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年伊始,上海‘四海茶具馆’内鲜花争艳,水仙溢香,荡漾着一派盎然的新春气息。红木陈列橱内,一把把古朴典雅、款式优美的紫砂名壶,弥散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情韵。难怪远道慕名而来的台湾著名画家李奇茂教授边欣赏边连连对‘四海茶具馆’王人许四海说:‘我今天太高兴了,太愉快了,这里真是集天下名壶之大成!’被称为‘江南壶怪’的许四海,近年来以精湛的构思、多变的造型、考究的做工,制作了不少紫砂艺术壶。同时,他更以丰富的名壶收藏而名扬海内外,在台湾紫砂界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次李奇茂教授来上海开画展,虽然时间短暂、活动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但自称是‘壶迷’的李教授感到  相似文献   

2.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103-104,114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是李白暮年写的诗。其中“壶中日月”是指道家生活的仙境。当然这“壶”不是紫砂壶。传说中紫砂壶的问世,是和一个怪异的和尚有关。和尚“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后隐去,村叟发现是“果备五色,灿若披锦”的紫砂泥。紫砂泥的出现,附会在一个怪并和尚身上,把做壶用泥“神”化了。其实紫砂泥是经宜兴陶工祖祖辈辈的长期实践发现的,用“本山土砂”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紫砂泥并非泥土,它是矿体,是一种块状岩石,开采时质坚如岩石,是一种水云母、石英、高岭石类黏土,含较多铁矿物,含铁量高,助燃荆含量低,与陶土相差较大,这些紫砂泥都是夹杂在其他泥土矿中,大约开采1千吨原料,才能得到1吨紫砂泥,开采后,还要用机械和人工反复加工,才可成为制壶用的熟泥。  相似文献   

3.
在喜迎祖国五十华诞之际,由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蒋蓉、汪寅仙、谭泉海、徐汉堂和吕尧臣联袂创制的紫砂陶艺精品《跨世纪壶》在陶都江苏宜兴出炉了,目前正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99江苏陶艺展”上展出。此壶壶嘴作“2”字,三只壶脚由三个“0’’所组成,合为2000年。壶嘴又作成龙头样,以示2000年为龙年。壶盖顶端为“世纪”两字。壶体上凌驾着一个大半个圆形的提梁,含意跨越世纪之意。壶盖边上连续刻上一圈不同篆书的“禧’字,以表“千禧之年”的兆头。这只壶的底部刻有六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姓名。整个一只千禧壶浑…  相似文献   

4.
标题上“千载一时”的“时”,指的是明代制壶艺人时大彬。明清文人有关紫砂器的笔记、诗文里,对时大彬的赞誉可谓俯拾即是,下面信手拈来几句: “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徐壶,皆不能仿佛大彬万一矣。”这是明代陈贞慧《秋国杂佩》中的记载。“明代良陶让一时。”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里,尊时大彬为“大家”。“余不及见供春手制,见大彬壶,叹观止矣。”清代乾隆年间著有《阳羡名陶录》的吴骞,对时  相似文献   

5.
孟臣泡沏海峡情福建东山县《石斋故里报》林长华常言道:“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这实在是茶博士的精辟见解。在工夫茶风盛的台湾、闽南、潮汕地区,自古以来,茶人们珍爱的是小巧玲珑的紫砂陶制“孟臣”冲罐。旧时殷富人家还将此作为高档陪嫁品或陪葬品。即使现代,...  相似文献   

6.
晚上,在茗秀园陶艺坊里,巧遇友人丁黎辉先生,自然要品茗聊天了。为悟玉川子那七碗茶的美妙,点了一壶功夫茶。据说,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不过,现在它早已散尽了王公贵族的气息,寻常百姓也能得而品之了。 我俩落座后,服务小姐便笑盈盈地端来了小巧玲珑的紫砂茶具,这正合了茗性宜于砂壶的说法。这品茶的“行头”是,茶海之上放置一紫砂小茶壶,一紫砂功道杯上覆有金属茶漏,两个蓝地而有白色竹、石、兽图形的闻香杯和品茗杯;仿古茗炉是以酒精为燃料,很干净,小姐用打火机点燃后,将煎水壶坐上。古称为玉书碾的煎水…  相似文献   

