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晓伟  梁龙 《南方农机》2024,(6):106-109
农民始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核心,其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和建设成效。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脱离农业从事非农产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程度加重,加之农民自身主体意识薄弱、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且接受再教育条件欠佳等原因,农民群体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偏低。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提升农民主体性的可行性建议:深入推动“共同缔造”,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明确各级各类主体责、权、利的界限,突出农民主体性地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再教育建设,向农民提供再教育的资源条件,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包括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当然也包括每一个农民的梦。实现农民梦,对于农机而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农机梦与农民梦相融相通,要把农机梦融入农民梦,用农机梦托起农民梦。用农机梦托起农民梦,就要在改善农民劳作方式上下功夫,让农民体面地生活。弯腰驼背不是农民梦,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是农民梦,"牛屁股后面充老子"更不是农民梦。我们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3.
赵薇薇  马润凡 《南方农机》2023,(20):107-110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其内生动力是持续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关于乡村振兴中农民内生动力的研究集中于路径探索,表现为农民的需求、意识与能力等主观要素,对农民能力与主体身份认同的研究较少。因而,课题组从“赋能—认同—内生动力”出发,认为农民对其主体身份的认同是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参照,而农民能力是农民主体身份认同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厘清乡村振兴中农民内生动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参与主体异化为旁观者、成果享有主体异化为局外人、成效评价主体异化为围观者,即农民并未充分参与乡村振兴、农民并未充分享有乡村振兴成果与农民并未充分评价乡村振兴。通过分析,认识到农民内生动力不足的自身限度、外部限度与认同限度。因而,以加强农民技术素养和能力提升、基层政府重视赋能农民、强化农民主体身份认同为路径,进一步研究乡村振兴中农民内生动力的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4.
据悉,农民权益保护法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农民权益保护法的内容将包括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务工农民权益的保护、建立农民社保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农民问题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要建设新农村,就要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的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现结合我校多年从事农民培训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搞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业要现代化,农村要生态化、农民要职业化已成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从事这些事业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学会了、应用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的进程。因此,对以前粗放式的农民主体的培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培育出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一、传统农民与职业农民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新农村的伟大建设实践中,需要农民精神面貌、技能水平的新发展和新提高,这就需要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党和国家一直将对农民培训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并在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中予以了高度重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农民培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产生了各种农民培训方面的问题,导致农民培训的目标难于有效而全面地实现。对农民培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农民培训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因,从农民培训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希望从平衡社会要求、满足农民需要方面对农民培训进行再次认知,形成农民培训新时期的创新,为农村和农业的根本改观做好技术、思想和教育上的基础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财政、农业部门按照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两个带动"的工作要求,突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构建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1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基本情况总体上看,四川省农民专合组织蓬勃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77万  相似文献   

9.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丰富农民的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基于此,本研究详细介绍了丹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和培训成效,指出了丹阳市农民培训过程中存在农民队伍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培训对象年龄结构偏大及培训和评估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丹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整改措施,如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培训机制;线上服务、线下培训齐发力;多方位宣传发动,营造培训氛围;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培训管理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积极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探索培训评估方法,有助于构建出一套符合农民文化层次、能让农民更好接受的培训体系,为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构建职业农民制度,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才能推动农业农村跨越发展。农民职称资格评定原由人社部负责,现试点为农业部负责。井研县是职业农民职称资格评定试点县,笔者通过农民职称资格评定实践,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智力保障。地方政府必须把新农民培训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保证新农民培训服务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2.
农民沙棘协会的作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调查,阐述了近年来晋陕蒙砒砂岩区和旗(县)农民沙棘协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农民沙棘协会在沙棘生态建设、沙棘产来化、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总结了"企业 农民沙棘协会 农民"的沙棘产业化发展模式,探讨农民沙棘协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本世纪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如果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就会缺乏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孙迪 《农业机械》2022,(11):71-73
近年来,巴州立足于培养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针对农业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需求,科学统筹,精心组织,培育了一批学科技、懂农业、知农情的高素质农民和“土专家”“田秀才”,极大地发挥了高素质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宽了农民发展思路,夯实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民在人口总数中依旧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问题同样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的维权问题。造成农民维权困境的因素是有多个方面,即农民个人、社会以及政府。解决新时期我国农民的维权困境的切入点也是从农民个人、社会、政府入手,并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农民权益维护机制,确保农民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6.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重要窗口单位,担负着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职责,直接为农民机手提供安全检验、牌证发放、事故处理等服务,与农民机手打交道最直接,同农民群众的关系最密切,是联系农村基层、服务农民机手、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7.
陈晨 《现代农机》2024,(2):47-50
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农民的主体性表达与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息息相关,然而建设过程中“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现象阻碍了数字乡村发展。研究发现农民的主体性缺失表现为数字乡村建设过度技术化、农民数字融入困难与乡村治理参与度低。其原因在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乐观与情怀弱化,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不健全与公民意识欠缺。应从打破技术封闭、完善培养体系、培养农民公共精神入手激发农民主体性,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遵循发展规律、增进公平正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农民以种植为主,靠土地生存。要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素质培养。以黑龙江省为例,针对当前农民普遍存在的法制意识淡薄、文化知识落后、小农意识较强、卫生健康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从普法教育、科技下乡、人才引入、乡村规划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晓涵 《南方农机》2023,(6):97-100
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个体访谈总结共同富裕建设的先行区域和发达地区中农民主体性嵌入数字乡村建设的经验,梳理总结主要模式,同时对农民群体进行细分调研,并重点调研数字化水平相对低、获得数字红利相对少的小农户群体,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存在区域差异、农民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与参与度存在差异、多种因素影响农民主体性等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农民主体意识、完善相关制度、激发基层组织以及农民组织的活力等提升农民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主体性嵌入的主要机制,以助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