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甘孜州特殊生态环境的苦荞品种,从省内外引进9个苦荞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物候期和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与相关性,对影响产量的因素做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苦荞品种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川荞2号生育期最短,为72 d,六苦3号和米荞1号最长,为92 d;六苦3号株高最高为1223.cm,晋荞2号主茎节数最多,为173.1个,晋荞2号主茎分枝最多,为9.56个,六苦3号单株粒数最多,为330粒.产量方面以六苦3号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综合来看,9个苦荞品种在川西高原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并成熟,适合一年二熟制地区的苦荞品种有六苦3号,适合一年三熟制地区的品种有川荞2号.建议推广六苦3号和川荞2号品种.  相似文献   

2.
酉荞1号是应用系谱育种方法育成的优质、高产、稳定的苦荞新品种.该品种在重庆市苦荞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为127.38 kg/667 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8.13%,全生育期83 d,平均株高102 cm,分枝数5.6个,主茎节数14.2节,单株粒重20.0 g,千粒重20.5 g,粗蛋白含量为10.4%,类黄酮含量为2.04%,籽粒出粉率为63.5%,适宜重庆市各荞麦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苦荞新品种西荞4号是以60Co-γ射线400 Gy辐射剂量,对地方苦荞品种米苦荞的成熟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经选育获得.西荞4号具有结实率高、抗落粒性强、千粒重高、株粒数多等优点.该品种种子芦丁含量2.37%,粗蛋白含量14.5%,淀粉含量70.2%.2012年的生产试验中,该品系平均单产为168.2 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2.3%.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粱苦荞1号’是由‘黑丰1号’经0.3%EMS化学诱变,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均表现出高产、优质、抗倒伏、落粒轻、适宜性广等特点。在2019—2020年多点区域试验中,‘粱苦荞1号’2 a折合平均产量2 029.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荞麦(苦)6号’增产16.9%。该品种中早熟,生育期约95 d。籽粒长锥形、黑色,单株粒重13.6 g,千粒重23.0 g。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3.9%,总黄酮含量为3.68%。适宜在山西省北部、中部苦荞麦种植区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酉荞3号是按系谱法育成的荞麦芽菜专用新品种.在2013年重庆市荞麦品种春播区试平均单产为120.1 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养增产3.90%,2013年重庆市荞麦品种秋播区试平均单产112.3 kg/667 m2,减产1.90%,2013年重庆市秋播苦荞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110.1 kg/667 m2,增产7.94%.全生育期82d,平均株高120 cm,主茎平均分枝4~8个,主茎节数12~16节,单株粒重3.7g,千粒重22.1 g;硒含量为158 μg/kg,粗蛋白含量为11.2%,总黄酮含量为2.5 mg/kg.在荞麦芽菜品种试验中,每100 g酉荞3号种子平均可生产出芽菜224.7 g,较对照品种九江苦荞增产72.7 g,增幅47.8%,芽苗高12.8 cm,脱壳率为92%,收获期、芽苗高、脱壳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芽菜6-苄基腺嘌呤含量<0.02mg/kg,硒含量为18.6 μg/kg,蛋白质含量为2.4%,脂肪含量为0.4%,总黄酮含量为9.52 mg/kg,纤维素含量为4.15%.适合在重庆市作为荞麦芽菜专用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西荞2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60Co-γ射线400Gy辐射剂量,对地方苦荞品种苦刺荞的成熟种子进行处理,经选育获得西荞2号.西荞2号具有结实率高、抗落粒性强、千粒重高、株粒数多等优点,是一个早熟、矮杆、抗倒伏、适应能力强的品种.该品种种子芦丁含量为2.41%,粗蛋白含量为14.8%,籽粒出粉率64.1%~66.7%.2007年苦荞新品种生产试验中,西荞2号平均产量达2262 kg/hm2,较全国对照九江苦荞增产309 kg/hm2,增产率达15.8%,增产点次为100%.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苦荞新品种"黔苦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苦荞新品种"黔苦2号"(原名威93-8),于2004年3月通过全国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黔苦2号",编号为国品鉴杂2004015,适宜在贵州、四川、陕西、云南、湖南等地区种植.