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镉对龙葵种子萌发及子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葵(Solanum nigrumL.)是Cd超累积植物,可用于植物冶金和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超累积植物的生理基础研究有助于提高其对Cd的富集效率。龙葵种子在含有不同浓度CdCl(20、30、50、100、150、200μmol·L-1和300μmol·L-1)的琼脂培养基上萌发7d。结果表明,龙葵在200μmol·L-1和300μmol·L-1Cd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而低浓度Cd(30~150μmol·L-1)胁迫下无显著差异;在Cd≥30μmol·L-1时,活力指数、发芽势均显著降低,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幼苗生长分析表明:在30~150μmol·L-1Cd处理下根长下降约17%~35%,显著低于200~300μmol·L-1Cd处理(下降79%~90%);株高随Cd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子叶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表明:100~150μmol·L-1Cd胁迫下,CAT和APX活性显著上升;在Cd胁迫下,SOD活性降低但维持在较高的活性水平。表明龙葵幼苗能忍耐小于150μmol·L-1Cd,抗氧化酶活性在抵抗Cd毒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以1年生香樟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培盆栽的方法,探究了在Cd质量分数为20 mg·kg-1胁迫时施加不同质量分数(5、10、40 mg·kg-1)的吲哚乙酸(IAA)对香樟幼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对1年生香樟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施加吲哚乙酸可有效缓解Cd对香樟的胁迫,主要表现为吲哚乙酸可增加香樟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抗坏血酸质量摩尔浓度、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外源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吲哚乙酸对香樟幼苗Cd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施加10 mg·kg-1吲哚乙酸对香樟Cd胁迫的缓解作用最显著,与仅Cd污染处理未施加IAA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60.67%、58.58%、60.13%,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抗坏血酸质量摩尔浓度、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分别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50+8342
[目的]研究Cd胁迫下绿豆(Phaseolus raditus L.)幼苗根部矿质元素的代谢。[方法]用1μmol/L Cd2+模拟Cd污染,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FAAS)对矿质营养元素K、Ca、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Cd胁迫下,根中的Mg含量降低,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含量却有所升高。[结论]Cd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镉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系统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在10-6、10-5、10-4mol·L-1浓度下,Cd2+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系统、丙二醛(MDA)含量、Cd积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同时讨论了Cd2+毒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中、低浓度(10-6、10-5mol·L-1)C2+d胁迫下,玉米幼苗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高浓度(10-4mol·L-1)Cd2+胁迫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Cd2+胁迫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除叶片中SOD和CAT活性略有上升外,其他抗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高浓度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最明显.植物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部,Cd2+胁迫能干扰玉米对Fe、Cu、Zn、Mg等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稀土La对Cd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法研究了Cd对玉米幼苗的伤害及La对Cd伤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0.1mmol·L-1CdCl2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和代谢,0.4mmol·L-1CdCl2的急性伤害则使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在玉米幼苗叶面喷施La1次,能缓解Cd造成的伤害,这与La能提高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以及维持CAT和POD活性等多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探究镉胁迫下提高供镁水平对西洋参幼苗的缓解作用.通过增加Mg2+的用量对30 μmol·L-1的Cd2+胁迫下西洋参幼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保护性酶、荧光参数及镉的动态积累特性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30μmol· L-1的Cd2+胁迫显著抑制了西洋参幼苗的生长发育,随着增施不同浓度的Mg2+后,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分别选育于1979,1993,2004年的3期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无性系的扦插生根能力差异,研究了清水对照(ck),1 000 mg·L-1吲哚乙酸、1 000 mg·L-1萘乙酸、2 000 mg·L-1吲哚乙酸、2 000 mg·L-1萘乙酸、1 000 mg·L-1吲哚乙酸和1 000 mg·L-1萘乙酸1:1混合液、2 000 mg·L-1吲哚乙酸和2 000 mg·L-1萘乙酸1:1混合液分别处理下中山杉302,118,405 Taxodium‘Zhongshanshan 302,118,405’的生根率、生根数量、最大根根长和最大根基茎。