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甘肃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构建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意义及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设想,并从设立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财政专项和运行专项;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福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原则和目标,对建立和完善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科技查新中存在的规范化管理、对查新工作的认知以及查新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规范化科技查新工作考核制度和体系,实现查新报告资源共享,加强科技查新服务宣传力度,提高查新队伍实力及人员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其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优化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省级农科院在科技创新体系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面向现代农业建设开展科技创新,省级农科院必须致力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建立现代农业科研组织范式和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中越农业科技合作现状,挖掘合作潜力,为中越农业科技合作发展路径的深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与实地调查阐明中越农业科技合作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双方需求,筛选合作潜力较大的领域,对进一步合作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中越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基础良好,已建立中国—越南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湄公河委员会(MRC)、中国—东盟创新合作大会、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中国—越南农业合作联合委员会等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主要有农业科技人员学习、交流及培训,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和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等.当前合作中还存在双向合作不平衡、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合作缺少创新且局限性大及合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合作潜力较大的技术领域有农机研发、作物种子、有机肥料研发、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农业资源开发等.[建议]完善不成熟合作机制,制定全新合作模式;加强双语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探索平衡合作方式;共同设立农业科技合作基金;完善农业科技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科技支撑广西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科技支撑广西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仍然严重、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粮食储藏损失较大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粮食科技投入;加大对外开放、加强粮食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主要存在问题及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研究并确定了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注重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落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团队建设;逐步培育涉农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发展集约型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普及计算机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鼓励全民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9大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连明 《河南农业》2016,(23):119-120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对农业的发展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应用相互转化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完善的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应用转化体系,不仅能够将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农民所需的技术,而且有利于科技转化为农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基于此,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应用转化的现状、体系创建存在问题及体系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布隆迪共和国(以下简称布隆迪)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及推广模式,为深化我国与布隆迪农业合作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分析布隆迪的农业良种使用基本情况、繁育模式、良种行政管理与推广体系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近年来,布隆迪主要粮食作物种子年度使用量相对较稳定,其中菜豆、花生、土豆、水稻等种子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布隆迪已初步建立了农作物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农业良种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其良种繁育模式分为民间良种繁育模式和国家良种繁育模式,但良种产出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商品良种,主要表现在繁育技术落后,良种质量差,且繁育成本高,与良种年度使用情况极不吻合.布隆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织机构完整,但运行效率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推广主体较单一,推广经费严重缺乏,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推广手段和推广条件落后.[建议]政府主导,强化统筹推进;科技先行,发挥支撑作用;开放市场,依托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创新推广体系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第一要素.通过总结国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经验,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创新思路,如探索农技推广新路子,创新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紫金山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方法]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南京紫金山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结果]紫金山共有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51科143属263种,其中多年生草本花卉有40科106属183种;1、2年生草本花卉有19科36属58种;草质藤本花卉有14科17属22种。根据观赏特性,这些植物可分为观花类(255种)、观果类(27种)、观叶类(30种)3种。从花色看,以蓝紫色系花种类最多(87种),其余为白色系花(73种)、黄色系花(67种)、红色系花(30种)、绿色系花(12种)。[结论]调查结果为南京乡土花卉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数年野外调查资料,筛选出泰顺县野生观赏植物612种及变种等,并将其划分为观叶、观花、观果、林荫木、色叶树种、盆景树种、花坛植物、地被植物、观赏竹类和观赏蕨类共10大类。文章分别列举了它们的观赏特点和主要用途,分析了它们的科、属分布及花、果颜色和花、果期的分布,提出了重点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对于我国的花卉育种工作和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文从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研究与开发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花卉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和利用的途径,希望能够为观赏园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4.
