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探明芋球茎贮藏物质积累与食味品质的关系,本研究以靖江‘香沙芋’和泰兴‘香荷芋’为实验材料,运用树脂半薄切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比较了两芋品种球茎中淀粉和挥发性成分等物质的积累情况,并进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香荷芋’含水量较高,而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香荷芋’的淀粉平均粒径明显小于‘香沙芋’,前者淀粉粒度分布峰值为1~2μm,后者为2~3μm。‘香荷芋’中主要检测到1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比例高达48.82%,‘香沙芋’中检测到28种,但大部分属于无色无味的物质。食味品质分析发现‘香荷芋’气味得分较高,但粘度、硬度、外观、口感得分都较低。综上所述‘,香荷芋’挥发性香味物质含量多,使得其气味评分高;‘香沙芋’含水量低、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径大使得其硬度、口感和和综合得分高。该结果说明芋球茎含水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挥发性成分含量等指标都影响食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新疆不同春小麦品种的品质特性,建立可靠的小麦品质评价体系,为新疆春小麦品质综合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种的推广、选育及大规模的品质评价奠定基础。以9个新春系列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品质相关的14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品质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相关性分析,14个单项测定指标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相关性,从而导致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发生部分重叠;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单项指标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46%,涵盖了原始测定指标所携带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隶属函数分析结合权重系数,得到不同小麦品质的综合评价值(D值);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将9个小麦品种按品质优劣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品质一般的1个品种,品质良好的4个品种,品质优的4个品种。‘新春37号’、‘新春41号’和‘新春38号’品质综合表现较为突出,可为新疆优质春小麦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鲁芋头1号系用^60Co-γ射线辐照黄奋箕选育而成的芋头新品种。经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子芋2134.7kg,母芋1043.3kg。子芋分别比原始品种和莱阳孤芋增产121.2%和122.4%,母芋分别增产12.16%和179.5%,且品质好,芋形椭圆,子,孙芋个大,整齐,加工成品率高抗旱能力强,食味较好,耐贮藏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地芋头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奉化乌脚芋艿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奉化大芋艿是我国有名魁芋良种 ,其芋头粉感足 ,香味浓。有诗赞道 :“走过三关六码头 ,吃过奉化芋艿头”。但是它产量低 ,生长期长达 2 0 0余天 ,一年只能种一季 ,其下茬只能种青菜等蔬菜 ,并且对土质要求高 ,管理难度较大 ,所以栽培面积很小。乌脚芋艿属多子芋类 ,其产量高于魁芋类品种 ,且生育期短 ,上市早 ,效益好。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 ,从 1995年起对乌脚芋艿的早熟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 ,供试品种有引入的奉化乌脚芋艿和金华乌脚芋艿 ,以鄞江乌脚芋艿为对照。其中奉化乌脚芋艿的面积扩大很快 ,从 1996年约 1.5hm2 ,扩大到 2 0 0 0年的12 …  相似文献   

5.
以相同条件下生产的7个品种马铃薯为原料,测定其品质指标(干物质、总淀粉、直链淀粉、还原糖、VC)和加工全粉的功能指标(蓝值、持水性和持油性),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及其所制颗粒全粉功能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除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的干物质含量偏低外,其余6个品种秦芋30、秦芋32、0406-1、0406-9、安薯56、鄂5均符合加工全粉的要求;马铃薯原料中总淀粉含量高,则游离淀粉的含量相对较高。7个品种马铃薯全粉的蓝值顺序为:安薯56费乌瑞它鄂5秦芋320406-9秦芋300406-1;持水性顺序为:秦芋32鄂5秦芋300406-9费乌瑞它0406-1安薯56;持油性顺序为:0406-1安薯56鄂5费乌瑞它=秦芋32秦芋300406-9。该结果可为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的原料选择和全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品种龙眼干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不同品种龙眼干品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选取7个品种龙眼干对其12个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龙眼干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取龙眼干品种品质指标间差异显著,还原糖与总糖、可溶性糖与总糖、蛋白质与还原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氨基酸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511%;通过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可知,古山二号和石硖为品质较优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品种龙眼干可聚为3类,不同类别间品质存在较大差异,通过K值聚类分析将7个品种龙眼干聚为A、B、C三类,其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C类(古山二号、石硖)>B类(FD310、储良)>A类(草埔、凤大晚香、凤大晚蜜).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得分对龙眼干品种分类的判定结果较为一致,均可用于综合评价龙眼干品种品质.  相似文献   

7.
