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推广应用机械化膜下滴灌播种技术,可以缓解因严重缺水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促进阜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阐述机械化膜下滴灌播种技术的概念及特点,介绍该技术在阜新地区的应用现状,针对现有机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地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可有效缓解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可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应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朝阳县玉米产业发展。在朝阳县推广应用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阐述该技术的原理与实施要点,介绍推广该技术所采取的措施.分析应用该技术取得的效益.为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改变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进而提高玉米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一项综合生产实用技术。该技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发展了农业的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玉米在辽西地区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膜下滴灌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为当地雨养农业、旱作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节水途径。介绍辽西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效果,结合项目实施分析该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膜下滴灌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水、增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等方面,介绍膜下滴灌技术节水增产机理。结合近年来推广应用此技术的经验,探讨辽宁省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中选地、整地、播种的技术要点,总结推广应用此技术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是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优化配套,改变传统大豆种植方式的一项综合生产和实用的农业技术,可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介绍了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和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8.
宁城县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分析,提出宁城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模式、操作规程及应用的机具。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农机部门因地制宜建立了以青贮玉米、食葵、大豆、小麦、马铃薯和打瓜(膜下滴灌)等作物为主的千亩高效综合机械化示范基地,总面积709 hm~2。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膜下滴灌技术、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青贮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精量播种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在我地区得以大面积推广且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文辉 《农业机械》2013,(19):126-127
2BMD-2型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是甘肃省张掖市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为推广、示范农田灌溉机械化节水技术、解决当前制种玉米播种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在多年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适宜于河西地区玉米机械化播种作业的新机具。2013年3月,该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花生覆膜播种机械化种植的农艺环节及花生生长各阶段的特点,结合昌图县花生生产经验,探讨花生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为辽宁省花生覆膜滴灌农业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齿轮齿条式膜上打孔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辽宁省大面积推广应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现有机械化覆膜播种技术中大多采用穴播轮进行打孔播种作业。针对穴播轮打孔机构不能同时满足垂直入土、垂直出土和开口器主动打开作业要求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齿轮齿条式膜上打孔机构,并对该机构的原理、工作过程和运行轨迹进行阐述与分析,为机械化膜上打孔播种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开沟覆膜滴灌条件下土壤水、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中国葡萄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每年因盐碱与缺水导致减产现象严重。开沟覆膜滴灌技术结合膜下滴灌与开沟技术优点,理论上可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土环境。为研究桁架葡萄下开沟覆膜滴灌技术对土壤水分与温度变化的影响,在石河子147团6连试验地用EM50仪器开展土壤水分、温度监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开沟模式为20 cm×100 cm,灌水定额为300 m3/hm~2时,无论是膜中还是膜边,灌水前后土壤含水量维持在0.22~0.38,满足作物根系吸水。加大灌水定额,在覆膜影响下,滴灌带表面积水区面积增大,使得在滴头下方形成饱和区增大;随着开沟深度的增大,覆膜中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覆膜边呈下降趋势。②温度监测表明,无论是温度上升期(12时),还是夜间下降期(24时),土体温度变化幅度均在15~31℃,给葡萄生长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利于葡萄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玉米节水灌溉铺管覆膜播种机具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组成,论述玉米节水灌溉铺管覆膜播种机具各结构的调整,如覆膜机构、播种机构、覆土机构、化学除草装置、滴灌带铺设装置等,为机具的使用及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定额对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同心县枸杞灌溉水资源紧缺的生产实际,采用大田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不同种植方式(覆膜和不覆膜)对枸杞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灌溉定额为1 620m3/hm2时,枸杞枝条长度最大;覆膜与不覆膜枸杞枝条生长速度均在开花初期最快;与覆膜相比,不覆膜的枸杞枝条生长速度峰值推迟10d出现;2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灌溉定额为1 620m3/hm2时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灌溉定额一定时,覆膜的叶绿素含量高于不覆膜的;3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灌溉定额为1 620m3/hm2时,枸杞产量均最高;当灌溉定额小于等于1 620m3/hm2时,覆膜的产量比不覆膜的高,当灌溉定额大于1 620m3/hm2时,覆膜的产量比不覆膜的低;当灌溉定额小于等于1 620m3/hm2时,枸杞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溉定额大于1 620m3/hm2时,枸杞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过多的灌水不利于枸杞生长。