该品种由老鸦苦荞变异单株混合群体选育而成.1995~1996年进行品比试验,平均单产130 kg/667 m2,比对照细白苦荞增产30.7%.1997~1999年参加第五轮全国苦荞区试,参试品种8个,包括统一对照九江苦荞(ck)和当地对照(ck0),3年汇总结果平均单产98.8 kg/667 m2,比ck平均增产1.7%,比ck0平均增产0.76%.2005年在威宁县草海、雪山、么站、盐仓、观风海等5个乡(镇)进行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8kg/667m2,比对照细白苦荞增产26.8%.该品种籽粒芦丁含量为2.6%,麸皮含量为6.31%,比全国统一对照九江苦荞的88%,是一般苦荞品种的两倍以上,为目前国内已审定苦荞品种中芦丁含量较高的一个新品种,有望成为优质药用苦荞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赤峰市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赤峰市适宜种植的苦荞品种,2011年在赤峰市进行9个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西荞1号、黔苦3号、苦荞04-46、川荞1号、黔苦5号、晋荞麦2号、西荞2号、六苦2081产量均比对照CK-10-2高,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苦荞新品种西荞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虎  夏明忠  蔡光泽  戴红燕 《种子》2016,(10):106-108
苦荞新品种西荞5号是以60Co-γ射线400 Gy为辐射剂量,以地方苦荞品种旱苦荞为原始材料,对其成熟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并经选育获得.西荞5号具有结实率高、抗落粒性强、株粒数多和株粒重高等优点.它也是一个抗倒伏、适应能力强的品种.该品种种子芦丁含量2.54%,粗蛋白含量17.1%,淀粉含量73.9%.在2010-2011年的区试中,该品系平均单产为180.12 kg/667 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0%.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为165.7 kg/667 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0.6%.2013年该品系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以8个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川荞2号总花数、总籽粒数最高,分别为3 046.6和1 367.8,而川荞1号最少,分别为1 017.6和487.2,品种间总花数和总籽粒数变异系数分别为34.8%、29.0%。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空间分布呈现相同趋势,均主要分布于分枝上,分别占整株的76.3%和74.2%以上,且均显著高于主茎,分别高68.7%~87.0%和65.2%~84.5%。生产上可通过调控分枝的有效籽粒数来提高苦荞产量。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黔黑荞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苦荞新品种"黔黑荞1号"(原名威黑4-4),于2002年9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在贵州省海拔1 800~2 400m的中、下等地推广.该品种经多年试验,平均单产140~1 60kg/667m2,较当地对照细白苦荞增产30%~37.6%.1997~1999年参加第五轮全国荞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8个,参试点也是西南片区的8个点、.产量汇总结果,黔黑荞1号产量居8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比全国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9.5%,比各点当地对照增产7.2%,在6个点比统一对照增产,7个点比当地对照增产.该品种适应性较强,抗病、抗旱、抗倒、稳产,生育期较短,在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已累计推广面积达50万hm2.  相似文献   

12.
荞麦新品种(系)在云南种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 份苦荞、8 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 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 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 时,聚为3 类,将8 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 时聚为3 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相似文献   

13.
荞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份苦荞、8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时,聚为3类,将8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时聚为3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相似文献   

