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 0953 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 186 ,并于 202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20022 )。连麦 186 中感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 2019-2021 年 2 年度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重点介绍了连麦 186 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绵麦39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后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表现高抗条锈病且抗性稳定。为明确绵麦39抗条锈性遗传基础,本试验选用7个抗病品种(系)和3个感病品种(系),分别与绵麦39组配成抗×抗、抗×感组合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绵麦39对条锈菌条中32的成株期抗性主要受一对显性基因的控制;绵麦39对条中32号的抗性来源于抗条锈病材料贵农21-1(含有条锈病抗性基因YrGn21)。抗性基因YrGn21与YrCH42、Yr26基因具有等位性关系,而与抗条锈病材料贵农19-4、辽春10号以及CIMMYT材料oxley、96EW39(SW2148)含有的条锈病抗性基因有差异。同时对各抗病品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麦近缘属种中含有丰富的抗病资源,前期从普通小麦与六倍体中间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中,鉴定获得稳定的小麦易位系新种质ZH811。为发掘和利用该易位系的抗性基因,对ZH811进行苗期分小种的条锈病鉴定、田间农艺性状考察、分子细胞学特性和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开发易位片段的特异标记。结果表明, ZH811苗期对条锈菌条中29、31、32、33、34以及水源4、5和7号的混合菌种具有较强的抗性,其抗性源于5D染色体短臂含有来源于Ee基因组的小片段易位;SCAR标记(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CAR)和黑芒可作为易位片段追踪的分子和形态标记;ZH811的主要农艺性状接近当前黄淮北片麦区的主推品种, HMW-GS组合类型是"1, 17+18, 5+10", 3个位点均为优质亚基,各项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的标准;易位片段具有增加穗粒数的效应,不含降低品质的连锁累赘。ZH811可为培育高产、抗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重要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给矮抗58及其衍生品种在南阳麦区育种上的利用提供参考,对矮抗58及其49个衍生品种的系谱、条锈抗性、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8个品种都属于矮抗58衍生的子一代,强筋(中强筋)品种7个,中抗及以上有16个(含矮抗58)。16个中抗及以上品种农艺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0时聚为3个群体,第Ⅰ群包括洛麦34、新麦32、新麦39、泛麦536、许科918、郑品麦8号、百农5822、赛德麦7号、郑麦136、中育1211、周麦32、郑麦113、周麦36,第Ⅱ群包括矮抗58、百农4199,第Ⅲ群包括齐民7号。当平方欧式距离为20,第Ⅰ、Ⅱ群并为一群,齐民7号为一群。以条锈抗性好、株型中散、株高中等、旗叶上冲为育种目标时Ⅰ、Ⅱ群为亲本较优。16个中抗及以上小麦品种的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拉伸面积、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较大,针对品质改良,以此作为亲本集团(做母本),后代可能变异类型丰富。周麦36与周麦32是较好的优质强筋品种,优质强筋组合建议重点使用。  相似文献   

5.
龙麦 91 是将矮败小麦和有性杂交有机结合,通过生态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组合为矮败 / 龙 00-0657// 龙 94-4081/// 克 03-1295//// 龙 04-4798。2018-2021 年度参加黑龙江省小麦科研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 年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 9.0%,生产试验较对照龙麦 35 增产 8.8%。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龙麦 91 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2022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麦 2022L0004),适宜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北部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6.
1996年对52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条锈病的有23份,对条锈菌新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表现抗病的有37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抗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普通小麦Pascal等13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绿色、高效、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小麦品种扬辐麦 4 号为母本、优质抗病小麦品种镇麦 9 号为父本,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抗、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扬辐麦 13。2017-2020 年度完成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10005)。扬辐麦 13 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免疫白粉病、抗小麦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抗倒伏;品质优,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该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小麦的清洁、高效生产,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合理肥料运筹、综合病虫害防治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系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及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农艺性状好、综合抗性强等特征.属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江苏省首个适合淮南麦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04-2007年分别参加江苏省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于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国审麦2007004,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CIMMYT 14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及杂交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拓宽和丰富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在大田对国外引进的14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基本属弱春性类型。在山西南部麦区,可推迟播期于10月下旬种植,作为育种材料利用。主要农艺性状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5.7%、16.03%、12.23%和23.96%,多数材料籽粒综合品质较好,尤其面筋品质好,筋力强。这些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株高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5032和0.4178,达极显著水平,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综合3年试验结果,筛选出产量超过3750 kg/hm2有32份,鉴选出8个组合的相应强筋力品系和35个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异品系,其突出优异性状表现植株穗大,小穗结实好,穗粒多,可作为小麦育种的重点种质材料利用。通过播期调节花期,利用CIMMYT材料合理杂交配组,已选育至F3代、BC2F1代和BC1F1代,有望育成优质大穗丰产抗旱创新材料及新品系。  相似文献   

