以刺吸口器刺伤幼嫩器官和生长点,使部份器官受到直接损伤并影响到棉株正常生长,导致减产。两种盲蝽不同种群数量在真叶期和蕾铃期为害造成籽花产量的损失均呈抛物型曲线。绿盲蝽在真叶期和蕾期为害,其经济阈限按防治费用与产量损失金额相等时,分别为百株有虫4.7头和12.57头,中黑盲蝽在蕾期的经济阈限为百株10.77头。据此,提出在真叶期及蕾期的防治指标依次为百株5头及10~12头。  相似文献   

6.
赣北棉区棉盲蝽加重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盲蝽是赣北棉区棉花的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生长前期发生较重,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小.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7.
梨网蝽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思学 《江西植保》2003,26(3):114-114
梨网蝽在金溪县一年发生4~5代,6月份以后世代重叠,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对控制梨网蝽为害起很大作用。①消灭越冬虫源;②冬季清园;③保护天敌;④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8.
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棉盲蝽在郓城县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逐渐成为抗虫棉的常发性害虫。本县棉盲蝽主要包括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 4种。其中绿盲蝽占比例较大,约占调查虫量的 70%左右。 2000年盲蝽大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600 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 60%,平均百株虫 20~ 35头,最高达 60头,平均植株受害率 40%~ 60%,最高达 9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 25%~ 30%,最高 6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破碎,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对抗虫棉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1为害特点   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使子叶期棉苗顶芽焦枯变…  相似文献   

9.
梨网蝽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网蝽Sto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属半翅目.网蝽科,又名梨军配虫、花扁虫,花编椿。除为害梨外,还可以为害桃、李、杏、花红等果树。成虫和若虫群栖于寄主植物的叶背吸取汁液.被害叶表面呈现苍白色斑点.背面遍布斑斑点点的褐色液体排泄物.使叶背呈锈黄色或黑褐色.受害严重时.叶面一片苍白,引起叶片早期脱落,严重影响树势。  相似文献   

10.
棉盲蝽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地以中黑盲蝽和绿盲蝽为主。进入90年代,由于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为地为其创造了丰富的寄主或食料来源;防治棉铃虫药剂的大量使用,使棉田天敌大量死亡;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普遍偏高,棉盲蝽的越冬死亡率大大降低,致使棉盲蝽的为害逐年加重,成为我地棉田90年代仅次于棉铃虫的第二大害虫。有机磷类农药对棉盲蝽具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天敌杀伤力大,且持效期短,各代发生盛期需多次施药,才能控制棉盲蝽为害。为了探索既对天敌安全,又能长期有效地控制棉盲蝽的为害,且成本较低的防治棉盲…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以来,建湖县抗虫棉广泛推广普及,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棉田内有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棉盲蝽近年呈逐年加重趋势,成为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尤其是2003年以来,每年棉田棉盲蝽为害株率一般达30%~40%,严重的达70%,棉花蕾铃脱落率达20%左右.严重的达30%,造成棉花减产20%~25%.因此,准确了解棉盲蝽重发成因,有效控制其猖獗为害,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仁福  王伟  刘海洋  姚举 《植物保护》2018,44(3):172-176
为明确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发生及为害的影响,2014-2015年采用目测法对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对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不同虫态百株累计虫量而言,单作棉田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累计数量均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的棉田,单作棉田百株棉花棉铃被害率亦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棉田。对2种类型的间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牧草盲蝽各虫态的种群数量和棉铃被害率均低于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其中2015年各虫态的种群数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较于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3.
牧草盲蝽不同虫态在棉株上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张仁福  张瑜  刘海洋  姚举 《植物保护》2016,42(5):177-180
为了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成虫、若虫和卵在棉株上的分布及其习性,采用目测法调查棉株不同器官上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和卵的数量。研究显示:蕾期、花期、铃期和全生育期,棉株不同器官上的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成虫密度:叶片蕾花铃;若虫密度:蕾叶片铃花。牧草盲蝽卵在整个棉株上均有分布,43.5%卵分布在上部,同时叶柄和棉铃上卵量最多。以上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主要分布在棉株的叶片上,而若虫主要分布在蕾和叶片上。卵主要集中产在棉株上部,叶柄和棉铃上居多。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明牧草盲蝽生物学特性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盲蝽在彭泽县发生为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1种重要害虫.特别是在2008年该虫大暴发,其发生时间早、虫口密度高、发生面积广,均属历年罕见.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时间早系统监测表明,2008年棉盲蝽迁入到棉花苗床上为害的时间,较往年明显提前.往年一般在5月上旬中期迁入苗床为害,近2~3年提前到5月上旬前期,2008年更提前到4月底.  相似文献   

15.
棉花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我场地处洪湖市东南的长江之畔,常年种植棉花面积1700hm2。棉田危害的盲路象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其成若虫刺吸棉株营养液,造成破头破叶和蕾铃脱落。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棉田中以前不被重视的盲蝽象,为害不断加重,目前已打...  相似文献   

16.
在抗虫杂交棉全面替代常规棉种植的形势下,次要害虫盲蝽蟓发生量逐年上升,已逐步成为潜江地区棉田主要害虫。2010年棉田害虫种群监测田不防治处理全季五日累计百株虫量574头,高峰日(9月3日)百株虫量88头,造成棉株绝大部分是无效营养枝,严重田块产量损失达到90%。为了提高盲蝽蟓田间监测及发生趋势预报的准确性,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安排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江苏省暴发为害的棉盲蝽蟓,主要有两个种:即绿盲蝽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为了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盲蝽蟓,对棉盲蝽蟓天敌种类及捕食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 对捕食行为的观察:从田间捕捉上述13种捕食性天敌,带回实验室,每种天敌抽样10头。单个饲养在玻璃试管(2×20厘米)内,每天定时定量喂足棉盲蝽蟓的若虫或成虫,第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南阳棉区,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由于减少了棉田农药化防次数,原属兼治对象的中黑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在大发生年,百株虫量高达500头以上,尤其多雨年份,因防治失时,中黑盲蝽为害造成棉花产量损失不亚于棉铃虫灾变发生年代。近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就转基因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做一报道。1发生世代与生活习性据田间调查和百叶箱内饲养观察,中黑盲蝽在南阳棉区1年发生4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暖冬年)4月上、中旬(一般年份)孵化。一代成虫盛期在5月上、中旬。二代卵于6月上、中旬孵化,6月中…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动态     
改进一代盲蝽防治策略 近年来多用防治杞柳、胡桑、蚕豆等常规一代盲蝽虫源田,从而压低一代发生基数。但是,在育苗移栽全面推广后,麦行套栽棉苗早发,棉麦共期生长,麦收前盲蝽危害棉苗已十分狷獗。1985、1986年广泛调查一代虫源表明:麦田虫量占62.95%,而常规虫  相似文献   

20.
武穴市棉田中黑盲蝽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属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为重要的多食性农业害虫。近年来,中黑盲蝽已成为武穴市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据笔者调查,武穴市棉盲蝽蟓田间虫量大,第2代(5月20日至6月20日平均百株虫量38头,最高达96头;一般蕾铃脱落20—30%,严重的蕾铃脱落达80%;第3代(7月15日至8月15日)平均百株虫量6.7头,最高52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