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2种树叶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刘学勤 《林业科学》1989,25(5):453-458
本文研究了中国42种针、阔叶树种树叶中18种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在不同科、属、种之间和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的生长季节进行了比较和探讨。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利用价值,着重研究了与部分粮食和肉类中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之间的差别。阔叶树树叶中总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约为针叶树树叶2—3倍。所有树种的树叶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趋势基本相似,树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基酸、谷氨酸等8种。树叶中总的氨基酸含量高于粮食2—3倍,而且树叶中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趋势与粮食和肉类不完全相同,特别是人和动物体内不能自身合成的8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高粱、玉米的3倍,麦麸的2倍,与肉类相比,树叶中亮氨酸和苯西氨酸,占蛋白质氨基酸总量百分比高出4—5倍。结果表明,阔叶树叶是优良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栎褐天社蛾又名红头麻栎毛虫、栎毛虫。主要为害麻栎,也为害栓皮栎、白栎、小叶栎、槲栎。一年一代,每年4~6月间以幼虫吃食栎时,严重时树叶被吃光,残留枝干,影响林木生长。一九七三年我场西山、虎山两林区调查,麻栎被害率达63%(其中树叶被吃光的严重受害株达45%);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3种落叶栎树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地区树种单一,阔叶乔木树种尤为缺少。增加树种多样性,改善树种结构是辽西林业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半干旱的辽西地区,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树种的抗旱性。对蒙古栎、辽东栎、麻栎3种落叶栎树的根系分布、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蒙古栎和辽东栎抗旱性差异不大,但都强于麻栎。造林时应优先选择蒙古栎和辽东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考虑选择麻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区不同栎类树种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特别是在分布边缘不同树种的种内种间差别。[方法]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我国暖温带北缘3种优势落叶栎树(蒙古栎、栓皮栎和麻栎)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同时利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构建了3个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并基于未来气候情景(RCP2.6和RCP8.5)预测了其未来生长趋势。[结果]同一地区栎类树种年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方面,同一地区的不同栎类树种和不同地区同一栎类树种也存在一定差别。其中北京地区的3种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但在辽宁仙人洞地区却与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北京地区的麻栎、河北地区的蒙古栎、辽宁大黑山地区的栓皮栎的径向生长均受降水条件限制。模型预测显示,至本世纪末,北京地区和辽宁大黑山地区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呈现下降趋势;而辽宁仙人洞地区栎类树种径向生长呈增加趋势。[结论]我国暖温带北缘不同地区的栎类树种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别,主要为取样地区的气候所支配,下一步尚需结合林分及立地因子,来厘清各类环境要素的相对贡献度。  相似文献   

5.
正近三年来,栎纷舟蛾在北京市房山区频繁爆发,危害区域主要分布于周口店镇车厂村、周口店镇娄子水村、南窖乡、佛子庄乡北窖等地。其常寄生在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板栗等乔木树种上,以幼虫取食树叶为主要破坏方式。栎纷舟蛾爆发高峰常取食整株树叶,导致树木失去光合能力,生长衰弱,最终枝条干枯。为掌握栎纷舟蛾在房山区的分布范围和生物学特性,确保对栎纷舟蛾实时高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盆地,通过对麻栎、栓皮栎、辽东栎、檞树、高山栎和板栗等,6个栎类树种苗期生长、林木生长量、生物量、萌生力、抗病虫危害能力等的对比试验,6个树种的前期根系生长均较上部分快,3年生林木根系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32—73%;萌生林的生物量较同年生实生林大2~3倍。实生林和萌生林的生物量均是:麻栎>板栗>栓皮栎>辽东栎>檞树。选择出麻栎和栓皮栎是该区最适宜的栎类薪材树种;板栗是具有一定薪材价值的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1年生橿子栎(Quercus baroni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槲栎(Quercus aliena Bl.)