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采用常规与微量给药技术,进行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试验,10月下旬给药,翌年3、5月份两次触摸检查牛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并设阳性对照组,评价两种给药技术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两次检查阳性对照组平均感染率为39.15%,平均感染强度6.75(1~17)个;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常规剂量100、200、300μg/kg试验组牦牛两次检查平均治愈率和驱虫率均达100.0%;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微量10、20、30μg/kg防治组平均治愈率分别为86.3%、94.2%和100.0%,驱虫率分别为79.7%、93.2和100.0%。使用安全。给泌乳牦牛皮下注射埃普利诺菌素注射液0.2mg/kg后54.00h,牛奶中的埃普利诺菌素浓度达到峰值7.38±2.61ng/m L,低于美国(12 ng/m L)和欧盟(20ng/m L)规定的埃普利诺菌素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不需休药期;皮下注射0.4mg/kg后56.00±26.31h,牛奶中的皮下注射浓度达到峰值6.98±2.98ng/m L,低于欧盟规定(20ng/m L),不需休药期,高于美国规定(12ng/m L),需休药期。适合当前家畜健康养殖中对牦牛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埃普利诺菌素(EPR)休药期及建立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FLD)检测埃普利诺菌素(EPR)浇泼剂在牦牛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给牦牛按推荐剂量0.5mg.kg~(-1)给予EPR浇泼剂后,EPR在牦牛体内分布广泛,牦牛组织中EPR于2d达到最高浓度,之后浓度逐渐下降,药物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脏、肾脏、脂肪、肌肉组织,浇泼部位肌肉与后腿肌肉药物残留量无差异,肝脏是EPR作用的靶组织,检出药物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肝脏1050.50ng.g~(-1)、肾脏139.47ng.g~(-1)、脂肪20.76ng.g~(-1)、血浆10.24ng.g~(-1)、后腿肌肉5.63ng.g~(-1)、背部肌肉5.00ng.g~(-1)。第9d组织中残留量为肝脏505.12ng.g~(-1),肾脏66.23ng.g~(-1),脂肪14.87ng.g~(-1),血浆4.09ng.g~(-1),肌肉2.41~2.47ng.g~(-1)。略低于欧盟(EU)、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EPR浇泼剂0.5mg.kg~(-1)推荐剂量用于泌乳牦牛无需弃奶期,牦牛肉用时无需休药期或建议休药期为1d。为建立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给奶牛1次皮下注射两种剂量(0.2mg/kg,0.4 mg/kg)的埃普利诺菌素(EPR)注射液后,在不同的时间点采集牛奶样品,加入多拉菌素(DOR)作为内标物,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的EPR含量,获得不同剂量的EPR注射液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以指导和规范实际生产中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埃普利诺菌素(eprinomectin,EPR)是一种新型的阿维菌素类药物,EPR的抗虫活力及抗虫谱与其他阿维菌素类药物相似,对家畜的绝大多数线虫和螨、虱、蜱、蝇等节肢动物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其显著之处为用于奶牛和肉牛时无需休药期。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NF-α(最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 ng·mL^-1),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培养成熟后,统计其卵母细胞成熟率及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发育率,采用RT-PCR扩增牦牛 HIF-1α、 HSP 70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IF-1α、HSP70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1)成熟液中加入TNF-α,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提高,且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逐渐升高,当TNF-α浓度为 25 ng·mL^-1 时,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卵裂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4.98%和66.85%,而囊胚率也达到了21.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 HIF-1α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对照组 HIF-1α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50 ng·mL^-1 TNF-α组 HIF-1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 <0.01),HIF-1α在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均有表达;3)25 ng·mL^-1 TNF-α组的HSP 70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而当TNF-α达到50 ng·mL^-1 时,HSP 70的表达量最低。综上表明,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TNF-α明显提高了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同时还诱导了HSP 70的表达,抑制了HIF-1α的表达,为今后探讨TNF-α、 HIF-1α和HSP70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兽药休药期的含义、规定,必要性、范围和查找根据 1.含义.休药期系指畜禽最后一次用药到该畜禽许可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2.规定.休药期是依据兽药在可食性组织的残留浓度及其消除规律的实验数据来确定的.经数理统计,必须确保有9 5%的可信限使99%的残留都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也就是晚,临床用药后,有95%的把握可以保证99%的用药动物,其组织中残留都低于MRL.  相似文献   

