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5个树莓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年的引种栽培观察,结果表明:夏红树莓9号、39号、38号3品种生长结果表现良好,产量高,4年生株丛产量达3.0~3.4 kg。夏红树莓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黑莓8月中旬成熟。夏红树莓10号、黑莓58号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长阳、郧县等地10余万亩野生木瓜为试材,采取群众荐优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野生木瓜群体中发掘、收集、选择出56株预选单株,连续3年对其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复核鉴评,确定表现优异且产量稳定的20株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在长阳、鹤峰、武汉等地开展无性系比较试验与品比试验,在对花期性状、生长性状及丰产抗逆性等的观测比较基础上,筛选出2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类型,即"鄂木瓜1号"和"鄂木瓜2号"。  相似文献   

3.
齐金艳 《防护林科技》2016,(12):102-104
2011-2015年,阜蒙县林业科技示范中心引进试栽夏果型树莓‘托拉米’‘米克’及秋果型树莓‘海尔特兹’‘秋红’等优良品种。经过5年的试验观察,其综合性状优良,适应及抗逆性强,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为了使广大农户掌握树莓优良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了适宜阜新地区栽植的优良品种主要特征及特性,并规范了树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从美国引进的9个树莓和黑莓品种为研究材料,从物候期、经济性状和基生枝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初步筛选出了红树莓32号、7号、27号和黑莓58号等几个优良品种,为树莓和黑莓品种在石家庄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在甘肃核桃主产区引进的10个核桃栽培品种从树种特性、坚果品质、丰产性、抗逆性等4方面进行综合性状评价,筛选出‘丰辉’‘清香’‘辽宁4号’‘中林1号’等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甘肃核桃主产区集约化生产的主栽品种;‘元丰’粗脂肪、矿物质养分高,产量高,但坚果果个小,可作为油用品种规模化栽培;‘晋龙1号’‘晋龙2号’前期产量低,但树体高大、抗性好,可在劳动力少、土地充裕地区作为生态经济林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6.
涞水县自 1994年开始从辽宁省大连经济林研究所引进辽宁 1号核桃新品种 ,经过 7年的高接树和 6年的嫁接成品苗栽培试验观察 ,认为该品种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等 ,在涞水表现良好 ,有极高的栽培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山西农业大学引进"农大4号""农大5号""农大6号""农大7号"4个钙果(欧李)(Cerasus humilis)品种,通过开展物候期观测、生长和生理指标观测试验、越冬试验、果实性状和单株产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4个钙果(欧李)品种在酒泉自然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作为经济林树种栽植。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抗逆无性系造林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通过筛选的2个木麻黄抗逆无性系与当地生长较好的惠2无性系进行对比造林试验,4a的试验结果表明:从成活率、保存率和抗病虫害等方面看,2个抗逆无性系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2块木麻黄试验林各年调查的树高、地径、胸径、材积等性状进行的方差分析大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论是1号样地还是2号样地,抗逆无性系在各个生长性状上都优于对照,这说明了选择出来的抗逆无性系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初选优良单株进行立地调查、性状测量、物候记载、区域试验和品质检验,决选出汉江樱桃3个优良株系,其中汉江4号樱桃树形形成快、结果早、果实粒大、早熟、皮薄、味好、产量高、抗逆性强,建议在适宜区域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经过三年多的不同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美国22号、澳洲红、费尔杜德、黄树莓这4个树莓品种,通过防寒土能安全过冬,且生长表现良好,在伊春地区的高寒气候均有较强的适应性,较适合退耕还林推广栽培。4个品种味道俱佳,均可作为鲜食品种,经济价值较高,有良好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11.
4个品种在本县苹果适宜区域内进行对比试验,能够正常开花结果,并表现性状优良。连续8a调查各品种的成活率、生物学特性、物候期、抗逆性、产量及果实品质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苗木生长健壮,适应性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具有丰产、果实着色好、果个大、果品口感好、产量高、稳产等优良性状。在自然条件相近的周边县及全市范围内具有推广栽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5种寒地黑木耳优良栽培菌种在紫外灯下进行紫外线诱导培育,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测定试验、袋料栽培试验,综合菌丝生长情况、抗逆性商品性能等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雪梅一两三诱变2号菌丝粗壮、洁白,污染率低,且子实体性状较好,出耳产量较高,比较适宜在寒地栽种,命名为XM02。  相似文献   

