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游修龄先生是浙江大学退休教授,中国农史学家,尤其以稻作史研究最为出色,他的《中国稻作史》是国内第一部稻作史通史著作,填补了国内关于稻作史学的空白。今年正值游先生九十岁大寿之际,做为游门第三代弟子,在导师曾雄生研究员和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老师的联系下,我于寒假专门来到游先生居住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游先生接触较多,书信往来也多,受游先生的教诲也多。在先生八十寿诞之时写此小文,一方面对游先生的教诲表示衷心的感谢,一方面以此祝老人家健康长寿。我与先生的直接接触,是在我开始作《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以下简作《农业历史卷》)责任编辑的时候,当时针对该书的内容、工作量及主编的身体状况多方面的考虑,一些参加编纂工作的先生与我商议,想请原主编梁家勉先生任顾问,请游先生作主编。报请有关领导同意并与梁老沟通后,我开始与游先生商谈此事。我三次去杭州与游先生商议。游先生只在最后才答应…  相似文献   

3.
宋代茶书考     
宋代茶书考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对古代茶书的研究。首推已故著名农史学家万国鼎先生,早在四十年前,他就发表了《茶书总目提要》。此后,王毓瑚先生、程光裕教授、朱自振先生及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教授等,在他们的论著中,对宋代茶书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也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4.
黄淑美 《农业考古》2005,(3):243-243
1991年,伍慕仪女士应《农业考古》编辑部之约,编纂了《〈中国农史〉、〈农业考古〉、〈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索引1980-1990》一书,并于当年八月在南昌召开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由《农业考古》编辑部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代表及有关农史研究单位,这给农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读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农史学家、中国农学会农业历史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主任游修龄教授应日本“东亚文化交流史研究会”邀请,于今年5月中旬前往日本佐贺县参加第二届中日文化交流史讨论会,在会上作了《中国的稻作对日本稻作的影响》学术报  相似文献   

6.
江西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是江南柑桔栽培历史较早的省份之一。据古代典籍《禹贡》记载:“扬州……厥包桔柚锡贡。”江西最早属古扬州,后届吴,吴灭后属越,越灭后属楚。秦朝为九江郡,汉属豫章郡,唐宋后属江西(曾为江南西道)沿用至今。据辛树帜先生在《禹贡新解》一书中分析考证,《禹贡》的制作年代为西周的文、武、周公、成、康全盛时代,下至穆王为止。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十世纪,距今已有三千年了。谢承《后汉书》(公元前三世纪)中写道:“丹阳张磐,字子石。为庐江太守。浔阳(即现在九江)令尝饷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院建校五十周年,也是我院创办人之一的首任院长辛树帜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了庆祝校庆,缅怀先驱,本刊特将我院农业经济系前任教授刘宗鹤同志(现为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撰写的《辛树帜先生传略》一文刊出,以志纪念。辛树帜先生一生热心教育事业,对西北的教育事业和西北农学院的诞生和发展,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是很广泛的,尤其在动、植物学和古农学的研究上,很有建树,是一位可敬的教育家、生物学家和农史学家。他在办学和治学方面的精神和事迹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相牛医药方》中土当归考释上海指挥学校陈修源浙江温岭冯洪钱先生,在我国著名的藏书楼内,发现一手抄本《相牛医药方》,无著者姓名,不见于王瑚先生编著的《中国农学书录》,初步推断其应成书于明清时代。书中载:“六十二、治牛生虱方:生土当归捣浸醋一夜,涂之即愈...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恩师游修龄教授八秩寿辰,几个月前,我就想着要为先生做点什么,以表寸心。有道是,秀才人情纸一张,做为学生,最好的礼物自然也就是文章了,文章题目也想好了,就是游修龄教授对于中国稻作史研究的贡献。我把这个想法,通过电子邮件告诉了师兄郑云飞,因为他在先生身边工作,我希望他能出面张罗一下,不巧的是师兄因忙于办理出国事宜,我没有得到他的响应。8月中,中国农大的董恺忱教授电话告诉我,农史界的同行有意在《农业考古》上开辟一个专栏以纪念游先生的八十寿辰,但由于在写纪念文章的同行可能很多,而刊物的篇幅有限,因…  相似文献   

