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藏草地生态安全建设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点内容。对西藏草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研究,对于认识草地生态安全现状、提升草地生态安全程度、巩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人均草地生态盈亏指数、草地可持续利用指数、草地生态压力指数和草地生态协调系数,运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西藏全区及西藏七地市的草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西藏全区草地生态安全程度波动上升,生态安全等级一直保持在“很安全”状态。2)七地市中,那曲市和山南市草地整体生态安全程度最高,林芝市、日喀则市和阿里地区草地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高,拉萨市与昌都市草地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低。总的来说,西藏草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良好,但同时面临草地盈余空间分布不平衡、草地生态协调度偏低、部分地市草地生态压力增大等现象,生态安全格局需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2.
绿洲生态系统是支撑绿洲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文中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两大子系统的作用机理,从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抗逆水平六个层面构建干旱区绿洲型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典型绿洲型城市奎屯市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其城市化与生态化动态耦合...  相似文献   

3.
北京顺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区域生态管理的重要依据。文中提出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关键生态问题识别、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作为核心步骤的技术路线,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研究区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顺义的主要生态系统为林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萎缩、水污染、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在区域生态安全上潮白河沿线一带、东北部山区地带和潮白河以东大部分区域生态安全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尤其是西南部地区生态安全指数较低;应通过在主要城镇组团核心周边进行生态控制带建设、恢复潮白河等天然河流,保护汉石桥湿地、东北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潮白河沿线等大型斑块,建立沿道路的生态廊道,综合构建顺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4.
利用遥感技术对喀什河流域景观进行分析,综合景观密度、景观比例和优势度值三个指数构造了景观类型结构特征因子反映景观稳定性,应用生物生产力因子来反映生态稳定性,应用土地利用因子来反映人为活动影响水平,利用这三个因子借助综合指数法进行喀什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喀什河流域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伴有较轻人为干扰痕迹,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和稳定性较好;2)流域景观生态质量为5级以上的占主体(82.08%),其中6级所占总面积的56.63%,说明景观生态较好。  相似文献   

5.
近30年宝鸡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态安全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宝鸡市近30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对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能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与城市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变好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宝鸡市生态环境仍处于不安全状态、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良化城市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期,精准测度产业生态化水平是太行山区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基础需要。以PSR为基础框架,构建产业生态化实现过程PSRE模型,结合太行山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主要矛盾,建立太行山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太行山区全域各县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测度、过程耦合协调与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山区全域产业生态化水平低,产业活动形成的生态压力较大,自然生态状态较差,产业响应不足,生态效率较低,生态压力及自然生态状态、产业响应、生态效率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程度较高,但不相协调。2)太行山区内各地区间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得分河南>山西>河北、市辖区(县级市)>县城,产业响应差异是各地区综合得分差异的主要原因。3)太行山区内各地区间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一致,河南>河北>山西、市辖区(县级市)>县城。各地区间政府资源环境规制差异、市场机制的信息传递效率差异,以及产业响应能力差异是空间耦合度差异、协调发展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强化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助力企业规模化和园区化发展、支持园区生态化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府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研究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Hg、Cd、Cr、Pb、As、Cu、Zn 7种重金属元素为指标,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部分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度,个别采样点为中等;从重金属的种类看,只有Cd和Hg的值大于40,生态危害程度为中度,其余元素都为轻度;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依次为HgCdAsPbCuZnCr。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为133,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度。从不同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方法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评价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达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2=0.9313,P0.01)。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三个方面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卤阳湖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并结合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卤阳湖盐碱治理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为5.772,介于Ⅱ级和Ⅲ级之间,偏亚健康状态,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制约卤阳湖盐碱治理区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密集且整体素质较低、土地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农业产业单一、生产方式落后等。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资源城市和重工业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生态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法等,从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社会进步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0/10-18/2标度确定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163、0.300和0.537;并对包头市2012年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水平很低,其中人口素质水平指数0.68,生活质量指数0.78,城市管理指数0.45;存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科研投入、人才培养与引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社会生态建设应该是今后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生态系统大规模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城市作为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的中心,生态问题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从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值并计算指标的权重,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长春市为例,从时间尺度(1998-2004)对长春市生态安全的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同时在空间尺度上按东北、东部、西部地区选择了另外七个城市与长春市生态安全进行了现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城市生态安全的管理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绝对数值的量化方面还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流域生态补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评价流域生态风险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流域水资源时空变化直接制约着流域尺度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也蕴含了生态风险的程度及状况。