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狭叶四照花茎段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效的狭叶四照花组培快繁体系。以狭叶四照花茎段腋芽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诱导的影响。不定芽诱导过程中,9个组合处理对不定芽诱导均有促进作用,其中WPM+1.0 mg/L 6-BA+0.05 mg/L KT+0.1 mg/L NAA为最佳组合,萌发率达到86.29%;最适宜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WPM+1.0 mg/L 6-BA +0.2 mg/L NAA,增殖系数4.07;最适宜芽苗生根培养基WPM+1.0 mg/L IBA,生根率达78.94%,生长状态优于其他处理。本实验建立的组培快繁体系,适合狭叶四照花的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大田甜叶菊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建立了甜叶菊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茎段是甜叶菊组培快繁最适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 mg/L,平均诱导率为88.1%;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KT 4.0 mg/L+NAA 0.05 mg/L+GA30.2 mg/L,单芽平均增殖个数为4.1;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生根率为95%;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70%以上。本试验研究结果为甜叶菊组培苗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菱花湛露’牡丹鳞芽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牡丹的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的依据,建立牡丹品种‘菱花湛露’的组培快繁体系,以‘菱花湛露’的鳞芽为外植体,以MS、改良MS、WPM、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试验对比筛选出‘菱花湛露’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WPM+6-BA 1.5 mg/L+NAA 0.5 mg/L+GA3 0.1 mg/L+蔗糖 25 g/L+琼脂6 g/L+AgNO3 10 mg/L,增殖系数可达3.7;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WPM+IBA 10 mg/L+蔗糖35 g/L+AgNO3 10 mg/L+活性炭(0.1%)时,生根率为47.9%。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矾根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培快繁和规模化生产研究,建立了矾根叶片离体快繁体系,并进行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添加BAA 2.0 mg/L+NAA0.10 mg/L;最佳增殖壮苗培养基为MS添加BAA 1.0 mg/L+NAA 0.1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添加NAA 0.10 mg/L,所获得的组培苗驯化移栽一个月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分别以荷兰菊茎段、花托、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立其高频再生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诱导丛生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GA30.5 mg/L,平均诱导不定芽数为4.95个;花托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6 mg/L,诱导率最高为75%;叶片诱导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1.0 mg/L,诱导率67.4%;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4 mg/L,其增殖倍数为8.3倍,且幼苗生长情况优于其它处理;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4 mg/L。该研究建立了荷兰菊稳定高效的组培再生体系,为工厂化育苗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秀芳  林文革  苏明华  陈绍煌  吴美华 《种子》2012,31(2):57-59,63
以当年生黄花倒水莲幼嫩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1/2 MS+ BA 2.0 mg/L+ NAA 0.1 mg/L,诱导率可达95.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BA 1.5 mg/L+ NAA0.1 mg/L,增殖系数为6.12,周期为25 d,不定芽生长状况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 IBA 0.1 mg/L+ ABT0.4 mg/L,生根率为95.67%;以泥炭土∶黄泥土∶珍珠岩(2∶1∶1)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2.6%,苗木长势好,叶色绿.  相似文献   

7.
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asiaticum 'Ougonnishiki']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金叶络石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金叶络石组培苗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0.05mg/L,增殖系数为7.63;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05mg/L,生根率达到95%以上,根数5.2,根长4.4cm;采用"塑料杯单株一步移栽技术",移栽成活率97%。  相似文献   

8.
紫薇优良品种‘晓明1号’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紫薇优良品种‘晓明1 号’组培快繁体系,为大规模繁殖提供技术。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组培快繁体系中的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培苗移栽进行了研究,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茎段接种在DKW+ BA 1.0 mg/L+ NAA 0.05 mg/L+ PVP 300 mg/L的初代培养基上,腋芽萌发率95.56%,植株生长健壮;‘晓明1 号’紫薇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最佳配方为DKW+ BA 1.0 mg/L+IBA 0.05 mg/L和1/2DKW+ NAA 0.1 mg/L+ AC 300 mg/L,增殖系数达到5.08,生根率达到100%,平均根条数6.2 条,平均根长4.12 cm;用泥炭土:珍珠岩为2?1 或3?1 作为基质,以营养钵作为容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5.33%以上,组培苗叶色鲜艳,长势良好。该研究获得了适合‘晓明1 号’紫薇的组培方法,为品种的大规模繁殖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带腋芽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和种类的试剂及培养基进行组培的方法,研究杀菌剂、培养基、生长激素对外植体灭菌、芽萌发、组培苗生根和移栽的影响,为构建全面、高效的‘缤纷秋色’快繁体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法为10%NaClO溶液消毒12 min,污染率减少至19.6%,萌芽数为8.76个。最适启动培养基为WPM+0.2 mg/L NAA+1.0 mg/L 6-BA+0.2 mg/L TDZ+2.0 mg/L PVP+30 g/L蔗糖;壮苗培养基为WPM+0.8 mg/L ZT+1.0 mg/L 6-BA+2.0 mg/L PVP+30 g/L蔗糖;生根培养基为1/2WPM+0.8 mg/L IBA+0.2 mg/L NAA+0.5 g/L活性炭+15 g/L蔗糖,用草炭土和珍珠岩混合比例2:1移栽效果最好,移栽成活率为89%。研究建立的‘缤纷秋色’快速繁殖体系可为优良种质扩大培养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18,(11)
为建立花榈木的组织培养体系,以花榈木籽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开展了基本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及试管内外生根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S为花榈木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5mg/L+琼脂8g/L+蔗糖30g/L,增殖率为86.67%;瓶外生根方式优于瓶内生根,采用NAA 2mg/L+IBA 1mg/L生根液浸泡花榈木无根苗基部20min,在石英砂∶泥炭土(1∶1)的基质中进行瓶外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8.89%。  相似文献   