7.
紫泥清韵     
我喜欢五彩的紫砂泥 ,喜欢用紫砂泥做的壶 ,紫砂壶具已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伴侣。我像孩子一样 ,调皮地玩着紫砂 ,贪婪地藏壶、玩壶和制壶。潜移默化中竟在上海的商界选择了经营紫砂这一行。喝茶既满足了我生理上的需要 ,也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齿颊留香、满口生津的好茶水 ,点点滴滴渗入我的心田 ,让我情发自然地与人交流。我觉得喝茶人虽没有喝红酒人的潇洒 ,也没有喝咖啡人的典雅 ,但永远是最斯文、最从容、最宁静。既然喝茶对人如此有利 ,配一把好壶就更为重要了。于是 ,我选择了紫砂壶。紫砂壶不仅有良好的透气性 ,还泡茶不走味、储茶…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有不少人喜欢品茶;也有不少人喜欢收藏紫砂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位“求壶不求官,干水不干禄”的文人学士,为人乐道并欣欣羡慕。但个中趣味,局外人是不易洞察的。清末解元、清仪阁主人张廷济在他写的一首诗中道破这个底蕴。这四句诗是“一厘香味非寻常,不用花瓷琢红玉。我亦想买阳羡田,再寻时子壶中天。”时子指的就是壶家“妙手”时大彬。出土器物是历史的目击者一部紫砂历史,开卷第一回过去总是从“金沙寺僧”和“龚供春”说起。其实,关于金沙、供春及其试制紫砂器的经过,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的宜兴人吴梅…  相似文献   

9.
紫砂茶壶之所以广泛地被人们爱好,赏玩,收藏,我想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饮茶器皿,更在于它是一种集诗文、书法、绘画、雕塑、篆刻于一身的艺术品,是文人、画家、陶艺师溶合一起的艺术结晶。由香港“雨竹堂”顾大豹、蔡立群促成,最近在陶都宜兴问世的“陆俨少杜甫诗意八珍壶”可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创举。它是香港“雨竹堂”为敬贺国画大师陆俨少八十大寿和上海嘉定县“陆俨少艺术院”落成特意组织制作的。每套壶八个款式,每壶都镌刻有陆老根据自选的杜甫诗意  相似文献   

10.
罗岕茶翁     
茶翁姓俞 ,名家声。在中国茶界并非名人 ,因为他的专业与茶无关 ,他是位名闻乡里的老中医。且老人家已经年逾八旬 ,从来不出山 ,不参加任何茶文化活动 ,也没写过茶文化的论文。他的自称“茶翁”完全是因了罗的缘故。罗者 ,地名也。在浙江与江苏的交界处 ,有一大山名叫“茗岭” ,山阳为江苏宜兴 ,山阴为浙江长兴。世人咸知宜兴产紫砂 ,却不知长兴产名茶。就在茗岭靠浙江长兴的一侧 ,有一小山村 ,名唤罗。此地山青水秀 ,幽静无比 ,如果不是它出产那种“天珍异草” ,恐怕它永远不为世人所知。这“天珍异草”就是明清之际被文人雅士奉为茶…  相似文献   

11.
“东坡提梁壶”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它与苏东坡的一些轶事趣闻有关。传说苏东坡曾四次到过宜兴,深深地被宜兴的山山水水所吸引,他曾在《乞常州宜兴居住得准》中表达了他的“归老湖山曲,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水”的愿望。在宜兴期间,他在游览、讲学、作诗之余,常常邀请二三知好,煮茶品茗。他依据品茗时的情况,别出心裁地构思了一种“提梁壶”,请当地紫砂艺人精心制作,烧制而成。这种茶壶可用三根杆子支撑,悬挂空中,燃薪煮茶。当茶香四溢时,踞座品之,倍添情趣。“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句,便是苏东坡登山抒怀  相似文献   

