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苹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高新分析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领域。概述近年来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苹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苹果质检中的应用方向,为果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液态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新型检测技术,在农业与食品等研究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此,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检测步骤;从光谱检测方法、建模算法、谱图预处理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液态食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农作物病害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红外光谱诊断农作物病害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具有高效、准确和非破坏性的技术。为此,阐述了近红外光谱诊断农作物病害的原理;介绍了处理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关键技术以及建立光谱模式识别模型的方法;报告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作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诊断农作物病害存在的难点;最后,指出了一些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设施作物营养水平无损检测技术,着重描述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数据岭回归分析的甜椒氮素检测试验研究过程.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成像技术对目标作物进行叶片尺度的光谱图像采集,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光谱数字图像处理、提取光谱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对数据完成筛选作为变量,结合化学分析试验结果建立作物营养检测模型,检验模型得出结论.为了解决自变量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造成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在数据处理阶段,采用了在农业探测领域内并不多见的岭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其特殊的有偏估计算法,拟合建立回归方程.同时,由于岭回归分析可以用于进一步筛选特征波段,最终得到的是基于三特征波段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数据的甜椒叶片氮营养检测模型.经过模型检验,模型的调整R2为0.843,RMSE为0.105.  相似文献   

5.
土壤成分与特性参数光谱快速检测方法及传感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析土壤成分含量以及理化特性参数方面获得了良好的预测精度.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等现代数据处理算法的应用,最大限度消除了光谱外界干扰、提取了光谱有效信息,使得土壤特性参数预测分析模型更准确、稳定.在进行土壤参数原位实时光谱检测时,如何消除土壤含水率、土壤粒度等的影响,还需要技术突破.开发便携式或车载式农田土壤光谱实时分析仪,是促进精细农业实践的重要措施,已开发的车载式土壤在线光谱仪可以实现多个土壤参数的分析,并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进一步开发多功能土壤在线检测系统,利用土壤介电特性或机械特性与光谱特性测量结果相互补偿与校正以消除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光声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太赫兹光谱技术等现代光谱分析方法在土壤成分与特性参数分析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开展基础研究,揭示这些光谱技术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成分条件下的吸收特征参数,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NIR和Raman光谱的果蔬质量检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回顾了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果蔬品质与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果蔬品质的定量分析(包括糖、酸等内部成分含量和坚实度等组织物理属性等)、果蔬品质的定性分析(如缺陷检测、成熟度分级、货架期/储藏期判断等)、果蔬生长/加工过程监测、果蔬生长环境条件分析以及果蔬安全检测、果蔬品种与产地溯源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果蔬内部成分分析(尤其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品质分级、成熟度辨别、缺陷/损伤检测等方面获得成功应用,在果蔬农残与微生物污染检测方面也比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更具潜力。此外,还分析归纳了光谱分析技术在果蔬品质与安全检测领域的优势与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于作物水分实时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烤烟精准水分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烤烟精准水分管理上的可行性及其难点,以期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烤烟精准水分管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大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无损的可多组分分析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的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此,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大米品种鉴别、品质检测、矿物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从样本中无损提取出分析信息,可应用于多种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次品的掺入量预测、中药材品种的聚类分析,并能够快速有效地对中药整体质量进行评价与鉴定,但用于含量较小的组分分析时偏差较大。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优化中药提取、分离纯化过程的提取时间、次数,降低提取物中杂质含量,使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和分离、除杂过程实现高效与质量可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对于维护中药市场稳定、优化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分析应用划分为中药材鉴定和在线质量控制两类,分别以刻意假冒的判断、刻意部分参伪的判断、意外混淆用药的判断、药材道地性的判断、药用价值高低性的判断等5部分为区分点,以中成药制剂在线生产的不同环节为区分点,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真伪鉴别、掺伪识别、品种分类、产地分析、质量评价以及中药提取与纯化过程、浓缩过程、制剂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例,探讨经验模态分解在土壤近红外光谱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应用的原理和步骤。用处理后的光谱计算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并与九点平滑和小波变换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九点平滑处理结果相比,SNR从3 dB左右提高到10 dB左右,原始信号与消噪信号之间的标准差由2.972降到0.901;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由0.9410提高到0.9803, 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由0.6702降为0.3011。证明了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在光谱处理过程中的可靠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近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地区的红壤、黄棕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外源添加黏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针铁矿、蒙脱石、蛭石)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模拟土壤颗粒大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对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相关模式方程.结果表明,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土壤中多因子作用的综合结果,土壤组成与性质明显地影响着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水分时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在土壤中添加这些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其光谱反射率下降;在沙土、粉沙土范围内,土壤颗粒直径由大变小,其光谱反射率增大,但至<0.002 mm黏粒时,其反射率减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由大变小,其光谱反射率增大.  相似文献   

12.
