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业曾凭借大唐茶人茶经风衍天下,茶马互易勃兴于宋,涉及茶法马政之史料以及相关制度化的演进至明代汇集有大量奏议可供资鉴。文章据南京大学馆藏明代徐彦登编辑的珍本《历朝茶马奏议》,围绕其中约二十三篇有关法政对策类事疏文献进行考究,阐述儒士经世济用、怀柔羁縻之策与茶马边政治理的事功效果,指出因时代和制度的局限性,随着明代中后期生产力的发展,垄断性为主的茶法马政,在自由贸易等多重因素冲击下难以维系的根本大趋势,对当下边疆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河  朱黎明 《农业考古》2006,(5):244-246
近读陶德臣先生发表在《农业考古》2006年第2期《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一文,对我们《陈讲与〈茶马志〉》(详见《农业考古》2005第2期)一文中,有关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一书“是否存世,尚不得而知”的结论,进行了诚恳的指正,陶先生从赵毅、刘淼二先生历年发表的有关茶马经  相似文献   

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2):205-213
一.茶书定义与分类茶书定义典籍本指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茶文化典籍是指古代记载有关茶文化内容的图书,简称为茶书。茶书是指专门论述茶叶种植、加工、冲泡、品尝的古代茶学著作,也包括许多专门论述历代茶政、茶法和茶叶贸易的著作。但后者大多属于社会经济史和法制史范畴,如宋代的《本朝茶法》、《茶法易览》和明代的《茶马疏》、《茶马志》、《历朝茶马奏议》等,与茶艺专业没有直接关系,故就专门学习茶艺的作者来说,可暂不涉猎此类茶书。古代还有一些农学著作,如唐代《四时纂要》、元代《王祯农书》、明清的《农政全书》…  相似文献   

4.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6,(2):246-247,252
王河、朱黎明先生在《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发表大作《陈讲与〈茶马志〉》一文,读来令人兴奋。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中意外发现长期被认为已散佚的明代陈讲所著《茶马志》一书,确是一件使人“分外欣喜”的事情。(当然,穆祥桐、王乐庆先生《明代茶马交易述略》已提到此文献,见《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第23期)无疑,这对于研究茶文化尤其是研究茶政、茶业经济史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此要感谢两位先生依据《四库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得到的这项颇有价值的“意外发现”。因为“这是一部弥补中国茶文化研究空白的茶政…  相似文献   

5.
毛文锡《茶谱》辑考复旦大学陈尚君上编《茶谱》辑存1、[荆州]当阳县青溪山,仙人掌茶。李白有诗。(《事类赋注》卷一七)按:《太平寰宇记》卷八三引《茶谱》云:“绵州尤安县生松岭关者,与荆州同。”2、峡州:碧涧、明月。(《全芳备祖后集》卷二八)有小江园、明...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山水志书的学术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光明 《农业考古》2006,(1):223-225,245
自《隋书·经籍志》以来,在中国传统目录学中,山水志书一向列入史部地理类中。清代《四库全书》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渠之属”与“山川之属”二小类,以前者总括有关国计民生的河渠水利之书,即所谓“崇实用也”;后者总括侧重于记载山川风景名胜之书,即所谓“广见闻也”。山水志书,向来是传统舆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地方志等地方文献的主要内容之一,因其实用与见闻的功能而备受历代学者与各级官吏的重视。明清时期是山水志著述的全盛时期。《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明代与清前期中期的山水志书有150余种。清后期,山水志的著述更为兴盛。…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农业大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农业古籍很多,对发展现代农业仍有参考价值。我们祖先素有编辑丛书的优良传统,如《儒学警悟》、《四库全书》等。近几年《医书集成》、《兵书集成》也相继问世,但尚无古农业丛书出版。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建议由农业部主持并组织有关人力,注释、校勘中国古农书,编辑出版《中国古农书全集》,以促进我国农业科学的飞速发展。农业古籍散见于国内外,根据笔者初步调查的结果如下:王毓瑚编著《中国农学书录》(1964),共收录古农书541种,存370种,佚171种。…  相似文献   

8.
马冠朝 《农业考古》2007,(5):209-211
茶马贸易发展到了明代,实行了官方的高度垄断。所谓官营茶马贸易就是明朝政府运用国家权力,以国家制度的形式确立的由官方和边境少数民族之间进行的茶和马的贸易活动(1)。在明代以茶易马的交易对象主要是当时明朝西北边境的“西番”各族。从明洪武年间开始,确立了以茶易马的一系列制度,如职官制度、机构制度、运营制度、比价制度、巡查制度、禁贩制度、金牌制度。这些制度从松散到严谨,从粗糙到严密,确保了交易在明政府的制度框架内进行。但同时,这些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也经历着演变与衰落。明代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官方经营茶马贸易使…  相似文献   

9.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7,(5):236-239
笔者曾撰《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考》(《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对明代张源《茶录》、熊明遇《罗茶记》、罗廪《茶解》、闻龙《茶笺》、屠本《茗笈》、屠隆《茶说》等六种茶书的成书年代予以考定。近日获阅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以下简称茶书汇编)和谢文柏主编的《顾渚山志》二书,从中发现了新材料,足以匡正我原先的一些错误结论,现特以作修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他人。原先查阅的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  相似文献   

