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成都平原水稻生产中期管理时期,天气高温高湿,一方面水稻生长很快,另一方面,病虫害发生迅速,为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劳动力老龄化、种应付田的增多、机插秧应用逐渐增多等新情况,为中期管理增加了新的困难。因此,夺取水稻丰收,中期管理要把好四关。1晒田关晒田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调整植株长向,促进根系发育,使主茎和早期分蘖养分得到加强,抑制后期无效分蘖,控制下部叶片和节间的旺长,有利于延缓根系的衰老,提高后期的结实率,降低株高,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烤田措施指的是水稻种植到大田后,开始不断长出新的分蘖,当单位面积上的茎蘖生长数增加到一定量时,彻底将田中的水排干,使土壤中的含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恢复灌水。这样可以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从而提高产量。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到了需要烤田的时候,往往遇到降雨天气,烤田措施不能及时实施.于是有的生产单位便放弃烤田。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溉方式水稻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稻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下,薄浅湿晒和间歇灌两种灌溉方式有利于水稻形成健壮的根系、增强吸氮能力,有利于氮素向生长中心转移,增加生长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含氮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水肥调控对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磷素含量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植株的含磷量、磷素累积量以及不同部位的磷素分配.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下,与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控制灌溉条件下实地氮肥管理(SSNM)提高了水稻叶片含磷量,生育后期叶片磷素累积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在拔节孕穗期提高了茎鞘和根系含磷量,茎鞘磷素累积量有所上升.乳熟期SSNM处理水稻穗部含磷量高于FFP处理.两种施肥方式下,与淹水灌溉相比,控制灌溉降低了水稻叶片、茎鞘含磷量,但是在拔节孕穗期SSNM处理下控制灌溉提高了水稻根系含磷量,到了生育后期磷素累积量有所反弹,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水稻穗部含磷量显著高于淹水灌溉.水肥联合分析显示,控制灌溉与实地氮肥管理联合调控促进磷素向生长中心转移,提高了磷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 分厢开沟湿润灌溉是水稻的一种有效灌溉方法。灌溉时保持稻田沟内有水,厢面无水。在水稻晒田后灌水,水稻乳熟后期排水落干。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丘陵地区的下湿糟田,烂泥田、冷浸田;平坝地区的深泥脚田。地下水位高、土壤质地粘重、肥力较高的田。 稻田沟是在水稻晒田时(中稻在6月10日左右)开挖,稻田排水后结合追肥管理挖沟晒田。栽秧规格为3×9寸时,在9寸的秧行里挖沟,每4~6行秧挖一条沟,并挖3~5条横沟,做到沟沟相通,栽秧规格为46寸、4×7寸时,应在栽秧时每隔5~7行秧留一行不栽,晒田时在预留行里挖沟,同时也应做到沟沟相通。沟深一般应保持在5寸以上,沟宽在6寸以上。  相似文献   

6.
水稻直播存在的"整田质量要求高""水稻旱播苗期病害重""后期容易倒伏"问题限制了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笔者通过开展节水抗旱稻栽培试验,探索解决上述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节水抗旱稻种植大大降低了水稻直播的整田成本,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了出苗率、成穗率和结实率,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高明友  黄俊 《灌溉排水》1998,17(1):56-58
根据水稻发育过程中对水分反应的遗传性理论,经过试验研究,提出在寒冷地区气候条件下,以浅水层淹灌为主,晒田湿润相结合的浅湿型节水灌溉基本模式。在高产和维持相同产量前提下,直播水稻生育期灌水量6676.95m^3/hm^2,节水19.6%,水的生产效率为0.97kg/m^3,“旱育稀植”水稻;厚土层本田灌水量2299.50m63/hm^2,节水59.2%,水的生产效率为3.37kg/m^3;薄土层本田  相似文献   

8.
苍溪县冬水田多,主要为冷浸田、烂泥田,再加之苍溪县是老旱区,十灾九旱,如果冬水田种植单季水稻,按普通方式栽培,前期低温冷浸导致生长不良,后期又遭遇干旱,严重影响产量.苍溪县万亩水稻高产技术攻关研究与应用课题结合了苍溪县(含省内丘陵地区)自然生产条件,通过水稻覆膜强化栽培技术,能全面实现大田苗全、苗齐、苗壮,既能战胜前期低温冷浸危害,又能减缓伏旱的危害,实现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下磁化水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寒地水稻垦稻24为材料,比较了磁化水与普通水管理下秧苗生长差异,研究了磁化水对秧苗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水稻秧苗经磁化水处理后,可调控叶枕距比例和叶片长度,提高秧苗质高比和根冠比,增加植株干物质量,其中在秧苗生长前期,磁化水对地下部干鲜质量作用强度大,且种子干物质下降速度快于普通水,而后期作用效果则主要表现在地上部;另一方面,磁化水处理后的秧苗根体积、钵体内最大根系长度和根数增加,根密度增速快,根系生长得到促进。综合分析认为,磁化水处理可有效调控秧苗的生长发育进程,促进地下部生长,改善秧苗素质,进而实现壮苗。  相似文献   

