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试验旨在优化山药叶多酚超声波细胞破碎辅助提取工艺。文章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倍比稀释法测定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9.0 min、超声功率310 W、乙醇浓度57%、浸提时间50 min、浸提温度60℃、液料比25 mL/g,此时山药叶多酚实际提取量为18.88 mg/g。研究表明,山药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归属黑桑种(Morus nigra L.)的药桑是新疆蚕区特有的天然44倍体(n=7)桑种质资源,药桑的桑椹是广为应用的传统中药,其中桑椹总多酚是重要的药效成分。以药桑的桑椹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桑椹总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 Burman分析明确影响药桑桑椹总多酚提取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是提取次数、超声波处理温度以及乙醇体积分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Box-Behnken试验)确定药桑桑椹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超声波处理温度67℃,乙醇体积分数77%。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药桑桑椹总多酚的提取得率达到3.72%,与试验模型预测值(3.77%)的相对误差仅有1.43%。以此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11个桑品种的桑椹总多酚,结果显示药桑桑椹的总多酚提取得率最高,较提取得率最低的品种高出137倍。对药桑桑椹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比VC更强(P0.01),显示药桑桑椹总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茶叶资源,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从残茶中提取多酚类物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25g/mL,超声波温度60℃,提取20min,残茶多酚提取率达4.8535%。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叶下珠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叶下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L9(34),对叶下珠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叶下珠总多酚提取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70 min,温度为40℃。结论:本研究确定的优化工艺叶下珠总多酚得率最高,工艺便捷,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杂交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和优化杂交构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以构树叶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对构树叶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3次平行验证;以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构树叶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构树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B) > 液料比(A) > 超声温度(D) > 超声时间(C),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两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在液料比为70:1、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温度50 ℃的条件下,构树叶多酚的得率最大,为13.62 mg/g,与响应面法的预测值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构树叶多酚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并且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达到与维生素C相当的水平。综上,试验建立的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同时证明构树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构树叶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以及构树叶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植物多糖提取工艺,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浴法提取聚合草多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浴法提取聚合草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料液比1∶8,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3.17%,是直接煎煮法的1.37倍。说明超声波辅助水浴法可提高多糖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7.
啤酒酵母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了从啤酒酵母中提取胞壁多糖的提取工艺。提取工艺路线为:酵母溶解→冻融→超声波破碎→碱溶→中和→沉淀→洗涤→烘干。通过正交试验对酵母破壁和碱溶条件进行优化,寻求最佳的工艺条件,多糖得率为19.4%,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为51.9%。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北五味子多酚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试验以北五味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和正交试验法提取北五味子多酚。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4个因素对北五味子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8 min,超声功率600 W、料液比1∶18条件下,北五味子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5.62%。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尼泊尔酸模根、茎和叶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各部位的总多酚,并测定含量,结果表明根部多酚含量最高。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根部总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超声时间为42 min,料液比为1:104 (g/mL),乙醇体积分数为55%时,多酚的平均得率最高,为7.24%,与预测值7.21%的标准偏差为0.41%,说明此提取方法可行。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0.36 mg/mL和0.28 mg/m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尼泊尔酸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尼泊尔酸模根部|多酚|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马齿苋抑菌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功率对马齿苋抑菌物质提取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响应面优化法的三个影响因素,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法对马齿苋抑菌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后进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时间为80 min,提取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10∶1(mL/g),超声功率为390 W。选取了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作为响应面法的优化因素。响应面优化法得到的各因素的主效应关系为超声功率液料比乙醇浓度,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5%、超声功率360 W、液料比5∶1(mL/g),在此条件下检测获得的抑菌圈直径为15.221 mm,与理论最佳值15.533 mm差异较小。说明试验成功优化了马齿苋抑菌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最佳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米糠甾醇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二水平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米糠甾醇提取的各因素进行筛选.获得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超声波时间,超声波温度、超声波功率、料液比和颗粒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米糠甾醇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时间70min,超声波温度60℃,料液比1:25g/mL,超声波功率150W,颗粒度60目,此条件下的提取率达4.1497mg/g。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草麻黄根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选取提取试剂浓度、浸泡时间和料液比开展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草麻黄根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0、乙醇浓度60%以及浸泡时间15 h的条件下,草麻黄根多酚提取效果最佳,测得草麻黄根多酚得率为0.586 0 mg/g。