10.
自明朝始,在“以茶驭番”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官营茶马贸易体制。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们就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积极深入地探讨这一专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晓燕、李宝刚的《20世纪茶马贸易研究综述》已从多个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茶马贸易研究成果作了总结与评述。李亚娟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中对明代茶马贸易成果也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有历史悠久、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事项。虽然近些年已有多种茶书问世,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全面系统介绍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中华茶文化丛书》正是填补空白之作。《中华茶文化丛书》展示了数千年中国茶文化精华的风貌,中国茶叶品饮艺术的情趣和具体操作,以及中国茶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致力于探求茶文化的根本精神和与当代生活的密切关系。丛书共10本,为大32开本,100多万字,书前均有彩色插页。每本书的名称分别是:1.《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2.《茶品悠韵—…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内阁文库收藏中国农业古籍及与农业有关系的中国古籍共200种(包括不同版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共520种;东洋文库共332种;静嘉堂文库共480种。总计1532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农业大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农业书籍很多,发展现代农业仍有参考价值。我们祖先素有编辑丛书的优良传统,如《儒学警悟》、《四库全书》等。近几年《医书集成》、《兵书集成》也相继问世,但尚无古农业丛书出版。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建议由农业部主持并组织有关人力、注释、校勘中国古农书,编辑出版《中国古农书全集…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茶政与茶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春  康芬 《农业考古》2003,(2):293-298
在中国古代,茶业是中央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因此,茶业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贸易体制的建立与调整,都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明朝立国以后,在茶政与茶法上基本沿袭了唐宋旧制,同时又对茶叶的生产、运输、贸易、检验及榷税等方面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茶业政策和制度法规,它主要包括榷茶制度、茶马制度、茶法制度和贡茶制度四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研究者们对明代的贡茶制度多有涉及,本文仅就其他三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附:《中国茶文化》总目(广东韩山师范学院陈香白著)上编:导言中国茶文化纲要一、茶文化之萌芽:茶的蔬食、药疗、汤饮二、茶文化之发展:历代饮茶法提要三、茶文化之内核:中国茶道四、茶文化之播散:风行成俗五、茶文化之涵濡:民族凝聚力六、茶文化与茶政七、茶文化...  相似文献   

15.
序言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古代农书对农业科技和经验,多有专著论述。其中,如后魏贾思绍撰写的《齐民要术》,凡92篇,是我国古农书中较早的一部。相传《本草经》为神农所作,后经考证实始于后魏,载药365味。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扩为52卷。唐代陆羽著《茶经》,计3篇,对茶的起源、种茶制茶方法和茶具记载非常详细。元代以《齐民要术》为兰本,编成《农桑辑要》,共7卷,包括10J’1。明代王象晋撰《群芳谱》,计30卷,清代扩为《广群芳谱》,计ito卷,较为详细。明代徐光启撰《农政全书》,计60卷,更为详备。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  相似文献   

16.
一、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指的是制做工艺“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元,衰于明,复兴于清。”(见民国《崇安县新志》卷十九)在明代由于罢龙团,改制散茶,制茶工艺简化,成本大大下降,产量逐年增加。加之,明末清初,茶禁松驰,促进茶叶海外销售,享有盛名的武夷茶更是倍受重视,工艺逐渐改进,终于制成乌龙茶。当时叫青茶,民国末年改称乌龙茶。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这是茶界专家公认的史实。最权威的当属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先生的文章。文曰:“关于乌龙茶的制造,据史料记载,清代陆廷灿(笔者注:陆于1717—1720年任崇安…  相似文献   

17.
宋代茶马贸易上饶茶厂吕维新茶是商品,但在某个历史时期,它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在我国如宋、明两朝,由于国家加强战备,渴求战马,因而强化茶的禁榷,积极开展茶马互市贸易,且成为边捶要政。在国外,如公元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茶叶条例”,准许东印度...  相似文献   

18.
《农业考古》2001,(4):366-367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一套5本)为填补空白之作,由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分别以现当代茶诗茶词、茶事散文、茶事小说、茶歌茶曲、茶论新说各一册,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茶叶艺文的精华之作,并每本书前都载专文对有关艺文的流变、特色、影响作了深入的介绍。丛书由……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是我国清代编纂的一部最大丛书,为保存这部丛书乾隆下令修建内廷四阁庋藏《四库全书》。文章介绍了各阁的建置及全书的庋藏、管理、散佚情况。  相似文献   

20.
工夫茶考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0,(2):137-143
工夫茶流行于中国的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是中国茶道的代表。工夫茶源于武夷茶,但其起始于何时?又如何演变的?它与前代的茶艺有何联系?下面试加以考证。 一、武夷茶 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境,明代以前为道教名山,清代以后又成为佛教胜地,同时还是朱子理学的摇篮。后人曾以“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来形容武夷山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特征。武夷茶始于晚唐,盛于元,继于明,复兴于清。 (一)唐宋元──武夷茶为蒸青绿团莱 明人徐 《武夷茶考》记:“按《茶录》诸书,闽中所产,以建安北苑第一,壑源诸处次之,而武夷之名,宋季未有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