覆膜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为1 620m3/hm2适合在当地枸杞高效节水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枸杞覆膜与不覆膜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和灌溉定额对枸杞产量的影响以及枸杞耗水规律。结果表明,(1)除F6(灌溉定额2 160 m3/hm2)、F7(灌溉定额2 430 m3/hm2)处理外,覆膜处理产量均高于不覆膜处理。随灌溉定额增大,覆膜和不覆膜枸杞产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当灌溉定额为1 620 m3/hm2时,覆膜和不覆膜枸杞产量均最高,覆膜枸杞产量最高为10 400.7 kg/hm2,不覆膜枸杞产量最高为9 923.40 kg/hm2。(2)不覆膜比覆膜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平均值高19.02 mm。覆膜与不覆膜枸杞各生育期耗水量及耗水模系数随生育期延长均先增大后减小,均呈"果熟期落叶期开花初期春梢生长期"的变化趋势。(3)覆膜枸杞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2.99 kg/m3,不覆膜枸杞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2.76 kg/m3,覆膜高于不覆膜。除F6(灌溉定额2 160 m3/hm2)、F7(灌溉定额2 430 m3/hm2)处理外,膜下滴灌枸杞各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不覆膜。枸杞膜下滴灌技术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棵间蒸发,有效节约水资源,适宜在宁夏中部干旱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滴灌方式下,通过覆盖地膜的栽培方式研究了库尔勒香梨生长特性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结果表明,地膜滴灌(MD)显著提高了香梨根际区土壤水分含量,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未覆盖滴灌(ND)和漫灌(CK),该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叶片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高于6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增加促进了叶片含水率和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棉花优质高效灌溉指标,在新疆石河子研究了地下滴灌(SSDI)和膜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棉花耗水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模式,棉花蕾期耗水量随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而增加,花铃期水分胁迫处理的棉花阶段耗水量普遍低于对照处理;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花铃期充分供水(灌水控制下限为75% FC)处理(SDI-7和SSDI-7)有利于籽棉产量的提高,与对照处理相比,籽棉产量提高了14.48%(SDI-7)和11.60%(SSDI-7);水分处理对棉花衣分、棉纤维整齐度的影响不明显,蕾期和花铃期水分胁迫对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影响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加剧,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有利于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的提高.相同水分处理,地下滴灌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均高于膜下滴灌棉花.与对照处理相比,蕾期和花铃期灌水控制下限分别为60% FC和75% FC,灌水定额为30 mm处理在节约灌溉水的同时提高了籽棉产量并改善了棉纤维品质,可作为石河子垦区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水指标.  相似文献   

19.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2 year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normally sown and paired sown cotton in terms of seed cott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at various levels of water applied through drip system. Drip irrigation under normal sowing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seed cotton yield of 14 and 32% during first and second year, respectively, when same quantity of water was applied through drip and check-basin. Drip irrigation under dense paired sowing, in which the quantity of water applied was 75% as compared to drip under normal sowing, produced equal seed cotton yield during first year but yield increase of 27% was observed during second year. Drip irrigation under normal paired sowing, in which the quantity of water applied was 50% as compared with drip under normal sowing,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in seed cotton yield of 11 and 15% than normal sowing during first and second year, respectively. However, at equal levels of water applied, dense paired sowing produced 12 and 23% higher seed cotton yield than normal sowing during first and second year, respectively. Similarly, normal paired sowing produced 6 and 14% higher seed cotton yield than normal sowing during first and second year,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dense paired sowing produced highest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along with reduction in cost owing to lower number of laterals required.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效率偏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节水灌溉、按需施肥与覆膜农艺措施集成的高效灌水施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减蒸抑盐、提质增效和减少化肥投入等优点。综述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水肥利用效率、土壤水盐分布运移,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吸收、转化、迁移规律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水肥耦合模型研究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发展历程,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