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改性赤泥-沸石修复材料对土壤中镉的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改性赤泥和沸石混合材料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通过连续提取测定重金属镉形态变化,分析修复土壤中有效硅含量、土壤p H值等对镉的稳定化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受沸石的影响较大,添加5%沸石时土壤p H值最高(8.36);添加改性赤泥-沸石混合材料增加了土壤有效硅含量,添加量为10%时,增幅高达359.1%,而对土壤p H值基本无影响(6.92~7.35);添加量5%且改性赤泥、沸石配比3∶1时对镉的转化促进效果最明显,有效降低离子交换态镉79.31%和碳酸盐结合态镉45.17%,残渣态镉则显著增加,增幅高达170.84%。混合材料以改性赤泥为主,赤泥与沸石添加比例控制在3∶1内,铁锰氧化态镉含量和残渣态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975 1)。施用该混合材料在增加土壤中有效硅的同时能促进镉向稳定的残渣态转化。  相似文献   

2.
赤泥颗粒对韭菜吸收污染土壤中铅锌的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添加赤泥颗粒修复铅锌污染土壤,按照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种植非菜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赤泥颗粒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行为与机理,确定赤泥颗粒对土壤修复和对韭菜生长促进最佳的添加量.结果表明,赤泥颗粒能缓释OH-,促进重金属铅、锌化学形态转化和抑制生物吸收.铅、锌污染土壤修复的最佳赤泥...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向种植油麦菜的重度镉污染土壤中施入不同剂量的方解石粉、赤泥、碳酸钙3种钝化剂,探讨钝化剂对油麦菜吸收镉和土壤镉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中添加赤泥对土壤pH值影响最大,方解石粉次之,碳酸钙处理仅使土壤pH值升高0.89~1.01个单位。除添加0.5%赤泥和0.5%、1.0%碳酸钙外,其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以添加5.0%赤泥和5.0%方解石粉的效果最好。添加钝化剂能显著降低土壤镉的可交换态含量,同时升高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钝化剂对可交换态的转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方解石粉、赤泥、碳酸钙;方解石粉和碳酸钙使可交换态镉主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赤泥主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施入钝化剂能有效降低油麦菜镉含量,添加5.0%赤泥和5.0%方解石粉粉的效果最好,降幅分别达到48.01%和55.45%。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赤泥不同施用量对镉污染稻田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施用量为50 g/盆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了水稻有效穗形成,提高了千粒重、结实率和每盆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同时得出:利用赤泥修复酸性土壤镉污染能改善稻田土壤生态环境,可实现水稻增产,但赤泥施用量要考虑水稻生长特性和栽培环境,适量施入。  相似文献   

5.
磷赤泥颗粒对污染土壤中铅的钝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铅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变化,分析含磷赤泥颗粒对土壤重金属铅的影响,为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一套可行方案。结果表明,在30 d的修复期内,施加1/2P-5%赤泥的残渣态铅含量在5 d、20 d和30 d时比空白对照增加了34.0(5 d)、31.5(20 d)和30.5(30 d)个百分点,碳酸盐结合态含量降低9.0(5 d)、9.5(20 d)和6.5(30 d)个百分点,铁锰氧化结合态含量降低18.0(5 d)、19.5(20 d)和18.5(30 d)个百分点。模拟土样中加1/8P-5%赤泥处理的交换态铅含量在5 d、20 d、30 d时降幅最大,分别降低了39.5(5 d)、29.0(20 d)、21.0(30 d)个百分点,说明含磷赤泥颗粒对土壤铅具有很好的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赤泥对Cd污染稻田水稻生长及吸收累积Cd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酸性Cd污染稻田(潮泥田)水稻生长及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施用量为4948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了水稻有效穗的形成。同时施用赤泥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减少水稻Cd累积。与不施赤泥的对照相比,施用赤泥3000kg·hm-2的处理水稻增产12.4%(P<0.05),水稻根Cd降低22.0%(P<0.05),糙米Cd(0.14mg·kg-1)降低40.8%(P<0.01),并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当赤泥施用量增至9000kg·hm-2时,土壤pH提高12.0%(P<0.01),有效态Cd含量降低24.9%(P<0.05),水稻根系、茎叶和糙米Cd分别降低55.7%(P<0.01)、54.5%(P<0.01)和69.9%(P<0.01)。表明利用赤泥修复中轻度酸性Cd污染土壤是可行的,并能起到改良土壤和促进水稻增产的效果。试验所用赤泥重金属含量很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将赤泥大面积应用于酸性Cd污染稻田还需要系统研究应用参数,并采取农机配套和激励机制来鼓励农民自发行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赤泥和堆肥对土壤锌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单独添加赤泥或堆肥以及两种添加物一起添加对土壤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赤泥或堆肥均可以降低土壤中交换态-Zn的比例,提高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和有机结合态-Zn的比例.与对照相比,添加5%赤泥,培养1个月后土壤中交换态-Zn在Zn形态中的比重由51%下降到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和有机结合态-Zn的比重由31%和7%分别提高到66%和13%.说明赤泥和堆肥均可以固定土壤中的Zn,降低Zn的植物有效性.试验还表明,赤泥和堆肥一起应用到污染土壤中, 其固定土壤Zn的效果比单独添加堆肥时好.  相似文献   

