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山地麻竹笋用林采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分析研究了笋林的出笋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麻竹林竹笋产量、挖笋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分别为11 451 ~25 440 kg·hm-2、7 840 ~15 360个·hm-2、1.41 ~1.66 kg·个-1;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对竹笋产量和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竹笋产量和数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经分析,竹笋产量、数量与施肥关系回归方程拟合良好;麻竹最佳施肥方案为有机肥2 484.8 kg·hm-2,生长调节剂用量为6.006 L·hm-2;竹笋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有机肥2 482.35 kg·hm-2,生长调节剂用量为6 L·hm-2.各处理麻竹施肥收益的变化范围为-5 699.5 ~7 310.2元·hm-2,麻竹施肥对竹林经营收益影响显著,竹林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与竹林收益回归方程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依靠科技进步,在加强麻竹栽培管理,扩大麻竹良种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展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以及麻竹笋加工剩余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加强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指导力度,为提高笋竹栽培与加工利用水平,发展无公害竹笋和争创博白麻竹品牌做了大量工作。至2008年,博白全县种植麻竹面积47000亩,投产麻竹林面积26200亩,亩产鲜笋250公斤,亩产值200元,产值达50多万元,仅种植麻竹这一项,全年可为农民增收1040万元,人均增收48元。  相似文献   

3.
麻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四川引种麻竹笋用林产笋的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用林的鲜笋产量在造林第4年可达21.3 t.hm-2.a-1。麻竹不同竹丛之间产笋数量和鲜笋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影响麻竹单体鲜笋重量(W)的因素依次为笋壁厚度(Dp)、高(H)、基径(D)和高径比(PHD),且麻竹单体鲜笋重量可用回归式W=-1.29 0.685Dp 0.0359H-0.07PHD描述,复相关系数r=0.718,达极显著相关水平。麻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要点有:种苗和造林地选择、科学施肥、合理采笋及留养母竹、扒土晒目等。  相似文献   

4.
以麻竹笋用林高效栽培为目标,可持续经营为原则,总结了竹林林分结构调控、土壤管理、散生状培育、地理种源和无性系选优等操作简便、应用效果好的系列实用技术,分析了目前麻竹林立地生产力退化、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等的主要原由,提出了无害化、品种化和散生状培育的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麻竹引种区已造林4年的麻竹为研究对象,对麻竹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开展配方施肥试验对麻竹笋增产效果显著,不同施肥配方处理比对照的麻竹笋产量提高45.95%~ 87.8%,产量平均高达78.2 kg/丛;在酸性紫色土区域内麻竹适宜的施肥配方为N∶P2O5∶K2O∶SiO2=1.7∶1∶2.1∶1.3.  相似文献   

6.
《世界竹藤通讯》2009,7(2):47-47
麻竹笋加工剩余物腐烂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我县乃至整个麻竹产区已非常突出。该项目对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和较广泛的应用性研究.这对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该项目对荣昌县2个中型食品厂所产生的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常量和微量化学成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颇有特色的基础性研究,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为深入开展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麻竹山地林配方施肥及生长调节剂对竹笋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南靖国有林场山地麻竹笋用林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对竹笋产量影响的回归方程显著,氮、磷对麻竹出笋数量回归方程的影响显著,氮、磷(P2O5)、钾、花生饼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2195、0·8258、0·1906、2·3055t·hm-2;竹笋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钾、花生饼施肥量分别为0·2186、0·8262、0·1899、2·3064t·hm-2。  相似文献   

8.
粤东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 ,地处亚热带 ,自然条件优越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 ,属麻竹最适生地带。麻竹笋生产是粤东地区的传统经营项目 ,解放前就有鲜笋供应香港及东南亚一带市场 ,如“华清竹笋”和“埔田竹笋”是潮汕地区的品牌 ,具有植株矮、笋块大、产量高、味甘甜、口感好等特点。竹笋是一种绿色食品 ,我国加入“WTO”后 ,麻竹笋及其产品作为外向型林业的一个品牌 ,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粤东地区的麻竹笋生产发展迅速 ,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揭东县连片种植笋用竹 3333.3hm2 ,成为全国最大的麻竹笋生产和出口基地。现…  相似文献   

9.
陈虞禄 《热带林业》2003,31(4):30-31,35
韶关市林科所在2000年至2002年间,采用科学的造林栽培方式、抚育、管理、留母更新等技术措施,对我市麻竹低产林进行技术改良试验,试验结果与传统栽培方式比较,单位面积麻竹笋产量可增加60%,每公顷利润可增加2万多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麻竹钩梢整枝保留不同竹枝盘数,改变竹子地上、地下器官激素和营养物质分配,研究影响麻竹笋产量激素和单糖调控机制,创新笋用竹林培育方式,以实现麻竹高效、丰产、矮化和园艺化栽培方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测定大田和盆栽种植麻竹不同钩梢整枝处理后竹笋内源激素、单糖含量以及调查其发笋数量、时间和累积笋产量。【结果】麻竹笋用林培育方式可采用钩梢保留1~2盘枝,保留1~2盘留枝处理的麻竹单笋质量、出笋个数、平均产量和累积产量显著大于其他钩梢修枝处理;麻竹笋产量与笋体内源激素种类、含量水平呈密切相关:在整个出笋期间,GA1+3含量与单笋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IAA和ABA含量与单笋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GA4+7和ZR含量与单笋质量无明显相关,麻竹笋个体增大主要是由IAA、GA和ABA 3类内源激素协同调控:2盘留枝处理笋体IAA和A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不同留枝处理,其中出笋盛期间,2盘留枝处理IAA含量最高,达109.53 ug·g-1FW;其IAA变化趋势呈先低后高,符合顶端优势IAA学说中IAA变化规律;不同处理笋体中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0(P0.01)。【结论】IAA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形成和维持竹蔸或竹杆与笋体间的"营养库壑",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分配、代谢,保障竹笋快速生长对糖分的供应需要,ABA主要是促进糖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GA1+3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GA4+7对笋体生长中作用较小,笋体生长发育的碳水化合物源主要是蔗糖,而非淀粉;竹笋生长强大的顶端优势是由其顶端高浓度的IAA所致。  相似文献   

