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中有画,谜中亦有画。请看:“远梅两行山倒影,扁舟一叶水横流”──射一字。这谜面就很够画意,谜底是“慧”字。你看它上面是中国山水画的两地“远梅”,中间“山倒影”(彐),下面是“扁舟一叶”(),“水横流”()。多贴切!“浅草遮牛角,疏篱露马蹄”──射一字。谜底是“芜”的繁字体──“蕪”。你看那只在“浅草”掩盖下微露出来的“牛角”,那“梳篱”下的得得“马蹄”,把一个“禀”字画得多美,多形象呀!“水畔田头雁字横”——射一字。谜底是“淄”字。制谜者若不是个画家,也该是个颇有造诣的国画爱好者。不然他怎么能…  相似文献   

2.
老漫画家王乐天同志画过一幅题为《看图识字》的漫画,画面上随着树木被砍掉,由三棵树的“森”字变成两棵树的“林”字,再变。成一棵树的“木”字,最后成了风沙肆虐的荒山荒地。“木”,现在多指木材,过去却是指树木的。你看,“木”字上有枝下有根,中间是笔直的干,多么象一棵茁壮生长着的树呀!.为了表示树木的各个部位,人们又在“木”字的树根处加上横划,读作“本”;在树梢处加上横划,读作“末”。这  相似文献   

3.
恭城瑶乡,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山林被誉为“绿色银行”。 然而,有那么一些人,老是翻着“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本黄历,梦想发森林财。他们不惜以身试法,乱砍滥伐,毁林犯罪。为斩断伸入“绿色银行”的魔手,林业公安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场惊心  相似文献   

4.
“1、2、3……”“小朋友.石头上有多少个字呀?”“100个。”“你真聪明,来,摆个POSS,我给你照相!”近日,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头矗立的“百尧石”刚刚完工.便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参观。许多小朋友纷纷伸出手指对着石头数数。当该村旅游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提出.凡数对字的小朋友可以优先照相时.现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5.
寄给你可我知道一拉种子只要你心中所有的枝芽已经盼望你种成一片绿海萌动让家乡滴翠的山野你就会从邮筒寄给我染绿木板房一片绿叶“富”字的倒贴告诉我绿色的蓝图 正在实现真想和你聊脚讨论什么叫冀盼绿海——致林工@易玉林~~  相似文献   

6.
狐,亦称“草狐”、“赤狐”、“红狐”,哺乳纲,犬科,动物界的老牌儿明星,在社会舞台上也是个“角儿”呢。瞧啊,遇事不决曰“狐疑”,谗言惑主曰“狐媚”,说到某种男人,“狐”字前后加上“老”和“狸”字,“老狐狸”是也;说到某种女人,一句“小狐狸精儿”,千言万语,就全在这几字之中了。据说,在汉代石像中,狐狸是西王母的使者,到了隋末唐初,升格为神灵,受到百姓的供奉,已经是“无狐不成村”了。一部《聊斋志异》四百余篇,说狐狸的占五分之一,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就更邪乎,有关狐仙文字达 180多个章节。   你敢…  相似文献   

7.
笑谈写字“六法”古代有个笑话:一个富翁留下纸条,叫家人“买猪舌”。家人忙了一天,悻悻而归。富翁责问,家人答曰:你叫“买猪千口”,一天能买得过来吗?原来,富翁将“舌”字上下“一方为二”了。真实,现实生活中类似“富翁”者亦不罕见。某日,门诊部护士按病历呼...  相似文献   

8.
森林     
如果你把“森林”解释成“就是许多树木”那就未免有点片面了。虽然这个汉语词汇是由五个“木”字组成的。严格地说,森林就是一种植物群落。它是辨生的乔木及与它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相似文献   

9.
甲 :有一个字我考考你。乙 :说吧。甲 :你说西部大开发的“发”是什么意思 ?乙 :当然知道了 ,这“发”嘛 ,就是“开发”。甲 :等于没说。你说这“开发”怎么讲 ?乙 :“开发”嘛 ,我查过现代汉语辞典 ,不过我不告诉你。甲 :你是说不上来。今天让你长一点儿学问 ,“开发”嘛 ,就是“开始发财”。乙 :这是谁说的 ?甲 :当然是我说的。乙 :你这是对着橡皮管撒尿。甲 :怎么讲 ?乙 :曲解。甲 :你也说是曲解 ?乙 :还有谁说过 ?甲 :我姐夫。乙 :你姐夫干啥的 ?甲 :我姐夫嘛———(唱河州贤孝 ,下同 )我的姐夫他在西部 ,我姐的男人我叫姐夫 ,是男人他…  相似文献   

10.
还是八九年前的事,一天,一家三口逛街,刚上初中的儿子突然指着一块店牌问:“这是什么字?”他指的是“××傢俬总汇”的“俬”字。这家“总汇”的橱窗上,还有一句醒目的广告语:“帝豪傢俬,皇家气派”。对着这个“俬”字,我搜肠刮肚,想了半天,只能实话实说:“不识”。  相似文献   

