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芝麻高产稳产新品种,探索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选用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芝麻新品种,设置露地种植和地膜覆盖2种栽培模式,研究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影响,比较不同芝麻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显著增加芝麻的株高和茎粗,同时降低始蒴高度,增加有效果轴长和单株果节数,促进根系生长,增加主根长度、侧根数量和分布范围。地膜覆盖栽培对芝麻病害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增强芝麻抗倒伏能力,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露地种植倒伏率分别是覆膜种植的3.5、2.8和3.0倍;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和株高对倒伏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种与栽培模式对小区产量、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单株蒴数有极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对单株生产力和单株蒴数有极显著影响,对小区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地膜覆盖大幅度提高各品种净收入和成本利润率,覆膜种植冀航芝2号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成本利润率达到126.57%。  相似文献   

2.
在芝麻生产中,芝麻苗期干旱频繁发生,栽培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较低,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西北芝麻产业的发展。根据芝麻生长发育的特点,在不同生育期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伴随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户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芝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更好服务农业生产,为此洛阳市农业科研人员开展了芝麻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探索研究,通过选育良种、引种、试验示范,改进栽培管理方法,经过反复筛选比对,完善总结出一套科学、优质、高效的种植管理技术。1选择良种,种子处理春播或地膜覆盖芝麻应选择丰产潜力较大的晚熟品  相似文献   

4.
红壤种植芝麻高产技术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芝麻是我场主要旱作物之一,由于栽培水平低及品种差,单产一直徘徊在40kg左右,经济效益不高。为摸索芝麻增产途径,提高芝麻产量,我们进行了夏芝麻高产栽培试验,面积1.1亩,取得了平均亩产103.2k...  相似文献   

5.
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芝麻属胡麻科,是一种珍贵的油料作物,油分含量达54%左右,蛋白质含量22%左右,其油味香、质优,营养丰富,是食用油和医药工业的主要原料。江西省常年种植芝麻6万hm2左右,以种植黑芝麻为主,也有部分白芝麻。芝麻是江西省外销的主要优质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种植芝麻是江西红壤丘陵、旱地极为重要的早春大豆茬口秋播作物,在耕作制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芝麻栽培过程中,因品种、栽培措施、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单产降低、效益下滑。为了更好地提高芝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上饶市农科所进行了芝麻试验,广丰县洋口镇和尚渡村进行生产示范。现将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产实践,制定了包括产地要求、规格选地、选用优良品种、种子质量标准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夏芝麻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以促进夏芝麻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7.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芝麻栽培种‘中芝14’(2n=26)为母本,分别与野生种‘刚果野芝麻’(2n=64)和‘野芝1号’(2n=64)进行正反交,结果表明: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均可得种子,其中‘中芝14’与‘刚果野芝麻’正交结籽率为2.16%,平均每蒴粒数为0.85粒,反交结籽率为95.14%,平均每蒴粒数为2.16粒;‘中芝14’与‘野芝1号’正交结籽率为8.21%,平均每蒴粒数0.51粒,反交结籽率为0.79%,平均每蒴粒数5.43粒。将杂种F1植株与亲本比较发现,F1植株的形态偏向于母本。因此,通过人工杂交的方法难以得到真正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间作是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的1种集约化种植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棉花/芝麻间作的优劣势,并寻找棉花/芝麻间作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等行距单作棉花(Tc_1)、大小行单作棉花(Tc_2)和单作芝麻(Ts)为对照,设计棉花、芝麻的间作方式分别为1-1式(棉花行距80 cm,棉花行间种植1行芝麻),2-1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宽行中间种植1行芝麻),2-2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宽行中间种植2行芝麻)3种间作模式,比较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对棉花/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采用土地当量比(LER)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利用效率及间作优劣势。【结果】与单作棉花或单作芝麻相比,所有间作模式皆降低棉花或芝麻的产量,但2-1式间作中棉花籽棉产量与单作棉花Tc_1、Tc_2相比仅略降低,差异不明显;1-1式间作模式下2年平均籽棉产量、株高、单株成铃数和铃重比Tc_1分别降低了17.3%、7.9%、19.7%和7.9%;2-2式间作的籽棉产量、株高、单株成铃数和铃重比Tc_2分别降低16.4%、5.81%、14.8%和6.2%。间作系统中棉花与芝麻的混合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皆高于棉花和芝麻单作。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总量。2015年、2016年的LER分别为1~1.24和0.91~1.16。【结论】棉花/芝麻间作的LER大于1,间作的混合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高于棉花和芝麻单作,两者具有间作优势。2-1式间作既不影响棉花产量又增收一茬芝麻,且易于栽培管理,是可行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芝麻是我国六大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和美容功能,因其含油量高而素有油料作物"皇后"美誉。近年来,山西省晋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柴胡和黄芩等中药材,而芝麻又是这些中药材较好的前茬作物,既能起到遮阳的作用,又不影响中药材生长。针对山西省春季低温造成芝麻出苗难、产量不高的问题,采用抗旱保苗简约化栽培技术,使干旱区出苗率达到95%以上,现将芝麻高效栽培简明月历介绍如下:一、播前准备(4月前)1.选地防止重茬,尽量避免向日葵、花生、大豆、蓖麻等双子叶油料作物为前茬作物,否则容易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芝麻湿害和旱害发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当前芝麻湿害和旱害发生情况,对芝麻主产区20个县(市或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芝麻生产中湿害与旱害共存,以湿害为主,旱害发生相对较少。2008-2010年,20个代表县(市或区)芝麻湿害发生总面积分别占其总种植面积的39.6%、23.3%和15.4%,分别造成单产减产27.5%、19.0%和21.5%;旱害发生总面积分别占其总种植面积的1.1%、5.8%和4.2%,分别造成单产减产22.5%、36.3%和24.6%。初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是芝麻湿害的多发期。对湿害的防控措施仍以栽培管理为主,缺乏高耐湿品种和有效的化学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11.
芝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是芝麻生产大省,总产量占全国芝麻总产量的1/3。随着芝麻新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芝麻产量在逐步提高,但仍是产量低而不稳。为此,我们对芝麻的高产生理规律、产量结构、产量形成等诸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1 高产稳产的主攻方向在摸清构成芝麻产量要素的蒴数、蒴粒数、千粒重的基础上,对高产典型资料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蒴数呈明显正相关,与蒴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性较低。芝麻具有无限生长连续开花的习性,在适宜的气候环境和良好的栽培条件下能延长开花结蒴时间。因此,应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芝128为材料,进行了单垄先播种后覆膜(T1)、单垄先覆膜后播种(T2)、双垄先播种后覆膜(T3)、双垄先覆膜后播种(T4)、双垄不覆膜(T5)和平地播种种植(CK)6种栽培方式的试验,并采用GGE双标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在不同栽...  相似文献   