对31个烤梨及其鲜梨品种的13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品质指标变化,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核心指标,采用频数分布对核心指标进行分级,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品质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最后采用K类中心聚类分析和判别建立烤梨品质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不同烤梨及其鲜梨各品种间品质指标离散程度有差异;相关性分析得出除果肉L*值外,其他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8项指标为烤梨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综合考虑8项指标对烤梨品质的影响程度并进行分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8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由此建立烤梨评分标准;确定烤梨品质判别函数。不同烤梨品种品质可用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以雪青烤梨品质为优,鸭梨、雪花梨、佛见喜等13个品种烤梨品质为良,均可作为烤梨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8.
刘君华  黄宇杰 《种子》2017,(7):117-118
本试验以荔浦芋头为试验对象,兴义本地芋头作对照,对其生育期、田间表现、产量、品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荔浦芋头单产2 605 kg/667 m2,比本地芋增产322.5 kg,增产率达14%,增值6 571.4元/667 m2,为荔浦芋头在兴义的适应性和生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81-3089
为明确2种美花石斛之间花香味物质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2种香型美花石斛的低分子量挥发性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寻找两者间的差异代谢物以及在次生代谢途径上的区别。结果表明:利用GC-MS在2个不同香型美花石斛中共鉴定出80种代谢物;通过PCA与OPLS-DA分析可知淡香型与浓香型美花石斛间的代谢物差异明显;采用OPLS-DA筛选得到2种美花石斛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38种,富集到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单萜类生物合成途径、新陈代谢途径、α-亚麻酸代谢途径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5个生物合成途径。本研究发现浓香型美花石斛和淡香型美花石斛挥发性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芳香石斛兰品种选育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0,(6)
为了探索不同朝天椒品种资源的营养品质,以从资源圃收集的53份朝天椒品种资源为材料,对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和辣椒素4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其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3份朝天椒品种资源的粗脂肪含量在0.14~0.67 g·(100 g)~(-1)之间,平均含量为0.38 g·(100 g)~(-1);粗纤维的含量在5.24~11.52 g·(100 g)~(-1)之间,平均含量为7.91 g·(100 g)~(-1);维生素C的含量在50.8~225.4 mg·(100 g)~(-1)之间,平均含量为135.64 mg·(100 g)~(-1);辣椒素含量在5.84~83.11 mg·(100 g)~(-1)之间,平均含量为34.82 mg·(100 g)~(-1);各营养品质成分在不同朝天椒品种资源之间的含量差异较大。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营养品质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在0.25~0.66之间,相差0.41,不同朝天椒品种资源之间的营养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方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白冬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87-193
为探索已收集到的90份山西省地方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从中筛选出优质品种,采用室内测定方法对其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5个品质性状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地方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与地理来源、类群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4、2.02、2.02、1.99、1.93,表明山西省花生地方种质资源品质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09、0.11、0.11、0.23,表明各资源间的品质性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90份资源划分为了4个类群。筛选出武乡红花生、临县多粒、永济小蜂腰等优质资源,为山西省地方种质资源合理利用和优质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选取9个加工番茄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分析、测定其13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PCA -CA),对加工番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13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2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13项农艺性状归纳为果实外观品质因子、果实产量因子和果实内在品质因子3个主要指标,3个主要指标可较准确地评价加工番茄品种。其中,株高、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平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总酸8个性状是主要性状。综合得分排名前2位的依次是‘T60’、‘新番15号’。采用类平均法对9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有番茄品种分为5个类群。本研究建立的加工番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加工番茄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取139份湖南省玉米地方品种进行表型性状大田鉴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类群划分和表型综合评价。不同性状变异系数为6.5%~175.0%,平均为41.8%,Sha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119~2.086,平均为1.839。14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737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品种可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又分别可以划分为3、2和3个亚群。湘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湘西山地玉米区为专用玉米主要聚集区域,湘西山地玉米区同时为普通玉米优良种质聚集区。根据地方品种大田综合表现,筛选出表现优异的地方品种22份。