结果表明:1清水对照或2 000 mg·L-1吲哚乙酸处理下,中山杉302的生根率显著低于(P0.05)中山杉118,405,其余5个处理下,3个无性系的生根率在0.01水平差异显著。1 000 mg·L-1萘乙酸、2 000mg·L-1萘乙酸、2 000 mg·L-1吲哚乙酸和2 000 mg·L-1萘乙酸1:1混合液处理下,中山杉302生根数超过4条的百分率显著低于(P0.01)中山杉118,405。1 000 mg·L-1吲哚乙酸、1 000 mg·L-1吲哚乙酸和1 000 mg·L-1萘乙酸1:1混合液处理下,3个无性系生根数超过4条的百分率在0.05水平差异显著。21 000 mg·L-1萘乙酸、2 000 mg·L-1吲哚乙酸、2 000 mg·L-1萘乙酸、2 000 mg·L-1吲哚乙酸和2 000 mg·L-1萘乙酸1:1混合液处理下,3个无性系的生根率显著高于(P0.05)对照;2 000 mg·L-1萘乙酸处理下,3个无性系生根数超过4条的百分率显著高于(P0.05)对照。这些结果显示:13个中山杉无性系的扦插生根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2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可以提高3个无性系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7个处理中,2 000 mg·L-1吲哚乙酸和2 000 mg·L-1萘乙酸1:1的混合液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王文  陈振德  罗庆熙  曹委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7):3677-3683
【目的】苯丙烯酸是黄瓜根系分泌的毒性较大的酚酸类物质之一,与黄瓜的连作障碍有密切关系。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缓解作用,初步探讨NO缓解黄瓜幼苗苯丙烯酸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营养钵土培的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200μmol·L-1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100μmol·L-1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能显著缓解苯丙烯酸胁迫对黄瓜植株造成的伤害,可明显提高幼苗的生长量,增强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叶片叶绿素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与100μmol·L-1SNP处理相比,50、200和400μmol·L-1SNP处理促进黄瓜幼苗生长、缓解叶片氧化损伤和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的作用明显降低。【结论】外源NO能明显促进了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代谢,其中以100μmol·L-1SNP缓解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外源NO的确能缓解苯丙烯酸胁迫对黄瓜植株的伤害,提高黄瓜幼苗对苯丙烯酸胁迫的耐性,减缓因自毒作用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9.
外源水杨酸对镉胁迫下莴苣幼苗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外源水杨酸(SA)提高莴苣幼苗抗重金属镉(Cd)胁迫的生理机制,以笋王1号为材料,通过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SA预处理对50μmol/L Cd胁迫下莴苣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μmol/L的SA预处理能不同程度地缓解Cd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植株的生物量;提高Cd胁迫下莴苣幼苗叶片中总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含量,降低叶绿素b/a(Chl b/a);提高莴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气孔导度(G)和蒸腾速率(T),降低胞间CO浓度(C),其中以10μmol/L SA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给植物受到Cd污染后的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采用1μmol/L Cd2+处理绿豆幼苗,测定重金属Cd对绿豆幼苗株高、根长、叶面积、鲜重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研究重金属Cd的积累和大量矿质元素K、Ca、Mg在植物茎叶部分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Cd显著降低了绿豆幼苗各器官的指标,对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d在茎中的含量高于在叶中的含量,对茎的影响大于叶片;Cd可降低幼苗茎叶中K、Ca、Mg矿质元素的含量,间接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SO2对谷子幼苗根系镉胁迫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谷子幼苗为材料,采用SO_2衍生物(SO_3~(2-)∶HSO_3~-,3∶1,mmol·L~(-1)/mmol·L~(-1))预处理方式,研究外源SO_2对镉(Cd)致根系毒性的影响。研究发现:250、500μmol·L~(-1)Cd胁迫下,谷子幼苗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组织中活性氧(ROS)大量产生,膜脂过氧化增加;与Cd单独处理组相比,用500μmol·L~(-1)SO_2衍生物预处理后,Cd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根组织中ROS水平降低,膜脂氧化损伤减轻,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等酶活性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SO_2衍生物能够通过上调抗氧化酶系统POD和GPX的活性来有效缓解Cd胁迫造成的谷子根系氧化损伤,并很可能通过维持较高的GSH水平和提高GST活性来增强谷子根系的Cd解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锌对粳稻幼苗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粳稻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及镉和锌的吸收转运特性。结果表明,施加1.2 mmol·L~(-1)及1.4mmol·L~(-1)锌能显著增加根尖数目和根系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并使根系中的镉积累量分别下降86.4%和97.5%,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下降62.6%和73.3%。根系和地上部的镉主要分布在细胞壁(F1)和胞液(F3)中,细胞器(F2)中的镉含量很少,只占根系镉总量的5.4%和地上部镉总量的9.4%。锌降低了各亚细胞组分中镉的含量,提高了镉在F3中的分配比例。当锌使根系F3中的镉浓度降低到12.8 mg·kg~(-1)FW以下时,镉从根系F3中向地上部转运的比率显著增加,但转运量只有2.7μmol·L~(-1)Cd~(2+)(无锌添加)处理组的26.9%~46.1%。  相似文献   

13.