7.
喹胺醇在鸡组织的消除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鸡为靶动物,多次口服(50 mg/kg,每12 h 1次,连续6次)喹胺醇,测定其在肝脏、肾脏及肌肉中的残留.用乙腈-乙酸乙酯(3/2,V/V)提取组织中的药物,反相高效色谱法测定组织中喹胺醇的浓度.色谱条件:C18-ODS柱(25 ㎝×4 .6),流动相为乙腈:水(2/3,V/V);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34 nm.鸡多次口服喹胺醇,于第6次给药后在肝脏、肾脏、肌肉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为5.91、6.489、5.727 h.若规定组织中喹胺醇浓度最高残留限量为1ng/g可食用,则休药期应为2天.  相似文献   

8.
肉鸡组织中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休药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27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研究了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消除规律。饲喂剂量遵循《中国兽药手册》药物用量之规定,饲喂方式有四种药物单独饲喂、两种药物混合饲喂、四种药物混合饲喂三种类型,饮水给药,连续5 d。对不同停药时间所取鸡胸肉、鸡腿肉和肝脏样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分析,发现肝脏中的消除最慢,鸡腿肉中的消除最快。根据日本最高残留限量制定休药期,四种药物单独饲喂,氧氟沙星(OFL)、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F)、恩诺沙星(ENR)的休药期分别为4 d、6 d、7 d、9 d;CIF和ENR两种药物联合饲喂时,休药期定为9 d;四种药物混合饲喂时,休药期定为9 d。根据我国最高残留限量制定休药期,四种药物单独饲喂,OFL、NOR、CIF、ENR的休药期分别为3 d、3 d、3 d、6 d;CIF和ENR两种药物联合饲喂时,休药期定为6d;四种药物混合饲喂时,休药期定为6 d。  相似文献   

9.
盐酸多西环素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其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法测定盐酸多西环素的浓度,探讨了盐酸多西环素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特征。结果表明,盐酸多西环素以2.5mg/kg单剂量肌内注射给猪(n=6),药物动力学模型符合有吸收一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消除半衰期(t1/2ke)为(0.400±0.312)h、(9.530±0.95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4.414±4.123)mg·h·L-1,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2.811±0.136)mg/L,达峰时间(Tp)为(1.910±0.213)h。另外,以相同剂量肌内注射给猪(n=6),每天1次,连续给药4d后,在不同时间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在猪的肌肉、肝脏、肾脏、皮肤和脂肪中的残留量。在给药后16d,盐酸多西环素在各组织均能检测到,且残留均低于残留限量。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在猪体内消除缓慢,残留期较长,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6d。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土拉霉素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并为制定休药期提供依据。采用猪颈部一次性肌内注射土拉霉素注射液,注射剂量为2.5mg.kg-1体质量,分别在给药后第0.5,5,12,18,25,36,48天,各宰杀5头取样。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C18固相萃取柱(SPE)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结果显示,给药后第0.5天注射部位药物浓度最高,第36天所有组织的药物浓度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用WinNonlin软件分析各组织中的消除动力学参数,消除快慢依次为注射部位,肝脏,皮脂,肌肉,肺脏和肾脏,其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17.06,193.14,197.60,207.64,228.99和232.61h。肺脏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 220.59μg.h.g-1仅次于注射部位及肾脏,显著高于肌肉,肝脏及皮脂。由于肾脏为代谢器官,因此可确定肺脏为土拉霉素作用的靶部位。根据欧美等国家对土拉霉素制定的最高残留限量,计算得注射部位的休药期最长,为33d。结果提示土拉霉素注射液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作用时间长。建议休药期为33d。  相似文献   

11.
396头适繁母牦牛和22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方法进行体况评分,并在发情季节进行了发情率的跟踪观察;对44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2.0组和2.0以下组在进行不同量补饲对比试验,旨在探讨体况基础上的营养调控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4.16±0.44,未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3.49±0.45,差异极显著;妊娠母牦牛产前体况评分在2.63,产后体况评分下降到0.34的母牦牛产后发情率达到45.46%,而产前体况低于2.0,产后体况下降0.5以上的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不能恢复;围产期牦牛体况评分低于2.0,补饲1kg/d,围产期体况高于2.0,补饲0.5kg/d,能使17%~30%的产后母牦牛当年进入发情配种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国产和进口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7.5%)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等效性,采用双处理、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将20头健康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2组,按3mg/kg体重分别单剂量肌内注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喹肟的浓度,利用Win Nonlin6.3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显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2.30±0.73h和2.25±0.55h;Cmax分别为2.37±0.34μg/mL和2.45±0.36μg/mL;AUC0-t分别为26.38±2.30μg·h·mL^-1和24.86±2.19μg·h·mL^-1;AUC0-∞分别为26.74±2.34μg·h·mL^-1和25.07±2.20μg·h·mL^-1。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AUC0-∞、Cmax、T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临床上可相互替代。该试验可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牦牛乳中上皮粘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SDS-PAGE研究了108头麦洼牦牛和98头九龙牦牛乳MUC1的生化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牦牛乳MUC1呈现出多态性,表现为一条或两条迁移率不同的区带。SAS-PAGE分析发现4种分子量的MUC1区带,依次为A:208kd,B;200kd,C:196kd,D185kd,分子量大于荷斯坦牛。麦洼牦牛MUC1基因座受A、B、C、D4个复等位基因支配,有9种基因型;九龙牦牛乳MUC1基因座受A、C、D3个复等位基因支配,显示5种基因型,两品种牦牛乳MUC1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均偏离哈代-温伯格定律(P<0.01),麦洼牦牛乳MUC1基因座遗传变异程序大于九龙牦牛。  相似文献   

