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蓝在生长期间已发生的病害有甘蓝霜霉病、甘蓝根腐病(黑胫病)、甘蓝软腐病、甘蓝病毒病等,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地蛆等,文章介绍了甘蓝栽培常见的病虫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2.
陕西汉中地区早春甘蓝栽培面积已有3 000hm2左右,早春甘蓝是供应汉中和周边地区春季蔬菜淡季市场上最主要的蔬菜之一。汉中地区菜农栽培早春甘蓝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已成为当地甘蓝主要栽培类型,早春甘蓝周期短,效益高,深受菜农欢迎。秦甘60为甘蓝早熟杂种一代品种,已成为汉中地区早春甘蓝的主栽品种,其适宜播期为2月上旬,采用平畦和半高畦覆盖栽培,合理栽培密度4 500苗/667m2,依据甘蓝生长发育规律,科学浇水、施肥,结球期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是栽培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丰甘蓝是由上海市长宁区新径乡双径村农科站选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在我市作冬甘蓝和早春甘蓝栽培已有六七年历史,已成为我市冬甘蓝的当家品种。由于其食用品质和加工性状优良,很适合市场销售和食品厂脱水加工。新丰甘蓝在1~3月份收获,正处于甘蓝生产淡季,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一般每亩收入可达1500元左右。新丰甘蓝在本地大面积栽培,已成为周边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和食品加工厂原料基地。现将其主  相似文献   

4.
甘蓝底腐病(Rhizotonia solani AG-2-1)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作者在重庆发现了一种引致甘蓝叶球严重腐烂的病害,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已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就其症状、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试验.同时也初步研究了它与甘蓝苗期立枯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甘蓝杂种优势利用和自交不亲和系选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关于甘蓝杂种优势利用的问题,我们曾在本刊1977年第2期《甘蓝杂种优势利用》一文中介绍了我们的看法。1977年以来,我们继续深入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并取得较大的进展。现已用育成的10余个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配制出“京丰1号”等7个早、中、晚熟配套的甘蓝一代杂种,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京津地区甘蓝一代杂种已占甘蓝总栽培面积的95%以上,对提高甘蓝产量,增加市场蔬菜供应起  相似文献   

6.
春季甘蓝品种秦甘70、秦甘80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是我国主要蔬菜栽培种类之一,目前全国甘蓝栽培面积已达36.7万hm^2,陕西省面积约为1.67万hm^2。甘蓝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一年可多茬栽培,营养物质含量高,栽培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随着甘蓝脱水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甘蓝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因而栽培者渴望获得新的甘蓝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越冬甘蓝已成为部分农民的种植热点,利用越冬甘蓝的特征特性及地区间的温度差异,采用一定的栽培技术,可在春节前后上市,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越冬甘蓝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掌握不好,很容易失败,损失惨重。为了让农民更好的掌握越冬甘蓝栽培技术,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棚甘蓝在山亭区已种植多年,到目前为止全区种植面积达1000余公顷。通过多年种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彻底解决了甘蓝未熟抽薹的问题,使甘蓝的平均667平方米产量达到了4000千克,667平方米纯收入2700多元。笔者认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关键是在种植管理上念好了“早、优、温、准、细、预”六字诀。  相似文献   

9.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氮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施用氮肥与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该轮作制高产优质安全的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90、180、270、360、450 kg•ha-1 6个施氮水平在两种无机氮含量土壤上春甘蓝、玉米、冬甘蓝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甘蓝水溶性糖、Vc、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供试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影响第一季春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土壤无机氮含量高,春甘蓝最大施氮量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后茬冬甘蓝影响减弱,表明土壤无机氮变化活跃,只对当季作物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当地习惯施氮量高出甘蓝获得最大产量施氮量的1.8~3.2倍,已引起地下水NO3--N的富积。施氮量和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含量均影响甘蓝氮肥利用率,甘蓝套玉米有利于高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氮肥用量低时(用量在90 kg•ha-1以内时),可同时提高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氮肥用量进一步提高时,甘蓝产量还可进一步提高,但品质下降;当氮肥用量过高时,则甘蓝产量品质均下降。因而在生产上要获得优质蔬菜产品,需要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结论】土壤无机氮含量与当季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和氮肥利用率密切相关。砂姜黑土氮肥后效明显,甘蓝与玉米轮作能提高高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氮肥用量影响甘蓝产量和品质,要获得较好品质的蔬菜,必须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植物病原菌颇受人们重视。目前,科学家已找到若干在工业、食品和农业中有很大实用价值的菌种。 细菌类开发和利用 1.甘蓝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irs) 40年代初期,由微生物产生的葡聚糖已开始商品化生产,被称为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微生物多糖。不久,从甘蓝黑腐病菌中发现了黄原胶,人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黄原胶(Xanthan Gum)成了  相似文献   

