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稻米是河南省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水稻生产在河南省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对河南省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对探讨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的措施,提高水稻病虫害控制水平,确保完成水稻生产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信阳"籼改粳"的意义信阳位于豫南的最南端,作为河南省水稻重要产区的信阳和豫南其他地区一样,水稻生产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却属于传统产区,多年来品种多以籼稻为主,稻谷米质差,价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因籼稻和小麦在播种腾茬期衔接上的不合理,致使水稻机插及轻简栽培应用困难,成为制约豫南水稻生产瓶颈。为改变这一困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河南省在豫南各地多次立项进行"籼改粳"攻关。2010年,时任信阳市农科所副所长、"籼改粳"重大科技专项主持人宋世枝研究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迟粳稻1个月左右的播  相似文献   

3.
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法、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依存度和RRCA指数法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2002年到2015年赣、皖、湘、苏四省水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状况。结果显示,在国际上,安徽与江西水稻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但两省国际竞争力正在下降,而江苏与湖南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安徽与江西水稻产业具有极强竞争力,江苏与湖南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分析显示,四省水稻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提出了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农田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注重水稻产业质量;打造优势水稻区域品牌,实现水稻产业"走出去"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宁 《中国农技推广》2012,28(10):19-20
水稻是河南省第二大秋粮作物,在本省粮食作物中总产排第三位,单产第一位,其中豫南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近几年河南省水稻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11年达到900余万亩。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对河南省豫南大别山区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 000万亩,全省平均亩产500 kg左右,位居主要农作物之首,为河南省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为河南省粳稻面积最大的地区,面积约50万亩。目前的水稻生产从育苗到移栽,生产程序复杂,劳动强度大。为应对近年来因持续干旱、黄河供水不足,导致的水稻不能按时令插秧,水稻不能按期收获,水稻生长期积温不够,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对豫北水稻旱直播的发展历程、优势、配套技术及其经济效益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法、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依存度和RRCA指数法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2002年到2015年赣、皖、湘、苏四省水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状况。结果显示,在国际上,安徽与江西水稻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但两省国际竞争力正在下降,而江苏与湖南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安徽与江西水稻产业具有极强竞争力,江苏与湖南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分析显示,四省水稻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提出了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农田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注重水稻产业质量;打造优势水稻区域品牌,实现水稻产业"走出去"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河南省信阳地区的主要粮食种类之一,然而这些年来,对水稻产生危害的各种病虫害已经达到了二百多种,其中对水稻危害较大的病虫害也达到了三十多种,随着河南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杂交水稻的不断推广,以及新型农药的大量使用,很多病虫害发生了变化,对河南省粮食产量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为提高河南水稻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河南省五大作物中总产排第3位,单产居第1位。河南省沿黄地区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高产粳米产区,水稻更是河南省沿黄地区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濮阳沿黄流域面积优势较强,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整套的栽培技术规程,其生产的"龙乡大米"品质、口感较好,具有黄河泥土的芳香。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力、生产资料、产业链、政策等方面分析河南省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又从河南省农业竞争力提高发展突破方向、经营主体发展路径、政策保障措施以及农业发展效果评价等几方面阐述了河南省实现农业竞争力长足发展与优化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地区潜育型水稻土的调查、研究、分析,提出了潜育型水稻土的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依据,建立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即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生、烟叶、果用瓜在河南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芝麻、棉花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玉米和蔬菜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水稻、谷子、高粱、大豆、薯类、油菜籽、糖料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建议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没有比较优势的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优质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品种选用、种子处理、化学除草、平衡施肥、合理灌溉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河南旱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河南省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分析了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研究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发展,以期能够为河南省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介绍了4种沼气生态建设模式,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沼气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良种补贴政策的重要意义,河南省良种补贴面积、资金、范围及方式的变化情况,以及实施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的变化,认为良种补贴政策大大促进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以河南省黄淮4市为实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粮食主产区培育粮食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南崛起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凸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技能是制约其顺利转移的内在根本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灵宝、陕县和渑池等县市有代表性的烟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和化验分析,研究了主要种烟区烟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分析了各县市烟田土壤养分含量的特点,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朝辉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120-122
河南省于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经过5 a多的发展,已经提前实现“新农合”在全省的覆盖,有效的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通过对发展中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使“新农合”能够在河南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农业大学开设中药学专业的必要性、优势、教学管理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