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益生菌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及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和抗热应激能力,由此提高奶牛产量、改善乳品质、提高抗病能力。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并对其在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奶牛瘤胃和肠道中微生态菌群的构成对奶牛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奶牛胃肠道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的研究,乳酸菌在奶牛健康养殖中的有益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奶牛瘤胃及肠道中乳酸菌种类和益生机理进行总结,旨在为奶牛的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瘤胃臌气是奶牛的消化系统疾病,不及时进行治疗威胁着奶牛的生命,对奶牛养殖造成损失。本文结合奶牛养殖的实际情况,对奶牛瘤胃臌气的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进行了简述,为有效防治奶牛瘤胃臌气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养殖中,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一种高发的营养代谢病。随着我国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为提升奶牛生产性能饲喂大量高能谷物饲料极易诱发SARA,导致瘤胃液pH值降低,瘤胃菌群发生改变,瘤胃上皮黏膜层受损,进而影响瘤胃代谢功能。分析了奶牛不同生理阶段、择食行为以及个体差异等SARA的易感因素,探讨了SARA对奶牛瘤胃菌群变化、瘤胃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瘤胃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阐明SARA造成瘤胃功能损伤的机制、降低奶牛发生SARA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益生菌对南方夏季泌乳中后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72头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均相近的泌乳中后期奶牛进行饲养对比试验,即对照组(添加酵母培养物100 g/d)和试验组(添加由酵母和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20 g/d)。试验期45 d,其中预饲期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液中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升高(P0.05);有机物(OM)、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但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在牛舍温度(30.5±3.51)℃条件下,试验组能保持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量的相对稳定,显著降低乳中尿素氮(MUN)含量(P0.05),并且乳蛋白总量趋于增加;此外,试验组每天每头可获益3.36元。在南方夏季的泌乳中后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由酵母和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可改善奶牛瘤胃发酵环境,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奶牛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奶牛场普遍存在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与奶牛健康状况及养殖效益密切相关。瘤胃穿刺技术作为奶牛SARA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主要对瘤胃穿刺技术的操作程序、有效性评价、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奶牛场SARA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奶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宝财 《中国饲料》2021,1(18):21-24
文章旨在评估全混合日粮中补充益生菌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产物浓度的影响。试验将泌乳性能一致的48头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在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1×105 CFU/kg枯草芽孢杆菌。结果:日粮添加益生菌对奶牛干物质摄入量、乳脂肪、乳蛋白含量及乳脂肪产量、乳蛋白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的泌乳量、4%脂肪校正乳和饲料报酬分别显著提高4.09%、7.69%和1.89%(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瘤胃异丁酸浓度显著提高11.96%(P<0.05)。对照组与处理组对奶牛氮摄入量、粪氮和尿氮排泄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氮沉积量显著提高50.15%(P<0.05)。对照组与处理组对大部分血清代谢物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奶牛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提高25.37%(P<0.05),但血清尿素氮和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14.63%和40%(P<0.05)。结论:全混合日粮中补充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奶牛泌乳量、4%脂肪校正乳及饲料报酬,同时改善瘤胃异丁酸浓度及氮沉积。 [关键词]益生菌|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血液代谢物  相似文献   

8.
<正>瘤胃和网胃是奶牛重要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器官,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着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对奶牛瘤胃和网胃的管理加以重视。但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当引起的奶牛瘤胃和网胃疾病经常发生。本文介绍几种常见奶牛瘤胃和网胃疾病的诊治要点,以期对养牛户有所帮助。1奶牛瘤胃酸中毒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过度采食谷物或其他高淀粉低纤维的饲料后,饲料在瘤胃中发酵过快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71-1576
选用48头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泌乳中后期奶牛进行配对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复合益生菌0g/d)、试验1组(复合益生菌10g/d)、试验2组(复合益生菌20g/d)和试验3组(复合益生菌30g/d),试验期60d,其中预饲期7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能够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的产奶量,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P<0.05);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瘤胃中NH_3-N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1,2,3组比对照组每头奶牛每天分别获益2.28,4.80和4.09元。以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参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为主要衡量指标,以每头奶牛日喂20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荆量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酶活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饲喂不同剂量复合益生菌,分为对照组(0 cfu/d)、低剂量组(0.6×1011 cfu/d)与高剂量组(1.2×1011 cfu/d),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8 d.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奶牛产奶量与瘤胃发酵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奶牛瘤胃发酵性能对产奶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89 头荷斯坦泌乳牛,记录产奶量,采集瘤胃液,分别检测氨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NH3-N与产奶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丙酸的百分含量和产奶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乙酸和异丁酸的百分含量与产奶量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奶牛的瘤胃发酵性能与产奶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集约化养殖提高了牧场奶牛的生产效率,其生产过程中动物福利、环境保护以及产品质量等议题也逐渐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放牧养殖将户外放牧和牧草采食作为养殖模式的评判标准,其产品正逐渐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青睐。饲料中的优质牧草是影响乳成分及其乳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牧草中较高的纤维含量维持了瘤胃健康,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了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丰富的可降解蛋白提供了乳蛋白的合成原料,并且牧草中脂肪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奶牛体内的代谢影响了牛奶以及乳制品的感官品质。