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游修龄教授七十寿辰之年,本刊特派一位编辑同志对游老进行专访,以表庆贺之意。下面是编辑同志(简称编)同游老(简称游)的对话记录。  相似文献   

2.
游修龄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游修龄教授八十寿辰,按照本刊惯例,要为游教授进行一次祝贺报道。为此本刊向游老作了一次长途电话采访,下面是采访后整理的笔录,并蒙游老过目同意。为简省计,以下用“编”代表本刊编辑,“游”代表游老。  相似文献   

3.
我没有正式在游修龄先生门下受业,但游修龄先生确实是我的老师,在农史界的前辈中,先生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最大,我对先生景仰和感激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我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工作,从此伏结了我与农史界的不解缘。赴京前我拜访了梁方仲老师,梁老师要我认真读几本农书,学习一些必要的农业知识,指示我找他的老朋友万国鼎先生求教,并随手写了一封简短的介绍信。我到京后很快就下乡劳动实习,接着是参加四清抗旱、“文革”爆发,一切都顾不上;而万国鼎先生和梁方仲先生亦相继谢世。“文革…  相似文献   

4.
游修龄先生是浙江大学退休教授,中国农史学家,尤其以稻作史研究最为出色,他的《中国稻作史》是国内第一部稻作史通史著作,填补了国内关于稻作史学的空白。今年正值游先生九十岁大寿之际,做为游门第三代弟子,在导师曾雄生研究员和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老师的联系下,我于寒假专门来到游先生居住的  相似文献   

5.
前年冬季,北京的师友来信告诉我,孙机先生在他和杨泓先生合著的《寻常的精致》一书中,对我的《豆腐起源于何时》一文提出批评。因该书是在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在江西买不到,不知他批评些什么。我想学术问题,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来商讨,是件好事,是非自有公论,用不着大惊小怪,也就没放在心上,以后虽然几次上京开会,并没有去寻找该书,过后也就忘了。没想到,去年8月份(光明日报)“史林”专刊又发表了署名董晓娟、闻悟的文章—─《不寻常的豆腐问题》,再次对我提出批评。当时我正在山西主持“五台山国际茶会”,并不知道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李辉文 《百姓》2008,(4):16-18
高先生走了。我屡次跟自己说,该写一点文字纪念先生,但是坐下来却总是不知该如何下笔。终于在灯下草成此文,语无伦次,聊表寸心。和我的很多师兄师弟一样,我也是在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面试现场,第一次见到先生。面试完毕,先生要我留下电话号码:如果由于名额的原因,我不能录取你,还有可能调剂到其他导师那里,到时候需要和你商量的话,我会打电话给你。很幸运,最终的结果出来,我成了高先生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刘敦愿教授与《农业考古》──纪念刘敦愿教授逝世周年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陈文华刘敦愿先生逝世时,我正出差外地,回来后才看到讣告,心中悲怆不已。一年多来,刘先生的音容笑貌,不时在脑海中涌现,近二十年的交往,他对我的指教和情谊,对《农业考古》的关心和爱护,是无...  相似文献   

8.
著名农史学家游修龄教授与我校古农学研究室几代学人间有着密切的学术交往,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喜逢先生八十华诞,回忆一二事,以为庆贺。辛树帜先生晚年亲辑《故人手泽》,裒集至交信函,其中珍藏游先生手书五帜。1962年,辛老寄赠《我国果树历史的研究》一书,时坊间未见,游先生得以“先睹为快”。12月12日游先生致辛老书中,介绍了浙农农业历史研究情况,若吴耕民教授之浙江柑桔栽培史研究,章安教授之浙江枇杷栽培史研究。并谓他自己意欲进行浙江农谚、耕作制演变、作物演变史研究。时游先生由农学系奉调“主持科研处工作”,负责省…  相似文献   

9.
陶德臣先生曾多次在《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上发表专著。当我阅完近期《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上他写的文章后,因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突发产生去拜访陶德臣老师的念头。从其文章的“老、辣”程度来看,我猜想陶德臣先生一定是位四十出头的人了。望着我面前这位中等个子的小伙子,他是那样的年轻,才三十出头。要不是事先知道他是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的一位教师,不经意的话真以为他是该院的一位学员呢?可就是眼前这位才三十出头的,并不起眼的小伙子却撰写了几十万字的《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一书,并即将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陶德…  相似文献   

