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栓皮栎秋季子叶丢失与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本试验旨在模拟2种丢失现象的交互发生,探究其叠加效应对种子营养物质转移及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揭示动物取食对栓皮栎幼苗更新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栓皮栎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播种前切除子叶远端,模拟秋季未取食(完整种子)、1/3(轻度)、2/3(重度)3个子叶丢失强度(主因素);出苗后,动态移除子叶,模拟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时间(副因素)(出苗后4、8、12、16、20、25、30天移除子叶),同时设置不移除对照组,模拟春季子叶未被取食。测定种子氮和碳水化合物动态含量变化,分析出苗过程中种子向苗木的物质转移规律;生长季末测定苗木成活率、生长、养分积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等,分析子叶丢失强度与丢失时间对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1)春季出苗30天时,种子中淀粉向苗木的转移率最大(72.4%~89.36%),可溶性糖次之(66.61%~72.72%),氮最小(30.64%~59.45%)。2)秋季未丢失子叶的完整种子翌年春季种子向苗木的氮转移在出苗25天后完成,而秋季丢失子叶的种子春季向苗木转移氮的时间大幅缩短(8天)。3)主效应表明,秋季丢失2/3子叶导致苗高、地径分别降低30%、18%;副效应表明,翌年春季出苗20天前丢失子叶抑制苗木生长。4)交互效应表明,秋季未丢失子叶的完整种子,翌年春季出苗4天丢失子叶成活率仅为36.3%,生物量降低78.2%,25天前丢失子叶抑制养分和碳水化合物积累。秋季丢失1/3子叶的种子,翌年春季出苗4天后丢失子叶成活率降低65.2%,萌发25天后丢失子叶对苗木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几乎无影响。秋季丢失2/3子叶的种子,翌年春季无论子叶是否丢失,都会显著抑制苗木生长。【结论】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对苗木生长状况的作用不仅取决于丢失时间的早晚,而且受秋季子叶丢失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充分考虑秋季子叶丢失强度和翌年春季子叶丢失时间的叠加效应,对于揭示栓皮栎更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未经理处的油桐种子(Aleurites fordii Hemsl seed)有35—40%发芽迟缓或不能发芽。经300ppm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99%。未处理种子发芽时胚乳和子叶的脂肪含量只下降49.56%和73.03%,可溶性糖含量只增加3.2倍和3.3倍;胚乳干重由1.59克下降到0.92克,每棵幼苗由0.04克上升到0.64克。经GA_3处理的种子发芽时,胚乳和子叶的脂肪含量分别下降90.98%和93.24%,可溶性糖含量增加6.5倍和4.4倍,胚乳干重由1.66克下降到0.29克,每棵幼苗干重由0.04克上升到1.32克。差异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GA_3刺激了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例如,经处理种子胚乳和子叶的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种子的3.2倍和1.7倍。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栎树Quercus mongolica var grosse-serrata)的坚果是无胚乳的种子,肥厚的子叶是营养丰富的贮藏源。种子发芽、出土全靠子叶贮存的养分,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称为地下子叶性)。而且,这种坚果每每在秋季发根,但不发芽。此种性质,叫做上胚轴休眠。尽管坚果具有坚固的果皮(壳)但是对于乾燥的抵抗性并不强。  相似文献   

4.
野扇花果肉和胚乳发芽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野扇花果肉和胚乳的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果肉水浸提液高浓度时显著抑制白菜种子的萌发,但低浓度时反而促进种子的萌发;胚乳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影响。2种水浸提液均对幼苗的根和子叶的伸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具有活力的种子处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中而不能正常地萌发时,则称种子处在休眠状态。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胚未成熟、肿皮对空气或水的不透性、胚的机械阻碍、对光温的特殊要求以及发芽抑制物的存在等,其中发芽抑制物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主要从抑制物存在部位、种类、解除抑制的方法以及研究发芽抑制物的实际意义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对发芽抑制物进行研究的必要性。1 抑制物存在部位 抑制物主要存在于果实、种子的胚乳、种皮、胚及子叶中。例如,梨、苹果、番茄、甜瓜和柑桔的果肉中都含有抑制物。甜菜的种子其种皮含有发芽抑制物,因此,种子经浸泡和漂洗后才能萌发。菜豆的子叶中存在发芽抑制物。抑制育尾萌发的因子存在于胚乳中,在鸢尾成熟时出现的抑制物迫使胚不能继续生长,必须把胚乳完全剥离后,胚才能萌发;用水漂洗常可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6.
科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芽苗移栽育苗。方法杉木芽苗移栽育苗使苗木生长期提前20-30天,且分布均匀,苗木生长健壮、茎直且粗,预芽饱满;节约用种50%以上;操作简便,比大田播种育苗节约用工20%以上。温床由经冲洗过筛的细沙铺成,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30℃。播种前杉木种子用水送,用0.1%新洁尔灭溶液浸种20分钟消毒,再用30℃温水浸种24小时,任其自然冷却,捞起晾干。种子插入温床后约7天左右开始出苗。当幼苗子叶张开尚未脱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对干燥的苗床要淋透水,使土壤湿润,以免伤根,便于作业。拔苗的用手指夹往幼苗基部轻轻提起,放入盛…  相似文献   