11.
导闻中国茶道饮誉于世,首序繁杂,颇具匠心,几送茶馆后发现许多值得回味的茶文化。所谓功夫茶,茶杯壶很注重集诗词联句子其上,得以“杯随字贵,字随林传”,有的写“清心明目”四字,随便从哪个字破读,皆可成句,如:“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意皆不变。此外还有写“可以情心也”的,这一回文句也可读为“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有的茶具上题书七个字作环形排列:“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也是一句别出。心裁的回环佳句,无论从任何一字读起皆能成文,如:“一日无此君不可”、“此君不可一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常用“寿比南山”的颂语来给老年人祝寿。那么,南山到底在哪里?现在南山一般指的是山东省益都县的云门山,因在城南,故亦称“南山”。凡到过南山的旅游者从山脚向上仰望,可见一大红的“寿”字赫然镌刻在顶峰的崖壁上。字首直指云端,字脚直踏壁底,真乃山是一“寿”字,“寿”是一座山。据史料称,此“寿”字出自明嘉靖年间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笔。笔锋若龙跃天门,虎跳凤阁,气势雄伟,异常壮观。1981年,益都县文物部门首次拓下了这个“寿”字“寿比南山”的南山在哪里?@文霞  相似文献   

13.
刘维湘 《中国林业》2011,(16):26-27
湖南省隆回县国有林场肩负着培育森林后备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任务。近年来,隆回县委、县政府把转变国有林场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创先争优、实施隆回林业战略发展的抓手,打破“一块木头”结构,打破“一把斧头”观念,打破“一林独秀”局面,加快国有林场发展方式转变,走“林”字路,念“绿”字经,唱“富”字歌,谱写出了大地增绿、职工增收、林场增效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这些日子,老北京都说咱北京变化大了,隔天不转一转,就敢不认识。北京变化是大,可要问变化最大的是哪儿,十有八九的北京人会告诉你:长安街。长安街,谁不知道这是神州第一街。如果你还是半年前来过北京,到过长安街,那你的印象或许还是故宫、广场、十里长街,高楼大厦车辆奔流不息,那真叫个长呢!如果让我概括今天的长安街,一个字,“新”。“新”从何来?长安街上是绿树成线,绿地成片,天上不见了电线,街边不见了电杆,街也宽了,天也蓝了,能说长安街不“新”吗?长安街是“新”了,可这“新”,用长安街整治办副主任刘长乐同志…  相似文献   

15.
爱情入药     
早些年喜欢猜谜,有人便拿一首“情诗”让我来猜:“四月将尽五月初,佳人买纸把窗糊。丈夫外出三年整,一封家书字也无。”谜底分别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纸)四味中药,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爱情也可以“入药”。后来,随着阅读兴趣的日渐庞杂,“爱情入药”的趣闻趣事便搜罗得更多。信手札记数则,聊作茶余饭后消遣。闲读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编著的时调集《桂枝儿》,发现其中收入的一段以“爱情入药”的情书非常的有趣:“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  相似文献   

16.
“元旦”是个合成词,“元”即“第一”“开始”,“旦”是太阳升起的意思。据考古工者考证,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后来“旦”字被简化日出地平线的形状,“日”与“一”  相似文献   

17.
孤魂     
尽管这是全国唯一以航空、航天、航海为其特色的国家重点工科大学,但校名打头的“西北”二字,每年还是令一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很费一番踌躇。在他们印象中,西北就等于沟峁纵横、狂沙迷人眼的裸露黄土地。实践证明,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与现实大相径庭。一旦你跨进西北工业大学的门槛,你就等于走进了一个“枝间新绿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的  相似文献   

18.
元旦趣谈     
元旦是一个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是太阳升起的意思.考古工作者曾发现过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后来,又发现,“旦”字被简化成日出地平线的形状了.“日”与“一”字连接起来,就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图象.从那时起,“旦”字就作为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来引用了.我国人民欢度元旦的作法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只是历代元旦的日期不尽相同.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夏朝继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周、秦王朝,则分别以腊月初一、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三个字即代表“有危害”?你是否谈“转基因”色变?对于转基因这种非正常的食物,估计大部分街坊都避之则吉。过去两个月内,全国各地均有举办转基因大米品尝会,参与者过干,以身试吃的目的是传递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目前来看,干人试吃转基因大米更多是转基因拥趸的一场宣传活动,但其影响有一定局限性,仍不足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疑虑。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三个字即代表“有危害”?你是否谈“转基因”色变?对于转基因这种非正常的食物,估计大部分街坊都避之则吉。过去两个月内,全国各地均有举办转基因大米品尝会,参与者过千,以身试吃的目的是传递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目前来看,千人试吃转基因大米更多是转基因拥趸的一场宣传活动,但其影响有一定局限性,仍不足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疑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