13.
在牡丹江地区进行蓝靛果忍冬品种‘蓓蕾’的引种栽培试验,对2018~2019年蓝靛果忍冬蓓蕾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品种‘蓓蕾’能够正常生长和结果并表现出较好的植株和果实性状、较强的丰产性和抗逆性,可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
引进树莓品种(系)7个,经过3年引种栽培试验,对物候期、抗寒性、丰产性等性状测试,筛选出美红22、澳洲红、中林42三个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抗寒能力强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丰产、稳产、质优、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青花椒品种,为昭通市青花椒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种源和技术支撑。【方法】在鲁甸县青花椒人工种植林中选出优良青花椒单株进行区域试验、扩繁和生产试验,选育出“鲁青1号”优良品种;通过与本地青花椒比较,评价“鲁青1号”的产量性状和品质。【结果】“鲁青1号”具有果大、质优、丰产及稳产等特性,其果实呈绿色,成熟后呈紫红色;果穗塔型,紧凑,平均单株产量鲜果12 kg,10年以上20 kg;平均穗粒80粒,鲜果千粒重90 g。果皮挥发油含量0.0969 mL·g^-1,水分含量11.9%。【结论】“鲁青1号”具有生长旺盛、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果大、色泽鲜亮、丰产等特点,适宜在昭通市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油茶无性系引种与良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1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5号、长林166号10个油茶无性系,在青田县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分析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早实丰产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和油脂营养性状,结果表明:10个参试无性系在试验地造林成活率、5年后保存率均较高,平均分别为95%、92%;各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单株产量指标差异较大,4号、53号、18号、166号、40号的树高、树冠生长量均较大,4号、53号、1 8号、166号的单株产量最高;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和油脂营养性状均较对照品种优良,果油率平均值为7.68%,比对照高25.28%.综合分析得出,长林4号、18号、53号、40号、166号5个品种在试验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结实量大、果实经济指标及油脂营养成分优良,可作为主推品种在该区域推广,3号、21号、23号、27号、55号可作为配栽品种少量搭配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于1996年开始,在丹东地区开展了优良黑木耳菌种选育研究。并于1998年在辽东山区的清原、新宾、桓仁、凤城、本溪等县(市)开展了开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林5号菌种菌丝健壮,产量性状、抗逆性状和稳定性均优于对照菌种及其他菌株;丹林5号菌种定植快、出耳旱、产量高,比原设计指标提高1.72倍,比对照种提高单产41.6%;该菌种经开发应用3.7万m^3耳木,创产值4532.5万元,获利税2841.5万元,目前已成为辽宁省黑木耳生产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客观评价短枝型板栗资源在当前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对新种质创制的意义,以‘沂蒙短枝’、‘燕山短枝’和‘超短枝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3个短枝型矮化板栗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坚果性状、丰产性和抗逆性等主要栽培性状。结果表明:‘超短枝1号’树体最矮,结果枝长度最短(13.2 cm)且数量最多(2.25条),但坚果最小,仅为6.9 g,外观品质较差,产量介于另2个资源之间,树势易衰,抗逆性差,受立地条件影响明显。‘沂蒙短枝’树势中庸,短枝性状介于‘超短枝1号’与‘燕山短枝’之间,耐短截,产量最高,坚果单粒质量7.3 g,较小,外观品质不佳,同时抗逆性不强,受肥水影响明显。‘燕山短枝’树势强旺,枝条粗壮,结果枝比例最高,达到75.7%,抗逆性强,坚果最大,单粒质量8.8 g,外形美观,但产量不及以上2个资源,且易产生二次果。  相似文献   

19.
报道1991年从肯尼亚引入的Catimor(F3、F4)系列品种9个在本所的试种情况。通过对生物学习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观察,均表现较好,是很好的选育种材料。其中36号和42号抗锈力强。产量高、应进一步扩大试种鉴定,确定可否推广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20.
金叶刺槐在沈阳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园林应用现状出发,通过从北京中国林科院引进金叶刺槐,通过3年的露地栽培、物候观测、形态特征和生长量调查、不同方法越冬试验调查、不同方法抗寒性的测定、繁殖试验。初步得出结论:金叶刺槐抗逆性强、色彩艳丽、生长性状能满足园林观赏,繁殖容易且综合性状好,可以在沈阳地区露地栽培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