10.
合理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参考水稻灌溉技术理论汇总,文章介绍了水稻稻田灌溉技术,具体要把握浅水插秧、深水返青、分蘖期浅水和湿润灌溉相结合、分蘖末期进行晒田、穗分化到抽穗期浅水灌溉、乳熟期以“湿”为主、抽穗开花期进行浅水灌溉、蜡熟期水分管理几项灌溉要领,具体稻田灌溉技术实施,还要综合作物长势长相、土壤特点、气候特点和水源情况等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水稻发育过程中对水分反应的遗传性理论,经过试验研究,提出在寒冷地区气候条件下,以浅水层淹灌为主,晒田(中干)湿润相结合的浅湿型节水灌溉基本模式。在高产和维持相同产量前提下,直播水稻生育期灌水量6676.95m3/hm2,节水19.6%,水的生产效率为0.97kg/m3;“旱育稀植”水稻:厚土层本田灌水量2299.50m3/hm2,节水59.2%,水的生产效率为3.37kg/m3;薄土层本田灌水量4782.00m3/hm2,节水46.6%,水的生产效率为1.54kg/m3,在节水灌溉方面,达到北方寒冷稻区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形态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灌溉方式下根系生长发生的变化,设置小区试验与传统淹灌进行对比,以粳稻品种“T-04”和“T-43”为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根系氧化力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表下20 cm深度,膜下滴灌水稻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都高于传统淹灌,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土表下40 cm,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形态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稻根系氧化力都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稻根系氧化力最大期因品种而异.分蘖期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氧化力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但在拔节孕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膜下滴灌水稻根系氧化力高于传统淹灌,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膜下滴灌水稻后期根系具有较强的抗衰老能力;膜下滴灌水稻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传统淹灌,但在分蘖期和乳熟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拔节孕穗期和齐穗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 1999年 10月初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场管理局召开的水稻机收现场观摩会上,黑龙江省八五三植保机械厂推出了 4GL5- 180型立式割晒台和 DS- 120型带式拾禾器,并装备于台州- 160型全喂入橡胶履带式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上,进行了该机前期割晒、中期拾禾、后期直收的现场演示,此举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认为这是提前并延长水稻收获期、提高水稻联合机利用率的有效措施;随后经过一个收获周期的使用考核,效果良好。现将有关事项及效果评价简介如下。   一、适用机型   由于这一措施是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加装割晒台及拾禾器,进行割…  相似文献   

14.
赣州市位于赣江源头,面积3.9万km^2,其中耕地面积29.6万km^2,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市。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每年输出劳力占总劳力50%左右。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缺乏,水稻生产大量使用机械,农机化水平逐年上升,加上近几年农机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耕作、抛秧机械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区水稻收割机械得到较快发展,到2006年止,全区水稻收割机拥有量为2212台,仅象州县就达到226台。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和应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水稻收割机的安全管理,却成了农机安全生产中新的突出的问题。因此,探讨如何加强水稻收割机械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稻栽植机械技术特点,分析了水稻插秧机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育种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水稻生产实际便于粗放式生产管理的栽植机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水稻密苗育秧及配套机插技术在常州市金坛区大面积水稻生产中的适用性,以"南粳5055"水稻为试验对象,开展常规机插秧技术与密苗播种机插技术对比试验,分析两种机插水稻在相同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植株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密苗机插水稻的茎蘖数、穗数、每穗粒数均低于常规机插...  相似文献   

18.
在深耕密植和多肥的条件下,实行浅灌、湿润灌溉、晒田是预防倒伏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区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的主要经验。因为浅灌、湿润可以提高水温、地温,易于通光透气,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晒田可以促使根系向深广度发展,形成发达的根群。实行浅灌和湿润灌溉,田间湿度较低,茎秆和叶片含水量相应减少因而迅速变老,节间粗而短,机械组织变硬,因而增强了抗倒伏的作用。要把浅灌、湿润灌溉和晒田三者正确结合起来,其中浅灌是基础。湿润灌溉和晒田要根据水利条  相似文献   

19.
水稻晒田技术浅议郑应明(广东省潮州市灌溉科学试验站515645)晒田是稻田水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抑制与促进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它对夺取水稻高产优质高效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根据近10多年的试验研究,并结合实际经验,认为晒田技术的关键在于适时适度,...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本溪市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7。阐述本溪地区水稻全程机械化主要技术及其应用现状,从4个方面提出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本溪水田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