10.
浇水因子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配套栽培,充分发辉优良品种的特性,提高优质商品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经过不同浇水时期及浇水次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浇水时期和浇水次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随浇水次数的减少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浇5水产量最高7593.0kg/hm2,拔节期不浇水产量最低7353.0kg/hm2。全生育期浇5水(其中浇麦黄水)籽粒蛋白质含量(13.4%)、湿面筋含量(33.6%)最低、稳定时间最短8.7min,浇2水(拔节、灌浆)蛋白质含量16.3%、湿面筋含量35.5%、稳定时间(9.6min)等综合品质指标较好。研究表明:强筋小麦拔节期不浇水产量减产显著,浇麦黄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明显下降,浇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3水或浇拔节水、灌浆水2水可兼顾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比较试验、栽培试验、高产示范试验及全国联合鉴定试验以及品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种陕253属半冬性,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成熟早,落黄好;对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主要小麦病害有中等以上抗性,适应性广;面筋含量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等优良的品质特征。在试验条件下,籽粒产量水平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陕229持平或略高,高于小偃6号、陕麦150、小偃54、高优503、陕优225等优质品种,在中上生产条件下易于达到6750 kg/hm2以上,具有7500 kg/hm2以上高产潜力,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川麦44的产量、品质表现、蛋白质亚基的组成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4具有优质强筋、高产、抗病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杆,早熟、产量构成因素良好的特点,是适应四川省各生态麦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川麦44的亚基组成为1,7+8,5+10,按Payne 标准评分为10。对四川省优质小麦的育种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Whe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ereal in Central Asia (Kazakh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 and the Caucasus (Armenia, Azerbaijan and Georgia). Stripe rust, caused by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is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of wheat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CAC). Although stripe rust has been present in the region for a long time, it has become a serious constraint to wheat production in the past 10 years. This is reflected by the occurrence of five epidemics of stripe rust in the CAC region since 1999, the most recent in 2010. Several wheat varieties occupying substantial areas are either susceptible to stripe rust or possess a low level of resistance. Information on the stripe rust pathogen in terms of prevalent races and epidemiology is not readily available. Furthermore, there is an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effective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in the region,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sistance genes present in the commercial varieties and advanced breeding lines. The deployment of resistant varieties is further complicated by putative changes in virulence in the pathogen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AC. Twenty four out of 49 improved wheat lines receiv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nurseries or other exchange programs showed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to local pathogen populations in 2009. Fifteen of the 24 stripe rust resistant lines also possessed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is germplasm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stripe rust resistant wheat varieties either through direct adoption or using them as parents in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水分胁迫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春小麦品种,在防渗池中进行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筋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而膨胀势显著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水分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审定品种中有27个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有15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54.12%的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低于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下一步应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没有可以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江苏省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育持久抗耐多种病害的小麦核心抗病种质,以奥地利黑麦、中间偃麦草和野生二粒小麦为抗源,采用单交、复合杂交、回交、阶梯式杂交等多种组配方式,将基因逐步累加、聚合到一起。选育中以不丢失抗性基因为前提,以抗旱耐寒为适应性选择的基本标准。育成的小麦新品系远丰139半冬性,耐寒、抗旱,株型结构好,产量高,品质好。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系鉴定对条锈病免疫,对白粉病和叶枯病高抗,中抗赤霉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分析,品质达到国标精制级面条用小麦粉标准。2005年陕西省区试较对照小偃22增产5.6%。  相似文献   

18.
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2008—2018年本区域参试的130个品系(182份样品)的品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评价了该区域小麦品质改良现状。结果表明,2008—2018年130个小麦区试品系的容重为786±16.07 g/L,粗蛋白含量12.79%±0.93%,湿面筋含量26.14%±2.77%,沉降值为34.65±10.43 mL,吸水率为56.62%±3.83%,稳定时间为4.03±2.82 min,最大抗延阻力为289.55±123.01 E.U,延伸性为154.55±19.11 mm,此外,变异系数最高的为稳定时间69.98%、最低的为容重2.04%。年度间比较发现,容重、粗蛋白含量和吸水率起伏较大,湿面筋含量保持平稳,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延伸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根据国家品质评价体系,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中,存在较多同一品系各项指标间强、中、弱筋相互交错的现象,达标品系中,强筋、中强筋较少,中筋、弱筋较多。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趋向中弱筋。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已知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回顾了抗性品种与生理小种的演变,评价了小麦抗条锈基因,并浅谈了小麦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