11.
早熟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春甘蓝生育期短、效益高、种植灵活、复种指数高。在我市常年播种面积333hm^2以上,产品销往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市等地。然而品种结构严重滞后,仍以中甘11、8398为主栽品种。其各项指标已严重退化,制约了早甘蓝的进一步发展,为使品种调优,2005年包头种子管理站特引进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新品种中甘21、北京华耐种子有限公司进口品种先锋甘蓝.以加快我市早熟甘蓝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  相似文献   

12.
羽衣甘蓝,别名无头甘蓝、海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分为观赏习习衣甘蓝和菜用羽衣甘蓝。观赏羽衣甘蓝叶色叶形丰富多变,多用作盆栽花卉。菜用羽衣甘蓝,叶色浅绿至浓绿,叶柄略长,心叶羽状卷曲,嫩叶中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目前已成为一种时兴特菜,进入饭店、宾馆和居民的餐桌。  相似文献   

13.
甘蓝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介绍了早春甘蓝、夏甘蓝、秋甘蓝、越冬甘蓝的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甘蓝几种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唐寿巧 《农家致富》2005,(18):34-35
甘蓝是江苏省兴化市主要蔬菜脱水加工品种,常年栽培面积22350公顷左右,已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格局。根据几年来试验研究和实践,制定脱水甘蓝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甘蓝是我国周年供应和出口的重要蔬菜品种,夏甘蓝则是夏、秋淡季的主要叶菜类之一,目前上海和全国种植的夏甘蓝主要品种“夏光”已推广应用了20多年,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栽培条件下存在生长缓慢、抗逆性下降、烂球率高等缺点;从国外引入的夏王、KK、早丰等品种,耐热性、抗病性表现不稳定,烂球率偏高,优势不明显,且种子价格昂贵,仅限于某些出口蔬菜基地栽培.为此,从1994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耐热夏甘蓝新品种选育,本文报道“早夏-16”选育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赵锦飞 《北京农业》2009,(11):50-50
<正>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昨对外公布,由该所等领衔参与的白菜、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已获得白菜全基因组精细图,并获得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框架图。有关数据和信息不久将对外共享。  相似文献   

17.
越冬甘蓝已推广多年,但没有完全发挥出该品种的特点。特别是露地种植越冬甘蓝效益忽高忽低,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结合近年来的推广经验,现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甘蓝类蔬菜育苗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类蔬菜包括结球甘蓝(小铁头)、花椰菜、绿菜花、球茎甘蓝、芥蓝、抱子甘蓝、羽衣甘蓝等.各种甘蓝类蔬菜都需要育苗.而通海县甘蓝类蔬菜种植已占全县蔬菜面积的1/5,近0.27万hm2,特别是结球甘蓝花椰菜更是通海县的主要栽培品种,育好苗是栽好甘蓝类蔬菜的关键.现结合通海实际,把结球甘蓝、花椰菜、绿菜花、球茎甘蓝的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春起,我们开展了甘蓝杂种一代优势利用工作.五年来,已进行小区试种和大面积生产的甘蓝杂种一代有“报春”、“庆丰”、“京丰一号”等12个组合.1981年全社种植早熟、中熟组合面积达158亩,占实播面积的60.54%.一代杂种充分显示了高产、抗病、适应性强、成熟期一致、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本文仅就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繁殖、杂种一代制种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农科所(邮码:274021,电话:0530-5511236)推出的优质蔬菜新品种越冬甘蓝,最近被山东省农科院确定为首选推广的反季节特优蔬菜。 该品种有三大特点:一是上市早。越冬甘蓝冬季已形成半包球,元旦、春节前后上市;同时越冬甘蓝3月初采收完毕,不耽误脱毒马铃薯等春季作物的栽植。二是投资少。越冬甘蓝的生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