从引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风险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出发,选择地表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大风和沙尘暴日数、NDVI指数、水利基础设施密度等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并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价表明,塔里木河干流上、中、下游的生态风险量化值分别为2.25,2.7,3-4.2,生态风险程度上游小于中游及下游。明确生态风险与生态补偿主体的关系、拓展生态补偿的思路与途径、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质量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定量评价湿地的生态质量,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湿地资源评价为综合评价层,以12个生态评价因子为指标层,构建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专家评议的方法,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权重,使用问卷调查法得出各因子的得分,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EI)来表达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湿地当前生态质量级别为一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湿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维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措施。通过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质量的定量评价,对掌握现阶段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状况,维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典型高寒河源湿地,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衡量高寒湿地当前及未来发展状态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引入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恢复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4个方面构建高寒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定量评估2014—2021年黑河源区生态健康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是黑河源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高、中和低覆盖度草地呈镶嵌式分布;其次是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西北部。(2)黑河源区以低脆弱区和较低脆弱区面积为主,整体景观生态脆弱性较低。(3)黑河源区以健康和中等健康为主,整体生态环境健康水平较高。综合来看,黑河源区2014—2021年生态系统较为健康,今后黑河源区应该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牧业生产,保证生态系统朝着“生态和谐”的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美国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从商值法到概率风险评价再到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当前在美国被广泛采用的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价系统。对水生生态风险评价中常用的暴露评价模型GENEEC、PRZM 和EXAMS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美国已开展的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情况,旨在为我国今后的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迫切需要运用新的科学手段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为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兰州市1994-2004年的能值自给率、能值输出输入量比、能值投入率、环境负载率、能值-货币比、能值使用密度、可持续发展指数、人均能值用量、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变化趋势分析,并与其它地区和国家进行比较。定量描述了兰州市生态经济格局和发展状况的总体特征,为进一步利用兰州本地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 ,它必须凭借一定的生态支持维持基本的结构与功能 ,以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能为城市提供资源、能源、空间等最基本的支持 ,并调控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与演替方向。本文以包头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建立研究模型 ,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 992年— 2 0 0 1年十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制约因素 ,并针对城市生态支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据此提出了发展对策。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 ,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节水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许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也是困扰着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城市生态建设和水资源节约利用也就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文章结合全国一些城市提出的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在综合考虑生态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利用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做了详尽的说明,在参考生态城市、节水型城市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将以往把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经济、社会的"三分法"改进,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将"科学管理"这种能够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指标因子纳入生态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外指标体系的现有标准(和全世界相关因子的现存最高水平确定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的参考标准,并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能值分析为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定量方法,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有重要意义。运用能值理论及其分析方法,以乌鲁木齐为研究区建立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重点选取能值自给率、输入能值、人均能值、能值密度、能值/货币比、电力能值比、环境承载力、能值可持续指数等能值综合分析指标,定量研究1990~2009年研究区复合生态系统能值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间,乌鲁木齐市能值自给能力较强,城市发展对外界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小,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但是经济发展强度和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城市不可更新资源的开采,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量增加,城市可持续能值量的减少,本地环境负荷增大,承载力持续下降。在此基础上对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兰州市水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影响城市地区的水生态安全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西安、西宁和兰州4个城市为例,从水资源条件与开发利用、水环境与水生态和涉水有关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统一选取影响水生态安全的38项指标,构建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系统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以25项指标组成的兰州市水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用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对兰州市2009-2013年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模糊综合定量评价,找出最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水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趋于好转,但仍受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部分因素还在威胁兰州市水生态的安全,应引起城建和管理部门重视。最后,对兰州市水生态安全建设方面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结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天津市2002-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传统DEA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构建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在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所得评价结果亦能够反映出被评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