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质量分数,下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设置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3个不同剂量处理,评价其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剂量处理(每100 kg种子用有效成分400 g)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9%和86.3%,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处理,且该制剂对种子萌发、出苗率、苗期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10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市场上常用的10种杀菌剂单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试验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均对苗期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质量分数,下同)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最好,为89.1%;其次为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7.1%和86.9%。杀菌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效果由好到一般依次为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五氯硝基苯悬浮种衣剂>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各处理对棉苗生长安全无害。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应用新型药剂及复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首定  郭攀 《中国棉花》2019,46(6):31-32
为筛选防治棉花苗病的理想药剂,2018年进行了不同药剂包衣或拌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试验。结果显示:7种杀菌剂中以2.5%(质量分数)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效果最佳,防治效果达到84.8%~86.3%,显著优于其他参试药剂,且对棉花幼苗安全无害;450 g·L-1克菌丹悬浮种衣剂和400 g·L-1卫福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效果也较好。找出了适合新野县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药剂和使用剂量,可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棉花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是保证棉花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冀棉11为供试材料,设置0.5%(质量分数,下同)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3个不同剂量进行播种前土壤处理(混土撒施)。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使用0.5%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200 g·hm-2(有效成分,下同)防治棉花苗期枯萎病药后3周时的防治效果均超过36.0%,与单一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135 g·hm-2和15%口恶霉灵颗粒剂150 g·hm-2相当;该药剂处理对棉花出苗没有显著影响。而且使用该混剂可降低使用单一药剂导致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推荐使用方法和剂量:先用该药剂与土壤按质量比1∶3混匀,然后均匀撒施土壤中,制剂用量为40.0 kg·hm-2(有效成分用量200 g·hm-2)。  相似文献   

5.
对5种种衣剂在苗床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2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药种比2 000 ml/100 kg种子)、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药种比200 ml/100 kg种子)可有效防治水稻立枯病,秧苗素质高,对水稻及周围生物均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便后续科学地指导病害防治,本文分别使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与菌丝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不同杀菌剂处理后,病原菌孢子和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烂、畸形、干瘪甚至穿孔。其中,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60μg/mL和0.042μg/mL;而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高达2504.060μg/mL。供试药剂中,三唑类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剂抑...  相似文献   

7.
2010-2011年,对国内生产的复配药剂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400 g· L-1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在不同用量下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均在85.0%左右,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供试药剂不影响棉花的出苗率和发芽率,对棉花生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用鲁棉研21号为供试材料,分别开展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以评估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0.2%的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种子处理悬浮剂(FS)药液浸种对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浸种处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提高种子活力。播种第4天发芽势达73.33%,播种第7天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1.33%和31.29,均显著高于清水浸种处理和空白对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播种前使用该药剂浸种能够提高出苗率,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达62.46%;播种后第90天和第105天对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37.21%和23.23%,均显著高于清水浸种处理。本研究初步表明,使用0.2%咯菌腈·精甲霜·噻呋FS药液浸种处理对棉花种子安全,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可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苯嘧磺草胺与氟啶草酮混配的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从而为新疆棉田杂草防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生产上常用的42%(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草酮悬浮剂288.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二甲戊灵乳油950.00 g·hm-2为药剂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单用及其与42%氟啶草酮悬浮剂和33%二甲戊灵乳油混配对棉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并评价其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苯嘧磺草胺15.75~42.00 g·hm-2+氟啶草酮216.00 g·hm-2+二甲戊灵950.00 g·hm-2处理对新疆棉田常见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优异,明显优于二甲戊灵单剂950.00 g·hm-2处理。在添加一定量苯嘧磺草胺的情况下适当减量使用氟啶草酮的除草效果与常用剂量氟啶草酮相当,且用于新疆棉田土壤处理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CEF-082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效)及对棉花的促生效果,制备孢子含量为5×108 g-1的CEF-082菌剂,采用底肥法、灌根法和包衣法3种处理方式,分别设置不同剂量处理的温室和田间试验。温室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CEF-082均能不同程度减轻棉花黄萎病发生;灌根法下,CEF-082菌剂稀释50倍时的防效最高,达到77.15%;底肥法剂量为灭菌蛭石沙土基质的5‰(质量分数)时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到43.08%;包衣剂量为300 g·kg-1时防效达78.08%;此外,该菌剂在3种处理方式下对棉花的株高、根长和总鲜物质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促进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6.7 m2分别用CEF-082菌剂1 kg灌根、300 g·kg-1包衣或2 kg撒施处理,在播种后80 d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49.41%、46.74%、47.63%,籽棉产量较相应对照分别增加10.01%、6.19%和4.89%。综上,底肥法、灌根法和包衣法处理下,适宜剂量的CEF-082菌剂对棉花黄萎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灌根法处理的防效和促生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