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改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和亚洲最大的暖温带滨海湿地,芦苇是境内重要的代表性植物群落,近年来湿地土壤退化严重,已对芦苇生产及湿地功能构成威胁.以盘锦为例,分析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退化特征,探讨改良保护区湿地土壤的措施,以期为改善芦苇生长环境、提高湿地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械化耕整地设备的快速普及,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因连年重复性的耕整地和轮式机具对土壤产生的压实造成土壤退化和犁底层深厚问题.为有效改善传统耕整地作业造成的耕地土壤退化问题,打破耕地犁底层的不良影响,深松整地作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推广与应用.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应用深松整地技术能有效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并提高玉米产量.从...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退化入手,就农安县耕地质量下降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作好黑土地保护的技术方案,为农安县农业发展加油助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文章通过比较桉树专用肥和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桉树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沼渣施肥能提高桉树人工林地土壤pH值,使桉树人工林地土壤环境趋向中性;沼渣施肥能增加桉树人工林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提升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水平,其效果与桉树专用肥相媲美。沼渣施肥能增加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效果要优于桉树专用肥。可见,沼渣能提升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水平,可作为桉树肥料施用,还是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的重要施肥材料。  相似文献   

5.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用材和经济树种,随着原始林面积的减少,红松人工林成为林分的重要树种之一。促进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可以加快红松人工林的生长速度,提升经济效益。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红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径向生长的因素,提出促进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对土壤所起的主要作用将土壤改良剂分为四类,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土壤结构改良剂、酸性土壤改良剂、盐碱土壤改良剂,分别就各类土壤改良剂在在防治土壤退化、改良修复中的作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引言 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人类消费的食物99%是由土地生产的。土壤的退化导致每年有200万至1200万hm^2,即世界上0.3~0.8%的可耕地,不再适合农业生产;而在土壤退化的总面积中,84%是由风和水的侵蚀造成的。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土壤管理方式来保护土壤,以避免更多的土壤退化,保持土壤资源的长期生产力,来满足未来世界对食物和纤维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北方油松人工林培育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作为我国北方特殊气候环境下生长的物种,成为北方地区营造人工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分析北方地区人工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油松人工林培育科学管理技术并加以推广,以期为油松人工林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人机LiDAR的天然林与人工林林隙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主动遥感进行森林地物分类和林隙提取的效果,分别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中比较了无人机激光雷达(Li DAR)数据的阈值法、逐像元法和面向对象法3种方法的分类精度和适用性。选取天然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帽儿山林场)和人工林(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林场)两处试验区,应用阈值法、逐像元法和面向对象法3种方法,对两个试验区采集的无人机Li DAR数据进行林隙、非林隙、其他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法在天然林和人工林试验区中的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高,天然林为82. 43%、0. 73,人工林为91. 74%、0. 88;逐像元法次之,天然林为76. 62%、0. 64,人工林为78. 68%、0. 68;阈值法的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差异较大,在天然林中的精度极低,为50. 54%、0. 27,人工林的精度较高,为79. 12%、0. 69。面向对象法和逐像元法在天然林和人工林普遍适用,均可以达到理想的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阈值法在天然林的精度较低,更适合于人工林的分类,即林分高度趋于一致,且建筑、道路等其他类型干扰较少的区域。天然林的最佳分类方法为面向对象法,人工林的最佳分类方法为阈值法。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水土流失现状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每年约有7.5×106t土壤从陆地上流失。由于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水土流失率是土壤再生速度的13~14倍。大部分农田的水土流失率高达13~40t/hm2·年。风雨冲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壤其流失尤为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物种多样性和可耕种土壤厚度下降,导致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在分析了三江平原的特点、水土流失现状及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针对三江平原水土退化的几点防治措施及其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生长于砒砂岩区10-40°沟坡上2-8a的人工沙棘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区域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取样分析。砒砂岩区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的保肥能力显著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2.
《Agricultural Systems》1987,23(1):63-72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under rubber plots of 1, 7, 11, 14 and 18 years of age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trend of change in the properties of soils under rubber over time. Changes in soil bulk density and total porosity during the first 18 years of rubber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were sligh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 over time. Soil exchangeable calcium and magnesium declined in the 0–10 cm and 10–30 cm layers of the soils with increasing age of rubber plantation. Decline in the levels of exchangeable potassium was, however, confined to the top 10 cm of the soil profiles. Most of the observed decline in soil mineral-nutri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11 years following rubber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3.