鱼粉品质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145个鱼粉样品化学成分,其中115个作为定标集,其余30个作为检验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标模型,并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以一阶导数和9点卷积平滑预处理效果最佳。用所建立的定标模型对检验集样品进行成分预测,并对预测值与化学分析值之间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99%下,除钙之外,其他成分均为高度显著。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检测鱼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总磷和盐分,但钙的预测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牛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和常规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对从不同养牛场采集的200个肉牛粪便典型样品的4种主要肥料成分(全氮、全磷、全钾和铵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得出,4种肥料成分含量的NIRS测定值与其真实值(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4种肥料成分含量的NIRS测定值均达到了与真实值相近的水平。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牛粪样品主要肥料成分的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变换的方便面含油率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斌 《农业机械学报》2001,32(6):74-76,87
以检测方便面的含油率为例,探讨了用小波变换原理分析近红外温反射光谱并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结果表明,变换后的光谱更能反映出与含油率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与使用方便而原始温反向光谱、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得到使用8个迟度变换后的小波系数与含油率之间的关系最为显著,且四元回归分析的预测精度最好,比采用二阶导数时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降低1.1个百分点,相对误差的标准差降低0.18。小波变换方法提高了方便面含油率近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5.
芝麻油掺伪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的定量检测模型。实验配制不同比例的掺假芝麻油混合样品,采集样品在4 000~12 000 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把数据分为校正集与预测集。将4 420~12 000 cm-1波段的光谱进行各种预处理,最佳方法为平滑预处理,并利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波长筛选法(iPLS)选取光谱特征波段,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掺假芝麻油的定标模型。结果显示:3种掺假芝麻油的PLS模型预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8、0.999、0.999,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0.24%和0.19%,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实验证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芝麻油掺假的快速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控制饲料质量、检测饲料原料的成分是饲料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简述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的原理、特点及优势,综述NIRS在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现状,从模型数据库建立、在线实时检测实现及检测仪器研制方面,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鱼粉中氨基酸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收集了145个鱼粉样本,应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了鱼粉中17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NIRS定标模型。天冬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化学分析值与NIRS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都达到0.87以上,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0%,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3;酪氨酸的决定系数R^2为0.8678,相对标准差为8.65%,相对分析误差为2.77;组氨酸、丝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9005、0.7436和0.3541,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4.19%、17.85%和33.85%,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2.96、1.98和1.04。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较准确地检测鱼粉中14种氨基酸;酪氨酸只能进行粗略估测;组氨酸、丝氨酸和半胱氨酸难于进行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8.
几种物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物理技术在农业中的新品种培育、增产、提高农作物品质、抗病抗旱及产品的品质检测分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物理技术中的近红外技术、磁技术、静电技术为例,概述了其技术特点及在农业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有机肥总养分含量NIR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我国22个省市的120份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产品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建立了有机肥产品中总养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模型,并与偏最小二乘法所建模型作了比较.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所建立的基于原始样品和干燥粉碎样品的总养分含量近红外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_v~2、预测标准差SEP和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96、7.95 g/kg、2.47和0.93、8.02 g/kg、3.58.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法所建立的干燥粉碎样品中总养分含量的近红外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_v~2、预测标准差SEP和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93、7.38 g/kg和3.88.结果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可以快速测定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产品中总养分含量,与偏最小二乘法相比,支持向量机所建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