10.
乡村史研究是历史学研究中的显学与热点之一,当乡村问题贯穿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时,乡村史研究即兼具了历史价值与现实启迪的双重意义。王先明教授的新著《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一书从20世纪前半期乡村社会变迁入手,对乡村社会内部变动与整体趋向进行了详细的剖释,总结了中国乡村历史演变的普遍规律,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并为当代"三农"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历史借鉴。《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一书构建了乡村史研究的分析框架与话语体系,为今后的乡村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参考范本和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农史研究是从农业古籍整理起家的。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农史学家辛树帜、石声汉、万国鼎、王毓瑚等先生循清儒创通的门径,从古农书的校注作起,开展农业古籍整理,蓄农史学科之底蕴。一九七九年郑州农史会议以后,积十数年之功,农史研究已呈方兴未文之势,厕身当代学科之林,在农史队伍的培养、农史学科体系建设、农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农史专著的撰著、农史文献检索、农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均获重大进展,开辟出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思想史、农业古籍整理四大研究方向。近年来,当代农业史研究异军突起,农史研究重心有…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考古》2019,(1):204-204
《中国稻史研究》一书,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雄生先生的稻史论文自选集,为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史研究丛书”之一。书中收录了作者近三十年来所发表的专业学术文章20余篇,共54万字,408页。全书分为“稻史通论”“稻田农具”“稻史文献”“耕作制度”“水稻品种”和“稻作环境与稻作文化”6个论题。  相似文献   

13.
周肇基 《农业考古》2003,(3):295-298
198 6年 1 0月下旬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史学科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 ,我初识徐云峰先生。他衣着朴素话语不多但谈吐不俗。从代表名单上仅知他是来自浙江衢州市 ,在什么单位工作呢 ?问了大会会务组的同志 ,才知他是一位非农史研究单位的退休干部 ,搞农史是业余爱好 ,自费来参加学术会议。他论文的题目是《商代靠天田的灌溉技术》。 1 987年 9月下旬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成立大会上我们再次相晤。他提交论文的题目是《亡佚三千年古稻名之再发现》。和上次会议一样 ,他依然是以退休干部、业余农史爱好者的身份 ,自费参加学术支议。此时我已注意…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百年的历程,甲骨学已蔚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利用甲骨文进行商史研究也成绩斐然。商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的观点已为学术界所认同,有关商代农业史的文章也颇有刊发,时有创获,如胡厚宣先生的《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便是三、四十年代利用甲骨文研究商代农业的妙作,但限于当时资料和总体研究水平及随着后来几十年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时至今日,其许多观点和论述已难以成立。更加全面和详细地研究商代农史,编著一部新的关于商农业史的专著已成为十分必要的事情。值此之际,彭邦炯先生《甲骨文农业资料考辨与研究》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15.
欣闻农民出身的农史学家张宗子荣获高级农艺师职称,衷心致意。张宗子原是河南省新安县的农民,幼年只读过6年书。辍学之后,长期从事农耕,农暇丽日,刻苦自学,博览群学,沿着“跬步不休,可致千里;积累不辍,可成丘阜”的弯曲小道,跋山涉水,攀险登高,务农之微薄收入,购书几尽倾囊。如此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学有所成。1984年张宗子在本刊发表“葡萄何时引进我国”论文之后,潜心于农业史研究和园艺技术推广工作,十多年来先后在《农业考古》、《古今农业》、《中国科技史料》等刊物发表颇有水平的学术论文十几篇,编撰出版学术专…  相似文献   

16.
先父齐思和生平及著作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思和先生的《毛诗谷名考》是中国农史研究的经典文献之一,历来是农史学界的必读之作。今年是齐思和先生逝世20周年,特转载《学林往事》中齐文心研究员的纪念文章,以表达农史学界对齐思和先生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7.
李根蟠 《农业考古》2008,(1):267-268
恺忱教授的《东亚与西欧农法比较研究》——一部中外农史比较研究的开拓之作就要出版了,我由衷地为老朋友高兴。收到出版社送来的厚厚一摞书稿的清样,仓促之间虽然无法通读,浏览之余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是一部视野开阔的开拓性的著作,是农史界近年罕见的最有分量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8.
已故著名农史学家、植物生理学家、西北农业大学教授石声汉先生,中晚年潜心祖国农业遗产整理,精校通释《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等多部大型古农书,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并以英文版向国外传播,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弘扬石声汉先生农史学思想、治学精神和研究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继承我国农业优良传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由西北农业大学、中国农史学会联合有关五个专业学会及陕西省有关方面共二十多个单位共同发起纪念石声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东海大学文学系史学科副教授渡部武于今年5月到11月应邀来复旦大学讲学。并在六七月份先后访问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农业博物馆、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等农史研究单位,与我国农史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渡部武副教授先后做了《关于“耕织图”新资料的研究》和《历史研究中绘画资料的应用》等学术报告。现将他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所做的报告全文发表,以供本刊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方面对朱关田先生《颜真卿〈竹山海氏堂连句〉考辩》一文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朱先生对《竹山潘氏堂连句》的书题分析缺少依据;对“茗”、“墅”、“器”三字不合《说文》的分析也明显有误;同时指出“颉行”并非“喜颉颃”之误。从而得出了《竹山潘氏堂连句》为伪迹有唐突之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