衡水市草本花卉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国荣 《农学学报》2014,4(6):59-63
为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程度,以草本花卉为试材,采用典型的实地调查方法对衡水市草本花卉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衡水市常见草本花卉种类共计39科73种,其中,观花植物54种,观叶植物16种,观果植物3种,应用较多的科依次为菊科、唇形科、百合科等;根据草花花卉种类出现的次数,使用频率较高的花卉有一串红、矮牵牛、万寿菊、彩叶草、鸡冠花、鸢尾、三色堇、孔雀草、非洲菊;其利用的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色块与色带、片植、垂直绿化。还分析了目前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衡水市草本花卉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萝藦观赏植物以其花奇特;茎蔓飘逸而倍爱人们亲睐。作者在检索和查阅大量有关植物分类的资料和书籍的基础上,综述了萝藦科观赏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主要用途,并着重介绍此科植物的园林观赏特色、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的是为开发利用此科观赏植物提供依据。此科植物叶花俱佳,是吊挂和垂直绿化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黄山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山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在黄山1300种维管植物中,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近200种。本文对其分布状况、花的瓣化、花的色变、花叶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并对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居住区花境植物种类及其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春市12个居住区花境植物材料的实地调查,统计出目前长春市居住区可用花境植物涉及46科75属,共有98种,其中常用种类38种,以花灌木和宿根花卉为主。结合长春市花境应用情况与植物生长特点,对居住区花境植物材料应用现状、观花、观果、观叶及种植位置等做出相关分析,并对适宜于长春市花境植物的配置模式和应用方法进行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论述了中国花文化形成中华悠久文明发展历史及数千年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以及花卉资源多样性与花文化内涵多样性的联系。强调了花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花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本身与形成文化的自然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花文化的符号正是中国人在对花卉各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认识的基础上,将花卉的各种自然属性与人的品格、人的情操来进行类比,逐步形成花卉自然属性与人性的种种关联,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花文化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是植物自然进化过程中最具适应意义的表型性状,也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花青素苷是使花朵呈色的重要色素之一,被子植物中约有80%的科的花朵颜色由花青素苷决定;迄今从自然界分离和鉴定出的花青素苷多达600种,主要由6种花青素苷元衍生而来。花青素苷合成途径是迄今为止研究得最为清楚的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之一,它的合成首先取决于类黄酮代谢途径的生成,花青素苷种类的多样性则源于其不同分支途径的形成,在花青素苷元基本骨架上不同位置取代基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花青素苷。在花青素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分支点酶的竞争机制和关键酶的底物特异性使花青素苷的种类及相应的花色表型具有种属特异性。花青素苷合成后需要转运到液泡中被包裹成色素体,植物细胞中的液泡积累和贮存色素体的能力是影响花青素苷呈色的重要因素,因此,花青素苷在花瓣中的最终呈色还受液泡pH、助色素含量以及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等多种细胞内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经在多种植物中获得了与花青素苷合成及呈色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并解析了其功能,成功获得了一些转基因花卉,但是这些基因调控表达的机制,包括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DNA序列本身的差异和DNA甲基化修饰的调控机制等仍不清楚,转基因植株花色改良的程度也很有限,对于如何将这些机制应用于花色改良的转基因育种也是一个前沿的课题。花青素苷对园艺作物器官呈色机制的解析有助于对花朵呈色机制的理解,观赏植物中花色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于园艺作物器官呈色机制的解析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观赏植物为例,从花青素苷合成分支途径形成的机理、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及影响花青素苷呈色的主要因素及其遗传调控机理3个方面,对影响植物花朵呈色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近年来基于花青素苷代谢和呈色机理的花色改良分子设计育种,尤其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蓝色花育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定向培育具有新奇花色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北京市城市居民花卉消费行为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花卉消费总体需求旺盛,居民花卉消费个体需求多样化,消费者的花卉购买方式以实体市场为主,花卉消费时段集中、节日特征明显,花卉消费从众心理明显,消费预期较为乐观但不确定性较强。进而探讨了不同细分市场的花卉消费特征,并据此提出了促进花卉消费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