11.
雷竹出笋早、笋味美,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笋用竹种。本文从歙县雷竹笋用林近年来的经营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雷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造林地和竹苗选择、栽植密度和方法、除草埋青、合理施肥、竹林管护、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提出发展高效雷竹笋用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避光处理对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形态与分布影响的机理。[方法]运用感官评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透射技术和磷钨酸-钨酸钠比色法,采用覆土(EP)、双层不透光套袋(CLPB)和自然生长(CK)3种不同处理,对麻竹鲜笋的口感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分析测定麻竹笋笋体单宁物质含量、形态和分布。[结果](1)不同处理的麻竹鲜笋的口感不仅均呈苦涩味,且苦涩味强度均表现为由麻竹笋的基部到笋尖逐渐增强的趋势,其苦涩味强度整体大小顺序为:CKCLPBEP。(2)麻竹竹笋壁中含有单宁物质的细胞(CWT)可被2%氯化亚铁溶液染成黑色,与不含单宁物质的细胞区别明显。(3)单宁大量分布在薄壁细胞内,少量在纤维细胞内,维管束中的筛管和导管细胞中无单宁分布。(4)单宁在薄壁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内,少量分布在液泡中,电镜下CWT中积累的单宁可分为絮状、颗粒状和块状3种类型。(5)不同处理的麻竹笋单宁含量为CK:1.15 2.67 mg·g~(-1),CLPB:1.03 1.43 mg·g~(-1),EP:0.36 1.13 mg·g~(-1),其相应的CWT密度大小顺序为:CKCLPBEP,3种处理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与CWT密度大小均为笋尖中部基部。[结论]避光显著降低麻竹竹笋壁的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自然光照下生长的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显著高于避光处理;光与竹笋中单宁物质分布和形态相关不显著,单宁形态仅与竹笋部位密切相关。覆土、套袋等避光措施可显著降低笋体单宁物质的含量,降低苦涩味,改善竹笋的口感品质,为培育低苦涩味麻竹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麻竹丰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竹系竹亚科牡竹属,别名甜竹、青甜竹、大叶乌竹等,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麻竹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利用价值都很高,特别是麻竹笋最为出色,质嫩味甜,单笋重量可达5千克以上。麻竹适合温度为-4℃~42℃,雨水充沛的年份,产笋期长达半年以上,是不可多得的优良的笋用竹。  相似文献   

14.
麻竹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笋期长、产量高、宜于加工的特点,既可丰富夏季蔬菜供应,又可制成罐头出口创汇。近年来,我县在大量发展麻竹笋用林中,为解决麻竹种源短缺,进行了主枝连蔸育苗试验,效果良好。1 成功率高。主枝连蔸育苗成活发枝率占83.7%,发笋率为122.6%,每节平均发笋  相似文献   

15.
麻竹笋期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南的苍南县马站区约在本世纪初就有栽培麻竹的习惯,现有老林3000余丛。一九八三年以来,平阳、苍南两县又新发展麻竹6万多丛。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由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和浙江林学院共同承担的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罐藏竹笋新品种筛选及加工技术研究”协作组在马站区设立了老竹林丰产试验点。其间,笔者结合试验,对麻竹笋期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产量进行了调查,现初步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县进行了大面积笋材叶三用麻竹林的培育与经营管理技术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丰产培育与经营管理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荣昌县笋材叶“三丰产”的三用麻竹林培育方法、林分结构、抚育管理等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可为麻竹主产区和麻竹引种适宜区推广和经营笋材叶三用麻竹林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几年来对揭东县麻竹笋栽增技术改革的研究、应用结果,并参考有关资料,介绍麻竹笋的生长特性及“2选6改”八项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良种壮苗、建园、留苗、土壤及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8.
毛竹笋具有极高的食用保健价值,竹产业在中国林业产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的背景下,如何安全高效培育毛竹笋用林、实现竹林经营从丰产高效模式向安全生产模式转变已成为笋用林经营的重点。文章概述了毛竹笋用林主要栽培技术,分析了笋用林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实现笋用林安全生产应重点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竹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使笋竹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重庆市荣昌区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特色竹乡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麻竹产业发展在推进荣昌现代林业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麻竹产业化关键技术与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展了麻竹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配套技术研究项目。项目实施10多年来,在麻竹良种选育、标准化栽培、笋材叶精深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推动了重庆及周边地区麻竹产业及林下经济的规范化发展,为我国笋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湖南优质高效笋用竹示范基地建设展望(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剖析我省竹笋资源概况 ,竹笋研究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力发展毛竹笋用林 ,积极引进优良品种 ,调整结构 ,营建实验示范基地 ,实现竹资源可持续利用 ,开创产业化经营新格局”的经营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