7.
针对七叶树种子是温带顽拗性种子、容易失水而影响种子的生命力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育苗方法和遮荫处理对七叶树的播种和育苗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其种子萌发力和苗木生长质量。结果表明:冷层积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到80%,高于温室盆播和秋播种子;温室盆播育苗,可以延长幼苗的生长期,其植株高度比大田育苗提高20%左右;50%遮荫显著提高七叶树的幼苗生长质量,75%遮荫使苗木的生长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和苗圃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的影响,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种子叶切除强度(E1/3、E1/2、E2/3)和不切除对照(E0)设置,同时2种苗圃施肥处理(N0、N100),施入相同量的磷钾肥和微量肥料,调查分析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以及造林1年后苗木形态、养分积累和光合特性。【结果】苗圃不施肥条件下,子叶切除处理均降低造林苗木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苗圃施肥条件下,E1/3、E1/2处理苗木造林1年后主根生物量较对照(E0)分别增加21.9%、31.7%,侧根生物量分别增加41.4%、45.2%;E1/3、E1/2处理还提高造林苗木根系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促进苗木对光能的利用与碳同化;E1/2处理对单株生物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显著促进,对光合特性的促进效果比E1/3更佳;而E2/3处理苗木造林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苗圃施肥并未起到缓解作用,表明子叶自身养分对于苗木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苗圃施肥效果有赖于子叶养分丢失程度。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评价子叶切除效应更为可靠;在子叶切除对造林苗木生长的影响评价过程中,苗木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养分含量同等反映苗木生长状况,是评价子叶切除效应的有效、便捷指标。【结论】适度切除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有利于提高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切除1/2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每株100 mg N)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种子贮藏和播种方式对红椆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椆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贮藏和播种方式对红椆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方式对红椆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播种方式对红椆种子发芽率和苗木地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苗木成活率和苗木高生长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集野生闽楠种子,分析不同家系的果实、种子大小以及千粒重等指标变化规律,结合苗木生长观测,探讨种子特性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闽楠果实和种子千粒重、种果质量比、种子长、种子宽以及宽长比在不同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果实和种子千粒重以及种子宽在不同家系间的分化大于种果质量比、种子长和种子宽长比,前三者可作为闽楠母树选择以及种子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而后三者相对稳定,可作为种子质量评价的辅助指标;不同家系的苗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苗高生长也逐步分化,苗高在不同家系与生长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苗木后期生长与前期生长具有一定的正相关;种子宽与苗高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是种子千粒重,而其它种子特性与苗高相关性较差。基于种子特性与苗高相关性的分析,建议在闽楠苗木培育中选择种子较宽和较重的种子,以提高苗木生长速度和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控制授粉、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控制授粉后花粉正常萌发,并有较多的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甚至解体;(2)花粉萌发6d后花粉管经花柱沟、珠孔塞和珠心冠原组织进入胚囊进行珠孔受精,20d时游离核胚乳细胞化,发育形成2~4个细胞厚的狭长组织,35d后可观察到球形胚;(3)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珠被发育形成种皮。授粉时,胚珠具2层珠被,外、内珠被均由外表皮、中层和内表皮组成;胚与胚乳发育期间,珠被各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种皮由外珠被的外表皮细胞形成的膜层和中层细胞形成的气室以及内、外珠被内表皮细胞形成的硬化层组成;(4)受精时成熟胚囊及到达珠孔的花粉管的数目较少,受精频率较低;(5)受精过程基本正常,但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导致胚在发育早期败育,很难观察到后期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双核冬青种子休眠原因与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核冬青种子的休眠原因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双核冬青属于综合深休眠。种壳约占种子风干质量的74.7%,种子透水性良好,透气性差,是强迫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和胚乳(胚)内含有抑制物质,但是否影响种子休眠和萌发有待进一步研究。种子成熟时种胚未发育完全,需要生理后熟。浓硫酸处理可以有效减轻种皮的质量,减弱种子的机械束缚力,增强了种子的透气性;30min+500mg/kgGA3+暖温(恒温20℃)层积处理,层积55天时种子即开始发芽,270天时发芽率可达21.5%。对照种子颗粒未发。  相似文献   