作者重点关注一些国家放牧养殖的实际状况和标准要求,及其与有机养殖的差异对比,并分析放牧养殖和全混合日粮喂养条件下饲料成分差异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牛奶脂肪、蛋白成分和感官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nsive cultivation in dairy cows,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dairy farms has been improved.However,issues such as animal welfar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duct quality of dairy farm hav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As judging criteria in the pattern,outdoor grazing and grass intake necessary in grass-fed farming,and its products are gradually being favored by consumers in developed countries,such as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effect of grass-fed on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mainly depend on the quality of forage grass.The high fiber content in forage grass maintains rumen health,high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milk fat,and rich degradable proteins promote milk protein synthesis.The metabolism of fatty acids,amino acids,carbohydrates and other nutrients from forage in dairy cows may affect the sensory quality of milk and dairy products.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grass-fed in some countries,and their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organic farming,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feed composition differences on rumen metabolism of dairy cows under grazing farming and total mixed diet feeding conditions,as well as resulting differences in milk fat,protein and sensory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日粮中分别补充0(对照组)、2%亚麻籽油(亚麻籽油组)、2%大豆油(大豆油组)和等同2%植物油的10%膨化大豆(膨化大豆组)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亚麻油、大豆油和膨化大豆组奶牛的奶产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乳脂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校正乳(FCM)产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亚麻油、大豆油或膨化大豆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图谱条带数量和区系的相似性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的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日粮补充适宜水平的不同形式植物油可改善奶牛生产性能,但对瘤胃微生物区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发芽玉米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血液成分、产奶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胎次、分娩日龄、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奶牛15头,试验分为3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MR和苜蓿干草),T1、T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发芽玉米和20%发酵发芽玉米。结果表明,添加发芽玉米及发酵发芽玉米均能降低瘤胃pH的变化幅度,提高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组4%乳脂校正乳极显著提高(P<0.01),并可显著提高T2组的饲料效率(P<0.05),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T1、T2组具有降低乳中胆固醇含量的趋势,并对血液成分无显著影响。因此,饲料中添加发芽玉米可改善瘤胃内环境,显著提高产奶量与饲料效率,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且乳中胆固醇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调控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年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牛,按照配对试验设计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一组为试验组(饲喂添加调控饲料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头奶牛日均增奶量比对照组多1.366kg(P<0.05),乳蛋白、乳脂率、乳糖、乳中干物质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前后对比可知,调控饲料显著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3~5胎)、产奶量、产犊日期相近,体重(600±20)kg健康荷斯坦泌乳高峰期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1组为对照组,饲喂牛场常规日粮;2、3、4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常规日粮基础上添加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Ⅰ、Ⅱ、Ⅲ500 g/(d.头)。正式期60 d。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后,均可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总干物质含量。尤其是复合物Ⅲ,添加效果最为理想,平均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干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1.19%(P<0.05)、21.31%(P<0.05)、9.72%(P<0.05)和10.34%(P<0.05),平均日校正乳产量提高35.70%(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将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微生态制剂1组、微生态制剂2组、微生态制剂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三种微生态制剂产品。[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1组、微生态制剂2组、微生态制剂3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乳蛋白率均显著增加(P<0.05),体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1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乳脂率均显著增加(P<0.05),料奶比显著降低(P<0.05)。与微生态制剂2组相比,微生态制剂1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乳蛋白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说明三种微生态制剂产品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和乳品质,以微生态制剂产品1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王志刚 《中国饲料》2022,1(4):45-48
本研究旨在评估全混合日粮添加益生菌对干乳期奶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氮平衡的影响.试验将体重为(440.92±3.33)kg、平均干乳期为42?d的6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全混合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200?mg/kg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含量:1×106?...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微生物与牛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本试验选取江苏省某奶牛场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50头荷斯坦奶牛,收集泌乳7和30 d的奶样和瘤胃液样品,测定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及乳脂肪酸含量,同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泌乳7 d的干物质采食量(15.79 kg·d-1)和产奶量(26.81 kg)均极显著低于泌乳30 d的干物质采食量(18.87 kg·d-1)和产奶量(37.47 kg)(P<0.01),而泌乳7 d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均极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1);泌乳7 d乳中的C6:0、C8:0、C10:0、C12:0、C14:0、C14:1trans9、C14:1cis9、C15:1trans10、中链脂肪酸(MCFA)和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显著低于泌乳30 d (P<0.05),相反地,C17:0、C17:1cis10、C18:1trans6、C18:1trans11、C18:1cis9、C18:1cis11、C19:1trans10、C22:5cis4,7,10,13,16、长链脂肪酸(LC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反式脂肪酸(TRANS)的比例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5)。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泌乳7和30 d奶牛瘤胃细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在属水平上,泌乳7 d奶牛瘤胃内的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_1)、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_014和Ruminococcaceae_UCG_005)、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小杆菌属(Dialister)丰度显著低于泌乳30 d (P<0.05),而球藻菌属(Sphaerochaeta)、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和真细菌(Eubacterium_saphenum_group)属的丰度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5)。此外,牛奶脂肪酸与瘤胃微生物组数据关联分析显示,瘤胃微生物对乳中MCFA含量影响较小,纤维素降解细菌(Ruminiclostridium_1、Ruminococcaceae_UCG_005)与乳中C17:0、C18:1trans6、C18:1trans11和C19:1trans10的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奶牛泌乳早期在生理和采食量上发生了变化,导致瘤胃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微生物代谢产物和代谢路径发生变化,最终引起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变化,本研究为解析瘤胃微生物调控乳脂代谢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产后奶牛营养调控和提高原料乳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