新民林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持水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森林土壤对水分涵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兴隆林业局下属的新民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红松林、杨桦混交林以及耕种过后放弃的撂荒地里不同深度(0~60cm)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林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杨桦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下的土壤,不论是表层土壤还是深层土壤,都具有较撂荒地来说比较低的土壤容重、较高的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并且杨桦混交林的蓄水、保水的能力要优于其它的林分类型.  相似文献   

14.
以枣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生长枣林与矮化密植枣林、截干枣林、极端矮化的枣树及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土壤水分进行监测,采用水量平衡法分析上述情况下枣林耗水特点及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自然生长枣林每年在土壤中耗水量较矮化密植枣林大6.54 mm,耗水深度较矮化密植枣林大13.3 cm,水分利用效率最小,2014、2015年分别为2.1、1.8 kg/m~3;12龄枣林实施截干处理3年,其林下土壤水分恢复深度达460 cm,每年恢复深度达153.3 cm,是形成干层速度的3.41倍;极端矮化枣树规格降低1/2,其耗水量为同龄枣林的25%,水分利用效率是同龄枣林的1.26倍;枣树不同修剪强度与其蒸腾耗水关系紧密,随着修剪强度加大枣树蒸腾耗水量减小,林下土壤含水率可提高。研究显示,枣林可以通过对枣树规格的缩小来实现枣林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年降水量波动较大,确定当地适宜修剪强度指标时,建议参考多年平均降水量来制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带典型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林地树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分析评价了土壤水分特征,提出了植被恢复初植密度及其动态调控方案。结果表明:测定的林分在植被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100cm以上土层水分补充明显,100cm以下土层水分一般呈负增长;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标准,河北杨、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和沙棘6种林分稳定密度应分别为:196、332、332、872、757、1438株(丛)/hm^2,初植密度(以株数保存率65%核算)应分别为:302、511、511、1342、1165、2212株(丛)/hm^2。研究区植被恢复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合理确定林分密度能够实现植被生态功能持续发挥、群落稳定演替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促进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水分管理。【方法】以鄂尔多斯市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林龄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①随着林龄的增加,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呈"减小-增加-减小"趋势;不同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3 a林龄的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②在0~100 cm土层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其余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中国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增加趋势,大果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减小趋势。【结论】煤矿复垦区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林龄、树木品种和土壤空间差异,采取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吴起县共在退耕地营造沙棘林12.53万hm2,人均1hm2,吴起也成为全国沙棘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但退耕8年后,农民的生计如何解决,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对“果用型”沙棘林分改造技术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对退耕地中条件较好的4万hm2雌株沙棘林,在保证密度、不破坏地被物、不引起水土流失的前提下,进行适度改造,以形成良好的结果冠形,增加结实量,借此增加农民的采果叶收入,提高其种植、管护、经营沙棘林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双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太行红石榴喜光、耐旱、怕涝、怕寒冷,适宜在pH值在4.5~8.2之间的砾质或沙质壤土中栽植。文章介绍了石榴树的栽培养护技术,包括扦插育苗、移栽定植、幼树期管理、结果期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污灌区玉米地土壤重金属铜化学形态时空变化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查土壤中Cu的不同化学形态时空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环境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某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2016—2019年春季,对不同耕作层(0~20、20~40、40~60 cm),不同小区土壤中重金属Cu各化学形态以及研究区种植玉米籽粒中的Cu含量进行了分析及其风险评价。【结果】该区域污染土壤中全量Cu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在0~20 cm土层中,随时间推移Cu元素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形态呈下降趋势;在20~40 cm土层中,碳酸盐结合态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残渣态无明显变化,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呈上升趋势;在40~60 cm土层中,除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无明显变化,其余形态呈上升趋势。根据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风险评价,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Cu对土壤环境构成重度环境污染。【结论】玉米种植对该污灌区污染土壤Cu的污染风险有明显降低作用,污染土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The wid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arameters together with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a soil’s texture and its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means that the sites where moisture is to be measured should be chosen carefully since the readings are often extrapolated to other sites where reading are not taken. Given that variations in texture behave as regionalized variables, a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oil texture is the most suitable and useful tool for identifying such sites. An isovalue map of d50 obtained by kriging is described, which we propose can be used for locating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s sites for water balance studies in an apricot 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