14.
EMS诱变剂处理对苦荞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浓度对苦荞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加快苦荞品种改良的进程。本研究以‘川荞1号’、‘川荞2号’和‘川荞3号’3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使用EMS对苦荞种子进行诱变。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EMS(0.4%,0.8%,1.2%,1.6%)处理苦荞种子,相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每个处理进行5次重复,室内调查萌发指标以及移栽后观察记录诱变植株的田间相关性状。结果显示:EMS除了对苦荞茎粗有一定的促进以外,随EMS浓度的增加,苦荞各品种全生育期延长。EMS对苦荞发芽率、根长、芽长、种苗鲜重、田间成苗率、株高以及产量方面影响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个指标呈递减趋势。说明EMS对苦荞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合苦荞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田间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等方面考虑,综合得出EMS诱导苦荞适宜浓度为0.8%~1.2%。本研究为苦荞EMS诱变提供诱变时间和适宜浓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2018-2019年连续进行2年,采用裂区设计,以甜荞品种冀甜荞1号和苦荞品种冀苦荞1号为材料,设置5个播种量处理,研究了播种量对不同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冀甜荞1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主茎分枝数、花序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产量有一定影响,播种量在120万~180万粒/hm2之间均能达到高产,适宜播种量为120万粒/hm2。不同播种量对冀苦荞1号的主茎节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对株高、主茎分枝数、花序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产量都有一定影响,播种量在90万~150万粒/hm2之间均能达到高产,适宜播种量为90万粒/hm2。  相似文献   

16.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专用苦荞品种和探明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内在关系,以14个苦荞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苦荞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4个苦荞品种分别为云荞2号、晋苦荞2号、西荞5号和晋苦荞6号,比平均产量分别高25.5%、23.6%、15.3%、12.2%;产量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量与淀粉、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黄酮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27);产量较高的云荞2号和羊坪早熟荞的品质较差,而蛋白质含量最高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产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晋苦荞2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蛋白质产量和黄酮产量均处于最高水平,是兼顾高产与优质的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苦荞厚果壳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苦荞刚开花朵人工去雄授粉法,并采用该方法以具有薄壳无沟槽特性的小米荞和米荞1号为母本,分别与厚果壳有沟槽的晋荞麦2号、黔苦5号进行有性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及其后代F2植株群体。发现小米荞/晋荞麦2号、米荞1号/黔苦5号的杂种植株均表现为父本的厚壳有沟槽、果壳不开裂特性,说明苦荞厚壳有沟槽性状为显性遗传。对其中4个F2群体厚壳和薄壳特性的分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厚壳特性(thick shell,基因符号用T表示)为显性单基因遗传模式,隐性纯合基因型(tt)将表现为薄壳特性。从平均水平看,各F2群体薄壳型植株的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厚壳型植株。薄壳型苦荞植株的千粒重比厚壳型苦荞低33%~43%,而单株产量低26%~40%。薄壳特性与低千粒重和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株高和株粒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薄壳型植株千粒重变异幅度的最大值可以接近厚壳苦荞的平均水平,而单株产量变幅的最大值可以达到厚壳苦荞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上述分析表明,通过杂交育种等方法,可使薄壳苦荞的产量接近或达到常规厚壳苦荞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国豪油8号是由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高含油率、核三系油菜新品种,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油2013002。该品种株高198.8cm,全生育期216d,单株有效角果数475.9个,每角粒数15.6粒,千粒重3.84g,植保鉴定结果表现为感病毒病、抗菌核病。该品种平均含油率达46.38%,2013年省区试每667m2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9.
张清明  赵卫敏  桂梅  曹创  李学辉  宋志成 《种子》2008,27(5):103-104
“六苦2号”是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农科所)从,由地方苦荞品种中采用系统选择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第七轮全国荞麦区域试验,在参试的70个点次中,平均单产136.0kg/667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6.0%,增产点比例为62.3%,且在夏秋组试验中是唯一比对照增产的一个品种,2006年7月通过全国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杂2006027。适宜在陕西靖边、青海西宁、甘肃定西、宁夏固原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九江苦荞是江西省吉安市农科所采用单株混合选择法从九江城门苦荞中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苦荞新品种。 2 0 0 0年1 1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 984-1 986年参加全国荞麦良种区试 ,九江苦荞各区试点 3年平均产量94.77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