研究结果为今后草麻黄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索提取板栗总苞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及研究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设计得出的提取条件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并分别通过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和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清除率以及猪油过氧化值(POV)的测定对板栗总苞多酚进行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1)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30%,液料比为18∶1(mL∶g),提取时间为140 min,提取温度为80℃。采用该工艺条件,板栗总苞多酚提取得率为22.61%,其中多酚含量为51.23%。2)板栗总苞多酚对DPPH.和ABTS+.清除率与维生素C相当,且均大于维生素E;板栗总苞多酚对猪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化能力与板栗总苞多酚的浓度有关,100μg/mg为板栗总苞多酚对猪油抗氧化的最佳浓度,此浓度下板栗总苞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与同浓度的维生素C相当,且均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E。因此,在本试验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板栗总苞多酚提取得率和多酚含量较高,且得到的板栗总苞多酚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使用超声法优化猴头菇菌渣多糖的提取工艺。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影响因素(液料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对猴头菇菌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分析法优化生产工艺参数,考察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猴头菇菌渣多糖的提取率,并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影响猴头菇菌渣多糖提取率各因素的排序为液料比>超声次数>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提取工艺最优参数组合为液料比15 mL/g、超声波功率350 W、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次数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猴头菇菌渣多糖提取率为8.85%。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猴头菇菌渣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8.03%、67.42%和97.83%,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菌渣多糖的生产工艺优化及饲喂利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葡萄皮渣为原料,采用乙醇为提取剂的醇溶法,优化萄皮渣中多酚提取工艺,考察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当液料比为15 mL/g、乙醇体积分数为45%时,50℃提取8 h,多酚提取含量达到最大,为16.50 mg/g。葡萄皮渣中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均呈现明显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葡萄皮渣多酚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可以作为抑菌剂在动物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18):38-43
试验以枸杞鲜花为试材,采用微波法提取其中多酚并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以溶剂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微波功率作为枸杞鲜花多酚提取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回归分析法确定出多酚提取得率以作为响应值的单因素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而优化提取工艺,并将提取得到的枸杞鲜花多酚进行体外化学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枸杞鲜花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8.6%,提取时间149 s,微波功率63.2 W,多酚得率为0.057 4%;枸杞鲜花多酚还原力FRAP值为497.9/μl;对DPPH的IC50值为1.4701mg/l;对ABTS~+的IC_(50)值为0.178 6 mg/l;对NO_2~-的IC_(50)值为0.413 3 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七味地藿颗粒中的黄酮,通过NaNO_2-AL(NO_3)_3-NaOH显色体系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该方剂中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提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45min,料液比为1∶25,超声波功率为300W,乙醇浓度为600mL/L,提取温度为60℃时,七味地藿颗粒黄酮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为18.45mg/g。该优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为工业化生产七味地藿颗粒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饲料中粗脂肪超声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草鱼膨化配合饲料为试验材料,设计单因素试验,考查分析4个因素(液料比、浸泡时间、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不同水平对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饲料粗脂肪超声提取工艺参数。采用优化后的超声提取工艺测定草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粗脂肪含量,并与索氏提取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重复6次,以此验证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参数。超声提取工艺参数确定后,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13种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重复6次,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测定饲料原料和常见动物性饲料产品粗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影响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各因素的排序为超声次数>液料比>超声时间>浸泡时间;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5 mL/g,浸泡0 min,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提取2次;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下,草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粗脂肪含量为4.76%(n=6),而索氏提取法粗脂肪含量为4.77%(n=6),试验证明超声提取工艺稳定且可行;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13种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两种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反相HPLC法检测白屈菜碱含量的色谱条件,运用正交试验,分别以浸膏重量和白屈菜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热浸和超声波两种醇提工艺的提取效果。运用SPSS14.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优化的提取工艺如下:以白屈菜浸膏为目标物质时,热浸提取法提取效率优于超声波提取法,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提取条件为65%乙醇,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h;以白屈菜碱为目标物质时,超声波提取法效果优于热浸提取法,差异极显著,其提取条件为95%乙醇,料液比1:1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0.5h,提取频率为85Hz。  相似文献   

20.
邓祥元  沙鹏  高坤  孙俊龙 《蚕业科学》2012,38(2):317-321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生产的副产物蚕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以丙酮-乙醇混合液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蚕沙中的叶绿素。通过响应面试验考察蚕沙软化时间及超声波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蚕沙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蚕沙软化时间16 min,超声波提取温度70℃,超声波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蚕沙叶绿素的提取效率最高,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1.38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