13.
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及淀粉粒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部分切片用PAS染色观察胚乳发育过程中的淀粉积累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异叶苦竹合子的休眠期为5天,胚的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发育类型为禾本型,成熟胚具有胚根、胚芽、盾片、胚芽鞘、胚根鞘、外胚叶等典型禾本科植物成熟胚的结构。胚乳发育包括游离核、细胞化和生长成熟3个阶段,发育类型为核型。授粉后16天左右,淀粉粒开始在细胞核周围积累,以后逐渐增多,充满整个胚乳。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seeds of pinus koraiensis which has a characteristic of deep dormancywere selected as an expriment material,and the relation of cellular substance exudation to seed vig-our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dormant state,the different measuring parts and the imbibed state ofseeds before testing,as well as on the respiration of embryo and endosperm.The major measured re-sults are as follows:(1)After soaking for 24h,the dry embryo conductivity of seedlot L is greaterthat than of seedlot H:(2)The substance exudation of dry embryo of seedlot H is less than that ofseedlot L;(3)After seeds imbibed,the substance exudation of dormant embryo of seedlot H is morethan that of seedlot L;(4)After germination hastening treatment,the substance exudation of H em-bryo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L embryos;(5)After artificially accclcrated ageing treatment,the em-bryo conductivity of imbibed seeds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eed vigour.  相似文献   

15.
毛竹种子发芽特性和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成熟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毛竹种子的发芽特性、不同种子处理和蔗糖含量对其发芽的影响,以及影响毛竹种子愈伤组织诱导能力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毛竹种子胚乳中伴生的真菌是造成毛竹种子组织培养操作污染的主要原因,切除大部分胚乳,能有效减少污染;毛竹种子胚乳的切除并不影响其在培养基中的萌发,适当增加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也不能明显改变其萌发率;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与诱导过程中的种子发芽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枣树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枣树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器官培养;愈伤组织培养;花药培养;胚、胚乳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枣品种以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建立了无菌离体繁殖体系。然而枣树离体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塔拉豆长、厚、千粒质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塔拉豆长为0.620~1.184 cm,厚为0.149~0.678 cm,千粒质量146~245 g,研究塔拉豆的分级指标;塔拉豆中外皮占34.0%~42.0%,平均约39.0%、胚占24.0%~34.0%,平均约31.0%,胚乳占21.0%~31.0%,平均约26.0%;结合相关文献,简述了我国塔拉豆组成、化学成分、塔拉胶的加工、特性等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种皮透水性测定、生活力测定、种皮和种胚甲醇提取液测定等方法,对羊角槭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角槭种子呈压扁状卵圆形,由外种皮、内种皮、种胚和子叶组成,无胚乳;种子千粒质量50.88g,其中种皮占完整种子质量的79.55%以上;种子中空籽和败育种子比例达63.81%,反映出较高的种子败育率;饱满的种子中有生活力者占56.67%;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种皮和种胚甲醇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有抑制作用,说明羊角槭种子自身含有发芽抑制物可能是导致种子深休眠的主因。  相似文献   

20.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的叶片和胚乳为材料,利用改进的CTAB-硅珠吸附法提取DNA,分别就叶片与胚乳建立了香榧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EcoRⅠ/MseⅠ酶切体系,64对引物中有36对引物既不适合叶片也不适合胚乳;适合胚乳AFLP分析的引物有20对,适合胚乳叶片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有15对,既适合胚乳又适合叶片的引物有7对。实验结果为利用AFLP标记对香榧进行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