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诱杀是充分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诱杀成虫,治源清本,把害虫消灭在危害之前。一、玉米诱集带诱杀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可以减少棉铃虫在棉田产卵及幼虫的发生量。据调查,玉米诱集带上棉铃虫的卵量是棉田棉苗上卵量的10~20倍。为达到有效诱集棉铃虫第2、3代产卵,棉田四周种植诱集带,选早熟、中晚熟两个品种,调节播种期,以保证玉米  相似文献   

2.
据濮阳专署农场报告称:棉花地旁边栽种烟叶是诱杀棉铃虫的有效办法。去年该场棉田附近种了一片烟叶,约有七八分地,烟叶的花果上有棉铃虫很多,但附近的棉田于1951年是发生棉铃虫的大本营,去年则很少,并且发生的亦晚,在距烟叶远的棉田里发生的亦早亦多.由此证明烟叶可以诱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的非药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间作灭虫 生产实践反复证明,棉田间种或插花种植适量的玉米、高粱、芝麻、芹菜、胡萝卜等,能有效地诱杀棉铃虫,控制棉铃虫的大发生.每亩棉田四周及行间种植200株玉米,能诱集大量棉田天敌在玉米上栖息和繁殖,并能诱集棉铃虫在其上产卵,便于天敌捕食.  相似文献   

4.
<正> 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是湖北省棉铃虫第三、四代的幼虫盛发危害期。现将近几年我省开展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1 灯光诱杀:棉铃虫的成虫具有极强的趋绿性和趋光性,所以在成虫产卵前(时),即在7月中和8月中旬左右,于棉田(早棉、一类棉田更应早防治)内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3.33hm~2一台)来诱杀成虫,灯下摆一盆水(加少量机油或洗衣粉),使其触灯坠落淹死,还可根据每日虫  相似文献   

5.
朝阳县棉田棉铃虫1年发生2代,主害代为二、三代。通过对近年来棉铃虫发生情况调查分析,提出种植方式改变、外区域棉铃虫发生重、天敌种群数量减少、偏重药剂防治、轻视诱杀防治是棉铃虫加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强调运用应急防治和长期控制相结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是我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常造成棉花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降低。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效果,全面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尽早实现以“生物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的目标,144团多年利用河南汤阴佳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频振式杀虫灯对棉铃虫及棉田主要天敌诱杀效果做了进一步验证。频振式杀虫灯在我团棉田打面积使用,明确了频振式杀虫灯在我团对棉铃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对天敌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阿拉尔垦区物理诱杀防治棉铃虫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阿拉尔垦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改变,农田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使棉铃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对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2005年棉铃虫发生时间早,数量大,世代重叠.为此,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挥下,开展了以物理诱杀为主防治棉铃虫的多种措施,有效的减少了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慈溪市年发生5代,第1代在棉田外发生;第2代在旱田发棉田上开始再现;第3代以早、中发棉田为主开始危害;第4代在棉田达发生危害盛期;第5代以危害迟发嫩绿棉田为主,发生量趋于回落。干旱高温和棉田种植结构复杂是东南沿海棉田棉铃虫持续在发生的主导因子。对东南沿海棉田棉铃虫的防治应在综合的方针下,突出抓好8月份第4代棉铃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 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几年大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棉铃虫的防治工作。棉铃虫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运用农业防治、诱杀防治、保护利用天敌、药剂防治等手段压低两头,狠治中间,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以控制为害。 1.农业防治 ①冬耕冬灌。无论单作、间(套)作棉田,拔秆后必须深耕细耙,有条件的尽量做到耕灌结合,  相似文献   

