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橡胶白粉病防治水平,东风农场从1994年起引进粉锈宁烟雾防治橡胶白粉病技术,并逐年扩大试验面积。1998年的试验结果与常规硫磺粉喷粉防治相比较,具有防效好、工效高、劳动强度低、防治成本低的优点,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15%粉锈宁烟雾剂...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平榛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利用不同浓度的代森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和百菌清药剂对平榛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比较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药剂对平榛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平榛白粉病初期发病为5月下旬至6月初,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代森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三唑酮等药剂对平榛白粉病的防治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白粉病是观赏植物上的一种常见病,据在西安植物园调查,白粉病可危害39科106种寄主植物。以前对白粉病的防治,多采用化学防治法,不仅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为此,我们选用生物制剂 BO-10、120、高脂膜对观赏植物白粉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用农用抗生素 BO-10(江苏宜兴生物农药厂生产)稀释200、150倍,抗霉菌素120(江苏宜兴生物农药厂生产)稀释200、100倍;高脂膜(河北省沙城农药厂生产)  相似文献   

4.
杂交榛子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杂交榛子的主要病害,感病后的榛树长势衰弱,果实产量与品质降低,严重的甚至会逐渐死亡。通过在抚顺市进行杂交榛子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发现,杂交榛子白粉病在抚顺市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下旬,末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杂交榛子白粉病有效防治药剂及使用浓度为15%三唑酮400倍液,45%石硫合剂200~400倍液。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发现的悬铃木白粉病问题,在高温季节开展了悬铃木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以选择确定最佳的杀菌剂。结果表明,悬铃木白粉病在高温季节病斑仍会有所扩展,此时,采用腈菌唑、力克菌、粉锈宁3种药剂加以控制,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比较而言又以腈菌唑效果为最好,力克菌次之,粉锈宁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法对马占相思白粉病进行野外防治试验,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的1 000~2 000倍液对马占相思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达90%以上;马占相思白粉病野外化学防治以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腈菌唑12.5%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常规喷雾防治为佳。  相似文献   

7.
防治瓜叶菊白粉病药剂筛选试验王秀梅(曲阜师范大学)瓜叶菊为春节前后的重要观赏花卉,近几年受白粉病危害比较严重,造成叶子卷曲,影响开花,大大降低了观赏效果。过去一直使用托布滓防治,后来为粉锈宁所代替,也由于长期使用,白粉菌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25%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Rosa roxbunghii)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采用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白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计算田间病情指数,确定田间防效,分析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白粉病防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250mg/L),对刺梨白粉病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第7、14天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6.29%、95.08%,药后14d防治效果与10%苯醚菌酯和25%腈菌唑推荐使用剂量的效果相当,都在95%左右。结果表明,乙嘧酚磺酸酯是防控刺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7d喷第2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银川市温室月季白粉病Oidum sp.危害严重,1986—1987年用高脂膜、粉锈宁防治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这项试验分别在银川人民公园和西夏公园  相似文献   

10.
白粉病是榛子的重要病害,具有发病快、传播快、危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对平榛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发现,平榛白粉病在抚顺市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下旬,末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平榛白粉病有效药剂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2.5%腈菌唑1000倍液,施用7天后调查其防治效果达到57.6%,45%石硫合剂200倍液和15%三唑酮4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51.2%、5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