14.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使牦牛乳与普通牛乳相比,在营养价值、风味物质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本文从牦牛乳商业化的产业链角度出发,对牦牛乳年产奶量及影响因素、营养成分、风味物质以及风味物质的浓缩和鉴定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生鲜牦牛乳作为高品质商业无菌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产后无发情和亚发情母牦牛激素诱导发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怀孕母牦牛84头,在生产前后1个月进行补饲,其中40头在产后当年发情季节进行激素诱导发情试验,44头作对照;另选择60头自然生产的产后母牦牛在发情季节进行单纯的激素诱导发情试验,60头作对照.激素诱导发情方法是0 d注射氯前列烯醇0.2 mg,7 d后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25 μg,连续3 d;在0和7 d进行直肠检查和血样采取,血样进行孕酮测定;测定处理时母牦牛卵巢状态,观察母牦牛发情配种受孕情况.结果显示,通过直肠检查和血浆孕酮测定,发现无发情状态的产后母牦牛占产后牦牛的63.33%和65%,亚发情的产后母牦牛占产后牦牛的36.67%和35%.采用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处理方案进行诱导发情,26.67%的产后母牦牛在处理后出现了发情;对怀孕母牦牛在围产期进行补饲,产后母牦牛在发情季节采用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发情,有45.45%的产后母牦牛恢复了发情,而只补饲不进行激素诱导发情的母牦牛只有20%的母牦牛出现了发情;通过孕酮测定发现2组中激素诱导发情成功的母牦牛中,有68.18%和72%是处于亚发情状态的母牦牛.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行诱导发情的处理方案适合于产后亚发情状态的母牦牛.  相似文献   

16.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mammary excretion of eprinomectin were determined in cattle following topical administration at a dose rate of 0.5 mg kg(-1). The kinetics of plasma and milk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sed using a one-compartment model. The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43.76 ng ml(-1)occurred 2.02 days post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ean residence time was 4.16 days. Eprinomection was detected in the milk at the first sampling time and thereafter for at least 15 days. Comparison of the milk and plasma data demonstrated the parallel disposition of the drug in the milk and plasma with a milk / plasma concentration ratio of 0. 102+/-0.048. The amount of drug recovered in the milk during this period was 0.109% +/- 0.038 of the total administered dose. This very low extent of mammary excretion resulted in low concentrations of eprinomectin in milk. This supports the permitted use in lactating cattle, as the maximum level of residue in milk did not exceed the maximum acceptable limit of 30 ng ml(-1).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检测牦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5'UTR和内含子4突变,结合甘南牦牛乳品质测定,评估基因突变对其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LF基因5'UTR检测到c.-568 G>A的突变,等位基因A1和基因型A1B1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内含子4检测到c.499+56 C>A突变,基因型A2B2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2为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优势等位基因,而B2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各类群牦牛检测区域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0.50,属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F基因突变影响部分胎次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其中5'UTR第2胎基因型A1A1和A1B1个体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著高于B1B1个体(P<0.05);内含子4第3胎基因型A2B2和B2B2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2A2型个体(P<0.05),第4胎基因型B2B2个体的乳脂率显著低于A2A2和A2B2型个体(P<0.05)。以上结果表明,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存在多态性,甘南牦牛LF基因5'UTR、内含子4突变分别影响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和乳脂率,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产奶性能,并为今后牦牛品种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择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各8只健康、经产母牦牛测定其在6月,7月,8月,9月和10月的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在6月的产奶量相当,而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7,8,9,10月的产奶量上,亚丁牦牛极显著高于同期的昌台牦牛(P<0.01)。在奶成分测定中,昌台牦牛在测定期间,牛奶中乳脂含量都较同期亚丁牦牛高,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非脂固体乳、乳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中,2个牦牛品种之间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值测定中,亚丁牦牛在8月的pH值含量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5);在10月的pH值含量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