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涛 《科学种养》2009,(10):46-46
羊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主要有肠道绦虫、肝片吸虫、肠结节虫、钩虫、鞭虫、肺丝虫、疥癣、羊鼻蝇、羊虱、蜱等。羊患寄生虫病,往往发育不良,皮毛干燥,并因瘦弱而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其他疾病造成死亡,给养羊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防治羊寄生虫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膜炎是羊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的原因有机械性损伤、化学物质和强光的刺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及某些寄生虫的寄生。  相似文献   

3.
药浴是防制羊螨、羊虱等外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控制效果显著。但目前,我国沿用多年的固定式药浴设施陈旧落后,还需将羊只长途驱赶至药浴点进行药浴,既耗费人力,也使羊只丢膘严重,还易造成羊只交叉感染、偏远地区因路途遥远不能药浴或漏浴等现象发生,使螨病病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从根本上改善药浴条件,提高药浴效果,我们从澳大利亚引进了畜用移动式药浴设备,于2003年6月在新疆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进行了药浴试验。  相似文献   

4.
林下放养鸡以五谷杂粮和田间地头草虫为食,但是许多昆虫如蚂蚁、苍蝇、蚯蚓等是鸡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鸡啄食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放养鸡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一、鸡绦虫病和线虫病的防治鸡绦虫病和线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其中危害大、致病力强的赖利绦虫和蛔虫是防控的重点。赖利绦虫的虫卵在中间宿主家蝇、蚂蚁、甲虫等的体  相似文献   

5.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栖息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水肿为特征的传染病,在羊营养不良、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病。肺丝虫病是丝状肺虫寄生于羊的气管、支气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随着养羊业的发展,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较高,对养羊业危害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羊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是犬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羊脑部引起的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病。尤对两岁以下幼龄绵羊危害最甚,死亡率极高,给牧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对其防治除要加强对牧犬的定期驱虫外,对患脑包虫的病羊进行手术治  相似文献   

7.
<正>生猪寄生虫种类很多,达六十余种,有寄生于体内的,也有在体外寄生的,是一种普发、多发病。寄生虫除直接危害猪体外,还能传播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和猪附红细胞体等疫病,造成的伤口易继发感染疾病。猪感染寄生虫病,对其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不可小觑,养殖场须采取综合有效措施进行防控。一、种类与危害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饲养方式等差异,不同地方、不同寄生虫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发生较普遍和危害较重的体内寄生虫有:猪蛔虫、猪肺丝  相似文献   

8.
对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需首先明确致病寄生虫种,科学用药,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由成虫寄生于食肉动物(终末宿主,如狗、狼等)小肠内和幼虫寄生于人、草食动物等(中间宿主人、羊、牛、猪等)脏器内引起。新疆是我国包虫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过去主要流行于牧区,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和家犬的增多,城市人口的患病数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包虫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和疾病的诊断与防控依然非常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2种主要棘球蚴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以及诊断与防制措施,为科学控制包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消毒是羊场对疫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羊场应  相似文献   

