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研究指出,渭河流域陕西段水资源贫乏、水质污染严重,以农业面源污染最为严重,已成为当今渭河流域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造成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化肥、农膜、农药的广泛使用,禽畜粪便、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土流失等。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流域人们环境意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同时配合经济手段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有效控制渭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渭河水质,为保护渭河水体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分析洹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针对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特点提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展生态养殖、推广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等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2013年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经济学中的恢复防护费用法,定量估算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经济损失。结果表明:2013年孟良崮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总氮、总磷污染负荷分别为934.30 kg和136.19 kg,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为26 842元。其中,畜禽排泄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为18 270元,占流域内污染总损失的68.06%;土地利用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次之,为6 635元,占24.72%;农村生活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为1 937元,占7.22%。  相似文献   

4.
将辽宁非饱和水量模型和水质模型进行耦合,并以辽宁西部某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模拟。此外通过设定不同农业耕作方式,模拟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流域面源污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在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模拟具有较好的精度,各指标模拟误差小于25%,拟合系数在0.6以上,模型适用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模拟。研究成果对于干旱半干旱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秦淮河流域农业污染源调查及入河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一些河流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入分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基础上,对南京市秦淮河流域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潜在的水质污染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据此提出了该河流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低碳技术试验研究及推广,旨在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莫干湖流域土—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莫干湖流域污染的调查研究发现,食品加工业,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导致莫干湖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流域土-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为进一步开展莫干湖水库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巢湖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可知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其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来自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大、畜禽粪便基本未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针对巢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建立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网络数据库,减控种植业、畜禽粪水、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染源和污染量,搞好农业残留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农业湿地保护,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具体措施,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方案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农业面源对环境的污染,对山东省莱芜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生态环境健康、良性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30多年的面源污染控制经验,剖析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形势,并从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发展和发生的特征上,基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策略性理论——“减源-拦截-修复”理论。在阐述了该理论后,从太湖流域和滇池流域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实践案例进行验证。期望“减源-拦截-修复”理论的建立,能从根本上扭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至今无策略性指导理论的局面,为中国乃至世界类似经济发展模式的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点及有效治理措施,基于两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通过补充计算,分析了黄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探究了流域内各省份影响农业源污染化肥施用量、秸秆产生量和畜禽养殖等因素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及污染治理效率,讨论了黄河流域面源污染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与2006年相比,2017年黄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农业源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污染量占总污染量的比例显著增加,2017年农业源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96.2、1.2、7.9和1.1万t,污染量输出最大的省份为内蒙古,但单位耕地面积污染输出最大的两个省份为河南省和山东省。2017年黄河流域畜禽养殖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化肥是氨氮、总氮及总磷排放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不同污染物指标与主控因子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2006年相比,2017年流域内基础因素典型变化包括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30%、流域内秸秆产生量及畜禽养殖猪当量分别增加46%和减少27%。河南、陕西、山东省份的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过大,河南省的污染治理效率需要迫切提升。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当采取全面治理政策及针对性污染治理策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典型针对性措施包括加强陕西、河南以及山东省瓜果蔬菜化肥减量措施、西部地区牛羊养殖以及中东部地区猪养殖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期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农业是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石,在保障了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过去10 a,中国面源污染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农业源的贡献仍居高不下。该研究阐述了新时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以"生态循环、流域统筹"为核心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思路;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卡脖子技术,提出了以"种养结合、产业链循环"为核心的污染治理实现路径;深入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运维机制不通畅的原因,提出以"农民和农业企业为主力军"的多元主体治理及运维机制;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实现路径和应用效果,以期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从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团结湖流域水污染现状调查入手,通过大量的实地踏勘和采样监测,并对所确定的特征污染物种类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调查结论,从专业角度剖析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减少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河流整治和污水处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口库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口库区流域内18个镇(乡)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该流域全年CODer、TN和TP的排污量分别为6288.87t.4450.07t和1448.82t,总等标排放量为19357.55×10^6m^3,其中CODer、TN和TP的污染率指数分别为2.17%、22.99%和74.85%,故磷和氮是水口库区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率指数大小排在前3位的污染源为农田水土流失、水产养殖和畜禽粪尿,分别为41.95%、36.81%和10.60%,三者总和占全流域污染率的89.36%,是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各乡镇间相比较,2005年全年等标排放量以黄田镇居第1位,达2942.14×10^6m^3,污染率指数为15.20%;水口镇和东桥镇次之。不同乡镇的主要污染源有所不同,例如黄墩办、水东办以生活污水为主,炉下镇、大横镇等以畜禽粪尿为主,梅溪镇、东桥镇等以农田养分流失为主,水口镇、尤溪口镇等以水产养殖为主,不同乡镇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应各有所侧重。最后提出水口库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相似文献   

15.
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与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与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汉江水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和等标负荷估算法,对汉江流域荆门段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分析和负荷估算,包括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得出了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在所有污染源中,农村生活、畜禽养殖、降雨、土地利用和城镇径流是5个主要的面源污染源;该地区各市县总氮和总磷污染负荷与COD和氨氮污染负荷的输出量的排序均表现为:钟祥市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各类污染源总氮贡献率排序为:农村生活农业用地畜禽养殖降雨非农业用地;各类污染物总磷贡献率排序为: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降雨。[结论]总体来说,河流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农村污染物未经处理排放或处理措施不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临沂市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了该污染带来的危害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预测了今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景,这对于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洱海流域蔬菜生产对面源污染和经济影响分析及控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云南高原湖泊洱海流域地区蔬菜生产现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探索影响洱海流域蔬菜生产的障碍因素和蔬菜生产活动对洱海的负面影响因素,提出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对策措施。对发展洱海流域地区自然经济,保护洱海,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是加快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然突出。该研究在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专家座谈等多种方式梳理和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在治理主体、投入要素、技术体系与产业链条方面的瓶颈,解析了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内涵,阐述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浙江平湖在践行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面的先进做法及应用效果。总结了典型案例在网格化健全污染综合防治“整建制”、特色化延伸综合防治“全链条”、以及全方位保障污染综合防治“全要素”三个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以期为探索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整体解决方案,示范带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