和欧洲山毛榉(Fagus sylvatica)营养钵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分析对比其各项生长指标以及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山西省南部地区,相同的生长环境及育苗措施下,5种壳斗科树种的幼苗在部分生长指标上表现出差异性。其中,山毛榉1年生幼苗苗高、侧根重、1级侧根长、2级侧根数、2级侧根长表现最好;槲栎地径指标表现最好;栓皮栎地下生物量、主根重、根冠比指标表现最好;而辽东栎、橿子栎各项生长指标表现均一般。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省南召县栎类食叶害虫种类调查,发现危害南召县栎树的食叶害虫主要有黄二星舟蛾、栎粉舟蛾、栎黄掌舟蛾3种,重点危害栓皮栎,其次危害麻栎、槲栎等。对害虫的危害状况、发生规律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三种柞树苗期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诗韵  杨思河 《林业科学》1991,27(5):498-502
本文用气体交换法研究柞蚕林3个主要组成树种苗期的几个基本光合特性。蒙古栎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最大光合速率,但其量子光合效率较低,表明蒙古栎能比较有效地利用高强度的太阳辐射,而对弱光能利用效率较低;麻栎则相反;辽东栎既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及最大光合速率,同时又有较高的量子光合效率及较低的光补偿点,因而对高强度和低强度的光能利用效率都比较高。而且证明3个树种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以一种指数形式的方程最合理。我们还考察了辽东栎和麻栎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以及温度对3个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亚热带地区几个树种树干茎流的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火炬松、槲栎、醉香含笑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H4-N>SiO2>Zn>K>NO3-N>Mg>Fe>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相对于大气降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不同树种间树干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同,按总含量值排序依次为火炬松、槲栎、樟树、醉香含笑;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NH4-N、Ca、K、SiO2含量最高,Mg、NO3-N、Zn、Mn含量居中,P、Fe、Cu含量最低.与大气降水相比,4个树种茎流共同表现为,Cu的含量变化较小,其它元素含量均有较大的变化,其中樟树茎流中Zn,SiO2,Fe,Cu;火炬松、槲栎茎流中Zn,Fe;醉香含笑茎流中Zn为负淋洗,4个树种对Zn的负淋洗表现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树种营养器官(叶、枝、干、根)及其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取样分析方法,对3种典型森林树种(刺槐、侧柏、辽东栎)不同器官及其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树种叶片与其土壤C、N、P化学计量的关系。[结果]辽东栎、刺槐和侧柏的叶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68.43、454.96、438.53 g·kg-1,刺槐、辽东栎和侧柏叶片的全氮含量分别为27.52、20.74、12.73 g·kg-1,辽东栎、侧柏和刺槐叶片的全磷含量分别为2.73、2.15、1.35 g·kg-1,叶片C∶N值为侧柏辽东栎刺槐,C∶P、N∶P值分别为刺槐侧柏辽东栎、刺槐辽东栎侧柏;3个树种树枝的有机碳含量均最大,树叶的全氮含量均最大,而树干的全氮含量均最小。侧柏、辽东栎、刺槐树枝的全磷含量分别为3.07、3.07、1.87 g·kg-1,显著比其它器官的大;3种森林土壤的C、N、P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且0 10 cm土层的含量最大,C∶N、C∶P、N∶P值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不一致;刺槐叶片的有机碳、全磷含量与土壤C∶N值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侧柏叶片的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C∶N、C∶P、N∶P值极显著负相关,叶片N∶P值与土壤C∶N、C∶P、N∶P值均极显著正相关;辽东栎叶片的有机碳含量、C∶P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辽东栎、刺槐和侧柏的有机碳含量均较高,分别为468.43、454.96、438.53 g·kg-1;辽东栎和刺槐对晋西黄土区干旱环境的防御能力比侧柏强,当地环境较适宜辽东栎的生长发育,而刺槐和侧柏的生长分别受土壤P和N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正> 橡子(树)是壳斗科(Fagaceae)中一些植物的通称。它是在地史上,没有受到冰川侵蚀的地方(包括我县)保存下来的第三纪古老植物之一。本文重点研究壳斗科中栎属的利用和造林问题。在栎属(Quercus)中,我县有麻栎(白枣子)、栓皮栎(软木栎)、蒙古栎(柞树)、辽东栎(柴树)、槲栎(青杏子)、槲树(桲栎)等六种,通称橡子。橡子的适应性较强,分布较广,不论是花岗岩、片麻岩的北部山区和石灰岩的南部山区,生长都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条山栎属木材干燥特性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黄月瑞,陈欣,伊松林中条山森林经营局侯功周,席跃军中条山森林经营局是山西省九大林区中最大的木材资源基地之一,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辽东栎,麻栎、栓皮栎、桦木、色木及千金榆等。其中,栎属蓄积量达400万m ̄3,每...  相似文献   

14.
