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众所周知,皮棉产量是由密度×单株铃数×单铃子棉重×衣分构成的。单株铃数是构成棉花产量的因子之一,它与密度构成亩铃数。由于品种和栽培技术条件的不同,单株铃数在近似密度下,变动幅度是比较大的。亩铃数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对产量有决定的影响。因此,单株铃数是产量构成中最重要的因子,也是品种和栽培试验中的重要记  相似文献   

2.
皮棉单产系由总铃数、单铃重及衣分三个因素构成。在生产上,提高单铃重的潜力较大。据上海市棉花高产栽培协作组报道,单位面积产量与单铃重的偏相关系数大于与铃数、衣分的偏相关系数。王家雄分析,苏  相似文献   

3.
棉花的皮棉产量,是由铃数、铃重和衣分率三因素构成。其中,基础是铃数,关键是铃重。从我县近年“三桃”比例看,影响单位面积铃数和铃重的,主要是秋桃。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哪年秋桃比例大和铃重高,哪年棉花产量就比较高。对于地处赣北丘陵地区的瑞昌,争秋桃既有潜力,也是优势。更是近期内提高棉花单产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应用2006~2008年湖南省棉花区试和生产试验湘杂棉20号数据。对其产量构成各因子与皮棉产量进行变异性、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总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单铃重和子指,衣分最小。因此,在大面积推广中实现湘杂棉20号高产的途径是:提高有效铃数,适当增加铃重,保持子指和衣分的稳定适中,促进各因子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棉花成铃分布及铃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棉花产量构成的三要素是铃数、铃重和衣分。在这三个要素中 ,衣分是由棉花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结铃数和铃重虽也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但它可以通过农艺措施进行调节 ,尤其是结铃性有较大的可塑性 ,而且在棉花生产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也是铃数和铃重。因此 ,研究不同密度栽培下棉花不同部位的结铃状况及铃重变化规律 ,对于指导棉花生产 ,实现棉花生产的高产高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试验方法试验于 1 994年在本所试验农场进行 ,沙质壤土 ,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中棉所 1 2 ,4月 2 6日播种 ,行距 0 .8m,行长 1 0 m,4行区 ,设 6个不同的密…  相似文献   

6.
川棉243产量构成规律及高产栽培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棉243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密度、铃数、铃重和衣分与产量密切相关,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其中铃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密度、铃重、衣分;铃数与果枝、果节和结铃率相关密切,其中结铃率对铃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果节、果枝。  相似文献   

7.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度在棉花育种方面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棉花产量是比较复杂的性状,主要受到单位面积铃数、单铃子棉重和衣分率等因素的制约。认识并明确上述性状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9.
侍以建  韩兵 《中国棉花》2005,32(5):31-32
随着物质投入的增加和科学植棉水平的提高 ,东辛农场棉花生产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近十年时间每公顷皮棉产量一直处于 1 35 0 kg左右。通过抽样调查 ,单位与单位之间 ,各个家庭农场之间 ,产量差异较大。投入相等田块生物学产量相当 ,产量低主要是经济系数低。产量结构上表现为成铃率低导致单位面积总铃少。1影响棉花成铃的因素1 .1成铃率。对高产与低产田块测产资料汇总分析 ,凡每公顷投入纯氮 2 2 5 kg以上 ,就单株果节量而言相差不大 ,有效果节一般在 60个左右 ,每公顷果节量 30 0万个 ,每公顷总铃相差 1 9.5万个 ,皮棉产量相差35 2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8~2014年湖北省审定的中熟棉品种部分性状的分析。变异性分析表明,籽指和株高变异性大,生育期、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果枝数变异小。关联度分析表明,产量影响因素按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铃数、果枝数、衣分、铃重、籽指、生育期和株高,说明在遗传改良上主攻目标是单株铃数和衣分,次要目标是果枝数和铃重。要改变湖北省棉花品种相似性高的现状,迫切需要引进更多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花铃期涝渍胁迫对棉花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涝、渍是影响棉花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通过棉花花铃期受涝试验,对其产量、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作了初步研究,其结果如下棉花花铃期受涝胁迫,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来影响产量.与对照相比,各受涝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有较大幅度的减成少,从而导致产量降低.随着受涝天数的增加,在农艺性状上,株高降低,果位增高,总果节数减少,脱落率增大;在纤维品质上,纤维长度减小,比强度降低,整齐度增加,伸长率增大,麦克隆值变化甚徽在经济性状上,衣分、子指、衣指降低.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决定作用,并分析了棉太金对产量影响因子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的提高需要总铃数和铃重的协同增加,同时要适当缩短主茎节间和果枝长度,以塑造理想株型、构建合理冠层。棉太金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合理降低株高,缩短果枝长度,增结伏桃和早秋桃,在保证铃重和衣分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总铃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品种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产量是亩铃数、单铃重、衣分三个因素的乘积。理论上,任一产量因素的增加都能提高产量。而事实上,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任一产量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明显反响。我们对1977~1982年山西省中熟棉区抗病品系比较试验及省区域试验的64个参试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参试品种(系)邯郸点试验数据进行了主要数量性状与皮棉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对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单株结铃数和衣分,各个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始果枝节位>单铃重>果枝数>株高>籽指。  相似文献   

15.
对28个棉花新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对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7和0.53,果枝数与皮棉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6。通径分析表明,衣分、籽指、单铃重和株高4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确定单铃重和衣分为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棉花新品系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北省和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 ,分析了鄂棉 1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产量构成四要素中各要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 ,及其产量构成要素中株铃、铃重和衣分的变异性、适应性 ,提出了鄂棉18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 ,以力争株铃数并兼顾铃重和衣分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中早熟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其产量构成各因子与皮棉产量进行遗传变异、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总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衣分和单铃重,子指最小。在高产栽培与育种实践中,应注意合理密植,提高优质、有效铃数,适当增加铃重和衣分,促进各因子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棉花品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关系及演变规律,为棉花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统计了201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0个黄河流域春棉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表现,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株高、籽指和平均籽棉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长0.13 cm、0.12 g和63.1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衣分、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结铃数、铃重、生育期和籽指均与籽棉单产呈正相关,其中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与籽棉单产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衣分、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对籽棉单产均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对籽棉单产的直接贡献表现为单株结铃数>籽指>衣分>铃重,衣分和铃重的直接作用系数较小;生育期通过株高对籽棉单产产生的间接负向效应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此阶段黄河流域春棉品种籽棉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籽指,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是棉花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针对棉花的生育习性和黄河流域棉区环境条件,选育衣分40%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7左右、单株结铃18个左右、铃重6 g左右、生育期119 d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因素与皮棉产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且子棉与皮棉、铃数,皮棉与衣分、子数、地上干重、铃重,子数与地上干重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壤土结铃能力最强,其次为粘土,单株成铃最少的是沙土地。从棉花不同果枝结铃的空间分布看,中部果枝结铃数高于棉株下部和上部,其中以壤土最高。不同类型土壤的棉田应进一步提高棉铃中部果枝成铃率,以提高棉花的品质;并进一步挖掘上部铃和外围铃的潜力,以提高棉花的产量。沙土地,应充分提高棉株的上部成铃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喷施延迟吐絮生长调节剂,探讨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延迟吐絮生长调节剂使棉花株高增加,出现新发侧枝;棉花吐絮受到抑制,吐絮率显著下降,单株成铃增加0.33个,铃重增加0.18 g,衣分显著提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比清水对照增加0.5 mm左右,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和纺纱均匀性指数都有所增加,长度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有下降趋势。总的分析认为,延迟吐絮调节剂利于棉花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