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作为稻米中第二大类贮藏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及组成与稻米的营养价值、食味性和产量等都有着密切联系。综述了前人有关水稻蛋白质种类、氨基酸组成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并分析了生态因子和栽培措施对稻米蛋白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稻米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稻米品质应从碾米、外观、蒸煮、食味、营养等方面来衡量,有时还要考虑安全、贮藏、加工和卫生等性质。淀粉和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了稻米的品质。一般来说,直链淀粉含量在20%以上的稻米品种食味差;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以下的食味较好;蛋白含量超过9%的品种其食味往往较差。稻米中垩白出现部位与灌浆物质的输入途径有关。离背部维管束远的腹部胚乳细胞易充实不良形成垩白。稻米品质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稻株和颖果的生理过程而发挥作用的。过多施用氮素,特别是灌浆期间氮素过多,会使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垩白率降低,然而食味变差。饭的食味还与煮饭方法、煮饭后食用时间有关。通常将米用水先浸1—2小时后煮,饭在煮好后的半小时时食用,食味最佳。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的主粮,蒸煮食味品质是稻米的主要品质性状之一。稻米中蛋白质的含量仅次于淀粉,其含量高低及组成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探讨,希望为稻米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粳稻不同发育时期剑叶含氮量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水稻剑叶含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的相互关系,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以4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测定抽穗后不同发育时期剑叶的含氮量,并于成熟期收获籽粒测定蛋白质含量及稻米食味值.结果表明,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与食味值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35**和-0.661**.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建立了根据剑叶含氮量预测稻米食味值的最优回归方程Y=74.879-2.450 X_1-2.622 X_2,且发现当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小于或等于3.7%时,稻米食味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稻米直链淀粉及其含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直链淀粉含量(AC)是影响稻米食用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合了国内外水稻研究人员对稻米直链淀粉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直链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直链淀粉含量(AC)对稻米食味的影响,AC的遗传机制,相关性状,影响AC的环境因素,AC变化的机理,AC研究与测定方法进展,改善AC的措施以及AC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通过QTL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和密切连锁关系;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不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胶稠度和碱消值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单株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7.
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杂交粳稻组合的稻米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稻米产量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淀粉是稻米最主要的成分,稻米中淀粉含量超过糙米的90%,此外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如何提高稻米品质也已成为育种学家关注的热点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5个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水稻恢复系材料与粳型不育系2701A配组得到的组合,研究水稻组合间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品质间的差异,为低直链淀粉杂交水稻的选育、恢复系的筛选以及优质食味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以54个水稻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稻米RVA谱特征值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食味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稻米RVA谱特征值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直链淀粉含量与最低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终粘度、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低粘度、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粘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RVA谱特征值能够充分反映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以耐热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系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高温和适温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胁迫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高温胁迫条件下,稻米长宽比增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 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高温下淀粉RVA谱特征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崩解值降低,峰值时间延长,Mg/ K比值降低。相同处理条件下,热敏感品系4628稻米品质受高温影响程度大些。花后高温条件下,稻米胚乳淀粉粒排列不紧密,淀粉粒间空隙大,多为单粒淀粉体,导致光线的多角度散射,胚乳透明度降低,垩白形成。花后高温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加、Mg/K降低、稻米RVA谱特征值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氮素肥料施用对稻米品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优质常规稻滇屯502、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杂交稻区试苗头组合源两优325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施肥时期对3个品种的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不利于食味品质改善,但对产量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均有改善作用,且常规稻较杂交稻对氮肥反应敏感。从相关性分析可知,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氮肥施用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环境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米品质的形成除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地域、海拔、气候、土壤、水分等方面综述了环境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在该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环境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米品质的形成除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地域、海拔、气候、土壤、水分等方面综述了环境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在该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用协青早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及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0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区间作图法,对水稻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s 5个(qPc-3、qPc-4、qPc-5、qPc-6、qPc-10),单个QTL对群体表型变异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及与米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5 323份稻谷样品(籼稻谷3 805份、粳稻谷1 518份)的蛋白质含量的分布特点、类别比例及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呈单峰曲线分布,虽覆盖6.0%~15.7%的宽广范围,但主要分布于8.0%~11.0%;籼稻与粳稻蛋白质含量的分布曲线有所差别。约73%的水稻品种具中等蛋白质含量,高、低蛋白的品种分别占14%和13%;其中高蛋白籼稻品种的比例是粳稻的6倍,而低蛋白籼稻品种仅为粳稻的1/3。蛋白质含量对稻米的垩白度、透明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有负面影响,因而高蛋白品种的优质率显著低于中等及低蛋白的品种。本文还对稻谷、谷壳、糙米和精米等不同形态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作了比较,并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九山北路兽医桥 温州市农业站  相似文献   

16.
稻米食味品质检测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稻米的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稻谷的最终品质,因此稻米食味品质的检测与评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综述了稻米食味品质检测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新检测评价技术的进展,总结了现有检测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展望了基于电子鼻对稻米香味特性和食味品质检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