生长素对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ndole-3-acetic acid(IAA)对铝胁迫下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的影响,探讨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间苹果酸分泌差异机理。【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以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为材料(ET8,耐铝型和ES8,铝敏感型),研究IAA、N-1-napthyl-phtalamic acid(NPA)、2,3,5-triiodobenzoic(TIBA)、Anthracene-9-carboxylic acid(A9C)及Niflumic acid(NIF)对ET8和ES8苹果酸分泌的影响。【结果】ET8和ES8经不同浓度IAA(0、25、50和100μmol·L-1)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均无显著差异;而当ET8和ES8经50μmol·L-1Al处理3h后,无铝条件下,再经不同浓度IAA处理,ET8苹果酸分泌速率随IAA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ES8苹果酸分泌速率却无显著变化;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经IAA(50、100μmol·L-1)和50μmol·L-1Al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显著升高,但ES8经IAA(25、50μmol·L-1)和50μmol·L-1Al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均无显著变化;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和ES8经IAA转运抑制剂NPA(TIBA)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IAA参与调节铝胁迫下苹果酸分泌。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和ES8经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显著降低;与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相比,ET8和ES8经不同浓度IAA、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随IAA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表明IAA可能通过调节阴离子通道参与铝胁迫下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结论】只有在Al激活苹果酸分泌后,IAA才能增加耐铝型小麦品种分泌苹果酸,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苹果酸分泌的显著差异与IAA对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苹果酸分泌调节作用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棉苗主要形态和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不同NaCl胁迫程度下棉苗生长和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处理,试验设2个NaCl水平(50和100 mmol•L-1),各NaCl水平下设4个SNP浓度(0、50、100和200 μmol•L-1),同时设对照(0 mmol•L-1NaCl,0 μmol•L-1SNP),处理10 d后测定棉苗形态指标和叶片主要生理指标。【结果】NaCl胁迫抑制棉苗生长;外源NO供体SNP进一步抑制NaCl胁迫下棉苗节间伸长,显著降低植株含水量,尤其是根和茎的含水量;SNP处理显著增加轻度盐胁迫(50 mmol•L-1 NaCl)下棉苗比叶重,50-200 μmol•L-1SNP处理下比叶重增加10%-18%;SNP处理提高了高盐(100 mmol•L-1NaCl)胁迫下棉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a/b值,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b含量,以50 μmol•L-1SNP处理效果最显著,叶绿素a、b分别增加10.9%和9.8%;SNP显著提高了NaCl胁迫下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了CAT活性。【结论】外源NO能够抑制棉苗节间伸长,缓解高浓度NaCl胁迫下棉苗叶绿素的降解,增强叶片抗氧化能力,改善叶质。本试验条件下,SNP对棉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以50-100 μmol•L-1为宜,高浓度(200 μmol•L-1)SNP处理加剧了盐胁迫对棉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浸种对翅果油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 000 μmol·L-1范围内,SNP可以提高翅果油树种子的发芽率,在10-2 000 μmol·L-1范围内,SNP可以促进翅果油树幼苗地上部和根的伸长生长,地上部的鲜、干重及根系鲜重的增加,且有利于侧根发生。其中以100 μmol·L-1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地上部和根的伸长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以1 000 μmol·L-1处理对侧根发生的促进效果最好。