13.
双茎栽培是在芝麻幼苗期摘除主茎顶尖,利用茎基部腋芽,促其长出两个类似原主茎的茎秆,使芝麻原来的1株1茎变为1株双茎。1株双茎不但大幅度增加有效荚数,而且根系发达,叶片数增加,叶面积系数加大,提高了光能利用  相似文献   

14.
芝麻几个器官和花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心田  远彤  张根森 《作物学报》1997,23(3):307-310
对芝麻(Sesamum indicum L.)的几个器官和花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芝麻叶腋内2个刺状物为苞叶。花冠筒内丝状物为退化雄蕊的短花丝。子房基部周围环状物为花内蜜腺。单蒴型芝麻果柄两侧圆形物为退化花的遗留物。芝麻花序定名为二歧聚伞花序。花序上的花可分为三级。单花型仅一级花开花,二级花退化,三级花未分化。三花型的一级花和二级花开花,三级花中止发育。多花型的一级花、二级花和有些三级花均可开花。这些观察结果对于芝麻栽培和育种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产地及籽粒外观品质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产地及籽粒外观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为芝麻品质遗传改良及高木酚素芝麻商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3 8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中选取212份代表性资源,分别在4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测定各样品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探讨芝麻不同产地、千粒质量及种皮颜色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各试点含量均值分别为3.52,3.61,3.11,2.43,1.94,1.93,1.78,1.62 mg/g;芝麻木酚素含量存在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芝麻籽粒颜色L值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96 6,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相关不显著;千粒质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260 3,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27 9,ɑ=0.01)。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随产地纬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种皮颜色变深,芝麻素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千粒质量增加,芝麻素含量逐渐降低,芝麻林素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昆虫授粉对芝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授粉效果,更好地利用昆虫为其授粉提高产量。本研究利用全封闭、半封闭、开放3个处理对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数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蜜蜂是芝麻主要的传粉昆虫,占总访花昆虫数量的78.69%~88.78%。通过芝麻盛花期蜜蜂访花次数可看出,1d当中蜜蜂访花高峰主要集中在9∶00-10∶30和15∶00-16∶30两时段。昆虫授粉可显著增加半封闭区、开放区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与全封闭区(CK)相比分别提高了7.06%~17.58%、10.48%~16.83%、2.19%~5.13%、11.24%~20.86%、10.12%~20.85%。因此,在芝麻杂交制种和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为增加传粉昆虫数量对提高制种效果和增加芝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淮黄褐土壤芝麻肥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江淮黄褐土壤肥料利用率,实现芝麻增产增效的目的,通过"3414"肥料效应设计试验,对芝麻皖芝1号品种在江淮黄褐土壤上栽培种植,开展了氮磷钾肥料两年连续肥效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有利于芝麻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肥料间互作效应大小顺序为NPK>NK>NP>PK。推荐施肥量为氮肥85~120kg/hm~2,磷肥20~30kg/hm~2,钾肥75~110kg/hm~2。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芝麻主要用于香油、芝麻酱、脱皮芝麻等食品加工,但一直没有可以作为园林观赏和经济作物两用的芝麻。近日,我国首个观赏型紫花芝麻在山东省郓城县绿思源生态农业合作社种植成功,填补了国内无观赏型芝麻的空白。在绿思源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特色植物示范区内,一束束紫色芝麻引  相似文献   

19.
芝麻繁育特性研究Ⅱ:异花传粉媒介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为控制昆虫的活动,对芝麻传粉媒介及其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和观察。结果显示,芝麻是自交结实率较高的作物,在没有虫媒的情况下,相对结实率达90.26%;风媒对芝麻异株传粉基本没有作用;小型昆虫有利于芝麻同株或同花传粉,可以提高芝麻相对结实率1.87%,但对异株传粉基本不起作用;大型昆虫对芝麻异株传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自身没有花粉的情况下,昆虫异花传粉可以使芝麻相对结实率高达43.70%;昆虫是芝麻传粉、特别是异花或异株传粉的主要媒介。芝麻传粉昆虫主要以蜜蜂、切叶蜂等为主,访花高峰主要集中在10∶00~13∶30,年份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芝麻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传统的特色农产品,近几年全国芝麻种植面积在78.5万hm2,国内外市场对芝麻需求量逐年扩大,对商品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芝麻的种植面积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