12.
时大彬,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他是继供春之后知名度和影响最大的人。后人提及他的作品皆赞不绝口。诸如:“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更有人推崇他为“明代良陶让一时”。大彬的作品存世不多,文物鉴赏和紫砂爱好者视“时壶”为珍品,是因为“时壶”在当时和后世的  相似文献   

13.
舒曼 《农业考古》2007,(2):147-148
我习茶,时间不长,此生见识过的真正茶人,屈指可数。寇丹老先生是我认识的一位真正的茶人。寇老不但是著名的茶文化专家,更是一位鉴壶大家,其《鉴壶》一书为我国紫砂壶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寇老在茶界的资格虽老,却常以“我是一片茶叶”自勉,或以“山野草寇之人”自贬。显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8日至12日贵阳市举办了全国首次斗壶大赛,邀请文化部指定的紫砂文化传承人之一的汪寅仙紫砂工艺大师,宜兴陶瓷协会主席史俊棠、著名茶文化学者、著有《鉴壶》一书的寇丹及江苏其他紫砂高级工艺师共7人,对贵阳市民间收藏的紫砂茶壶逐一进行各人打分海选,原则是按"泥料、造型、技艺、装饰"分别以10分计分.  相似文献   

15.
古玟 《农业考古》2001,(4):98-100
“茗注莫妙於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於阳羡”。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迷来说 ,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 ,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 ,待用它泡茶后 ,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 ,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 ,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他们口中“养过”的壶 ,亦即是以茶浇壶 ,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 ,会用之愈久 ,光亮愈新 ,色泽愈沉。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 ,一见爱不释手 ;不集也罢 ,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 ,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在林志宏的…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初,我应广东东莞文化讲坛的邀请进行一次"壶茶共赏、风雅紫砂"文化周末活动.汪寅仙、史俊棠等紫砂工艺名人携带明清及现代名家的紫砂壶160余件,进行为期15天的展示,以推动城市文明的建设和进一步弘扬茶与紫砂文化.  相似文献   

17.
装进壶里的第一个故事江苏省盐城市王桂枝我有一把紫砂茶壶,带四只碎瓷紫砂茶杯。是六十年代初友人从宜兴购回送我的。壶是扁平形,容量约500毫升,熟褐带深红的颜色。壶嘴、壶把以及壶盖上的纽,合起来似为一桃枝造型,古朴典雅。壶把两侧各有两片叶和一枚果。壶嘴一...  相似文献   

18.
精巧绝伦的陈鸣远文物出版社姚敏苏紫砂发展到清代初年,出了一位制壶大家陈鸣远。陈鸣远名叫陈远,字鸣远,号壶隐、鹤峰、鹤,宜兴人。关于他的家世,吴骞《阳羡名陶录》等几部记载紫砂源流的文献里只提过一个"陈子畦","或云即鸣远父",除此未见其他记述。我们也就...  相似文献   

19.
访金沙寺记     
访金沙寺记浙江湖州楼明初宜兴紫砂茶具之源,往往从金沙寺僧制陶说起。明代士绅吴颐山在寺中读书,侍僮供春也以紫砂仿寺内一株大白果树瘤捏成树瘿壶,由此名声大振,现世上有供春所制壶一,供春成为紫砂茶具的鼻祖。因为论及紫砂陶必说金沙寺,但从来也未见过一篇关于金...  相似文献   

20.
说到茶具,我国素有所谓“景瓷宜陶”的说法,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为最。这种格局,自明代至今,一直未变。江苏宜兴的紫砂陶问世于明朝,并很快兴盛起来。明人周高超所著《阳羡茗壶录》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瓮,而尚宜兴陶。”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饮茶用紫砂更加蔚为风尚。紫砂壶业的兴盛何以如此之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紫砂壶具有优越的实用功能。紫砂茶壶素胎无釉,胎质细腻,含铁量达9%。据前人总结用紫砂壶作茶具有七大优点: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并能保持“色香味皆蕴”,使“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