11.
<正>寄生虫病是鹅常见多发的一类疾病。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寄生部位不同,对鹅的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感染严重的寄生虫病如球虫病等,可引起鹅大批死亡;更多的寄生虫病则因摄取宿主营养而引起幼鹅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进而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种鹅感染寄生虫后,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此外,所有寄生虫病都会导致饲料严重浪费,降低鹅的生产性能;鹅体抗病能力也会下降,诱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郑州市动物园草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和采取有效的寄生虫防治措施,采用饱和糖水或饱和盐水漂浮法,分别于2003年、2006年两次对郑州市动物园草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2003年,郑州市动物园15种草食动物寄生虫阳性率高达52.5%(21/40),但感染强度较小,主要寄生虫为线虫、球虫;金丝猴鞭虫感染严重。2006年,调查21种草食动物和14种灵长类动物,寄生虫总阳性率为32.58%,其中球虫、毛首线虫、绦虫、蛔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5.66%、13.25%、4.82%、1.2%;用甲苯咪唑、害获灭、地克珠利等药物对分别对阳性动物进行驱虫试验。结果表明,除金丝猴毛尾线虫外,其余寄生虫病驱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区中小型猪场兽药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养殖户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合理用药及兽药残留的监控,通过多种途径调查山东地区中小型猪场基本信息及养殖过程中兽药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山东地区使用的预防性兽药大类主要有抗菌药、中药、抗寄生虫药、营养药物、抗病毒药等,使用的治疗性兽药大类主要是抗菌药、中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等。中药主要用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病毒病。寄生虫病主要以预防为主。调查中发现部分猪场有使用禁用兽药的现象,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4.
对兵团2000年以来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兵团布病疫情上升较快,有扩大趋势。出现布病疫情的主要原因是,传染源无法彻底清除,家畜的流通市场较混乱,检疫净化措施执行难度大,养殖者对布病知识的了解不够,致使阳性畜不断增加,传染源长期存在。通过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防止人间布菌病的发生,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布菌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病又称弓浆虫病或毒浆原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病,病原为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细胞内的专性寄生原虫,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尤其在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人群和动物中,弓形虫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弓形虫在宿主体内因寄生的发育阶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各异,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牛、羊、狗、猫等)体内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猪圆环病毒病是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为主要特征,并能引发多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病原与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PCV)在猪体内变异产生PCV—Ⅰ型和PCV—Ⅱ型,近年来流行的猪圆环病毒病被确定为PCV-Ⅱ型感染所致。PCV—Ⅱ型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一、流行羊仰口线虫病是一种消化道寄生虫病,仰口线虫(又称钩虫)寄生于羊的小肠,吸取宿主的营养,引起羊贫血、消瘦和死亡。羊仰口线虫病在羊场较为常见,且反复发生,各年龄段羊均可感染,主要发生在阴暗、高温、潮湿和多雨季节。一般饲养条件下,羊只因吞食被感染性幼虫所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或感染性幼虫钻进羊的皮肤而感染。羊仰口线虫病除必须有线虫寄生外,还与舍内温湿度不适宜、噪音持久、频繁更换饲料、通风不良以及消毒不  相似文献   

18.
膜联蛋白是一类有效的内源性调节蛋白,在Ca2+存在的条件下与膜磷脂结合,参与细胞活动的多种功能,其与肿瘤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等密切相关。作为膜联蛋白家族成员Annexin B1具有独特的氨基酸残基结构,与不同种属的寄生虫入侵特异性宿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了膜联蛋白的种类及膜联蛋白B1在猪囊尾蚴感染宿主机体过程中免疫逃避的作用,旨在探索其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逃避机制。深入对膜联蛋白B1和囊尾蚴之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了解,以及膜联蛋白B1在寄生虫免疫中更深入的研究,对寄生虫免疫逃避的生物学意义和寄生虫病诊断治疗提供了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用粪便寄生虫虫卵检查法,调查福建北部山区南江黄羊体内寄生虫的优势类群,并通过对羊群寄生虫药物驱除后跟踪虫卵检测,分析用药后粪便寄生虫虫卵消长变化。结果表明,虫卵有胰吸虫、前后盘吸虫、扩张莫尼茨绦虫、食道口线虫、乳突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羊肺丝虫3个纲7个种,线虫纲虫卵检出率为70.2%,为当地的优势类群;用丙硫苯咪唑以20mg/kg体重剂量口服,吸虫和线虫的虫卵阳性率在用药后的第15d降至最低,分别为20%、10%,第30d-60d达到或超过用药前的水平。试验针对福建北部山区潮湿气候条件下,提出南江黄羊消化道寄生虫定期药物驱虫措施,即2-6月龄育成羊每30d驱虫一次,成年羊每60d驱虫一次的新技术措施,其应用效果与常规技术措施相比,2-6月龄育成羊的成活率提高28.3%。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垦科技》2011,(6):66-66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网络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卷》中报告说,这种可用作疫苗载体的寄生虫名为“泰氏锥虫”。它是一种无害寄生虫.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携带具有疫苗效果的物质并能够在牛体内释放,由于它可以在牛的血液内长期繁衍.这种“寄生虫疫苗”具有长期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