10.
频振式杀虫灯对棉铃虫等害虫诱杀效果及大面积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吐鲁番等地的实验、示范,表明该灯对棉田中棉铃虫等害虫诱杀种类多、数量大;对草蛉、瓢虫等天敌的杀伤作用较同类杀虫灯和化学农药少,且防治成本低。具有省电、省工、对人畜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是目前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中较理想的物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数量动态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 2 0 0 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 ,表明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之间落卵量无明显差别 ,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幼虫量显著降低。抗虫棉不同组织器官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幼叶 >成叶 >蕾 >花 (铃 ) ;抗虫棉对不同代次棉铃虫抗虫性存在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二代 >三代 >四代。通过对棉铃虫在抗虫棉田和其它寄主田分布调查结果看 ,棉铃虫发生压力仍很大 ,其它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 ,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 3- 5d为宜。综合分析 ,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本试验根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原理,通过88d诱测观察,共诱各类害虫11916头。棉铃虫,粘虫与杨树把诱蛾比较,杀虫灯比杨枝把始见蛾日早,控制区内棉铃虫卵量、虫量减少,落蕾和被害铃减少。一、杀虫灯设置基本情况杀虫灯设置在朝阳县南双庙乡南双庙村,为方便电源,杀虫灯安在农户房前,背靠村庄,座北朝南,灯前面棉田面积6.67公顷。5月25日安装使用至8月20日关闭。杀虫灯型号:P.S-15H型光控灯1.诱杀情况开灯期间共诱粘虫219头,棉铃虫22头,小地老虎153头,红腹白灯蛾76头,豆天蛾274头,瓢虫159头,其它鞘翅目昆虫1553头,膜翅目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频振式杀虫灯等几种诱杀方式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找出对棉铃虫成虫经济、简便、有效的诱杀方法,为大田防治棉铃虫提供科学依据,农六师农业技术推广站安排芳草湖四场生产办针对几种诱杀方式,对棉铃虫成虫诱杀效能进行评价,现将试验示范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跟踪推广应用“六五”以来所形成的综防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关键技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组建综防技术体系。在1992、1993年棉铃虫猖獗发生的情况下,于河南省新乡棉花病虫害综防示范区0.67万hm#+2棉田上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这套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主要是:研究改进了棉铃虫中期预报方法;提出“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为主的防治策略;制定推广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水肥条件的科学防治指标;协调应用多种配套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系统监测和治理害虫抗药性;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病虫性;诱杀成虫;组建大面积综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 棉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花的蕾铃,一头幼虫可危害棉花3—4 棵,花蕾10—20个,棉铃2—3个。一般发生年可使棉花减产21—29%,严重发生年减产55—87%。据1970—1990年20年的资料,棉铃由于1971、1975、1978、1981、1990等年有8次较大发生,大发生频率2.5年一次。因棉铃虫危害,1973年有不少棉田减产59%,1978年有成片棉田减产63%,1990年有的棉田减产40%以上,是发展棉花生产的严重障碍。为了有效的控制棉铃虫的危害,应掌握好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在2团棉田进行棉铃虫空间分布对蕾铃脱落影响试验。供试品种为长果枝型陆地棉中棉所49号。在棉铃虫发生的2、3代时期,于棉田定3  相似文献   

17.
性信息素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与诱杀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系统研究了性信息素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与诱杀防治中的作用。小面积测报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性信息素诱芯与英国进口诱芯的诱蛾效果相当 ,明显优于江苏省金坛激素所的诱芯 ;性信息素对1、2代棉铃虫的诱蛾效果优于树枝把 ,对主要危害世代 3、4代的诱蛾效果低于树枝把 ;田间系统查虫查卵的趋势和发生量拟合度验证了上述结果。但当大面积棉田连片使用性信息素时 ,诱蛾效果与小面积测报效果有较大的差别。在 3、4代棉铃虫的蛾峰期 ,每 0 .13 4hm2 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 ,当性信息素区田间蛾量急增进入盛发期时 ,田间卵量同时进入盛发期 ;当性信息素诱盆蛾量累计为全代蛾量 40 %和 80 %时 ,当天或第 2天田间累计卵量也达到全代卵量的 40 %和 80 %。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 :在 3、4代棉铃虫的蛾峰期 ,每 0 .13 4hm2 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 ,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与相同面积棉田内插放 40个树枝把的诱蛾效果比较 ,前者所诱棉田的雄蛾量降低 1.3 6~ 1.45倍 ,雌蛾交配率下降 3 5 .68%~ 44 .75 % ,落卵量减少 9.90 %~ 17.80 % ,幼虫量减少12 .3 6% ,蕾铃被害量下降 4.49%~ 10 %。  相似文献   

18.
性诱剂对主害代棉铃虫的诱杀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性诱剂诱杀江苏沿海地区三、四代棉铃虫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每 0 .1 3 4公顷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的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与相同面积棉田内插放 40个树枝把的诱蛾效应比较 ,前者所诱雄蛾量增加 3 6.3 1 %~ 45 .5 9% ,雌蛾交配率下降 3 5 .64 %~ 44 .75 % ,田间落卵量降低 9.90 %~ 1 5 .0 5 % ,幼虫量减少 7.69%~ 1 2 .3 6% ,蕾铃被害量下降 4.49%。室内的性比试验证实 ,棉铃虫雌蛾的产卵量与群体中雌蛾的性比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一、滴灌棉田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的发生1.滴灌棉田棉铃虫的产卵和危害由核心型分布向分散型分布变化。以往的常规灌棉田,棉铃虫喜欢在棉花长势偏旺、水肥充足、靠近杨树林带的棉田产卵和危害,棉田局部危害严重。而滴灌棉田由于随时满足了水肥的供给,一直处于生长旺盛状态,棉田到处都是棉铃虫产卵和危害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探索棉花中期捕食棉田一代棉铃虫卵和1—2龄幼虫的天敌优势种类、数量及其捕食能力,以便为棉虫综防提供依据。我们于1983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修武县周庄公社基点进行了试验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在棉田一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期,用毛笔把棉铃虫卵扫到培养皿中,用捕虫网采集棉田能采到的捕食性天敌成虫,带回室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