8.
赤泥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Pb、Zn和Cd的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美蓉  罗琳  廖育林  汤海涛  田杰  胡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98-3300,3330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 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赤泥对土壤中Pb和Z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同时,对于添加赤泥后,长喙田菁的生长情况作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赤泥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交换态Pb和Zn以及生物有效性Pb和Zn德含量。与对照相比,培养了1-6个月后,3%的赤泥添加和5%的赤泥添加导致土壤交换态Pb含量降低了44%和53%;土壤交换态Zn含量降低51%和56%。同时长喙田菁的生物产量也相应提高了53%和61%。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不同施用量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积累规律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中处理2(25g赤泥/10kg土)与其他施用量处理相比较,株高增幅为3.7~10.2cm,每盆粒重增幅为3.3~16.6g。不同处理重金属Pb、zn和cd在植物体内各部分的分布为:根〉茎〉叶〉壳〉籽粒、根〉叶〉茎〉壳〉籽粒、根〉茎〉叶〉籽粒〉壳。水稻各部位吸收的Pb、zn、cd含量都表现施用赤泥处理为比对照的要低,处理6对降低作物Ph、zn和cd含量的效果最好,显著减少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各处理重金属的迁移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d〉Zn〉Pb,六个处理比较,随着赤泥用量的增加,Cd、zn和Ph的迁移能力越低。综合考虑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认为在供试土壤上按25g赤泥/10kg土施用赤泥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田正交试验,研究添加赤泥和有机肥对Cd、Pb在土壤-水稻系统中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赤泥或有机肥后,水稻根际土壤pH值升高0.36~1.90个单位,根际土壤中Cd、Pb含量分别降低2.73%~26.25%和7.15%~34.26%,糙米中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23.24%~55.90%和11.76%~29.41%,其中单施赤泥效果最好,其次是配施,单施有机肥最差。添加赤泥和有机肥后,水稻各器官中Cd和Pb含量显著降低,不同生育期Cd和Pb的贡献率明显改变,且添加量及施肥方式(单施、配施)也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降Cd效果最好的是单施赤泥4 000 kg·hm-2,降幅为55.90%;降Pb效果最好的是赤泥(4 000 kg·hm-2)与有机肥(1 000 kg·hm-2)配施,降幅为29.41%。由于土壤中Cd(超标65倍)、Pb(超标7倍)污染程度较高,糙米中Cd、Pb含量仍超过食品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因此,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的稻田,仅通过添加土壤调理剂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中重度污染农田利用问题,本研究采集Cd含量为3.41 mg·kg~(-1)的污染土壤,应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全生育期淹水条件下,赤泥、海泡石、凹凸棒石和腐植酸四种钝化材料16个单一及复合配方对水稻产量、净光合速率、精米和米糠中Cd含量、铁膜Fe和Mn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联合调控的效果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四种钝化材料单施及复配均能不同程度增加稻米的产量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稻米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所有钝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精米和米糠中Cd含量,0.5%赤泥、1.0%赤泥、1.0%海泡石、0.5%海泡石+0.5%赤泥、1.0%海泡石+1.0%赤泥、1.0%凹凸棒石+1%赤泥、0.5%海泡石+0.5%赤泥+0.5%腐植酸、1.0%海泡石+1.0%赤泥+1.0%腐植酸等9个处理均能使精米中Cd含量达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7)(0.2 mg·kg~(-1)),其中0.5%海泡石+0.5%赤泥处理不仅对稻米Cd含量的降幅最大,而且投入量和经济成本较低。除单施腐植酸外,其他14个钝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的pH值,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的含量。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精米Cd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呈正相关。所有钝化材料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铁膜上Fe、Mn和Cd的含量,且精米Cd含量与铁膜Fe、Mn和Cd含量呈正相关,铁膜Cd含量与F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16种钝化处理均能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进而增加水稻的产量;均能通过提高pH,降低土壤Cd有效态含量来减少水稻籽粒对Cd的富集(除单施腐植酸外);均能通过减少铁膜上Fe和Mn的含量,阻止铁膜对Cd的吸收,进而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和富集。0.5%海泡石+0.5%赤泥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