其中100 μmol·L-1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蓬累悬钩子组织培养及试管苗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野生资源和实现人工栽培,以蓬累悬钩子的冬眠芽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冬眠芽伸长生长、分化,伸长生长芽和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MS+IAA0.1mg·L-1+GA30.5mg·L-1+6-BA0.5mg·L-1是冬眠芽伸长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NAA0.1mg·L-1+ZT1.2mg·L-1是伸长生长芽的茎段分化不定芽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NAA0.1mg·L-1+IAA0.2~0.4mg·L-1是伸长生长芽和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1.6%,定植成活率为98.2%。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蓬累悬钩子的生物学性状,翌年开花结果。建立起蓬累悬钩子试管苗的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锰(Mn)及其转运通道对水稻镉(Cd)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以水稻幼苗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对幼苗根系和地上部Cd、Mn的积累特征及其与P-型ATP酶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8~1.6 mmol·L~(-1)Mn能显著降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的Cd含量,并能提升水稻细胞壁中Cd的分配比率和降低胞液中Cd的分配比率。在含4.5μmol·L~(-1)Cd和1.6 mmol·L~(-1)Mn的营养液中,NSCCs对水稻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4.9%和17.0%,P-型ATP酶的贡献率分别为24.7%和7.6%;NSCCs对水稻根系和地上部Mn的贡献率分别为24.0%和10.3%,明显低于其对Cd的贡献率,而P-型ATP酶对根系和地上部Mn的贡献率分别为69.5%和20.3%,显著高于其对Cd的贡献率。综上认为,Cd主要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水稻根系细胞,Mn主要通过载体蛋白进入水稻根系细胞。Mn可能通过竞争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来抑制水稻幼苗对Cd的吸收和转运。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生产上对红檵木的需求,深入研究了红花檵木的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红花檵木组培快繁中,初代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5mg·L-1;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 0.1mg·L-1+NAA0.1mg·L-1;生根培养基1/2MS+IAA 2.5mg·L-1+0.1%活性炭;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时用有透气孔的培养瓶有利于组培苗以及组培苗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镉对水稻幼苗根系细胞膜电位和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Cd)对膜透性、跨膜电势差等膜性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造成Cd胁迫下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异常的重要原因。以对Cd2+敏感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淮稻11号和扬稻6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原位考察了水稻幼苗根细胞膜电位对Cd2+胁迫的响应,同时分析了Cd2+对水稻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使根表皮细胞膜电位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去极化,去极化程度随Cd2+浓度提高而增加;相同浓度Cd2+所诱导的膜电位去极化程度与水稻品种有关,扬稻6号幼苗根系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明显高于淮稻11号;在迅速的去极化之后,随后的30min内是否发生复极化与水稻品种和Cd2+浓度有关;就更长时间(0~12h)来看,膜电位在经过了去极化阶段后仍有缓慢的恢复,淮稻11号在1.0mmo1·L-1Cd2+处理6h后已接近初始的膜电位值,而扬稻6号在处理12h后仍不能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Cd2+处理增大了水稻根细胞膜透性,且扬稻6号比淮稻11号膜透性增加的程度要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棉花幼苗重度镉(Cd)胁迫的缓解效应,以农大棉60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50、100、200μmol/L)硝普钠(SNP,NO供体)对重度Cd胁迫(75μmol/L)下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处理下棉苗株高、叶面积较CK(不添加CdCl_2和SNP)显著下降40.9%、31.9%,干物质积累量、组织含水量仅为CK的34.3%、33.2%,光合速率显著下降。重度Cd胁迫下添加低浓度外源NO(50、100μmol/L),棉花幼苗株高、叶面积较T0处理(75μmol/L CdCl_2)稍有增加(P0.05),叶绿素含量比T0处理(75μmol/L CdCl_2)分别增加4.5%、15.5%(P0.05),光合速率分别增加36.6%、27.9%(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增加;而添加高浓度NO(200μmol/L)下棉苗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低于T0处理。因此认为,外源NO对重度Cd胁迫下棉苗生长的缓解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