北京栎属8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北京地区栎属(Quercus Linn.)中的北京槲栎(Quercus aliena var.pekingensis Schott.),锐齿槲栎(Q.aliena var.acuteserrata Maxim.),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蒙古栎(Q.mongolica Fisch.),夏栎(Q.robur Linn.),栓皮栎(Q.variabilis Bl.),麻栎(Q.acutissima Carr.)和槲树(Q.dentata Thunb.)8个种和变种的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点洒色体组成,染色体长度在1.14-3.18微米之间,通过核型分析,将该属8个种(变种)分为三个类型:(1)栓皮栎型,2n=24=20m 4sm.(2)夏栎型。2n=24=14m 10sm,(3)槲栎型,2n=24=22m 2sm,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橡树     
橡树又称柞木,是壳斗科栎属树种的统称。到目前为止,北京共调查到的橡树种类有9种5变种。在《北京植物志》的基础上增补了2种4变种。增补的种类中有3个变种为天然成份,其中大果蒙古栎在北京首次记录。沼生栎、夏栎、锐齿槲栎等2种、1变种为栽培树种。  相似文献   

16.
设置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模拟氮沉降变化,设置CK、N5、N15和N30(分别相当于氮沉降0、5、15和30 g·m-2a-1)4个处理,历时2 a,研究氮沉降对小叶栎、麻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以及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沉降浓度的逐渐增加,麻栎、栓皮栎和短柄枹栎的株高显著增高,中高浓度氮显著促进了栓皮栎和麻栎地径的增加。(2)栎类不同树种利用光能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除麻栎外,小叶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速率和光饱和点随氮处理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水平达到最高。小叶栎和麻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随氮沉降浓度增加呈逐渐增加,栓皮栎和短柄枹栎呈先增加后降低,而白栎则为逐渐降低的趋势。除栓皮栎和麻栎外,氮沉降对白栎、短柄枹栎和小叶栎叶绿素α、叶绿素b和叶绿素α+b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栎属5个树种生物量均表现随氮沉降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栎类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受氮沉降影响存在差异。叶重比受影响均不显著,中高氮水平促进麻栎和小叶栎的枝重比以及短柄枹栎和栓皮栎的干重比明显增加。5种树种幼苗根冠比显著降低,且氮沉降浓度越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东灵山3种落叶阔叶林的碳氮元素含量及比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暖温带东灵山3种落叶阔叶林的碳氮元素含量和C:N比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和乔木层的碳元素含量表现为白桦林>辽东栎+棘皮桦混交林>辽东栎林,氮元素含量在辽东栎+棘皮桦混交林中最高,为另外2种林型含量的2倍,而3种林型的土壤微生物碳氮元素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的C:N比率变动很小,并且不受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的影响;3)3种林型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的C:N比率变化不大,表现出受限制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海县引种美国栎属种源和杂交松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1999年3月在东海县李埝憷场营建美国栎属3个种,15个种源(包括柳叶栎9个种源,北方红栎3个种源,红栎3个种源),杂交松(杂种F1代和父本、母本)以及对照树种青冈、麻栎、小叶栎和火炬松等共22个处理的引种试验林。通过1a观测初步结果为:(1)美国栎属树种和种源间的生长和保存率变异极显著。生长量在树种间比较是:柳叶栎〉红栎〉北方红栎〉青冈。在柳叶栎中以9818号生长量最大,9811号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9.
北美栎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系统引种了北美栎属10个树种在江苏育苗、造林。观察记录栎树苗期生长及在不同地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生长,秋季物候及叶色等性状变异,并与江苏乡土栎树麻栎、小叶栎、栓皮树和青冈栎等进行比较。综合生长、适应性及观赏性状指标,初步选择水栎和柳叶栎为优良速生用材观赏树种,南方红栎、红栎和北方红栎为优良秋叶观赏树种。认为江苏地区引种北美栎树应以分布于气候较相似的美国东南部亚热带的水栎、柳叶栎和南方红栎等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   

20.
麻栎薪炭林的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又名橡树,落叶乔木,高可达25m,胸径达1m,是江淮地区的原生树种,曾有大面积分布,常与松树、化香、以及其它栎类等树种形成混交林。麻栎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是著名硬阔优良用材树种。其果实可加工成淀粉及饲料,枝材可培育香菇、木耳,可烧制成优质木炭,也是较好的薪材。南谯区近年把麻栎薪炭林生产作为林业四大产业之一,现已发展麻栎近10万亩,年采伐栎林约1万亩,年产栎炭一万余吨,产值达1千多万元,形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麻栎人工林基地和栎炭集散地,薪炭林产业已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