11.
应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台湾金线莲快繁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台湾金线莲试管苗顶芽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6-BA、NAA、蔗糖4个因素对不定芽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的影响,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台湾金线莲快繁培养基。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不定芽增殖与生根培养均有极显著影响。对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影响为:6-BA>蔗糖>NAA>基本培养基。对生根培养的影响为:蔗糖>6-BA>基本培养基>NAA。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 NAA 0.3 mg/L+蔗糖20 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0.6 mg/L+蔗糖40 g/L。  相似文献   

12.
银木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银木2年生小苗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银木的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光照条件等因素对银木组培各阶段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嫩茎段腋芽初诱导与生长对培养基的选择不甚严格,在基本培养基MS中即可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 BA 0.5 mg/L+ NAA 0~ 0.05 mg/L,增殖系数可达3.5以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 NAA 0.1 mg/L + IBA 0.2 mg/L,生根率达98%以上。银木的高效快繁体系建立为银木的开发利用和工厂化育苗提供可靠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无菌苗的子叶、茎段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并筛选适宜各阶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子叶是诱导沙冬青愈伤组织的最好外植体,在6-BA 0.5 mg/L、2,4-D 0.5 mg/L时,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大值81.8%;在6-BA 2.0 mg/L、NAA 0.5 mg/L时丛生芽增殖率达到最大值90.2%,且丛生芽数量多、茎干健壮、生长旺盛,说明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6-BA对丛生芽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NAA 1.0 mg/L时,生根率达到最大值70.4%,且生根时间最早,主根明显、粗壮且根毛数量多;适当调节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提高生根率是将来沙生植物组织培养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韦祖粉  蒲振蕊  鲁清清  王娟  蓝增全  吴田 《种子》2020,(1):54-58,63
以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材料,分析微波辐射及赤霉素浸泡处理对其休眠解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组培离体再生中不同激素配比对解除休眠处理种子的胚萌发、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 mg·L^-1赤霉素(GA 3)浸泡24 h后,凤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培养基为WPM+1 mg·L^-1 PVP+5 mg·L^-1 GA 3+1.5 mg·L^-16-BA+5 mg·L^-1 Ca(NO 3)2;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1.5 mg·L^-1 IBA+2 mg·L^-16-BA+2 mg·L^-1 PVP+250 mg·L^-1 Ac,增殖系数为2.20;诱导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为WPM+2 mg·L^-1 IBA+1.5 mg·L^-1 NAA,生根率为55.56%。  相似文献   

15.
以紫叶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 ‘Forest Pansy’)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如6-BA、IBA、NAA、TDZ对试管苗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增殖培养基为DKW+TDZ 0.03 mg/L+PVP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IBA 25 mg/L+AC 0.6 mg/L。此体系中增殖系数可达4.27,生根率73.3%。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细梗蔷薇(Rosa graciliflora)完整的植株并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研究了不同低温层积时间对细梗蔷薇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同时,选择其嫩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试剂、消毒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外植体腋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各阶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低温沙藏9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35%;适宜茎段灭菌处理的组合为10%次氯酸钠溶液15 min+0.05%升汞10 min;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6-BA 2.0 mg/L;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WPM+IBA 0.3 mg/L,生根率达到90%。笔者研究了细梗蔷薇发芽所需的最佳低温层积时间,建立了细梗蔷薇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细梗蔷薇的大量繁殖、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葱兰的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快速获得健康的葱兰幼苗,通过优化离体培养条件,建立葱兰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利用葱兰叶片、鳞叶和顶芽作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顶芽为最适外植体;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TDZ 0.5 mg/L +NAA 0.1 mg/L,其次是MS+6-BA 0.5 mg/L+ 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5 mg/L,生根率为100%,为葱兰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