10.
考古发掘中水洗选别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在名古屋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学习期间,曾接受过渡边诚先生关于水洗选别法操作的指导,当时我觉得这一方法简单易行,同样适合在中国推广,于是便萌生了想把它向国内介绍的念头,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渡边诚先生时,他不仅口头上支持,而且让我拍下了水洗选别法操作过程的照片,提供水槽结构图,并对需要注意的关键地方提出修改意见。渡边诚先生是日本考古学界推广水洗选别法并把它完善系统化的有功之臣,他希望中国的同行也能采用这一方法发现更多的遗物,并经常交流信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在初稿完成时同窗好友久保和士对文中不少地方提出了修改意见,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1.
船山祠     
此祠是为纪念王夫之先生而设。王夫之(19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于衡阳农村的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他20岁时曾就读于岳麓书院,是书院的高材生,由于他学术上的卓越贡献,也因他继承和发扬了岳麓书院的学  相似文献   

12.
凑个热闹     
凑个热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谭宗远阿遥女士电话里告诉我,她刚把忆明珠先生谈茶的文章和两张画壶的小品,还有她写的一篇记她与忆先生交往的文章,交给《中国茶文化》主编。因为她的文章涉及到我,她让我最好也凑上一篇,倘若能够同期发表,互相呼应,也许挺有意思。我不...  相似文献   

13.
<正>陈俊愉先生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第一任会长,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6月转为资深院士,是我国两院院士中唯一一位花卉专家。因工作需要我有幸在2000年认识了陈先生,2001年加入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后与陈先生的交往也逐年增多。2012年6月8日,陈先生逝世后,我前往北京八宝山吊唁。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但是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1958年,他带领北京林学院(北京林  相似文献   

14.
我所认识的韩国茶文化学者金裕信先生峨眉山画院冯英清晨,还在睡梦中,突然一阵电话铃响声,迷迷湖糊的伸手接电话,嗨!是韩国金裕信先生打来的!电话中传来我所熟悉的朗朗笑语,他告诉我说他正在上海参加国际茶文化节,会完后准备来四川参观、考察,并看望我这位茶友。...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我收到母校苏州大学邮来的一本《董蔡时学术论文选集》。该文集印刷精美,总计49.6万字,厚厚的一大本,可谓煌煌大著。这本非同寻常的论文选集,是董先生的学生为完成“先生生前的宿愿”,加班加点,在先生逝世周年之前辛勤忙碌的结果,它深深寄托着“大家对他的(指董先生──作者)缅怀与哀思”。同时“为了缅怀先师在做人、治学、教书育人等方面的事绩”,母校准备再出版一本《董蔡时纪念文集》,希望我能围绕交谊、印象、逸事、珍闻等写一篇纪念性文章。作为董先生的学生,我义不容辞。 我首先翻查先生的来信,仅找到他1…  相似文献   

16.
张立波 《农业考古》2004,(1):263-263
大家好!癸未初冬,时值我院于船教授八十华诞。今天我们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及于先生的弟子亲朋一起,怀着十分兴奋和喜悦的心情,在这里欢聚一堂共贺先生寿辰。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院建校五十周年,也是我院创办人之一的首任院长辛树帜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了庆祝校庆,缅怀先驱,本刊特将我院农业经济系前任教授刘宗鹤同志(现为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撰写的《辛树帜先生传略》一文刊出,以志纪念。辛树帜先生一生热心教育事业,对西北的教育事业和西北农学院的诞生和发展,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是很广泛的,尤其在动、植物学和古农学的研究上,很有建树,是一位可敬的教育家、生物学家和农史学家。他在办学和治学方面的精神和事迹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李双翔问:因我家果园的果树上生了虫,我便喷洒了一种剧毒农药.当时药物包装上是写明对动物有极大的毒副作用,但我觉得是在自家果园里喷洒,就没在意,也没告诉邻居。谁知邻居王某家的羊当晚就跑到我园子里啃树叶,结果被毒死了。王某要我赔他家的羊,理由是我喷的农药毒死了他的羊。我认为是他疏于管理才使羊跑到果园毒死的,应该他自己负责。我应赔他的羊吗?假若他起诉了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侯军 《农业考古》2004,(4):179-183
天下爱茶人都讲究“茶缘”二字。有缘者,一杯清茗足慰平生;无缘者,相识一世形同陌路。我与范曾先生结下茶缘是因了他的画,因而确切地讲,这是一种特殊的“茶画之缘”。因茶画而识茶而爱茶而迷茶,进而成了一介茶人,这在我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幸事,也足证我与范曾先生的茶缘确实是异常的深厚。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5月15日上午,我正在海南的博鳌参加"中国知青文化博鳌论坛",突然接到武汉炎黄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易志学的电话;他沉痛地告诉我江西的陈文华教授昨天(5月14日)晚上在东北的大庆走了,具体原因他语焉不详。听到这个噩耗,我非常悲伤,泪珠子立刻滚落下来;一个充满生命活力,那么俊逸潇洒的文华先生怎么就这样突然地离开了我们?今年他刚刚满80岁,他的精气神一点不显老之将至,在2008年,在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