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预防外来浮游植物入侵引发的渤海湾赤潮灾害,基于近20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了渤海湾海域已发现的外来浮游植物物种及具体物种信息,分析了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及可能产生的赤潮灾害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海域共发现17种外来浮游植物,其中,甲藻门最多,有10种;硅藻门次之,有5种;金藻门和黄藻门最少,各有1种。研究表明: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中,除中华盒形藻外,其余16种均属于赤潮生物,这些物种主要通过压载水引入、传播的方式进入渤海湾海域,应加强港口监控和管理,以防赤潮灾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沅陵县自然环境情况和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目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滨州市外来入侵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及防控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初步确定滨州市外来入侵农业有害生物物种达66种,其中外来入侵有害动物12种,有害病原微生物6种,有害植物48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地理分布,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火炬树——一个值得警惕的危险外来树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入侵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火炬树原产北美 ,利用价值并不大 ,仅因其在瘠薄山地绿化中的作用才被引入我国并加以推广 ,但是火炬树却具有极强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种间竞争能力 ,在适宜的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 ,使本地植物失去生存空间 ,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 ,火炬树具备外来有害植物的基本特征 ,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植物外来种入侵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已发现外来有害植物107种,其中紫茎泽豆、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和凤眼莲等16种外来物种已形成严重危害,仅这些外来物种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积已达150万hm2,农田面积超过140万hm2,造成的经济损失年达574亿元。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地区,目前  相似文献   

6.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4):45-45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共公布了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解放草、破坏草):原产中美州,现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台湾,排挤本地植物;侵入经济林和农田;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等。薇甘菊:原产中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6~8m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  陈学华  罗勇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18-219,222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中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其终极目标是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和优良的生物资源库。在工程的实施中,存在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的问题。遵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原则、生态恢复的物种原则以及遏制外来物种入侵是实现其生态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对实施方案做详细、认真的生态安全论证。  相似文献   

8.
在兰州地区发现种外来入侵植物牛膝菊,该物种原产南美洲。介绍了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对城市绿化、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和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中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其终极目标是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和优良的生物资源库。在工程的实施中,存在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的问题。遵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原则、生态恢复的物种原则以及遏制外来物种入侵是实现其生态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对实施方案做详细、认真的生态安全论证。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济南市刮起的"美国白蛾风暴",让无数市民切身体会到了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从环境法治建构与完善的角度来看,济南市美国白蛾暴发所折射的不单单是某一类害虫的治理防治问题,还应当引发起人们对整个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安全问题的思考。灾害暴发后,济南市政府所采取的诸如运用其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对白蛾幼虫进行有偿回收等制度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更深层次对这一事件进行反思不难发现,现有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的疏漏与空白才是引发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因此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治理和防范应该从"末端治理"回归到"源头控制",即从对现有法律制度漏洞进行查找和填补的角度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亦是受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的重灾区之一。全面摸清外来入侵植物的发生种类及分布情况,可为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本研究以贵州省中部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中南部的惠水县为调查点,采用样方法对关岭县74个样点和惠水县64个样点进行实地调查,明确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统计发生生境及分布频数等分布格局信息,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其原产地、生活型等特征。结果表明,两个县共发现24科56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其中菊科物种占绝对优势(关岭占比29.55%,惠水占比33.33%),其次是苋科(关岭13.64%,惠水11.11%)、豆科(关岭6.82%,惠水6.67%)、茄科(关岭6.82%,惠水4.44%),并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关岭80.85%,惠水86.96%)为主。本研究首次在贵州省发现了逃逸至野外的柳叶马鞭草和粉绿狐尾藻自然繁殖种群,确证了其入侵特性。紫茎泽兰、三叶鬼针草、一年蓬、水花生、小飞蓬、野老鹳草、粗毛牛膝菊等广泛分布于调查样点,为两县的主要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已适应当地的各种生态环境,并主要分布于荒地、农田、路边等人为干扰频繁生境,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两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建议尽快系统性摸清贵州省的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并加强对恶性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扩散动态趋势研究,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入侵广西的外来生物已超过200种,其中有121种外来入侵植物、97种外来入侵动物.外来入侵植物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3种,如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南美蟛蜞菊等;外来入侵动物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1种,如福寿螺、克氏原螯虾、湿地松粉蚧等.分析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控对策:1)强化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农作物进口产品逐渐增多,这也加剧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可能。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不仅使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针对植物检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基本概念、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农林业的发展更加安全,人类的健康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4.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中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中出现的后续产业不力,重林轻草、轻灌、树种、草种单一且外来物种占优势,不注重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及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需加强后续产业建设开发,植被建设要重视先锋物种。模拟天然生态系统及调整退耕还林政策。加速移民建镇,加强科技宣传,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决定着城市生物量的分布,而一个良好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较好的人文环境,还需要自然环境的配合。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过程改变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导致了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各界学者也针对以上问题加强了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基于此,分析当前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探讨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万大山地处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定居的外来种在不断增多,有的外来种成了入侵种,如飞机草等,给该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证文献,全面整理了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并分析了外来种的类型、原产地、引种原因及引入途径,确认:①迄今为止共计99种(含亚种)外来植物,隶属于38科83属,其中菊科最多(10种),占10.1%,其次为禾本科(6种),占6.1%;②栽培种56种,逸生种20种,入侵种23种,分别占56.6%、20.2%和23.2%;③外来植物的原产地主要是热带美洲(有54种,占54.5%),其次是印度(10种)、非洲(9种)和地中海地区(7种);④人为有意引入有87种,占87.9%。最后对保护区内外来植物的危害预测和防治策略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新宾县苏子河水利提升工程对苏子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采用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从社会因素、生物安全、物种/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景观5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苏子河水利提升工程占地面积小,不会对评价区野生动植物生长栖息环境及生物群落造成明显影响,也不会引起有害或外来物种入侵及生物物种的显著减少,该工程有利于提升当地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苏子河水利提升工程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66.1,影响程度为中低水平,说明生物多样性受工程建设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在退耕还林时有些地方出现了执行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退耕还林一刀切、还林还草脱离当地的自然植被演替规律 ,忽视物种间的生态交互作用 ,忽视生态系统内的异质性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而忽视了当地濒危物种保存作用 ,并把植被覆盖率当成评估生态修复优劣的惟一标准。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退耕还林应根据当地条件科学规划 ,尊重客观规律 ,科学配置林草措施 ,避免一刀切。建议有关人员 ,及早制定环境评价标准 ,以便基层工作人员操作执行。  相似文献   

19.
湖泊能够很好地维系水、生态以及环境等安全,在进行湖泊生态修复时,人工湿地系统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减少湖泊污染负荷,定向培育、增殖和保护湖泊生物物种。在湖泊生态修复中,应用人工湿地系统时也要注意一定的问题,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系统的功能,避免湖泊生态系统遭受外来物种侵害。基于此,分析了人工湿地系统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铁路路堑边坡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四川省内成都平原及其附近4个地点的不同铁路路堑边坡的植物多样性,比较不同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后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人工恢复后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自然边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得到以下结论不同的恢复时间、不同的土壤基质和不同地点的坡面的植被情况不同,恢复时间较长、土质松软且当地原生植被较好的地点植被恢复后的植物种丰富度较高.在进行人工生态恢复时,要依据当地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当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选择先锋植物种,以本地乡土植物种为首选,可依据当地情况引进外来植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