湖南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为湖南玉米种质的创新利用提供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利用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质资源,了解不同生态区的冬小麦地方品种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551份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比2个冬麦区的小麦23个性状发现:芒形、幼苗习性、粒质和穗长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其他性状高,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南部中熟麦区的芒形、抗倒伏性、穗长和小穗着生密度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茎粗和整齐度多样性指数偏低;中部晚熟麦区的芒形、幼苗习性、穗长和千粒重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株高、小穗着生密度、整齐度和叶姿多样指数偏低。根据材料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经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属于矮杆、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丰产亲本材料。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8%,第一主成分反映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小穗着生密度,第三主成分反映千粒重。本研究对深入探索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优良的玉米自交系,从而培育优良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11 份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的11 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并与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亲本自交系进行比较,从而筛选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结果表明,自交系间除第一层气生根数呈显著差异外,其余均为极显著差异;各植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其中雄穗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7.99%,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4%;聚类分析将211 份自交系划分为9 个类群,G1~G4 类群包含192个自交系,占91%;与优良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亲本自交系进行比较,筛选出14 个植株性状优良的自交系。总之,本研究采用的211 份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材料之间遗传差异大,代表类型丰富,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11 个植株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筛选出14 个植株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可为优良植株性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确定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品种的多性状评价指标,建立龙井茶适制品种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鉴定筛选优良龙井茶适制品种或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对浙江省15份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系)的芽叶长宽比、百芽重、展叶角度、亮度值(L)、红绿属性(a)、黄蓝属性(b)、色彩饱和度(C)、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酚氨比、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17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对茶树品种(系)的龙井茶适制性进行综合评价。17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05%,百芽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8.15%),叶底的变异系数最小(0.86%),适制龙井茶农艺性状变量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7个评价指标压缩成6个综合指标,经过分析6个主成分函数式中的17项农艺性状系数,可以将17项农艺性状分为外形因子、内质因子、感官因子3个主要指标,这3个主要指标可以较准确地评价龙井茶适制品种,其中芽叶长宽比、a值、茶多酚、酚氨比、外形、香气和汤色是主要性状。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将15个品种分为2个大的类群,采用层次分析可以将茶树品种采制龙井茶的适宜性进行综合排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5份茶叶品种的17项农艺性状进行龙井茶适制性综合评价是可行的,结合层次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排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较全面客观评价,为龙井茶适制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NIRDRSA)在作物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李庆春  王文真 《作物学报》1992,18(3):235-240
以国家标准或常规测定法为参照方法,应用 NIRDRSA 测定了5种作物不同品种籽粒样品中4种营养成分和小麦的水分及硬度值。两种方法所测各组定标和预测样品数值间回归相关系数均大于0.968,变异系数圴小于3.2%。经 t 检验,NIRDRSA 与参照法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NIRDRSA 经定标后,即可快速鉴定和筛选勿需称量和任何化学预处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及纤维品质检测,对南疆9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16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分析,为南疆陆地棉亲本选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6个表型性状中叶枝数(36.24%)、中部果枝长度(22.63%)、单株铃数(17.64%)变异系数较大,节位数(6.07%)、上半部均长(4.63%)、伸长率(2.59%)变异系数较小;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为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69%,培育陆地棉优良品种应选择纤维品质优良、结铃数多、株型紧凑、单铃重适中、衣分较高的品种;聚类分析将90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性状差异较大,可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不同特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国家现代农业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100份燕麦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从中筛选出可直接利用的优质品种,采用田间观察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和部分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农艺性状分析表明:轮层数、株高和千粒重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在育种过程中较容易选择;上数第2片叶长、上数第2片叶宽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在育种中应放宽标准。若干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皮裸性、粒色、茎叶蜡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偏小;粒形、芒色、茎粗度和旗叶叶相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通过鉴定筛选出13个抗旱、抗病、早熟的优质燕麦品种,20个大穗大粒品种,以及一系列单一性状突出的品种。为燕麦新品种选育和合理利用燕麦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