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烤烟成熟过程中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转化酶(Inv)活性,研究了无机氮肥的追期和追量对烟叶成熟过程中叶片碳氮代谢强度及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上、下部叶片成熟过程中,NR和Inv活性下降;随追氮时期推迟或追氮量增加,下部叶NR和Inv活性提高,Inv/NR降低,Inv/NR曲线峰值延后;在移栽后30d内或追氮量低于总施氮量30%时,随追氮时期推迟或追氮量增加,上部叶NR活性、Inv活性、Inv/NR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于移栽后30d追肥,追氮量30%,最有利于上、下部叶成熟过程中碳氮代谢的协调和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碳氮代谢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摸清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碳氮代谢变化规律,以豫烟5号、豫烟6号、豫烟7号、中烟100四个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烤烟不同成熟度烟叶碳氮代谢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转化酶(Inv)活性、总氮、总糖和总糖总氮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随成熟度的提高,色素含量、NR活性、Inv活性、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糖含量和总糖总氮比先升高后下降,适熟期最高。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色素含量、NR活性、Inv活性、总氮、总糖和总糖总氮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豫烟5号、豫烟6号、豫烟7号色素含量、NR活性、Inv活性均较高,中烟100均较低,说明不同基因型烤烟成熟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四川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氮量对雪茄烟叶生长过程中碳氮代谢及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施氮量(120、165和210kg/hm2,分别记为T1、T2和T3处理)对雪茄烟叶生长期间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质体色素以及调制后化学成分含量、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雪茄烟叶生长过程中,各处理烟叶淀粉酶(AL)、中性转化酶(NI)、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淀粉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时期鲜烟叶AL、NI、NR和GS活性均有所升高,淀粉含量降低,总氮含量升高。烟叶成熟时,T3处理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41.71%和21.31%,不利于烟叶成熟落黄。从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来看,T2处理的烟叶氮碱比较低而钾氯比较高,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拉力和平衡含水率较高,含梗率较低,物理特性较好,香气质、香气量以及燃烧性等指标的分值较高,感官质量较优。因此,四川什邡雪茄烟种植区采用165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皖南焦甜香烤烟碳氮代谢差异分析及糖分积累变化动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选择皖南4种代表性植烟土壤,研究了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和糖分积累动态的差异,为开发焦甜香烟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冲积沙壤土和河滩沙壤土烟叶的碳氮代谢变化具有较大的一致性,表现为在烟株生长发育的早中期阶段氮代谢和碳代谢强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下部叶在移栽45 d以后,中部和上部叶在移栽60d后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碳代谢的标志性酶转化酶活性在达到最大值后也表现下降,但下降幅度远低于硝酸还原酶.两种沙壤土烟叶的总糖含量较高.水稻土烟叶在烟株前中期碳氮代谢水平相对偏低,高峰期偏迟,后期氮代谢水平相对偏高,有明显滞后现象,烟叶总糖含量相对较低;沙滩粉沙土烟叶碳氮代谢高峰出现较早,且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沙滩粉沙土烟叶糖分含量低于2种类型沙壤土.  相似文献   

5.
花生籽仁的含糖量与其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密切相关,为了明确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特征以及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3个不同蔗糖含量的花生品种为材料,分别比较了它们在籽仁发育不同时期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以及蔗糖磷酸合酶(SPS)、蔗糖合酶(SS)、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SAI)等蔗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籽仁发育过程中的糖组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无论是合成方向还是分解方向,都以SS活性值相对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籽仁发育后期蔗糖含量与NI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S呈显著正相关。推测可以在花生籽仁趋于成熟时,通过调节NI和SPS活性来提高其蔗糖含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本文研究了不同移栽期对保山香料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18日移栽的烟株,在生长发育时期由以氮代谢为主向以碳的积累为主的转变较为平衡,但是在此移栽期的基础上,应注意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素的适当追加,以提高上部叶烟碱含量。使上部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移栽期过早或过晚,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烟叶在整个发育时期内碳氮代谢转变不平衡,烟叶化学成分不协调。  相似文献   

7.
以翠碧一号、K326、中烟100、云烟87、红花大金元、中烟103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叶片不同生育时期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从栽后25d开始,烟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双峰曲线,K326和云烟87最低,翠碧一号和中烟103前高后低;淀粉酶活性随烟叶生长而增长并到55d时出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以翠碧一号、云烟87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栽后65d之前,中烟100和中烟103显著的低于其他4个品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栽后45d品种间开始出现差异,以翠碧一号活性最低。从烤后烟样化学成分含量来看,中烟103的总氮、烟碱含量最低,还原糖、总糖含量最高,钾氯含量适中,化学成分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氮代谢及次生代谢的差异性,探究不同烤烟品种合适的施氮量。以‘NC71’、‘云烟105’、‘豫烟1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30 kg/hm2 )、中氮(45 kg/hm2)、高氮(60 kg/hm2)3个处理,对成熟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产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C71’高氮处理、‘豫烟13号’低氮处理、‘云烟105’中氮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分别为1.474、1.395、1.533 U/g;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分别为218.447、192.276、203.052 nmol/(mg·min);总酚含量分别为6.652%、6.539%、6.076%,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NR活性与类胡萝卜素的相关系数达到0.855,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游离氨基酸、烟碱和总酚的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呈显著正相关;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与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且均达到显著水平。改变NR、GS活性会影响氮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有利于烟叶品质改善。表明不同烤烟品种适宜氮用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成熟期利用NR、GS活性去衡量施氮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伊丽莎白和蜜世界厚皮甜瓜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叶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了在叶片展开至衰亡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变化。结果表明,在叶龄7~21 d,SOD活性不断升高,之后短时下降,在叶龄28~35 d(伊丽莎白;蜜世界延续到42 d),酶活性迅速升高,随后急剧下降。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伊丽莎白、蜜世界CAT活性上升分别从7 d叶龄持续到21 d和28 d,之后不断降低;而POD活性上升则分别持续到49 d和56 d叶龄,随后大幅下降;MDA含量与POD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在叶片衰老期间,中晚熟品种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POD活性和MDA含量则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适宜的烤烟移栽期,本研究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移栽期下烤烟氮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株大田生长期间,4月13日和5月4日移栽时烟株烟碱含量最高,4月27日和5月4日移栽的烟株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说明较晚移栽的烟株能够促进氮代谢产物的积累。烤烟上、下部叶中,4月20日移栽的氮代谢产物在优质烟叶范围内,中部叶中,各处理烟株的含氮化合物均在优质烟范围内,5月4日移栽除外,说明晚移栽的烟株烤后烟叶化合物表现不协调。4月27日移栽的烟株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最高,说明该时间移栽有利于促进烟株氮代谢能力。同时谷氨酰胺合成酶与烤烟中下部叶氮代谢产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烤烟移栽后60 d之前,硝酸还原酶与上部叶的烟碱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在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对含氮化合物起抑制作用,且在烤烟移栽后60 d之前,硝酸还原酶对烟碱起抑制作用。综上,在黔西南烟区,烤烟在4月27日移栽有利于促进氮代谢产物的积累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有效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打顶方式对雪茄烟烟叶生长过程中氮素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德雪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现蕾期打顶(T1)、初花期打顶(T2)和盛花期打顶(T3)3种打顶方式对雪茄烟烟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氨基酸、烟碱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在打顶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T2处理能显著提高前期烟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不大。打顶后随打顶时间的延长烟叶的总氮和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烟碱含量逐渐增加,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打顶时间推迟,调制后的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蛋白质含量降低,T2处理烟叶蛋白质含量最低,钾氯比最高,糖碱比和氮碱比较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感官评价较好。因此初花期打顶可以提高四川什邡地区雪茄烟烟叶氮代谢能力,改善烟叶化学品质。  相似文献   

12.
钾素营养对烟株氮代谢及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 要:本试验通过不同钾肥施用量(K2O)(0kg/hm2,90kg/hm2,180kg/hm2,270kg/hm2,360kg/hm2)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营养对烤烟氮代谢及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范围内,烟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全氮含量、蛋白质含量在烤烟生长前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生长后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烟叶烟碱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钾营养促进了烟株碳氮代谢的协调,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在本试验条件下,烤烟的适宜施钾量为270kg K2O/hm2。  相似文献   

13.
以烤烟云烟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成熟期短时渍水处理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成熟期渍水处理3 d,中部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于对照,降幅为20.39%;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33.14%,56.70%;烟叶淀粉、总氮和烟碱含量有降低趋势,分别下降了2.9,0.74,0.77个百分点,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增加趋势,分别上升了1.33,0.46个百分点。说明渍水胁迫使叶片生理代谢紊乱,氮代谢减弱,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成熟期渍水胁迫对烤烟生长和品质形成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陕南烟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云烟99为材料,通过两因素交互试验,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的GA3(Gibberellin)和IAA(Indole-3-acetic acid)对烤烟上部叶全碳、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全氮、烟碱、全钾含量、经济性状以及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改善陕南烟区上部烟叶品质,提高其可用性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3 50mg/L+IAA 30mg/L能够显著增加打顶后30d烤烟上部叶的全碳、全钾、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其增幅分别为23.80%、46.58%、38.10%和48.55%;同时,提高了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降低了烟碱和淀粉含量,且二者协同效果好于单施,尤其对产量、上等烟比例、烤后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GA3 50mg/L+IAA 30mg/L二元协同施用可作为提升上部烟叶品质的技术措施,对改善上部烟叶品质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烤烟成熟期控水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和烟碱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70%~85%,烤烟生长后期(移栽后约83天)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较高;干旱胁迫降低碳代谢,而干旱后复水碳代谢增强。70%~85%土壤含水率,烤烟总氮和烟碱水平较低;干旱胁迫促进氮代谢,总氮和烟碱含量较高;干旱胁迫后复水,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协调烟叶碳氮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变色期不同晾制温度对雪茄烟叶氮素转化机制的影响,以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温度处理(23℃、25℃、27℃和29℃),测定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变色期晾制温度的增加,烟叶内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3℃与29℃温度处理的烟叶酶活性显著降低。随着变色期晾制温度的增加,各处理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氨和总挥发碱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其中温度为27℃处理的烟叶内NH4+-N和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烟叶内氨转化产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烟叶中的氨与总挥发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整体呈显著负相关,与NH4+-N和氨基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当变色期温度控制在27℃时,烟叶内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最好,25℃处理次之。综上所述,变色期适宜的晾制温度条件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烤烟成熟期烟叶GS同工酶活性与氮素运转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氮效率烤烟品种成熟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酶活性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深入理解烤烟叶片氮素代谢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氮效率不同的3个烤烟品种中烟100、K326和NC89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不同叶龄时期取第12片叶(自下向上数),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叶片的叶肉和主脉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酶蛋白亚基含量,同时对叶片NH_4~+浓度、总氮、质外体NH_4~+浓度以及氨气挥发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烤烟叶片叶肉中的GS主要以GS2同工酶为主,其蛋白亚基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而叶脉中GS1同工酶占主导地位,其蛋白亚基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叶龄45~65 d,叶肉和主脉的GS同工酶活性均表现为NC89K326中烟100,且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叶肉和主脉中GS1同工酶活性与总氮和叶片铵浓度呈负相关,与质外体铵浓度和氨气挥发量呈正相关。而叶肉中GS2同工酶活性与总氮和叶片铵浓度呈正相关,与质外体铵浓度和氨气挥发量呈负相关。叶脉GS2活性仅与总氮和氨气挥发量有显著相关性。氮低效烤烟品种成熟期叶片中两种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酶活性均较低,氮素转移和再利用能力差,导致植株吸收的氮素以氨气形式挥发损失量大,叶片衰老速度较快。而氮高效品种氮素同化和再利用能力较强,氨气挥发量小,易发生贪青晚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